电子架构,能量管理,线控技术和智能驾驶的协同发展。
以及,这四大技术集群的实现路径就是电子化、集成化和软件化。
俞兴之前面对领导们的宣讲也有部分人在场,但此时还是更大范围的明确了碳硅集团从成立到现在的对新能源未来路线的探索和思考。
不光他聊,负责电气化发展的庄冠霖也细致的以各家产品作为看法的注解。
像宝马的纯电i3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搭载的博世线控制动系统很具有前瞻性,而与之类似进步的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等方向,依赖的基础仍然是电机、电池和软件的共同进步。
这些基础进步共同协同作用出来的关键进步无疑会重构汽车的底层逻辑。
俞兴听着听着有些走神,宝马这些品牌其实比自己想象中的更早的在探索新能源的发展,年初的京城车展就有它展出的混动车型,搭载博世iBooster系统的i3说是明年就会上市。
不管是宝马把宁德选为电池供应商,还是它拓展式的尝试博世还未量产的iBooster系统,又或者它要为i3推出打破传统4S店体系的线上直销模式……
甚至,i3都是独立平台,而不是进行的油改电。
别说,探索方向真的挺不错,而且,现在仅仅是2012年。
这种积极的前瞻探索与后来的迟滞无疑是鲜明的对比。
俞兴有着别人都没有的极其强烈的感受,也就不自觉的琢磨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让他评价,相较于奔驰和奥迪,宝马这款i3上所折射出的技术探索是BBA里最优秀的,但……左思右想还是归结在内部油车利益为先的战略摇摆了。
最能体现摇摆的一点无疑是,宝马后来做电车又变为油改电,那就意味着它没有在独立平台上继续投入资源。
战略有问题,战术方向对了也没法坚持下去。
“俞总,你说宝马i3明年能不能成功?”胡铮南跟着一起聊了会电气化,发觉老板明显在思考,问了个问题。
“有点难。”俞兴摇摇头,“价格不会便宜,博世那边不是说还有什么碳纤维的东西嘛,那成本肯定高,但续航里程又不够,设计上还挺……激进。”
碳硅集团拿到的数据是纯电i3的续航在170公里左右,这无疑是不够的,实际使用估计还要打折,而按照宝马定价的调性,30万都是少的,这种代表前瞻探索的价格极可能要40万起步。
至于设计,i3搞了个对开门,整体来看的观感仁者见仁,委婉的称之为激进是没问题的。
胡铮南点了点头,客观的说道:“我感觉宝马的思路是减重来增加续航,而不是积极寻求电池的发展,如果明年真是这样搞续航,用户的里程焦虑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啊。”
Model S的续航起步是400公里,与松下的合作已经为业界展示了电池方面的进步。
“班戈怎么看?”俞兴没有聊续航,碳硅集团做增程车的选择就是答案,而是询问之前担任宝马设计师的班戈。
班戈只有一句简单的评价:“Fuck Richard!”
理查德是i3的主设计师。
俞兴听着会议室里的笑声,耸了耸肩,班戈保持他只关注设计领域的做事风格,激进的评价了宝马i3的激进设计。
李一帆列席的这场会议聊了很久,主要话题是探讨业界对汽车电气化的发展,特斯拉无疑是最好的,但宝马这种i3上的开拓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碳硅集团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李一帆既觉新奇也有收获,虽然俞总用行动支持激光雷达这个项目,但他确实没想到碳硅集团内部还把“智能驾驶”明确为技术集群的探索方向。
他在会议之后有些心潮澎湃的询问俞总:“俞总,碳硅集团是因为激光雷达这个项目,所以把智能驾驶列为未来方向吗?”
俞兴见他问的直言不讳,也就笑着直言不讳的回答:“李总,你这个……搞反了啊,是因为要把智能驾驶列为未来方向,我们才重视激光雷达的啊。”
李一帆“呃”了一声,连续的支持确实让他有些得意。
“我们先积累技术,收集数据,就像会上说的,这是我们下半程的重点。”俞兴笑道,“你歇一歇,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展工作了。”
李一帆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俞总,你们这个电车的底盘是参考什么车型?”
他没在会议上听到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有把汉兰达和沃尔沃XC90作为学习的对象,它们都有7座的车型。”俞兴答道,“但更多的还是基于电池来重新设计,这也是学习特斯拉当年从莲花跑车买底盘搞设计的经验。”
俞兴又和这位聊了几句,瞧着对方仍旧精力满满的模样,顺口就邀请他明天一起到申城车展上逛一逛。
年初京城,年中申城,年底羊城,三大车展到了面前,自然也要看一看。
李一帆满口答应下来,想着借着这个机会把研发资金的事情也赶紧落实下来,自己已经回来了,应该不会出现变故吧……
次日,也是申城车展举行的首日。
作为家门口的车展,俞兴这位碳硅集团创始人连续两次被邀请宣讲新能源汽车,但他也拒绝了两次,不愿意在这样的阶段多聊。
不过,申城的媒体得到暗示,第一时间注意到俞总等人的出现,迫不及待的就围上来采访。
俞兴只简单聊了几句新能源的发展就要继续自己的参观。
“俞总,俞总,你对于今年车展上的车型都有什么评价?”记者询问了常规的问题。
“都很不错啊,宝马3系这一代的F底盘感觉很棒,奔驰CLS的恶魔之眼确实好看,奥迪这一代的A6L我刚才坐了,科技感不错。”俞兴全是夸赞,“全新的帕萨特上市不到一年就突破15万销量,太厉害了……”
记者觉着俞总有点敷衍,而自己的稿件内容也没凑够,思考两秒后问道:“俞总,你对今天车展亮相的新能源车型怎么看?”
俞兴沉吟:“这个嘛……”
记者总算感觉到一些不一样的,立即用更准确的车型来询问:“俞总,就像宝马的ActiveE,你认为它怎么样?”
宝马ActiveE是基于1系Coupe打造的纯电车型。
“我刚才注意到了,这款车吧,宝马试水电车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具体到这款车,它的续航里程只有160公里,我觉得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俞兴就事论事,“这是一个会让车主很没有安全感的里程,而且,空调的制冷制热这种日常使用必然还会让续航打折。”
他认真的说道:“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车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解决它,新能源车型不太容易卖好,像特斯拉今年量产的Model S入门已经有400公里,相较而言,今天车展上的纯电车型都比较逊色。”
这时,旁边路过好奇听了两句的人笑了笑,插嘴道:“俞总,我们是宝马。”
俞兴侧头:“?”
“我是宝马华夏的陆奕。”来人自我介绍。
俞兴见他没有握手的意思,也不清楚具体是宝马的什么职务,探讨道:“陆总,续航这个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就难以真正的获得用户认可,这款ActiveE的续航看起来和你们的i3差不多,为什么你们不在电池上多做文章来缓解这个问题?”
这确实是他不解的地方。
陆奕微微一笑:“俞总,这只是蓝天白云对未来的探索,我们致力于吸引关注环保的先锋用户。”
俞兴现在是不解和惊愕了。
他看着面前这位没有开玩笑的意思,问道:“先锋用户不用解决续航焦虑吗?”
陆奕答道:“俞总,我们的客户群体会认可我们对环保事业的探索。”
俞兴无言以对,忽然有种不知道如何和面前这位沟通的感觉,先锋用户能自适应问题是吧。
他沉默三秒,面对记者的话筒,简单又直观的评价道:“宝马的这款ActiveE注定失败。”
记者眼睛一亮,看看,看看,还得是陆先锋这种专业人士来聊啊!
第374章 就车论事
俞兴对宝马车展上的新能源车型ActiveE给予了自己的看法。
注定失败!
不用谈它的双门四座,不用谈它的油改电,不用谈它的电池组所侵占的车厢空间,只谈一个严重限制用户使用场景的续航问题,它就注定失败。
俞兴之前回答记者的内容属于你好我好大家好,而BBA本身在油车上的成功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单凭品牌就觉得能顺理成章的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复制般的成功,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尤其,旁边这位宝马的员工,他的态度就挺傲慢的。
既然是车展,本就属于大家交流看法的地方,既然聊到新能源,俞兴也不介意直言不讳的聊一聊。
只是,这种笃定的态度让宝马华夏的副总裁陆奕不满意了。
他当然知道续航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但ActiveE本就是对新能源的尝试,退一万步说,就算ActiveE失败了又怎么样?
ActiveE哪怕失败,会影响宝马的成功吗?
况且,它还没有失败。
陆奕作为一位宝马人,只觉这种公开场合且有媒体采访情况下的论断,更像是一种冒犯,你一个不知道入没入门的行业后辈,你算老几啊?
“俞总,市场竞争还是要用车说话。”陆奕给出自己维护品牌的回应,这么说了一句之后又状似恍然的继续说道,“哦,碳硅集团的车还没造出来是吧?”
“不错,陆总这句话很对,市场竞争还是要用车说话,所以,我很疑惑,宝马这款车怎么在市场里竞争?”俞兴问道,“如果陆总介意我是一个还没造出来车的创业者,我现在也可以是以消费者的身份交流。”
“就今天这个天气,我上车把空调一开,ActiveE的实际续航只有一百出头,我开两天就得在路上担心没电的问题,你觉得要如何解决?”
本身就有媒体采访,现在又出现不怎么客气的交流气氛,周边的人渐渐汇聚过来。
陆奕眉头微皱,既有点后悔之前插嘴,又不愿意失去宝马高管的风范,沉吟数秒后就重申道:“俞总,不同品牌有不同品牌的文化,宝马推出这款ActiveE就是为了吸引关注环保的先锋客户。”
俞兴哈哈一笑,自豪的说道:“陆总,前两年我就在很多场合提出过‘保护环境’的倡议,我恰恰就是关注环保的先锋客户里的先锋客户啊!”
周围传来笑声,不少人已经认出来正在进行友好交流的当事人是谁,而这位俞总在微信竞争中的保护环境还是相当具有传播性的。
陆奕听到笑声,抿了抿嘴唇,说了句:“我不认为在这样的场合谈论这款车型的续航有太多的意……”
俞兴直接打断道:“换个场合就可以谈吗?是因为在这样的场合,所以,哪怕我谈到的问题比较关键,我们也不能直接聊,是吗?”
陆奕注意到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心情更加紧张,念头飞快转动的考虑措辞。
俞兴对于被围观没什么不适应,见陆总没有回答,仍旧把话题落在具体的车上:“就我对新能源领域的考察和分析来看,续航是关乎车型成功的第一问题,宝马确实具有让用户买单的品牌力,但忽视用户的使用体验就很难把车卖好。”
“包括明年的i3,我认为i3在材料、模块化设计和线控技术上的探索都是很棒的,我对博世的iBooster系统也有很高的评价,可是,它如果续航和这款ActiveE一样,我也可以给出一个我自己主观的预测,它同样会注定失败。”
陆奕眉头紧皱,但心里有点嘀咕,博世的iBooster系统是什么?
他只知道集团里在做i3,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虽说这次车展有新能源,但大家重心还是油车,还是争夺油车的市场,并不关心所谓的新能源探索,问题是……面前这位怎么就侃侃而谈了?
陆奕扫了一眼几位记者的镜头,轻轻呼气,事已至此,也就不客气了。
他脸上带着几分尽量自然的笑意:“俞总,我知道你这么强调续航的意思,续航当然重要,但并不是一款车成功的全部要素,你这么强调续航,无非就是想宣扬碳硅集团用增程这种落后的技术来解决了续航问题……”
陆奕刻意慢三拍的补充两个字:“而已。”
他给出了两点反击。
一是,增程属于落后技术,二是,俞兴强调续航只是出于他自己造车路线的立场。
这会除了有些被吸引来的车企员工,最多的就是对车有兴趣才来逛车展的人,他们听到宝马高管的话,不少都觉有理。
记者在拍,同行在看,围观群众在吃瓜。
俞兴瞧了瞧眼下这个场面,反而更加心平气和。
他没有立即回应陆奕,而是笑着对周遭的人提醒道:“来来来,大家打开录屏,今天这个车展都不白来。”
这么一说,围观气氛再上一个热度,很多手机也被纷纷掏了出来。
陆奕冷眼瞧着这一幕,不觉这位年轻人能折腾出什么来。
关于立场,碳硅集团本就要用增程做车,这利益相关能撇清楚吗?
关于技术,技术的先进与落后压根不是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种场合又怎么长篇大论?
在互联网嚣张就算了,到了车圈还能让你给欺负了?
陆奕心里有些隐隐的得意,面前的俞兴之前是正面硬钢企鹅那种巨头的人,但他面对自己的反击也“注定失败”。
“陆总,你认为新能源车用来解决续航问题的增程选择属于落后技术?”俞兴稍微等待后就声音响亮的问出自己的问题。
陆奕极其坚定的答道:“是的,增程毫无疑问是落后技术。”
俞兴并不辩解,固定对方的身份:“陆总,你是宝马的什么职务?”
陆奕感觉对方或许是在隐隐从身份上威胁自己,但不管百晓生还是碳硅集团,都不值得自己畏惧,更何况,这还是大庭广众之下的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