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搞一批这样的项目,随便数一数,电机、电池、电控、毫米波雷达、悬挂就是实打实的五个,更上游的像超大型压铸机、铝合金材料等等都有足够的理由申请。
“激光雷达?”朱泽辉看着跃跃欲试的俞兴,想着他毕竟年轻,不得不严肃的说道,“俞总,做事要靠谱啊,以前怎么没听你提过这个?”
“这种太前沿了,我这边也是留学出去的三位人才近期才联系我的,也是因为太前沿,国内找不到资金投,我只能自己投。”俞兴解释。
朱泽辉只捕捉到自己理解的观念信息,冷门的前沿、他自己的投资、想要拨款……
他眼里闪着异色:“俞总,你……你要慎重啊,不要被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俞兴:“???”
他完全没明白怎么忽然就变成这样的交流了。
朱泽辉与俞兴大眼瞪小眼数秒后忽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误会对方,“咳”了一声:“我的意思是这个、这个……要有序的申请,咱们一步一步,这样做一批示范项目出来,不管碳硅集团还是临港都有益,还有,这次还有京城的领导过来,俞总,你要准备准备讲一讲这个汽车电气化的变革。”
俞兴有些惊讶:“这还需要我来讲吗?大把的专家不都比我懂?”
朱泽辉摇摇头:“不一样,就点名让你讲,你是做企业的,侧重不一样,专家的话是理论,实践能全部符合理论吗?专家的话要是都对,他们怎么不搞企业发大财?俞总,还是那句话,你得重视啊。”
俞兴应了下来,这件事也简单,直接让探讨电气化的庄冠霖来写个稿子就行。
其实,如果不点名,让庄冠霖发言也完全够了。
沈航三菱的合作项目就坐落在碳硅集团旁边,原本也打算在厂区里挂牌,但这次声势颇大就只能独立在旁边,专门等候领导们的剪彩。
8月12日的周一,不光碳硅集团的俞兴,还有沈航三菱的董事长陈茂雍等高管都来到临港,欢迎京城领导的到来。
俞兴对于司里委里的来人着实意外,但想着朱主任的全程重视,又觉得临港本地这边出力不少。
剪彩自然不会出现什么差池,一切都很顺利。
不过,俞兴在发言之前和主任的秘书闲聊,倒是知道一个新的消息,主任这次这么不遗余力的又是亲自来聊,又是鼓励项目申请,可能是希望临港这里出现一个整体的获得认可和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区。
“俞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但最终都还是看碳硅集团的汽车能不能获得市场的反响。”秘书聊了很多,口吻不太像他自己。
俞兴现在听到“系统性”三个字就忍不住有念头往过山峰那边跳,对于这话自是常规式的应许,作为创始人,他当然是最希望看到好结果的。
临近中午,碳硅集团创始人在公司会议室里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宣讲会,主题是“汽车的电气化变革”,内容来自庄冠霖的潜心供应。
这属于庄冠霖的业务范畴,他的稿子自然洋洋洒洒。
然而,俞兴讲到一半就被司里的领导打断了。
“俞总,你谈的这个商业化验证、三电技术积累、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张,听起来是很有脉络的,但具体能不能搞起来,还是不太能摸着头脑。”司里领导询问。
俞兴笑道:“能不能搞起来就是需要市场来验证,不管我说的怎么天花乱坠,都得我们的车面世之后看反馈。”
领导换了个角度:“那你觉得你们这样做增程电动车,又用燃油车的发动机来搞东西,你们这样做项目,如果特斯拉进入国内,你们能不能比得上特斯拉呢?”
这种口吻就显得没那么善意。
“技术的积累是很重要的。”俞兴察觉到一些不妥,斟酌道,“特斯拉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但要说后来者就比不上先行者,也未必,我刚才说电气化的变革,接下来想说的有一段是它在汽车上面的具体进步,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线控制动技术,也就是通俗的刹车。”
“我们现在的燃油车都是液压制动,通过液压油传递压力,刹车踏板和制动主缸通过机械连杆直接连接。”
“线控制动则是通过电子信号来响应,更快更精准,还具有接收辅助驾驶系统的信号来实现主动刹车的潜力。”
“传统的液压制动需要依赖发动机运转时的真空助力,一旦发动机熄火就会快速消耗这种储备,有可能导致制动助力减弱,但线控制动是独立于发动机的,可以提供稳定的……”
领导皱眉再次打断:“这和我问你的有什么关系?这和你们这种增程车与特斯拉的竞争有什么关系?”
“有的,领导,我说的这种线控制动是最新的成果,是特斯拉也没使用的,它今年的Model S也还是传统的液压刹车。”俞兴认真的说道,“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增程车上的技术积累与探讨都是可以迅速转化到纯电车上的,这种线控制动是我们和博世集团的接触所知道的前沿技术。”
“特斯拉确实走在前面,但前沿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我们这种后来者也可以接洽合作的,也就具备在电车领域能够与之竞争的可能性。”
“博世集团的这套还在研究的iBooster系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司里领导还要说话,旁边一直听着的委里领导笑着打断道:“行了,别刁难人家俞总了,那个什么博世的这套东西这么好吗?国内能搞替代吗?”
“博世这套系统很有技术前瞻性,它还没有量产,也还在完善,怎么都还得两年。”俞兴客观的说道,“从它量产到大规模使用就得有很长的时间,国内想做这个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且,博世恐怕会有不少的专利壁垒。”
委里领导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夸赞道:“俞总能把碳硅集团的局面做到这样是有道理的,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博世集团这样的研究。”
“作为车企和供应商的接触会更直接一些,我们是把车的安全性放在第一,博世认为iBooster系统和电动车很契合。”俞兴扫了眼在座的领导们,浅显的说道,“比如,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湿滑路面防侧滑的能力,这种进步就是很不错的。”
这样说就很直观了。
会议室里的领导们纷纷点头,对于这位创立碳硅集团的年轻人有了不错的印象,至少,很扎实。
第372章 歪打正着
京城的领导们这一趟到申就是为了新能源而来,除了视察碳硅集团,也很自然的要看了其它同样落地的合作供应商。
午餐之后,朱泽辉找机会走到乐呵呵的俞兴旁边,问了个问题:“俞总,那个博世的什么系统是真的假的?”
俞兴哭笑不得:“主任,当然是真的,宝马明年的纯电i3可能就要用博世的这套iBooster系统,但博世那边给的量产时间大概在2014年。”
朱泽辉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你是急智之下提到这个的,不是那种没法落地的技术?那它都要给宝马用了,怎么你们也能这么接触合作?”
“……”俞兴给了个理由,“因为我们是做增程的,和宝马的纯电不一样,博世肯定乐意和不同动力平台进行合作。”
朱泽辉再问:“那增程车用这个也还行吗?”
俞兴耐心的答道:“线控系统不光电车能用,油车也是可以的,博世是想适配所有的动力平台,但它用在电车上可以优化动能回收的效果,增加续航,博世那边给我们的数据是宝马纯电i3的续航能够增加20%,所以,它和电车很搭,我们用起来也很好。”
朱泽辉努力理解之后点了下头,声音放低一些:“听起来不错,这种东西应该多说说,项目申请的时候有专家论证,得让专家们都知道行业前沿的东西。”
俞兴笑道:“专家们天天搞这些,还要我们说嘛,他们挺权威的。”
朱泽辉皱眉道:“增程器的这次入选是有不同声音的,而且,专家们普遍不看好增程车的市场。”
俞兴叹气:“专家们就是离市场太远,容易出现假权威,他们的话不能尽信啊。”
朱泽辉硬生生被噎了三秒钟,然后才说道:“增程车有质疑的声音,单你们自己做还少些,这次的增程器有人帮忙推动,后面要搞一批示范项目,质疑的声音就会大了,这个还是得搞一搞。”
俞兴自然点头,对于之前那位司里领导的表现也不觉奇怪。
朱泽辉最后问道:“特斯拉那种国外电车的竞争,碳硅集团以后能碰一碰吗?”
“我们首先是利用电气化的优势来吃燃油车的市场,然后才会是相同定位的竞争。”俞兴很平和的说道,“碳硅集团第一款定位家庭的车型肯定不会有这种竞争,但后面会有类似定位,我们最想的是不光在国内市场发展,也能在国际上有所竞争,不过,还是一步步来。”
朱泽辉觉得有理,先做大蛋糕再说。
他想了想,嘱咐道:“要和领导们聊聊这个电气化在车上的具体都什么表现。”
俞兴“嗯”了一声:“之前台上聊了很多,基本就是通过电子化、集成化和软件化的实现路径。”
朱泽辉颔首:“噢,我刚才没注意听。”
俞兴和朱主任已经很熟,开了个玩笑:“那得好好听。”
朱泽辉连连点头:“我好好听,你好好做,咱们把这个临港新能源搞起来,别人不看好,咱们自己得争气。”
俞兴肯定是好好做的,反倒是担心主任能不能好好的。
碳硅集团在公共关系方面比较迟缓或者说被动,盖因为,有时候确实不清楚能接触到的到底能不能可持续发展,那就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搞自己的研发和项目。
临港本地对增程器项目成功获得支持之后的类似操作很有热情,但俞兴保持的是克制的热情,倒是在晚上接到李一帆电话的时候提了一嘴,意外发现这位也挺上心。
“我晚上吃饭的时候聊了聊,激光雷达这种就算入选,扶持资金也不会太多。”俞兴谈到得到的反馈。
激光雷达这个方向还没有实际的论证,听起来也不如增程器踏实,从理论到商业化的进程必然要很长时间,所以,还是得依赖于市场化的资金。
“俞总,咱就要一个名声,有这样的名声也好招人啊。”李一帆热切的说道,“孙恺在斯坦福这几天也找人聊了聊一起回国做雷达的可能性,但效果不好,我觉得要是能有个这样的名头,可能会更好招人。”
俞兴觉得有道理,但想着这种事申请的流程,笑道:“非要名头的话,也好弄啊,回头我找人成立一个似是而非的什么‘华夏新能源产业扶持基金’,别人也分不出来,反正钱是实打实的。”
李一帆:“呃……”
听起来是有些歪门邪路了……
俞兴在电话里听到对方的反应,觉得毕竟还没那么熟,连忙找补了句:“孙恺那边招人效果不好是吧,那你就让他说,激光雷达项目正在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密切接触,有很大希望获得支持,这不就行了?我们确实在接触嘛。”
李一帆觉得这种程度的歪邪就很容易接受了。
他挂断电话便立即与孙恺商量,但刚把话说一半就被对方激动打断。
“正在密切接触?能拨多少钱啊?这都要走什么流程?”孙恺很开心的询问。
李一帆刚要解释就听到对面传来孙恺把旁边人拉过来的声音。
——孙恺:来来,段皓阳,你过来听听,我们的项目都要获得国家支持了!
李一帆知道段皓阳就是孙恺的同事,这明显是两人正在聊回国的项目,而段皓阳的学术功底相当不错,之前就听过好几次他的能力。
他愣了愣,喉咙里像是不由自主的打了转向灯:“呃,具体能拨多少钱不知道,但除了这个,基本已经拿到华夏新能源产业扶持基金的扶持了,那个的钱不少,那个也更好,说到底还是有钱才好做事。”
“哦吼,不错呀。”孙恺乐道,“听到没,段皓阳,我们这个项目是有前途的,你听听,我们这还没到国内呢,上面就有两家的支持了,这叫殷殷之情啊!”
李一帆不吭声,默默听着对面两个人在电话里讨论,犹豫着怎么和孙恺说清楚。
很快,本来摇摆的段皓阳有了初步的决定,愿意跟着一起回国搞激光雷达。
“李一帆,还有别的什么事吗?”孙恺招揽成功,笑着询问李一帆。
李一帆迟疑几秒后说道:“没事了,就是这个好消息想告诉你,嗯……没事了。”
孙恺哈哈一笑:“确实是好消息啊,行,我再去找人聊聊。”
通话结束了。
李一帆只觉头皮发麻,经过片刻的坐立不安之后给俞总发了条消息:“俞总,华夏新能源产业扶持基金的事情要从速啊。”
俞兴:“?”
李一帆找到说辞:“俞总,你说得对,钱是实打实的就行。”
至于能不能被人分辨出来,可能过几天就知道了……
他过了一会才看到俞总的回复,“那让人看看怎么搞,应该也可以直接挂在临港这边”。
李一帆松了一口气,如果能和临港当地有挂靠,有正经名头,也有资金支持,似乎也行啊。
他微微摇头,还是有些后悔电话里没直接和孙恺说清楚,这……学歪了啊!
数天之后,李一帆再接孙恺电话,得知愿意跟着一起回国搞项目的人多了四个,效果十分出色。
他不得不更新对自己的评价,这叫歪打正着啊!
第373章 先锋
8月15日,周一,李一帆再度抵达临港,将会处理激光雷达公司一些流程上的事情。
经过与孙恺、向少卿的商量,公司名决定使用“灵罡”来替代原本的“禾赛”。
禾赛是美国城市的谐音,灵罡是……临港的谐音和口音,李一帆是从向少卿的口音里获得启发而使用的这两个字。
碳硅集团恰好周一有会,俞兴干脆就让不急着倒时差的李一帆一起列席会议了。
他为大家介绍李一帆负责的“激光雷达”项目,一时间真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惊讶,这种听起来更应该归于实验室里的方向实在不太好想象商业化场景。
作为近期越来越分担老板身上工作的副总裁,崔之愚缓过思绪之后给予寒暄称赞:“灵罡这个名字好啊,灵就是智慧,听说谷歌搞无人驾驶就是有用激光雷达嘛,罡这个字……嗯,激光就像是武林高手发出的无形罡气,灵罡,灵罡,妙啊!”
俞兴和李一帆面面相觑,是这个意思吗?
李一帆喉头滑动,被这么解读之后就没好意思说谐音的事,微微点头,称赞道:“崔总真是……蕙质兰心。”
崔之愚:“啊?”
“李总在国外时间久了,用词不够精确,行了,激光雷达会是咱们后半程发展的一个利器,我对于激光雷达未来几年的大踏步发展是有信心的。”俞兴把话题引回了会议,“就像之前和那些领导说的,也是庄总的见解,新能源车的电气化变革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是电子架构、能量管理、线控技术和智能驾驶四大技术集群协同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