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56节

  他摘下老花镜,捏了捏鼻梁,抬眼看向尹彬,目光挺复杂:“真想好了?这铁饭碗,端了十来年,说摔就摔了?”

  两个月前尹彬就提过想要辞职下海,当时刘主任就劝阻了他。

  “想好了,主任。

  建安那边的大棚已经开始修了,蔬菜公司这事,不能再拖了。

  他那边的菜等不了,我这边也等不了了。

  供销社这船是好船,可我想去风浪更大的地方试试水。”

  刘主任盯着他看了几秒,没立刻说话。

  他拿起桌上那半包红梅,抖出一根,又示意尹彬。

  尹彬摆摆手。

  刘主任自己点上了,深深吸了一口。

  “年轻人有闯劲,比我们这些老头子窝在铁皮柜后面强。”

  他吐出一口烟圈,眼神有点感慨:“这供销社,是越来越像条搁浅的老船了。你们这些有本事的,是该往外冲。”

  这反应有点出乎尹彬意料,他以为刘主任还会像上次那样苦口婆心的劝上半天,没想到这次这么痛快,甚至带着点鼓励。

  “主任,您……”尹彬一时语塞。

  刘主任摆摆手,打断他:“出去好好干,干出个样儿来,让外头人瞧瞧,咱供销社出来的人,还是很有本事的。”

  “谢谢主任!”

  “谢个屁!”刘主任笑骂一句,挥挥手,“以后供销社采购蔬菜,你可得给我最实在的价,别以为出去了就能糊弄老东家。”

  “那必须的,主任您放心!”

  走出供销社那栋旧办公楼,阳光有点晃眼。

  尹彬站在台阶上,回头望了望那块掉了点漆的“雁县供销合作社”牌子。

  十来年了,从毛头小伙干到采销科骨干,今天算是彻底跟这里告别了,心里头有点空落落的。

  几天后,尹彬在县城西边农机站旁边,租下二楼的两间房。

  地方不大,加起来也就二十来平,胜在位置还凑合,离汽车站不远,房租也便宜,一个月六十块。

  窗户玻璃裂了道纹,他用透明胶带粘了粘,权当看不见。

  接下来就是招人。

  第一个招到的是自己老婆的娘家侄女,叫周小梅。

  这丫头中专刚毕业,学财会的,公司也需要会计。

  接下来又找了三个人:一个以前在国营副食品店干过售货员的吴大姐。

  另一个是赵强,退伍兵,人高马大,皮肤黝黑,一看就能扛能搬能吃苦。

  最后一个是李兵,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瘦精精的看着就机灵,以前在街上蹬三轮帮人拉货,嘴皮子很利索。

  第二天尹彬拿着“棚鲜生”刚刻好的公章和执照副本,一趟趟跑工商、税务、银行,把该办的手续一件件办好。

  其余人则在打扫布置公司,办公桌,文件柜等一一被摆放到办公室。

  几天后尹彬把周小梅等人都叫到一起。

  “今天开个小会。”尹彬清了清嗓子,把一张简易本省地图铺在桌上,手指点着一个被红笔圈出来的城市,“甜城,都晓得吧?离咱们县一百来公里,边人口多,消费能力也比我们县城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蓉城,但那边还不确定政策,所以先把雁县和甜城的情况打听清楚,有备无患。”

  随后他看向赵强和李兵两人:“你们两个辛苦一趟,明天就去甜城。”

  “去甜城干啥子?”赵强有点摸不着头脑。

  “第一,跑菜市场,大的小的都别放过,看看人家现在卖些啥子菜?价格是好多?尤其是冬天,新鲜叶子菜缺不缺?黄瓜、番茄、茄子这些什么价?

  第二,去大点的国营商场、副食品店问问,他们从哪里进货?价钱咋样?

  第三,下馆子,找那些生意好的饭店,看看他们菜单上啥菜卖得好?缺啥?问老板愿不愿意要稳定、品相好的反季菜?”

  李兵一拍胸脯,笑嘻嘻地说道:“尹哥放心,打听事儿我在行!保证把甜城那些菜贩子,饭馆老板的底裤……哦不,老底儿都给你摸清楚。”

  赵强也用力点头:“明白,尹经理!”

  “小梅,”尹彬又转向周小梅,“你和吴大姐留在公司也别闲着。

  我给你的那张单子上面都是我以前在供销社攒下的老关系,你们两个挨个上门去问。

  就报我的名字,问问他们食堂冬天需不需要稳定的新鲜蔬菜供应,大概要多少,啥价钱能接受。”

  “好嘞,姑父。”

  吴大姐也爽快应道:“要得,尹经理,跑腿问话我在行!”

  随后尹彬又对屋里几人说道:“这期间,我得出去一趟,跑个远门,你们都要好好干哈。”

  “远门?尹哥你去哪儿?”李兵好奇地问道。

  “山东,去找我大姐,去给建安那边的大棚,取点真经回来。”

  当天晚上回到家,尹彬就开始收拾行李。

  “山东那么远,坐火车要好几天吧?”欧阳慧君的声音有点闷。

  “嗯,还要转车,估计路上要两三天。”尹彬拉上旅行袋的拉链。

  “钱够不够?”欧阳慧君走过来,从围裙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不由分说塞进尹彬手里,“穷家富路,多带点,出门在外,别亏着自己。”

  尹彬心里一暖,握住老婆的手:“不用了,你和科宏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让你拿着就拿着,”欧阳慧君抽出手,“家里还有呢,你在外头,该吃吃,该住住,别为了省几个钱委屈巴拉的,还有见到大姐替我问声好。”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也……也小心点,听说外头现在也挺乱的。”

  尹彬把布包揣进内兜,拍了拍:“放心吧,这几年我跑的地方也不少。”

第85章 山东行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摇晃着,车厢里弥漫着汗味和劣质烟味。

  火车摇摇晃晃了两天两夜,晚间终于在一个小站停下了。

  尹彬拎着包,跟着人流挤下车,热浪扑面而来,跟蜀地那种湿漉漉的热完全不同。

  “彬娃儿!这边!”一个蜀地口音的呼喊传来。

  尹彬循声望去,一个穿着碎花短袖衫,黑裤子的中年妇女正使劲朝他挥手,正是他的大姐尹祥芳。

  旁边还有个敦实憨厚的男子,是大姐夫邹德海。

  “大姐!”尹彬快速跑过去。

  尹祥芳一把抓住弟弟的胳膊,上下打量着:“路上遭罪了吧?快让姐看看!”

  邹德海在一旁插嘴:“接到你电话,你姐高兴得一宿没睡好,天天都在算你哪天到!”

  “姐夫!”尹彬赶紧跟邹德海打招呼。

  邹德海笑着回应道:“走,回家,你姐包了饺子!”

  大姐家就在离车站不算太远的村子里。

  几间红砖瓦房,院子挺大,扫得干干净净。

  歇了一宿,第二天尹祥芳来叫尹彬起床:“彬娃儿,起来吃早饭了,等哈你姐夫带你去看大棚。”

  之前打电话时尹彬就告诉了大姐这次来这边的目的。

  吃完饭跟着大姐走出院子,尹彬被眼前的景象震得挪不动脚。

  村子周围,目光所及之处,无数个塑料大棚,一个挨着一个,一眼望不到头。

  尹彬张着嘴,半天发出声音:“这这么多?”

  邹德海脸上露出自豪:“咱这儿就靠这个吃饭哩!家家户户都有棚,少的几分,多的好几亩。”

  走进一个大棚,一股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大棚比王建安建的的高大多了,墙体也更厚。

  “这是黄瓜?”尹彬蹲下去,拿起一根黄瓜仔细观察着,这比他见过的任何黄瓜都要匀称,而且刺小且密。

  “嗯呐,鲁黄瓜三号,”邹德海介绍道,“抗病,结瓜多,条子顺溜,卖相好,产量也高,是咱这儿的主打货。”

  尹彬看得眼热,随后他又被带到旁边一个棚。

  “这是西葫芦早青一代。”邹德海摘下一个嫩瓜递给尹彬,“炒着吃,做馅儿,都行,长得快,好伺候,冬天也能结。”

  接下来大姐夫又带他看了几个棚。

  茄子、丝瓜……

  每一种,邹德海都能说出名字、特性和优点,尹彬听得都两眼放光。

  参观完,回到大姐家院子里的树荫下。

  尹祥芳端来切好的西瓜。

  尹彬顾不上吃,急切地问:“姐夫,这些种子能买到不?我想带些回去。”

  邹德海啃了口西瓜,抹抹嘴:“能是能,就是好种子俏得很,农科站和种子公司都卡得严,尤其是那些表现好的新种,轻易不外流,怕别处种多了抢咱生意。

  个人去买,量少了人家不给好脸色,量大了更麻烦。”

  尹彬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尹祥芳插话道:“德海,你想想办法,彬娃儿大老远来,就为这个,看看你那些老关系……”

  邹德海皱着眉,半晌后:“成,我想法子。”

  说完起身就往外走。

  这一等,就等到了天擦黑。

  尹彬在院子里坐立不安。

  大姐安慰他:“别急,你姐夫在这一片儿人缘还是很好的。”

  终于,院门“吱呀”一声开了。

  邹德海闪身进来,反手就把门闩插上。

  他脸色有点紧张,怀里鼓鼓囊囊的,快步走到尹彬跟前:“走,进屋。”

  进了里屋,邹德海才从怀里掏出好几个用旧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还有几个牛皮纸袋。

  他把这些东西一一摊在炕上。

  “这是鲁黄瓜三号,这是早丰番茄,湘研一号辣椒……”

  尹彬激动地看着这些种子,小心的拿起一包,没舍得拆开:“姐夫,太感谢了!”

  “谢啥,都是亲戚!”邹德海摆摆手,神情严肃起来,“我们自己还有一些,也都给你带回去。不过你要藏好了,路上可能要检查,别让人翻出来了。”

  “对了,姐夫,有没有黑籽南瓜种子?”尹彬又问道,之前他听王建安说过种黄瓜需要砧木,他今年种的黑籽南瓜需要明年才能用。

首节 上一节 56/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