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慢慢分开。
王建安粗略数了数,大约有16户选择人工授粉,12户选择激素授粉。
选择人工的大多是劳动力充足的人家,而选择激素的要么是地多人少,要么是怕麻烦的。
王建安家自然选择全部人工授粉。
他家种的多是新品种,必须保证品质。
大不了请人来帮忙。
“好,既然定下来了,我现在就教大家两种授粉方法,有的去年学过人工授粉了,有的还没有学过,我都再教一次。”
王建安说着,拿出准备好的几个小瓶子和一些工具。
随后人群随着王建安来到他家大棚,分批次的进入大棚学习。
王建安先示范人工授粉:“先把雄花摘下来,把花瓣掰掉,就留这个花蕊。
然后用毛笔或者棉签,轻轻地在花蕊上蘸一下,沾上花粉,再点到雌花的柱头上。
一定要轻,别伤着花柱。”
他熟练地操作着,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好几朵花的授粉。
“记住,最好在上午十一点前完成,这时候花粉活性最强。
一朵雄花能给三四朵雌花授粉。”
接着,他又拿出几个小瓶子:“激素授粉就简单得多,这是坐果粉,用小毛笔蘸点药水,在雌花的花柄上点一下就行。
但是这个浓度很关键,浓度高了果子畸形多,浓度低了坐果率低。
所以激素由我统一配制,谁家要用,到我这里来领,不要自己乱兑。”
张老四问道:“建安,这激素点一下就能结果子?这么神?”
王建安点点头:“神是神,就是不稳定,剂量偏差一点结的果子可能就长得怪,弯瓜、大头瓜都会有。
批发市场不在乎这个,但高级饭店肯定不要这种。”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几个屠宰场必须的人,整个李家沟的其他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早上王建安要在自家大棚里授粉,下午要去屠宰场,晚上他还要配制激素药水,生怕浓度出问题。
小刘也跟着他忙里忙外,不只是实验大棚,其他大棚他也帮着忙授粉。
尹祥平看王建安眼睛都熬红了,心疼地说:“你就不能教别人配药水?非得自己来?”
王建安摇摇头:“不行,浓度差一点,效果就差很多。
万一有人配浓了,结的全是畸形果,价格卖不起来就麻烦了,还是我来吧。”
第四天一早,王建安刚打开门,就看见外面已经等了一群人:是5队、7队和河对面小队的人。
他们的苗定植晚,还没开花,特意提前来学习授粉技术。
5队的陈德明笑着说:“建安,听说你们开始授粉了?我们来学学!”
王建安:“我算着时间准备这几天通知你们,刚好你们来了,今天我专门教你们。”
他把大家带到自家大棚里,又详细讲解演示了一遍两种授粉方法。
来自外村的这二十多个人看得格外认真,不时有人提问。
“建安,这人工授粉一天能弄多少地啊?”
“激素点一次能管用吗?要不要多点几次?”
“雄花和雌花怎么分啊?我看着都差不多......”
王建安都一一解答,不厌其烦。
示范完毕,王建安对大家说:“你们的花还要过几天才开,回去可以先准备工具。
毛笔、棉签都行,要是用激素,到时候来找我拿。
还有把你们村各个大棚的授粉方式都统计给我。”
送走外村的人,王建安回到家统计各家的授粉面积和位置。
这涉及到以后收购的价格,马虎不得。
统计下来,李家沟选择人工授粉的约有十三亩,剩下的都是激素授粉。
一周后,最早授粉的黄瓜已经开始坐果。
人工授粉的黄瓜长得直溜溜的,而激素授粉的黄瓜则有些长得奇形怪状。
看着明显的对比,几个原本选择激素授粉的农户有些后悔了。
张老四嘟囔着:“早知这样,我也人工授粉了......”
王建安安慰道:“没事,激素授粉的虽然卖相不好,但产量高,总体算下来也不亏。”
又过了几天,外村的大棚花也陆续开了。
王建安在各个村子奔波指导,回到家时常常累得话都不想说。
尹祥平看着心疼,却也只能默默地把饭菜热了又热。
晚上给他打洗脚水时,看着丈夫脚底磨出的水泡,忍不住叹气:“你这又是何苦呢?把自己累成这样。”
王建安把脚泡在热水里,舒服地叹了口气:“没办法,开头最难。
等大家都上手了,形成规矩了,我就轻松了。
现在不管紧点,万一谁家操作不当,一季的收成就毁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天王建安正在5队的大棚里教他们坐果之后的水肥管理,张泽安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找来了。
“建安,快回去看看,春城家的大棚出问题了!”
王建安心里咯噔一下:“出啥子事了?”
张泽安喘着气说道“说是瓜胎发黄,掉了一地!”
王建安立刻跳上张泽安的自行车后座,两人急急忙忙往李家沟赶。
赶到张春城家的大棚,外面已经围了几个人。
张春城媳妇正蹲在地上,看着一堆掉落的、发黄的小瓜胎抹眼泪。
张春城则铁青着脸,蹲在一边闷头抽烟。
王建安钻进大棚,一股闷热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仔细查看植株,只见不少刚刚长起来的小黄瓜柄处发黄,轻轻一碰就掉落下来。
张春城不解的问道:“建安,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啊?昨天还好好的!”
王建安蹲下身,捏起一个掉落的瓜胎看了看,又摸了摸土壤湿度,再抬头看了看棚顶凝结的水珠和有些郁闭的植株。
随后王建安又来到大棚中央,果然湿度计显示已经远超正常值。
“春城,你这几天是不是水浇多了?而且这几天太阳大,你薄膜没及时揭开通风吧?”
张春城一愣,回想了一下,有些懊恼地一拍大腿:“哎哟!前天下午我忙着去屠宰场帮忙卸车,回来天都黑了,忘了揭膜!
昨天早上看叶子有点蔫,怕晒死了,就又多浇了一遍水……”
王建安叹了口气:“问题就出在这儿。水大,加上高温高湿不通风,根系呼吸受阻,养分输送不上来,就会造成瓜胎大量脱落,这叫化瓜。”
张春城媳妇也挤了进来,带着哭音问:“那……那还有救吗?”
王建安迅速给出解决方案:“赶紧的,现在就把薄膜两边都卷起来,通风降湿,今天别再浇水了。
等土表稍微干一点,喷一遍磷酸二氢钾,补充点钾肥,能保住多少算多少。”
张春城一家立刻行动起来,围观的人也上手帮忙卷膜。
看着张春城懊恼的样子,王建安一边干活一边说对所有人说道:“大棚管理是个非常精细的活,大家一定要按照我要求的做。
尤其是坐果初期,水肥、温湿度都得盯紧了。”
张春城重重地点头:“吃了这回亏,长记性了,以后说啥也不敢忘了。”
处理完张春城家的事,王建安心里不踏实,又到其他人的大棚转了一圈,反复叮嘱一定要注意通风控水。
幸好,其他人家都还算顺利,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第141章 卖不出去的歪瓜
十月底,天是真的凉下来了,一早一晚的风刮在脸上,已经有了点割人的意思。
李家沟的大棚里头,却是另外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天还麻乎乎的,没怎么亮透,各家的棚里头就已经人影晃动,手电光柱扫来扫去,还有压抑着的兴奋低语。
张春城两口子手脚最快,他们家棚大,种的又是好品种,那黄瓜结得,一眼望过去,顶上的竹架子都快要被压弯了。
蒋德春小心地摘下一根快有她小臂粗的黄瓜,掂了掂,脸上笑开了花。
赶紧又轻手轻脚地把它码进垫了软草的竹筐里,生怕碰掉一点刺。
“慢点放,轻点!这都是钱!”张春城一边摘,一边还不忘回头叮嘱老婆。
“晓得晓得!”蒋德春头也不抬,手上的动作又放轻了几分。
其他棚里也差不多是同样的场景。
天色渐渐亮起来,棚外的空地上,一筐筐还带着顶花的黄瓜排开了。
大家互相打着招呼,比较着谁家的瓜长得更好更多,议论声里透着压不住的喜悦。
垭口那边传来熟悉的汽车喇叭声。
“来了来了!尹老板来了!”有人喊了一嗓子,所有人立刻都伸长了脖子朝那边看。
两辆蓝色的小货车晃晃悠悠地开了过来停稳。
尹彬嘴里哈着白气跳下车,同时拱手向大家道歉。
“对不住对不住,路上有点雾,开不快,让大家久等了!”
“没事没事!尹老板辛苦!”众人七嘴八舌地应着,心思早就飞到了那几筐黄瓜和即将到手的钞票上。
尹彬搓着手,走到那一排排竹筐前,弯腰随手拿起几根黄瓜看了看,又看了看其他家的,这才直起身,清了清嗓子:“各位乡亲,今年的黄瓜,收得多哦!”
这话引来一片附和的笑声。
尹彬话锋一转:“不过呢,今年我们的规矩要变一变。
往年呢,我们是不分好赖,一个价统收。
今年开始,我们也学学城里大厂子的做法,搞分级!”
“分级?”人群里安静了一下,互相看了看,之前王建安已经提过一嘴,畸形的黄瓜价格要便宜一些。
“对,分级。”尹彬拿起两根黄瓜,一根又直又匀称,绿得发亮,刺也硬扎,另一根稍微有点弯,头尾也不太一样粗。
“大家看,这两根瓜,都是好瓜,都没病没灾。但要是拉到市场上去,肯花钱图好样的,肯定先挑这根直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