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109节

  王建安的话在院子里激起层层涟漪。

  “股份制公司?股东?“张福德挠着头,一脸困惑,“建安,这又是啥子新名堂?我们只听过分田到户,还没听说过啥子股份不股份的。“

  院子里顿时嗡嗡作响,大家交头接耳,对这个新鲜词既好奇又忐忑。

  王建安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大家莫急,听我慢慢说。

  股份制公司就是说,我们大家一起出钱,成立一个专门卖猪肉的公司。

  每个人出的钱多少,就占多少股份,以后公司赚了钱,就按股份多少来分红。“

  “那不就是合伙做生意嘛!“吴磨贵恍然大悟道。

  王建安继续说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又不太一样。

  这个公司是独立核算的,跟我们个人的财产是分开的。

  以后公司买猪,就按市场价从我们养猪场买,屠宰加工后再卖到外面去。

  赚的钱扣除成本后,按股份分给大家。“

  张华强皱着眉头问:“那屠宰场现在是我们三个人承包的,成立公司后咋个算?“

  王建安看向张华强、吴磨贵和张福德三人:“这正是我要说的,你们承包的屠宰场可以作为实物出资,折价算入股新公司。

  当然,这得要你们自己同意。

  而且你们可以购入更多的股份。“

  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张华强作为代表说:“我们没问题,只要能扩大生意,怎么都行。“

  王建安点点头:“好,我再具体说说我的想法。

  新公司不光是杀猪卖肉,以后还要发展深加工,做腊肉、香肠、火腿肠这些附加值高的产品。

  我们要把高龙乡猪肉这个招牌发扬光大。“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成立公司要好多钱?”

  “建安这个想法好,光卖生肉赚得少,火腿肠卖得贵多了。“

  “我们就会做农家腊肉,火腿肠哪个会做哦?“

  王建安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的问题都很实际,成立公司需要不少启动资金,我初步估算至少要二三十万元。

  具体的我还没有算过,这笔钱要靠大家集资。“

  “二三十万?“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得卖多少猪才赚得回来啊?“

  王建安笑了笑:“风险肯定有,但机会更大。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猪肉能卖到全县甚至全市,那需要多少猪?

  到时候我们养猪场的规模还得扩大好几倍。“

  张泽安磕了磕烟袋,缓缓开口:“我相信建安,我支持成立公司,合作社可以以集体名义入股。“

  王建安接过话:“按照国家政策,乡镇企业必须要有集体成分。

  我的想法是,新公司由李家沟合作社作为集体股东占股51%,其余49%由社员自愿认购。

  如果有人不想入股公司,可以签订代持协议,帮其他想多入股的人购买股份。“

  “那公司谁说了算?“有人问道。

  王建安解释道:“公司设立董事会,由股东选举产生。大事都要董事会决定,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要向董事会汇报工作。“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大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王建安都耐心解答。

  最终,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参与这个新尝试。

  最后王建安总结道:“这样吧,我先负责起草公司章程和可行性报告,泽安舅舅去乡里和县里咨询下相关政策手续。

  等我们把成立公司的流程和股份那些都弄清楚了,再开会告诉大家具体的认购金额,大家再决定要不要认购,以及认购好多。“

  第二天王建安就跑到了县里找到尹彬。

  听王建安说起要在李家沟成立猪肉批发公司的事,也表示赞同。

  随后便带着王建安找到当初帮他们办理棚鲜生的朋友。

  王建安询问了许多《公司法》和乡镇企业相关政策。

  一周后,王建安在尹彬那位朋友的帮助下制定了详细的股份公司方案。

第137章 高龙乡绿色畜禽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王建安从县里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李家沟合作社的社员大会就在老屋院坝里再次召开了。

  这次来的人比上次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到齐了。

  院子里也挤得满满当当,凳子不够坐,不少人就蹲在屋檐下,靠在墙根边。

  大家都听说了,今晚要定下来那个听起来很“高级”的猪肉公司的事。

  张泽安敲了敲烟袋锅子,先开了口:“好了好了,人都来得差不多了,安静一下。

  今天晚上开这个会,就是为了前些天建安说的那个成立公司卖猪肉的事。

  建安呢,去县里问清楚了政策,也弄了个大概的章程出来。

  下面就让建安给大家详细说说,这个公司到底咋个搞法。

  大家都听仔细了,有啥不明白的,等他说完了再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王建安身上。

  王建安站起来开始讲道:“成立公司这个事,不是我王建安心血来潮。

  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在不光是我们高龙乡,连施镇那边的人都跑来买我们的猪肉。

  这说明我们的猪肉名声出去了,市场大得很。

  但是要想正儿八经地把生意做到外乡外镇去,就得有个正规的名头,不能再是合作社下面一个简单的屠宰场了。

  按照现在的政策,我们要成立一个公司,而且是乡镇企业。

  我到县里去咨询了,乡镇企业就必须有集体成分,就是说,村大队必须占一部分股份。”

  这话一出,下面顿时起了点骚动。

  不少人皱起了眉头,交头接耳。

  王建安提高了一点声音:“我晓得大家咋个想的,大队又没出钱出力,凭啥子占股份?

  但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没得集体股,公司就办不下来,我们就只能窝在高龙乡自己耍。

  要想走出去,就必须要有集体加入。”

  其实也可以像棚鲜生那样做私有股份制公司,不过成立乡镇企业的好处更多。

  比如政策倾斜,贷款问题,屠宰检疫问题等。

  刚成立的私企想要贷款,难度大的不是一点两点。

  王建安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消化这个信息,然后才继续说:

  “我给大家说说我初步制定的方案,你们看看得不得行,有意见和补充的提出来,我们最后一起定。”

  “首先是公司名字,暂定叫“高龙乡绿色畜禽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名字长了点,但意思明白,就是不光卖鲜肉,以后还要搞加工。

  然后是股权结构。

  按照政策,村集体必须占股。

  泽安舅舅跟霍支书私下也通过气了,大队账上确实一分钱没有,拿不出钱来入股。

  所以我想了个办法,给大队10%的干股。”

  下面有人喊了出来:“啥子喃?白送?”

  王建安回应道:“对,就是白送。这10%的股份,大队不用出一分钱,但每年享受分红。

  这是我们能拿到公司牌照必须付出的代价。”

  院子里“嗡”的一声就炸开了锅。

  “凭啥子啊?我们辛辛苦苦养猪杀猪,他们啥子都不干凭啥子白拿钱?”

  “就是!建安,这不成!大队啥子都没干?修路修猪圈也没见他们来帮忙,现在摘桃子来了?”

  “10%啊!那不是我们赚一百块,就要分给他们十块?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说话的大多是合作社里的普通社员,情绪激动。

  张泽安连着喊了几声“安静”,才勉强压下去。

  合作社之前挂靠在大队上,也一直有向大队交钱。

  不过那是因为大队批了建养猪场的地,而且收的也不多,就利润的1%。

  大家也觉得这钱大队收的合情合理,便没人计较。

  但现在办公司他们可是真的什么都没做,白嫖10%,这可不能不计较了。

  王建安等声音小了点,才慢慢说道:“我晓得大家心里不痛快,但这就是游戏规则,不按这个来,公司都搞不成。

  我们只能在这个规则里面,想办法为我们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这10%,就当是买路钱!

  买了这条路,我们以后才能赚更多的100块,1000块!

  而且,这10%不是给哪个人的,是给村集体的。

  虽然现在大队是啥子都没干,但有了这层关系,以后公司遇到需要跟上面打交道的事。

  比如用地、贷款、办手续,大队就得出力!

  不然他们凭啥白拿钱?

  这道理,霍支书他们也都懂。”

  张春城站起来大声道:“我觉得建安说得对,舍不得娃娃套不着狼!

  跟以后能赚的大钱比,这10%不算啥!

  就当喂……就当请个护身符了!”

  张华强也开口了:“我们三个杀猪的没意见,建安这个方案,事先跟我们通过气了。”

  几个骨干一带头,下面反对的声音虽然还有,但小了不少。

  很多人虽然心里还是膈应,但也明白王建安说的是实话。

  王建安见大家勉强接受了这个最难以接受的条款,这才松了口气,继续往下说:

  “除了大队的10%,剩下的90%股份,全部由我们合作社的社员自己出钱购买。

首节 上一节 109/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