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三点点头:“是啊。”
李哲数出了 1326元递给洪三:“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之所以缺少这两种蔬菜罐头,是因为国内食用的少,即便有种植的,也是对口种植。所以,我准备自己种植一批青刀豆和腌渍小黄瓜。”
“这个主意好啊。”洪三笑了,这不就是李哲的老本行嘛。随即他又想到:“您种出青刀豆和腌渍小黄瓜准备怎么加工成罐头?”
李哲又数出 1326元递给金百万:“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两位有什么看法?”
洪三吃了一块苹果,缓缓地答道:“最近一段时间,我跑了不少罐头厂,发现因为罐头市场不景气,除了一些有稳定销售渠道的国营老字号罐头厂,很多罐头厂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尤其是一些乡镇的罐头厂出现了库存积压的情况,还有少数罐头厂面临倒闭。”
洪三搓搓手:“我在想,如果咱们的外贸订单稳定,能不能自己收购一家罐头厂生产罐头,这样咱们可以生产自己需要的罐头,将利益最大化。”
金百万想了想,觉得想法不错,但又有些不对劲——只是一时间又想不出该如何表达,他瞅见桌子上的餐盘,猛然间想清了其中的关键。
“我吃饺子爱沾醋,但为了一盘醋去包饺子,那就有些不合适了。”金百万渐渐捋清了思路,继续说:
“咱们现在做的倒卖罐头的生意,虽说利润变低,但回笼资金快;如果咱们去收购一家罐头厂,那就成本太高了,风险也会比较大。”
洪三接过话茬:“金老弟,我理解你的担忧。
这一点正是我要说的,现在有些罐头厂濒临倒闭,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要咱们能盘活罐头厂给工人们一份工作,收购价不会太高。
咱们可以去和当地政府谈,没准还能拿到一些政策扶持,我觉得有搞头。”
金百万对这方面还真不太了解,摸摸下巴:“这能行吗?”
洪三望着李哲:“李老弟,你觉得呢?”
作为后世人,李哲知道洪三的这个方法可行,但隐患太大。
罐头厂不挣钱还好,真要挣钱了,以后指不定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可不挣钱又何必收购它?
李哲答道:“这几年国内的经济政策一直在变,现在宽松的政策,以后没准会收紧,现在看似合理的事,以后没准会触犯法律。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咱们收购了罐头厂,罐头厂在咱们的经营下赚钱了,那些工人会怎么想?以前那些工厂的领导会怎么想?会不会鼓动工人告状索要罐头厂的产权?”
李哲面色严肃道:“甚至,他们会不会索要咱们经营期间的盈利?”
洪三露出后怕的神色,带着颤音:“不……不会吧。”
李哲面色和缓笑道:“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只要存在,咱们就没必要冒险。”
金百万点点头,李哲的一番话,让他一下子通透了。但洪三刚才的提议,也确实挺吸引人……
猛然间,他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李老弟,你说咱们能不能租个罐头厂搞加工?”
李哲感觉这个想法挺有意思:“金哥,你仔细说说,怎么个租法?”
金百万组织了一下语言,答道:“咱就说万安镇的罐头厂吧,也是积压库存,资金周转不开,即便咱们买了它的罐头,厂里有了一部分资金,但它的罐头卖不出去,依旧没办法复工。
这罐头厂闲着也是闲着,咱就把它租过来,临时雇佣一些工人,生产咱们自己的罐头。这主意咋样?”
听了金百万的话,李哲没有回答,因为脑子里也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代加工。
自己可以种青刀豆和腌渍小黄瓜、番茄,可以交给万安镇罐头厂代加工,这样的成本也不会太高。但金百万的提议,也挺有意思。租赁费用不会太高,也不用承担额外的风险。
李哲仔细琢磨了一番,若是短期单一订单,代加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如果苏联订单长期稳定,那租赁模式的交货效率和产品质量会更稳定,更能保证业务的长久。
李哲决定跟二姐商量一下,探探她的口风,毕竟,苏联订单还得靠她的路子……
第239章 品牌(大章)
3月 15日,苏州胡同七号院后院。
晨光透过窗户,在西厢房的青砖上洒下点点光斑。
“喵喵……”屋外传来一阵猫叫,谭静雅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了个懒腰,棉布睡衣被扯动,腰间露出大片雪白。
她起床后收拾好床铺,用暖壶里的温水洗脸,推开房门端着水盆出去倒水。北屋原本有洗漱间和自来水管,以前根本不用出门倒水,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她踩着拖鞋走到廊下,见李哲站在不远处拿着馒头喂“煤球”。
“早啊,李老板。”谭静雅拢了拢微乱的头发,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
煤球听见主人的声音,“喵”地叫了声,从李哲脚边跑到她跟前蹭裤腿。
“早啊,谭姐。”李哲拍拍手上的馒头渣,望向谭静雅未施粉黛、清秀白净的脸颊,“我在家具厂订了一批家具,今天下午送过来,趁着上午有功夫,先把屋子收拾一下。”
谭静雅心里“咯噔”一下。
当初一起筹备开餐厅时,她租下了这间西厢房,转眼间两个月过去,如今李哲要搬到后院,自己确实该另找住处了。
她轻声道:“饭店刚开张这阵太忙,我还没顾上寻房子。等忙过这阵,我尽快找地方搬。”
“急啥?工作要紧。”李哲目光扫过宽敞的后院,不以为意道,“这院子大着呢,多你一个住不挤。啥时候找到合适的再说,别因为这耽误店里的事。”
谭静雅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餐厅,而且每个月都会提前缴纳房租,算得上是好租客了。
谭静雅松了口气,眉眼都柔和下来:“要不我去餐厅叫几个服务员帮您拾掇一下屋子?”
“不用。”李哲觉得还是公私分明一些好。
“那我去换身衣服,帮你搭把手。”她转身回屋,很快换了件靛蓝布褂子,头发利落地梳成马尾。出来时手里拎着块抹布,径直走向北屋:“李老板,北屋积灰多,我来擦窗户。”
“好!”李哲拿着扫把扫地,回头见她踩着小板凳擦窗棂,布褂子勾勒出纤细的腰肢,蹲下身时喇叭裤微微绷紧。
她擦得又快又净,连窗缝里的蛛网都没放过,比他这个糙汉子利索多了。
“谭姐,咱们店里的服务员有您这利索劲,营业额至少高三成。”李哲打趣道,手里的扫帚在地上划着。
谭静雅从窗台上跳下来,抹布往盆里一浸:“熟能生巧,以前家务活干多了。”她拧着抹布笑问,“李老板,您这新家具都买了,是不是打算和对象结婚啊?”
餐厅开业那天,谭静雅见过王婷一面,长得很漂亮,身条也好,细腰长腿,还是外国语学院的高材生。
“不着急。她现在才上大二,怎么也得等大学毕业了。”李哲敷衍了一句。
“那是该等,学业要紧。”谭静雅点点头,把擦干净的桌椅归位,“她看着就特别优秀,跟您挺配的。”
两人边说边收拾,很快把北屋打理得窗明几净。
墙上的挂钟指到九点,谭静雅看了眼时间:“李老板,我得去店里了,等下午餐厅闭餐,我再回来给您帮忙。”
“谭姐,你把餐厅顾好就行。一会我哥就来了,让他帮着弄。”李哲不是个勤快人,但架不住他有帮手——嘴甜一些,脸皮厚一些,把两个哥哥哄好了,还怕没人干活?
“那行,有需要我帮忙的,你吱一声。”谭静雅回屋换了身衣服,背着挎包跟李哲打了声招呼,出了院子。
……
谭静雅走后没多久,一阵狗叫声响起,王建军回来了,将“金子”领到了后院。后院比前院大得多,金子一蹦三跳地撒欢跑着。
“哲子,收拾得咋样了?”
李哲答道:“北屋的西房和客厅刚收拾好,东房还没收拾呢。”
王建军撸起袖子,进了东屋开始收拾。
李哲正好休息会,搬了把凳子坐下:“哥,我娘不是给你说了个镇罐头厂的对象吗?为啥没见面啊?”
王建军给扫帚绑了根木棍,边扫房梁边说:“说是罐头厂复工了,腾不出时间。”
李哲道:“瞎扯,我问过谢厂长了,他们前几天刚发了工资,有一批工人自发组织打扫卫生和保养机器,开工还早着呢。”
王建军停下手里的活,叹道:“随缘吧。”
原本他并不急着相亲,回到家后听父亲和姑姑一说,倒是多了几分期待,谁曾想女方那边变卦了,心里还真有些空落落的,不得劲。
李哲正色道:“结婚是大事,确实不能着急。宁缺毋滥。”
“谁要结婚?”李卫东听着声音走了进来。
“没有,说建军哥相亲的事呢。”李哲应了一声,见金子也凑热闹跑进来,蹭了蹭他的裤腿,直接趴在他的脚边。
李卫东拿起抹布洗了洗,一边擦门框一边说:“要我说,建军整天待在京城,就不该在村里相亲。就算相看上了,两人不在一个地,也没时间相处。还不如在京城本地找一个。”
王建军撇撇嘴:“哥,你说得倒简单,人家京城姑娘能瞧上我?”
“我说的本地找,不一定是找京城姑娘,而是找也在京城发展的。现在进京城打工的人多了,咱冀州的能占一小半。”李卫东笑着分析道,
“就说你餐厅工作的女孩,都是京城本地的?我不信。餐厅里打工的那些服务员,你看对眼了,聊得来,也可以相处嘛。不比在农村相亲要强。”
他又补充道,“这话别乱说。传到你嫂子耳朵里,我跟你们没完。”
“那不能。”王建军笑道,“我俩都不是爱嚼舌根的人。”
收拾完北屋,哥仨又把东厢房收拾出来。
中午,哥仨随便对付了一口,休息了一会。
下午两点钟,两辆货车停在门口,亿佳尚品的家具到了。
每辆货车都有两个跟车装卸的小伙,再加上李哲兄弟和梁司机帮忙搭手,八个人开始卸家具。
北屋有东西两个套房和客厅,东厢房也有三间屋子,置办的家具不少,足足忙了两个多小时才将家具安置好。
忙完后,李哲给四个师傅倒上茶水,又拿出一些点心,让他们吃好喝好才离开。
李哲回到北屋,看着置办齐备的房间,心道:这才像样嘛。这些家具虽是新买的,却不是新做的,晾晒两天就可以搬进来住。
……
临近中午。
崇文门西大街蜀香居餐厅外,一辆红色的拉达轿车停在路边。
驾驶室走下来一位烫着卷发的圆脸女青年,她衣着时尚,长得虽不算很漂亮,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和力。
她锁上车门走进餐厅,旁边的女服务员微微躬身:“欢迎光临,您几位?”
“你们李老板在吗?”
李哲正站在后厨房和谭静雅聊天,听到声音后扭头看过来,应道:“二姐,我在这儿。”他又对着谭静雅叮嘱了两句,随后领着沈亚楠上了二楼。
“二姐,你的车开得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不太熟练,不敢开太快。”沈亚楠应了一声,跟着李哲进了包间问道,“怎么想起约我到这儿吃饭了?”
李哲请她坐下,拿出自带的龙井茶泡上:“你天天在西餐厅吃饭不腻啊?再说了,你现在有车了,我这儿离你那儿也不远,就当是练车了。”
沈亚楠一拍脑袋:“你说的也对呀。我现在有车了,上哪儿吃还不是一脚油门的事儿。”她最近经常待在西餐厅吃饭,早就吃腻了,一到中午吃饭的点就犯愁。
沈亚楠接过菜单,一边看菜单一边问:“我最近就按你说的食谱吃,你看我显瘦吗?”
李哲仔细端详了一番:“显瘦。”
沈亚楠有些不信:“真的假的啊?那我问马蒂和苏明远,他俩咋说没看出来。”
李哲脱掉外套,拉了把椅子坐下,“你们天天见面,那肯定看不出来。你现在饮食控制好了,再做一些无氧运动——七分饮食,三分运动,保管你瘦成一条闪电。”
“唉,你这嘴皮子是越来越溜了,还瘦成一条闪电。”二姐露出喜色,显然是说到心里去了,不过还是问道,“这个无氧运动是什么运动啊?”
“有氧运动就是低强度运动,比如说慢跑、散步;无氧运动属于高强度运动,比如说快跑、力量训练。多练无氧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肌肉可以消耗热量。”李哲将后世的一些小技巧简单讲解了一下。
沈亚楠听得认真,甚至还拿出笔记本记下:“老弟呀,等二姐我瘦下来一定好好感谢你。”
李哲笑笑不说话。减肥不难,难的是不反弹。你呀,慢慢熬吧。
在他看来,胖瘦跟体质有很大关系,如果是易胖体质,那减肥就会成为终生事业。
二姐点了两道菜:一道双椒鱼头,一道蒜蓉油麦。
这两道菜对李哲来说有些太清淡,他又点了两菜一汤。
两人点好菜后,谭静雅亲自端着小吃和水果拼盘到了包间,她知道这是李哲请的贵客,打了声招呼就出去下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