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弟!”孙立国脸上的愁云瞬间散开,几步迎了上去,望着后车厢里的人问,“你可算是来了,这些老乡都是来办贷款的?”
“没错,都是我们蔬菜大棚的技术员。”李哲跳下车,笑着握住他的手,“孙哥,这次又要麻烦您了。”
“不麻烦,我正为个人贷款业务发愁呢。”大家都是老熟人,孙立国也没有隐瞒,热情地招呼道,“快进吧,咱去大厅里说话,外面冷。”
李哲转身朝拖拉机上喊:“大家伙下来吧,孙主任请咱们进大厅暖和暖和。”
车斗里的人陆续跳下来,不认生的赵铁柱和金百万直接进了信用社,还有头一次来的葛青山、林小虎和王大庆,脸上带着紧张又期待的神色。
“快请进!快请进!”孙立国热情地往屋里让。他很清楚,这些跟着李哲种大棚的人都有真本事,是实打实侍弄大棚的好手,都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现在一下子来了八九个优质客户,他又怎么可能不高兴。
孙立国进了大堂,对着柜台里面招呼:“小张,小张!赶紧出来,给老乡们倒点热水喝。”
之前,张进学去大营村做过信贷宣传,对这伙人并不陌生,热情地打着招呼:“李叔、金哥、小虎……”
老李心里惦记着大棚,想办完事早点回去,说道:“甭倒水了,小张同志,直接给我们办贷款吧。”
“是呀,办贷款吧。”
“我们把证件都拿来了,您看看对不?”
“小张同志,还记得俺不?”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说着,整个信贷大厅立刻热闹起来。
“好好,大家一个个说……”张进学走到柜台旁,接过同事递来的一沓表格分发,“这是申请表,大家都填一下,不会写的字空出来,一会儿我教给大家……”
王建军也在人群中,一边填表格一边想事情。
原本说好了今天要相亲,他昨晚一夜没睡,一直在想对方长什么样、是否聊得来……想着想着忍不住多了一丝期待。
谁曾想,今儿个早上姑姑告诉他,女方那边工作忙,没办法见面,这让他心里忍不住有些空落落的。
“错了!”旁边传来一个声音。
王建军扭头一看,说话的是金百万:“金哥,咋了?”
金百万提醒道:“这个字写错了,别涂了,申请表不能涂改,再领一张吧……”
孙立国望着大厅里低头填表的人群,听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心里有种踏实的感觉。
他笑得眼角堆起细纹:“李老弟,你可真是及时雨啊!”这个朋友交对了。
李哲笑道:“孙哥,您这么说就见外了。要是没有您帮忙,我现在还在地里刨食呢。”
如果去年孙立国没有批贷款,李哲根本没有建大棚的资金,也就没有现在的一切。
“呵呵。”孙立国笑笑,又想起去年两个青年蹲在信用社大堂的情景,他很庆幸自己当初做了对的选择……
他拍着李哲的肩膀,亲切地说:“老弟,今儿个中午别走了,咱们喝几盅。”
李哲笑着答道:“孙哥,我也有这意思,中午再叫上陈镇长,咱们在一块聚聚。”
“嘿,那敢情好!”
第238章 分钱(大章)
镇政府位于万安镇的中心,门前种着一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杈投影映在青砖围墙上。李哲领着白云笙走进镇政府大院,门卫室里戴着前进帽的老头探头问:“小伙子,找谁啊?”
“我们找陈镇长。”李哲掏出一盒中华烟,递给对方一支。
门卫老头打量着李哲两人,一个西装革履,一个衣着光鲜,看着就不像是普通人,顺手接过李哲递来的中华烟,别在耳朵后面:“进去吧,陈镇长在二楼。”
“谢谢,大爷。”李哲客气了一句,领着白云笙往院里走。院子里的梧桐树还没抽芽,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墙角堆着几捆待分发的稻种,麻袋上印着的“春耕备耕”字样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两人上了二楼,李哲瞅见镇长办公室在东头,随口问:“白导,剧本带着呢?”
“我办事,您放心。”白云笙拍了拍随身的蓝色背包。
走到镇长办公室门口,李哲轻轻敲了敲褪色的木门:“咚咚。”
“进来!”办公室里传来爽朗的应答。
推门而入时,一股淡淡的煤烟味飘了出来,靠窗的煤炉正烧得旺,铁皮烟囱顺着墙角伸到窗外。原本正趴在桌子上看报表的陈镇长抬起头,起身说道:“是李哲啊,快进来坐。”
李哲和陈镇长握握手,介绍道:“陈镇长,这位是京城电视台的白导演。”
“京城电视台的?”陈镇长先是有些诧异,随后更加热情:“白导,快坐,坐在火炉边上暖和暖和。”他往煤炉里添了块蜂窝煤,火苗“腾”地窜起来,屋里又添了几分暖意。
李哲坐在沙发上说道:“陈镇长,我请白导来是想拍摄一部关于大棚题材的宣传影片。
影片不进入影院,就是在周围几个村子露天播放,主要目的就是向村民宣传蔬菜大棚。让村民们通过电影了解到蔬菜大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娱乐的同时也能起到宣传作用。
您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陈镇长拎着暖壶倒了两缸子茶水:“要不说你们年轻人的脑子活泛呢,这电影一拍,可比咱们开十次会都管用。电影什么时候拍摄,准备得咋样了?”
“目前还在准备阶段,准备六七月份开始拍摄。”李哲扭头看了一眼白云笙:“白导,把剧本拿出来请陈镇长把把关。”
白云笙打开蓝色背包,从里面拿出一沓子文件递过去:“陈镇长,这剧本是我写的,还请您指正。”
“好好。”陈镇长双手接过文件,隐隐能闻到淡淡的香味。他之前也一直打量着这位“白导”,虽说年纪不大,但他并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这红色羽绒服、蓝色小背包、身上比女人还香,要说他不是搞艺术的,打死陈镇长都不信。
陈镇长翻开剧本,标题是《大棚爱情故事》,手指点着纸页一行行看,微微点头:“不错,剧本写得很真实,都是咱村里的场景和故事,乡亲们指定爱看。”
可翻到女大学生和种植户因为一起种大棚产生感情的段落,陈镇长的手指顿住了。尤其是看到两人在月下大棚旁谈心的剧情,他眉头拧了起来,抬头看向白云笙:“白导演,这谈恋爱的戏份……会不会太扎眼?咱农村人保守,要是演得太过火,怕村民们说闲话。”
白云笙闻言笑了,推了推眼镜说:“陈镇长您放心。爱情不一定非得是亲嘴拥抱,有时候一个眼神交汇,一次不经意的握手,反而更动人。”
他拿起笔在剧本上画了个圈,“您看这里,两人一起种植出越冬黄瓜,成功时相视一笑,这不比啥都有力量?”
陈镇长琢磨着点了点头,合上了剧本:“行!你们这说法在理。剧本我留下,下午就安排人往区文化局递申请,审批和拍摄资格的事,我来盯着!”
李哲眼睛一亮,连忙追问:“陈镇长,还有个事想麻烦您。咱能不能从文化局租些摄影器材?比如摄影机、灯光这些,咱自己买实在吃不消。”
“这有啥难的?”陈镇长往椅背上一靠,手指敲着桌面,“区文化局的刘副局长,以前是咱万安镇的副镇长,跟我搭过班子!器材的事包在我身上,保证给你们协调得妥妥帖帖。”
“嘿,太感谢您了。”李哲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
中午,李哲在镇东头的小饭馆订了包间,设宴感谢陈镇长。
聚餐的一共有六人,分别是李哲、白云笙、金百万、陈镇长、孙主任、谢厂长。众人说说笑笑,推杯换盏,关系又近了一步……
饭后,陈镇长和孙主任先走了。谢厂长则留在后面,像是有话要说。“李老板、金老板,我们厂离这不远,去我们厂坐会吧。”
李哲笑着问:“谢厂长,听说你们厂已经开工了?”
谢厂长露出一抹苦笑:“托您的福,前两天将拖欠工人的工资还了一部分,厂里的工人就自发地打扫卫生、保养机器,这复工的热情比我都高。不过,事情没像想的那么容易,我们厂还积压了一批罐头,我和厂长商量组织些员工去外地推销罐头,等销路打开了,复工的事才能正式提上日程。”
李哲道:“谢厂长,我们要的那 3吨西红柿罐头封装好了吗?明天下午,我派卡车过来装货。”
“都准备好了,明天下午我亲自去厂里盯着装货。”
“麻烦您了。”
“应该的。”谢厂长握住李哲的手:“李老板,我们厂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罐头,也可以成本价给您,您不再考虑一下?”
“我们暂时不需要其他蔬菜罐头。”李哲做生意肯定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他们这次同样是收购 20吨的罐头,在没有酸黄瓜罐头和青刀豆罐头的情况下,番茄罐头的利润较高,也是优先收购的,奈何,万安镇罐头厂就只剩 3吨的番茄罐头了。
他们虽然也有黄桃罐头,但价格比延庆罐头厂高,不划算。金百万又从其他罐头厂订购了一些番茄罐头。
双方又聊了一会,李哲两人告辞离开了。
谢厂长站在原地目送两人离去,他对于这两人是打心眼里感激,如果不是他们购买了厂里的罐头,别说复工有望,工人的工资都还不上,甚至他可能已经被工人堵门了。
……
3月 12日。
十几辆卡车开进了外贸公司的中转仓库,其中领头的一辆正是李哲用来拉菜的轻卡,也是所有卡车中吨位最小的。这十几辆卡车只有四辆装了罐头,其他的都是来拉木材的。
李哲已经和几个合伙人商量好了,这一次的货款都用来购买木头,桦木加松木总共加起来有二百多立方。这一次沈亚楠没有来,是李哲和外贸公司的吴经理交接的。
交付的罐头依旧是二十吨,其中青刀豆 4吨,黄桃罐头 6吨,番茄罐头 10吨,其中 3吨是从万安镇罐头厂购置的,剩下的七吨都是金百万从其他厂家收购的。
外贸公司给的罐头收购金额是 98000元。另外,李哲上次买完车和农资后,还结余了 2160元,将这十万元的收购款都用于购买木材,而后再转卖给两家木材公司。
先装了五车木材,金百万和洪三押车运往世纪京洲家具公司,世纪京洲购置的木材都是松木,价格相对要低一些。
等后续的七车木材装好后,李哲和吴经理告别,将木材运往亿佳尚品家具公司,这家公司松木和桦木各买了一半。
到了亿佳尚品公司后,李哲受到了热情招待,副厂长韩跃红亲自到厂门口迎接。“李老板,可算把您盼来了。”韩跃红看着一车车圆滚滚的木材,眼中透着喜色。
李哲领着韩跃红到了后车厢:“韩厂长,您检查检查,看看这木料是否合用?”
韩跃红经验丰富,只是瞅了一眼,心里就大概有数了,欣喜之余又暗道一声可惜,李哲只肯收现金,如果可以只交付一部分定金,她还想再多订一批货。
这样的好木材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买到的。
“李老板,您要的那批家具我亲自检验过,没有任何瑕疵。明天上午装车,下午就能给您送到家,我已经吩咐过工人,让他们帮着您把家具安置妥当。”
“谢谢。让您费心了。”
“应该的。”韩跃红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李老板,外边天冷。您去我办公室等会儿吧。”
韩跃红对着厂里的员工吩咐了几声,让他们负责验货卸车。自己则带着李哲去了办公室。
她泡了一壶茶水,给李哲倒上茶水,然后开始算账。桦木加上松木,总共的价格是 69251元。扣除家具费用 3721元,还剩下 65530元。
四十分钟后,卡车上的木材卸完了,李哲告辞离开。
韩跃红邀请道:“李老板,我让厂里的师傅安排几道特色菜,晚上咱们一起喝几杯。我们厂里的几位股东都想跟您认识认识。”
李哲看了一眼手表,才下午三点多钟:“韩厂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一会还有一些生意上的事要处理,下次吧。”他包里装着几万块钱,哪能踏踏实实的吃饭?又怎么可能喝酒?
“既然您今天有事,那我就不强留您了,不过下次您再来了,说什么也得吃了饭再走。”
“一定。”两人客套了几句,李哲坐上开车离开了。
……
傍晚七点。
蜀香居二楼包间里,李哲、洪三、金百万三人抽着烟、喝着茶,餐桌上摆放着一盘水果和一盘零食。
李哲拿起旁边的公文包,打开后拿着一沓子钞票,说道:“亿佳尚品总共七车木材收款 69251元。我买家具抵扣了 3721元,还剩下 65530元。”
金百万也打开随身的黑色皮包,从里面拿出四沓子钞票:“世纪京洲五车木材收款 36750元,都在这。”
李哲说道:“既然已经回款,我和二姐商量了一下,先将这两次倒卖罐头的账理清,把利润分了。”
见两人都没有意见,李哲翻开黑色笔记本:“首先算算投资的成本,第一批罐头的成本是七万三千元。
第二批 4吨青刀豆罐头出厂价 16000元;10吨番茄罐头出厂价 34000元;6吨黄桃罐头出厂价 22800元;再加上额外的经费 200元。第二批罐头的成本是 72800元。
另外还有木料的运输费 300元。扣除这些成本,咱们再分钱。”
李哲敲着计算器,说道:“之前咱们投资的六万已经作为定金支付了,还需要再额外支付 86100元。也就是说,咱们的纯利润是 19901元。”
洪三微微蹙眉,他记得第一次倒卖罐头的利润是两万六千多块钱,这一次除了倒卖罐头,还加上了倒卖木材的利润,总共才 19901元,这利润缩水有些太快了。“李老弟,这卖木材咱们的盈利是多少?”
“扣除运输费,纯利润也就六千多块钱吧。”李哲解释道:“木材生意的利润并不高,咱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快速套现。”
在李哲看来,拿到手里的钱才是自己的。快速回笼资金,也能继续收购下一批罐头倒卖给外贸公司。
洪三分析道:“总利润一万九千多减去木材赚的六千多,罐头的利润是一万三千多。咱们第二批罐头的纯利润比第一批罐头缩水了一半。”
金百万叹息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利润最高的酸黄瓜罐头没货,青刀豆罐头缺货,差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