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事……说不清。”韩先进哼了一声,摆摆手,“反正我也不在这干了,让他们瞎倒腾吧,瞧着吧,早晚把自己折腾没。”
李哲望向一旁的闫红芳,说道:“闫师傅,听说您工作的餐馆经营得还不错,您是出于什么想法要加入我们?”
闫红芳说道:“跟您说实话,我就是奔着静雅来的。我们之前是同事,我在后厨,她管收银,关系一直很好,特别聊得来。现在她打算开餐厅,我就来了。”
李哲脸上笑了笑,心中多了一丝警惕。
之前,他打算和谭静雅合作,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想法,没打算刻意往餐厅安插人手。但现在看来,餐厅还是要有自己信得过的人,否则,店经理和厨师一条心,早晚把自己这个大股东架空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餐厅还没开,李哲就耍心眼,而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要不然,即便谭静雅一开始没有其他心思,等时间长了,自己这种行为反而会成为间接纵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对方架空自己的机会,这样餐厅才能干得长久。
李哲主动掌握话语权,对着韩先进和闫红芳说道:“韩师傅、闫师傅,咱们今天就先到这。总体来说,我对今天的试菜比较满意。
我和谭姐这两天会去看商铺,如果商铺合适,我们会尽快定下来,年前就装修好。年后,可能会再次调整菜品、招聘人手,争取正月初十左右开业。”
李哲说到这,望向一旁的谭静雅:“谭姐,您觉得怎么样?”
谭静雅答道:“我这边没问题,就是年底很多单位都快放假了,可能会有些赶。”
“开店手续方面,咱们可以花点小钱,找个中人帮忙办,能省不少事。”李哲说完,又对着两位厨师道,“眼瞅着就年底了,两位踏踏实实过个年,年后有的忙了。”
“哈哈……”韩先进笑着说,“忙点不怕,有个活,心里就踏实了。李老板,我在家也没事,您有需要就吱一声,我去给新餐厅帮忙,争取咱们能提前开业。”
“我也是。”闫红芳附和道。
“那行,您两位有空就过来,我们确实缺人手,年底我给你们发红包。”李哲又和两位厨师聊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谭静雅将两人送出了餐厅,说道:“李老板,那我就尽快约一下商铺的房东,咱们先敲定餐厅的选址。”
“可以,有事您就直接去找我。”李哲瞅着天色黑了,问道:“谭姐,您要不要跟我们一块走?”
“我帮着他们收拾一下。闫姐也在附近住,一会我们搭伴回去。”谭静雅回应了一声,目送李哲二人骑自行车离开蜀香居。
回到家后,兄弟俩捅开煤炉,坐在旁边烤火。
王建军双手抱着水缸子灌水,笑道:“我今儿个是第一次吃正宗川菜,也算是开了眼了,味确实不错,但就是口味有点重,喝了半天水,还是觉得渴。”
“天天吃肯定不成,但一周不吃就会有点想。对于餐厅来说,这个复购率已经不低了。”李哲说话间,偶尔会带一些后世的词,倒不是刻意为之,真是说习惯了。
复购率这个词,王建军听着新鲜,一琢磨也能明白,暗道:哲子接触的外国人多,这说话就是不一样。
“咚咚……”外面传来敲门声。
王建军走过去开门,见到季鸿宾站在外面,问道:“季老板,这么晚了,您有事?”
季鸿宾挤出一抹笑:“我想跟李老板谈点事。”
“您进来说吧。”王建军让到一旁,关上门。
李哲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季老板,您坐下说。”
“不坐了,在家坐了一天,屁股都疼。”季鸿宾搓搓手,继续说:“是这么回事,我的出国手续办好了,过两天就要去美利坚了。现在房子也卖了,家具我们也不打算要了,想问问李老板要不要一起接手。”
当初卖房子的时候,季老太太就说过将家具一起卖给李哲,但是要价有些高,两个人没有谈拢。用季老太太的话说,她的家具要么是祖传下来的,要么是前几年刚置办的,拎出去单卖都比卖给李哲价高。
现在看来,这季老太太应该是单卖得并不顺利,至少并没有卖完。
这也是李哲当初没有接手这批家具的原因。家具这东西,买的时候是一个价,卖的时候又是一个价。
但有些卖家,总感觉自己买的时候贵,卖便宜就等于亏了,还会认为买家占了便宜。
李哲从季家直接买,未必就比从二手家具市场买的便宜。家具这东西也不着急,自己有需要慢慢添置呗。
李哲之前没要,现在就更不打算要了,闲扯了几句,将季鸿宾打发走了。
第180章 商铺
翌日下午,蒙娜丽莎餐厅二楼。
沈亚楠坐在吧台旁,右胳膊撑着吧台,看着旁边的苏明远:“你是不是不想干了?你要不想干,你就吱一声,别跟我这儿捣乱。”
“老板,您这可就冤枉我了,”苏明远辩解道,“我可没说自己不想干。我还想着多赚点外汇券,过年孝敬我爹呢!”
“没有不想干?那你为什么跟客户吵架?显着你了?”
“老板,我真没跟他吵架,是他先瞧不起人的。”
“人家怎么瞧不起你了?人家给你小费是对你服务的认可。给你钱你还不高兴了,你多大脸啊?”沈亚楠见苏明远沉默不语,继续说道:“小费是人家国外的文化。你也是学俄语的,这点事你都不懂?”
“老板,外国有他们国家的文化,但这是在中国。那要放在古代,仆人才需要主人赏赐。搁在前几年,没准还得扣个封建余孽的帽子。我不认同,我觉得这是对咱们劳动人民的侮辱。”
苏明远仰着头,一本正经地说,“而且,我还给您纠正一点,苏联是禁止小费制度的,并且被官方视为资本主义残余。甚至如果苏联的服务员私自收小费,还要面临着处罚。”
沈亚楠也不惯着他,哼了一声:“你去过苏联吗?别拿你课本上看的那一套跟我显摆!我去年刚去了一趟,那边现在虽然没有公开支持,但已经形成了事实性的小费文化。”
“真的假的?你不会因为这事故意忽悠我吧?”苏明远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你爱信不信!我告诉你啊,以后客人再给你小费,你给我接着!你不要给我,我要!瞧把你能耐的。”沈亚楠见到李哲提着两个袋子从楼梯走上来,对着苏明远不耐烦地摆摆手,“走走走,看见你就烦!”
李哲看了看苏明远,见他走下了楼梯,问沈亚楠:“咋回事啊这是?”
“大庄大庄,这外号是真没叫错……”沈亚楠用只有李哲能听到的声音嘀咕两句,
“人家老外来餐厅吃饭,觉得苏明远服务得不错,给了他一块钱外汇券当小费。这货死活不肯要,又给人家老外放回桌子上。人家老外还以为他嫌少,又给他加了一块,给了他两块钱外汇券!结果他还是不要,就跟人家老外撕吧起来了。你说他是不是没事找事?”
李哲笑着说道:“大学生嘛,有几分傲气也是正常的。其他人还有这种情况吗?”
“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后来问了问马蒂才知道,这服务员里面分两类:一类人特别喜欢收老外的小费,服务得也特别好;还有一类人,对老外给小费有点抵触。这苏明远就是个典型。”
沈亚楠说完,又望向一旁的李哲:“老弟,你说我该怎么办?”
别说是在这个年代,哪怕是在后世,国人对于小费制度都会有一定的抵触。不光是出了国不想给外国人小费,国内的很多服务人员也不想要外国人的小费。
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都有打赏小费的习惯。外国人要给,中国人不收,双方僵持就容易引发混乱,类似于苏明远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作为餐厅老板,也很难彻底解决。如果硬逼着服务员收小费,真要遇到一两个愣头青,没准老板也得挨喷。
“二姐,要我说,您不如直接将小费加在餐费里面。这样客人也不用再次支付小费,服务员也不用亲手接小费。等月底的时候,将小费的收入当成奖金,发给表现好的服务员。”在李哲看来,没有人跟钱有仇,服务员不是不喜欢外汇券,只是不喜欢被‘打赏’的感觉。
如果这小费由餐厅统一收,他们肯定乐意。而且,如果餐厅统一收了小费反而不发给他们,没准他们还会有意见。
二姐摸着圆润的下巴想了想:“嘿,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了。”
李哲拿出一个袋子递给二姐:“二姐,昨儿个逛友谊商店,顺便给你带了点吃的。”
二姐接过袋子一看,笑道:“不错,都是我爱吃的。今儿个怎么没把你对象带来?”
“这不是约了林科长吗?她有点不好意思,我就没带她。”
二姐打开巧克力盒子,拿出一块巧克力,边吃边说:“那有啥?林为民媳妇也来,瞎聊呗。”
李哲下意识地问:“林科长的爱人是做什么的?”
二姐想了想:“好像是在质量监督局工作……我也记不清了。对了,你的蔬菜店啥时候正式营业?准备怎么宣传?”
李哲笑道:“快了,就这两天了吧。宣传方面这几天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等正式开业那天,崇文门菜市场还请了报社采访。到时候发发传单、挂个横幅、整两个花篮意思一下就成。”
二姐一挑眉:“就这么简单?不用好好宣传一下?”
“二姐,外交公寓附近不让放鞭炮,也不方便大声喧哗,没法整得太热闹。”还有句话李哲没说,蔬菜店现在的生意很好,每天不到六点蔬菜就能卖完,其实没必要做太多宣传。
两人聊了一会,林为民夫妻也到了。双方简单寒暄后,林为民介绍了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叫杜鹃,个子有一米七左右,在这个年代算比较高了,留着耳下三公分的‘柯湘头’。餐厅里比较暖和,她脱掉了白色羽绒服,露出里面藏蓝色的工装。
李哲拿出一个精致的袋子说道:“林哥,上次办房契过户多亏了您帮忙,我买了点小礼物送给你和嫂子,算是我的一份心意,礼轻情意重,两位务必收下。”
“李老弟,太客气了。”林为民犹豫了一下,瞅了一眼二姐。后者说道:“都是朋友,李老弟既然都买了,你们就收下呗。”
“得,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拿过袋子,本想先放在一边,但瞥见袋里的东西,却有些挪不开眼。“这是……Zippo打火机?”
“对,”李哲点头,“我给您买了一个Zippo打火机,还有两条万宝路。给嫂子买了一瓶香水。”
“香水?”林为民的妻子杜鹃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们家的条件很好,吃喝不愁,但外汇券这东西不好弄。即便偶尔通过朋友的门路弄到一些外汇券,也舍不得买一瓶将近200块钱的香水。
但这些东西她是知道的,而且也见人用过,当时就特别羡慕。她还和丈夫专门提过这事,但丈夫哼哼哈哈的不搭腔——这东西确实超出了他们家的消费能力。
杜鹃从袋子里拿出香水盒子,光看包装就十分精美。出于矜持,她强忍着好奇心没有打开。
林为民就没管那么多了,直接拆开Zippo打火机的包装,手里把玩着精致的打火机,欣喜道:“你瞅瞅这做工,多漂亮!这跟艺术品都差不多了!”
他从兜里掏出一盒烟,递给李哲一根,先用打火机给李哲点上,自己也叼了一根烟,用Zippo打火机点着,自认为很帅气地将打火机合上,揣进兜里,笑着问:“怎么样二姐?有没有点儿商务精英的感觉?”
二姐调侃道:“你要换成万宝路的香烟就更像样了。”
“嘿!我说怎么差点意思!”林为民一拍大腿,还真听到心里去了——这年头能抽外烟是一种时髦事儿。
二姐心里啐了一口:丫的比苏明远还能装。
有礼品开路,双方的关系很快熟络了起来。四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饭吃得差不多了,李哲端起红酒杯,跟林为民碰了碰杯:“林哥,今儿个还有点事想麻烦您。”
李哲这人会来事,林为民也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他喝了一口红酒,放下酒杯:“老弟,有啥事你直接说,能帮的我一定帮。”
“林哥,我想买个商铺。您也知道,好的商铺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手里。我就想问问,如果他们对外出售商铺,是否要经过房管局?”这个年代国内的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商铺的价格很低,如果能拿到京城市中心的商铺,绝对是一本万利。
等过些年,经济起来了,人们脑子活泛了,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林为民抽了一口烟说道:“那肯定的啊!任何单位出售商铺需向我们房管局申报,我们得审查资质、评估价格、确权、查看是否违规;通过审批、符合条件才能对外出售。如果违规操作,涉事商铺会被我们接管。”
李哲没曾想自己歪打正着还真碰对了,笑着说:“林哥,我手里有点闲钱,就想盘个铺子做生意。您要是听说有铺子出售的消息,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就跟老弟我透个信。”
“没问题,这事好办。”这就是林为民的本职工作,对他来说一点难度没有。他低声补充道:“不过,这年头的政策不明朗,有些铺子能买,有些铺子的产权不清晰,日后难免会有纠纷,最好别碰。”
李哲说道:“那您帮我盯着点,回头帮我寻摸个好铺子,我一定好好感谢您和嫂子。”
“老弟,客气了不是!这事儿包我身上”林为民拍着胸口说道。
其他的事他不敢保证,但这事他就是现管。
第181章 选址
苏州胡同,七号院后院。
西厢房的门打开,谭静雅穿着红色呢子大衣从房里出来。她瞅了一眼北屋,这两日家里经常进人,季家母子似乎在倒腾家具,她只觉得好气又好笑。
她锁好西厢房的门,推着自行车出门。
刚一打开院门,就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她探头往外看,见到一个穿着军大衣的人背对院门快步离开。
她看着背影是个女人,试探道:“是白警官吧?”
前面穿军大衣的人停住了脚步。
谭静雅关好院门,推着自行车走过去,“白警官,您既然来了,怎么不进去?”
白晓燕转过身,面色看着有些憔悴,反问:“听说你和季鸿宾离婚了。”
“对,手续已经办好了。”谭静雅没有隐瞒,大大方方地说道。
白晓燕深吸了一口气:“他……真的要出国!去美利坚?”
谭静雅笑着说道:“你为什么不去问他?”
白晓燕嘴硬道:“你不想说就算了,我也就是随口一问,他爱去哪去哪?关我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