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20节

  王建军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也去?可我啥也不懂啊!”

  “带着嘴去就成了!觉得厨子手艺可以,这饭店才能干,觉得不好吃,就及时止损。”既然是试菜,多一个总归是好的。

  “那行,我也去。”

第178章 融合菜

  蜀香居餐厅。

  这是一家开在胡同里的餐厅,饭馆的面积不大,只有八十多平米,桌椅板凳已经用得褪色,油腻的瓷砖缝里结着冰碴。

  饭馆大堂里的温度和外面差不多,冻得人打哆嗦。大堂靠墙的位置坐着一男一女,都穿着白色的厨师制服。

  男人方脸浓眉,白色围裙下露出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袖口磨得泛亮。

  女人大高个、身材壮实、扎着粗辫子,搓着冻裂的右手,她左手背上有烫伤的旧疤痕。

  这个男厨师叫韩先进,是谭静雅父亲的徒弟,也是她请的厨师之一。

  女的叫闫红芳,也是谭静雅请的厨师。

  方桌上放着一盘花生,闫红芳抓了一把花生,一边剥一边问:“老韩,你的胆子够大的。把新东家邀请到旧东家的餐馆里试菜,也不怕人戳你脊梁骨?”

  “那还有什么旧东家?前几天餐厅停业的时候,店长就告诉我们了,明年餐厅可能没办法正常经营了,让我们保留编制自谋出路。”韩先进哼了一声,“试菜这事儿,前两天我就跟店长说了,您猜怎么着?”

  闫红芳有些意外:“你们店长知道你要在餐厅试菜的事儿?”

  “我也是想试探试探他,明年的店还能不能开。”韩先进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拍在桌子上,“结果人家磕巴都没打一下,就把钥匙给我了。”

  韩先进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我现在也是彻底死心了。在国营餐厅干了一辈子,没想到落了这个下场。”

  闫红芳笑道:“你才多大呢,就说是干了一辈子?还想着现在就退休?哪有那么美的事儿!”

  韩先进笑了笑:“你说的也对!跟谁干不是干?静雅那丫头心善,又是个有主意的,总归是不会亏了咱们。”他扭头望向闫红芳,“你呢?你们餐厅也不行了?”

  “这两年新开的个体户餐厅,一茬一茬的,光我们那一条街就开了三家。我们餐厅的生意也受了不小的影响。”闫红芳应了一声。

  她的话只说了一半。

  他们的餐厅生意的确受了一些影响,但根本原因是她想换个环境。他们餐厅也有两名厨师,她比另外一名厨师还先到店里,资历老,厨艺也不差,分工也一样。但凭什么对方每月110块钱的工资,她却只有100?

  她并不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拿工资多。如果对方厨艺比自己好,经验更丰富,分工也更多,对方拿更多的工资,她也是认同的。

  但问题是两个人在餐厅的工作一样,并没有主次之分,到头来她的工资却比对方少。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被认可。

  “韩哥!”就在此时,店外传来一阵呼唤声。

  韩先进和闫红芳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餐厅,见到谭静雅骑着一辆三轮车停在门口。

  “静雅来了。”

  谭静雅拍了拍三轮车上的菜筐:“韩哥、闫姐,我把冬菜给你们带来了!”

  韩先进走到三轮车旁,掀开菜筐上盖着的棉褥,露出了里面鲜嫩的青菜,有黄瓜、西红柿、菠菜、蘑菇、青椒、生菜……

  这些菜虽然都有磕碰的痕迹,但短时间内并不影响使用。

  “好家伙!静雅,这些菜你哪弄来的?”闫红芳露出吃惊的神色,虽然她之前就听谭静雅说过,但亲眼见到这些菜后,依旧感觉到不可思议。

  没有人比厨师更明白这些冬菜的珍贵了。

  谭静雅答道:“是另外一个合伙人的门路。我约了他今天晚上试菜,趁着今天有时间,又有试用的蔬菜,咱们再好好研究几道菜。我给你们打下手。”

  韩先进将菜筐从三轮车上搬下来,说道:“那咱们就开始吧。调料和配菜我也带了,几天不干活,手都生了,正好练练。”

  谭静雅和闫红芳搭手将另外一个菜筐搬下三轮车,说道:“你们两个写个单子,还缺什么食材我去买。”

  ……

  晚上六点。

  李哲和王建军赶到了蜀香居饭店。

  两人刚走到饭店门口,就闻到了一阵阵菜香。中午两人都只是垫吧了一下,早就饿了。

  两人进了餐厅,大厅里升起了火炉,比外面要暖和一些。

  谭静雅听到动静,从后厨走了出来:“李老板,你们来了,快请坐。”

  看到谭静雅也套着白色的围裙,李哲笑道:“谭姐,您亲自下厨了?”

  “没有,我的厨艺上不了台面,就是打打下手。”谭静雅给两人倒上热水,说道,“这家餐厅歇业一段时间了,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你们多担待。”

  李哲笑道:“能有个试菜的地方已经不错了。两位厨师都来了?”

  “都在后厨忙活呢,我招呼他们上菜。”谭静雅说完,转身进了后厨。

  王建军目光打量着餐厅的环境,小声问:“哲子,你说这餐厅为啥会倒闭呢?”

  “好问题。”李哲摸了摸下巴,这一点确实要搞清楚,要不然这餐厅开了,他心里也不踏实,“等一会找个机会问问。”

  王建军点点头。

  两人聊了一会,谭静雅端着第一道菜走上来:“李老板,这是改良版的宫保鸡丁,您尝尝?”

  李哲先闻了闻味道,很香;再看里面的食材,有鸡肉、大葱、黄瓜丁、油炸花生米,还有一些辅料。

  李哲将几种食材都品尝了一番,点点头:“味道不错。”这跟李哲后世常吃的宫保鸡丁没什么区别,他问道,“这道菜怎么改良了?”

  谭静雅介绍道:“经典的川菜宫保鸡丁只有鸡肉、油炸花生米和大葱。黄瓜是我们另加的,吃起来会比较爽口,更适合北方人的口感。”

  “哦。”李哲颇有深意地应了一声。

  他后世吃的宫保鸡丁大部分都有黄瓜,有的甚至还放了胡萝卜。他一直以为宫保鸡丁就应该是这样,没想到他后世吃的都是改良版的。

  很快第二道菜也端上来,青椒炒肉丝。

  肉丝很嫩,青椒脆爽。李哲觉得,要是再来一碗米饭就好了。

  第三道西红柿炖牛腩,牛腩软烂很入味,红色的西红柿汤汁很好喝,李哲觉得拌饭会更好吃。

  第四道椒盐平菇,金灿灿的裹着椒盐,又酥又香。

  第五道水煮牛肉,菠菜垫底,牛肉在上面,热油浇在蒜末和辣椒面上,香气扑鼻而来。

  第六道豆豉鲮鱼炒生菜,这是一道快手菜,不到一分钟就出锅了。

  第七道西红柿炒鸡蛋,没啥难度,家里也能做,但买不到西红柿。

  第八道蒜蓉炒西兰花,谈不上多好吃,主打一个洋人菜的噱头,价格还不便宜,吃个稀罕,愿者上钩。

  后面四道都是经典的川菜: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回锅肉、鱼香肉丝,味道都很不错,至少李哲吃起来很正宗。

  王建军吃得很满意,说道:“谭姐,这些菜都是川菜吗?”

  谭静雅说道:“后面四道都是经典川菜。前面几道菜都是根据咱们有的冬菜做出的改良菜。我之前也想过开一家经典的川菜馆,但后来仔细想了想,咱们的优势就是冬菜,店里利润最高的也是冬菜,那不如就主推冬菜。”

  谭静雅指着盘子里的青椒肉丝说道:“就拿这道菜来说,其他餐厅根本没有青椒,顾客想尝鲜,只能来咱们店里。而其他川菜馆的菜,咱们店也能做。别人有的菜,咱们餐厅也有;别人没有的菜,咱们餐厅也能做。只要味道不差,客人自然会选择咱们餐厅。”

  李哲总结道:“你打算开一家以川菜为主的改良菜馆?”更恰当的说应该叫融合菜,只是李哲不确定这个年代是否有这个说法。

  谭静雅点点头:“对。这两年京城大大小小的私人餐厅开了一两千家,有名气的川菜馆也不少。咱们想要打出名气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有自己的特色。”

  李哲也赞同谭静雅的想法,说道:“谭姐,既然菜做好了,就把两位厨师请出来,咱们坐在一块聊聊。”

  “好。”谭静雅起身去了后厨。

  客厅里只剩下兄弟二人。

  李哲问道:“哥,你觉得咋样?”

  王建军小声说:“好吃是好吃,就是有点辣。”

  李哲笑笑,不辣能叫川菜馆?

  谭静雅将两位厨师请了出来。看到其中还有一位女厨师,王建军不禁有些意外。在他的印象里,厨师应该都是男的,很少见到女厨师。

  李哲拿起水壶,给两人倒上热水,随后端起水杯:“两位师傅辛苦了,承蒙招待,我以水代酒敬两位一杯。”

  两人似乎没想到李哲这么客气。韩先进站起身,端着水杯说:“李老板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闫红芳也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见李哲坐下,她也跟着坐下来。

  谭静雅指着男厨师介绍:“这位是我师兄韩先进,那几道经典川菜都是他做的,也是我师傅的关门弟子。”

  她又指着女厨师介绍:“这位是闫红芳厨师,这几道改良菜大多是她做的。她会得的菜系很多,你们有什么改进的想法,可以跟她说。”

  李哲点点头,大致听明白了:韩先进有川菜师承,负责做经典川菜;闫红芳没有明确的师承,会做的菜比较杂,融合菜以她为主。

第179章 改进

  谭静雅笑着说:“李老板,两位师傅都在这,您吃着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提。咱们大家伙一起研究改善菜。”

  李哲望向一旁的王建军,“哥,你先说。”

  王建军以前都没吃过正经川菜,他能说出个啥?

  “两位师傅的厨艺都很好,就是越吃越辣。我觉得是不是再加几道不那么辣的菜?毕竟,这一伙来吃饭的人里面,总有不能吃辣的。”王建军见众人都望向他,有些忘词了,停了一下才继续说:

  “就比如说一家人来吃饭,大人能吃辣,小孩不能吃;如果咱们餐厅没有小孩吃的菜,大人即便想来咱们饭店,为了照顾孩子的口味,他们也会选择其他饭店。”

  谭静雅拿出一个本子记下:“我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很多川菜馆确实有这个问题。不光小孩不能吃辣,有些女士也不爱吃辣的。”她又对着一旁的闫红芳说:“闫姐,回头您再试做几道拿手菜,让李老板尝尝。”

  闫红芳答应得很痛快:“没问题,我回去再琢磨琢磨。”她跟着不少师傅学过厨艺,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正式收她为徒,她学的厨艺很杂,对于改良菜并不排斥。

  谭静雅又望向一旁的李哲:“李老板,您觉得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

  李哲笑道:“这些菜的味道是没的说。不过,这个宫保鸡丁和水煮牛肉的肉量不多,没吃几块就没了;咱们餐厅用了冬菜,菜品的价格肯定不会便宜,而且菜比肉贵,我觉得可以适当增加肉的比例。”

  李哲顿了顿,继续说:“咱们要给客人留下的印象是,这家餐厅不便宜,但物有所值!同样的菜,在咱们餐厅吃出不一样的感觉。”

  谭静雅赞同道:“李老板说得对,愿意来餐厅吃冬菜的,都属于不差钱的客户,只要咱们菜用料足、味道好,哪怕价格稍高,他们也能接受。”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就拿这个水煮牛肉来说,你上了菜之后,很多客人不是先尝味道如何,而是先看肉量多不多。”李哲笑着说:

  “但凡你多放几块肉,就会给客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只要味道过得去,客人不会挑理;如果味道能更好一些,客人绝对会记住这道菜,并且留下好印象,下次还会再来。”

  李哲没经营过餐厅,这完全是从一个客人的角度考虑的。或许不全面,但确实能代表一部分客人的想法。

  韩先进苦笑道:“李老板,您说的话,我都明白了。主要是以前在这家饭馆养成了节约成本的习惯,一时间没改过来。”

  “没关系,您以后不用刻意节省成本,怎么好吃怎么做。”

  在李哲看来,这还是餐厅定位的问题。从这家蜀香居饭馆的位置和环境看,就能猜出主要的客人是周围胡同的居民,消费能力普遍不会太高。

  但李哲新餐厅的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大街上,餐厅的定位也是中高端,如果厨师用料还抠抠搜搜的,那就等于是砸了自家的招牌,即便冬菜能引来一部分不差钱的客人,也留不住。

  王建军插嘴问道:“韩师傅,我听谭姐说,您之前就在这家饭馆工作?”

  韩先进感慨道:“对,我在这干了快十年了。那时候这一片可不像现在这么热闹,商店都没有几家,饭馆也就我们一家。谁曾想,这胡同倒是热闹了,我们饭馆黄了。”

  有些话,李哲不方便说,王建军帮他问:“韩师傅,您的厨艺这么好,估计店里的客人也不少,饭馆怎么就黄了?按理说不应该啊!”

  “还不是二商局和物价局那帮……”韩先进脸色一沉,“这么跟您说吧,我们国营餐厅的菜价是固定的,工资也是固定的。就像我刚来的时候,一盘宫保鸡丁三毛钱,这些年就涨了一次价,现在是七毛钱一份。

  人家私人餐厅可以自主定价,一盘宫保鸡丁卖一块五、甚至两块,我们比人家便宜了一半,别说利润了,餐厅一直赔钱。”

  韩先进越说越来气:“这不光是菜价,菜谱也不能变,还有我们的工资也好些年没涨了。偏偏干的活还不少,早上十点开门,晚上八点关门。都说我们服务不好,您觉得能好吗?”

  王建军反问:“这么明显的问题,二商局不知道吗?”

首节 上一节 120/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