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祖宗,你就和姑母说你想留玉儿妹妹住上一阵子,姑母肯定肯会答应的,我再把碧纱橱腾给妹妹也就好了。”
贾母被缠得无奈,因就笑着去问黛玉。
黛玉也觉外祖母慈爱可亲,加上她是大姑娘了,近来并不很恋着娘亲,因就踌躇着问道:
“那宝玉哥哥住哪儿呢?”
贾母才说要把宝玉挪去西边暖阁挤挤,宝玉就又撒起娇来:
“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得老祖宗不得安静。”
眼见贾母有些意动,黛玉忙忙摆手婉拒,只说这样她受之有愧,而且从中院过来原也很近,且不必如此麻烦了。
贾母见她如此说,也不好太偏宝玉,只好笑着作了罢,又打发着满脸失落却不敢吵闹的宝玉和奶娘去了。
黛玉便也要请安辞去,只是却没奶母来接,见贾母好奇来问,只按贾敏教的,说王奶妈因病难行,所以没有上京。
贾母又问明了春梨、夏兰都是贾敏的丫鬟,而黛玉自己如今只有一个小雪雁,一面没好气地嗔着贾敏粗心大意,一面就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依着贾府规矩,姑娘们身边除自幼乳母外,还都得有两个贴身掌管钗钏盥沐的丫鬟。
黛玉一面忙替贾敏解释,说是因为原先另一个丫鬟姐姐正好到年纪放了出去,又因忙着上京而没有时间仔细挑选,所以就耽搁了下来。
一面又认真谢过贾母,收下了那个鹦哥。
却一时未去。
贾母见她明眸晶晶,乌珠顾盼,目光在旁边那些大小丫鬟中好奇逡巡,也不由好奇笑道:
“玉儿可是觉着鹦哥不好,想再换上一个?”
“没有啦,老祖宗身边的姐姐肯定都是最好的~”
黛玉忙忙摆着小手否认,引得贾母和鸳鸯等女都是抿嘴而笑,方才红着脸蛋羞声问道:
“只是老祖宗,我...我能不能再讨一个姐姐呀?”
“这有什么不成的?”
贾母微微失笑,又稍稍沉吟着:“虽说你原就要尊贵些,只是你三位姊妹如今都是两个......
这样罢,多出的那个且先放在你娘名下,也省得平白添了生分去,只是,到底哪个丫头入了你的眼了?”
黛玉眉眼弯弯地盈盈拜谢过,才悄声问道:
“好祖宗,哪位姐姐的女红最好呢?”
“女红......这大丫鬟里自然算你鸳鸯姐姐的,小丫头里就得数喜鹊了。”
【注:晴雯之前的名字,从“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句诗而来。】
贾母笑着点了点抿笑摇手的鸳鸯,又让人唤进来个穿着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小丫鬟让黛玉瞧了。
只见她十来岁的年纪,瓜子脸,狐狸眼,柳叶细眉,瑶鼻樱桃口,肩若刀削,腰不盈尺,行动间袅袅婷婷,好似弱柳扶风。
刻下眉眼低垂,意态柔顺,正任由黛玉上下打量着。
唔,这个姐姐女红既好,又很有些像香菱姐姐,那就该是子明哥哥百般哄我来寻的丫鬟了......
可是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呀?而且还猜到了老祖宗要给我一个鹦哥姐姐......这也太神奇了罢~
哼,等下次见了面,他若还不说,自己就......就偏不给两个姐姐改名“紫鹃”、“晴雯”了!
满心好奇的黛玉一时星眸悄闪,樱唇轻咬,暗暗“狠”下了心肠,又欢喜地与贾母道了谢,说就要这位“喜鹊”姐姐了。
贾母先前虽生出过把喜鹊调教好了再派去照顾宝玉的念头,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与了黛玉也是一样的。
因就笑呵呵地应下了,打发了个嬷嬷去帮欣喜又茫然的喜鹊收拾好,就让黛玉带回了凤姐院。
不提。
第185章 循尊卑王子谒嫡母(上)
却说姚弘旭归家之时,早有人将消息报于东北院的安福堂内。
国朝有制,不论亲王、郡王,其王府中路院依次是正殿——银安殿,后殿,遗念殿等治事临政、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而寝宫则各置于东西两路,其中又以东北为尊,是为正寝。
安福堂便是敦王府的正寝所在。
光线柔和的琉璃窗下,紫檀漆金的长案之旁,正蹙眉看着手内白折子的年世芍稍稍一怔,才清声道了句“知道了”。
半晌又说:“去瞧瞧......看哥儿先去了哪。”
“嗻。”
赶来回话的小太监忙恭声应下,提着衣摆快步倒退着出去了。
有些心不在焉的年世芍又看了一会白折子,一双丹凤眼中冰霜渐凝,只把手内白折子重重一摔,就冷声向旁边的陪奉(随嫁而来的女仆)红罗道:
“王爷分明说还按旧例办寿,那原该二千的寿礼如何就记上了三千的银子?”
“去把年富给本殿叫进来!办寿的大事也敢上下其手,我倒要看看他有几颗脑袋!”
一时娇躯轻颤,扬眉瞬目,显是动了真怒。
红罗忙上前替她抚着背,一面柔声劝道:
“太太息怒,年三爷原和我说过的,说是今年几家王府都增了例,回了王爷之后王爷也让再添些呢。”
【据《王府生活实录》和溥杰《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下人和晚辈唤太妃、王妃也是唤太太、奶奶。】
年世芍怒气稍歇,却声冷如故:
“回了王爷就不用回本殿了?让他快些滚进来!”
“是,太太。”
红罗不敢违背,碎步急往外去,迎面就撞见了方才的小太监。
只来得及微微点头,就见他匆匆进了寝殿,而后就是欢喜难掩的声音传来:
“回太太,哥儿先去玉芳斋(敦郡王外书房)外头叩了头,便一径就往这边来了!”
“......绿裳,你去迎一迎。”
“是,太太。”
红罗还在发怔间,一个体态丰腴的中年妇人提裙迈过门坎,扭着腰肢过来了,面上也满是诧异。
两人悄视一眼,一齐往二门处去了。
按例,郡王府准用八品首领太监一人,回事太监两名,小太监六名,散差太监若干,总数不可超过三十。
其中小太监为专门服侍主人的贴身侍者,王爷、王妃、侧妃、王子都有个人专属的小太监。
姚弘旭才在空无一人的外书房外面作完了秀,就被自家欢天喜地的小太监高德匆匆寻了过来,旁边还跟着自家母妃的小太监秦寿,登时便头大如斗。
好说歹说,才打发了秦寿回去,又让高德去拿礼物,自己则先过穿堂往东路院而去。
刚进了二门,就见得游廊那边一双环肥燕瘦,穿绸裹缎的妇人笑盈盈地联袂而来——
正是随自家嫡母的陪嫁过来,侍奉到如今还未放出嫁人的红罗、绿裳,比自家嫡母还稍大一些,眼下都在四十左右。
因着王府规矩,他还得敛容而揖,先施一礼:“柳(红罗)妈妈,陶(绿裳)妈妈。”
红罗、绿裳对视一眼,忙都上前扶了姚弘旭起来,笑着将他夸过,又心疼他一路辛苦。
一面说着,绿裳便引着他朝里面走,红罗却款款一福仍往外去。
姚弘旭好奇地问了一句,听说是要去找现管着司房(账房)的年富便没好多问。
毕竟在年世芍眼里,自己这个没血缘关系的庶子未必就能比得上她的从侄——年世羹的庶三子年富。
一时到了安福堂内,见到了贵妃榻上似要斜倚,又似要起身的宫装贵妇——
养尊处优的妇人分明已是三十过半的年纪,瞧上去却只在花信(24),一双丹凤眼微微向上飞起,说不出的妩媚与凌厉,丰润的朱唇将抿未抿,似乎带着略略的笑意。
体态纤秾合度,肌肤白皙细腻,面似桃花,指若春葱,万缕青丝梳成了华丽繁复的缕鹿髻,满头珠翠,钗簪华丽,端的光彩耀目,明艳不可方物。
尤以发髻上的那支赤金合和如意簪最为显眼——通体纹饰为荷花、双喜字、蝙蝠、簪首上为合和二仙,象征着多子多福,如意双全。
听说是皇祖母在她当年诞下姚春之后亲手赏赐的。
姚弘旭不敢多瞧,对她相较早先稍稍柔和的态度也并不惊讶——
只因前身因白氏得宠,且当时刚好还有一姨娘先诞下了一个王子,先就被年妃收养在房中,所以他从小竟得被养在生母身边,最终却养成了个自卑又自大的性子,对年妃始终不能亲近,甚至连面上的礼仪也常有不到之处。
直到上年底穿越之后,完全继承了前身记忆,却稍稍剥离了前身情感,更深知礼法森严而不敢恃宠而骄的自己才开始努力做得到位起来,尽量处处把嫡母摆在了生母上头。
毕竟生母的对自己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但和嫡母的感情却是非得好好经营不可了。
或许当初父王替自己请封长子被否,兴泰帝的考量里面就包括了这个因素。
——一时想毕,就端容整衣,大礼拜下:“孩儿远行归来,恭请太太金安。”
“哥儿一路奔波想是吃苦了,这瞧着又黑了不少......
咦,哥儿好像又长高长壮了些?”
年世芍垂眸细细打量过伏于身前的庶子,不觉柳眉轻轻一挑:
怪道他前头五个哥哥都养不大,独他磕磕绊绊地长成了,这孩子禀赋果然不同啊。
一时也说不清是喜是恼,不待姚弘旭再回话,就轻轻抬了抬手:
“起来罢,且坐下说话。”
姚弘旭答应着起身,在绿裳铺好的椅子上斜签着坐了,目光微微低垂,只敢落在年妃大红锦面、青金绲边的华丽裙袂上,口内“一五一十”地回答着她公式化的问话。
那边,年世芍虽觉着这庶子如今的恭谨也不似作假,心中微微欣慰之余却也说不出更亲近的话来——
饶是他翻过年来好像突然就懂事了,但以前的种种桀骜不孝还是让人思之厌愤,万万难生喜爱。
因此客套地完成了嫡母关心子女的流程后,便随口打发道:
“哥儿离家三月,你姨娘也是日思夜想,茶饭无心的,且先去看看你姨娘罢。”
请假条
呜呜,肩肘手指酸疼,请假一天休整休整,恳准恳准~
第186章 循尊卑王子谒嫡母(下)
依着礼法而言,自家娘亲如今就算名登玉碟,晋为侧妃,到底不是明媒正娶被花轿抬来的,年妃将她普通妾室一般称作“姨娘”,也是她理所当然的权力。
姚弘旭无可辩驳,也不好接话,只腆着脸笑道:
“孩儿近三月未见太太,心中思念也难自抑,太太若是得闲,孩儿还想再陪太太说说话儿。
正好孩儿还为太太稍稍挑了些礼物,才已让高德取去了,也不知能不能合太太的心意。”
“......哥儿有心了。”
微觉肉麻的年妃深深瞧他一眼,悄悄弯了弯唇角,但丹唇几次启合,又寻不出话题来聊。
殿中一时安静得有些尴尬。
因已铺上了芙蓉簟(编有芙蓉图案的细竹席)的贵妃榻旁还摆出了一架手摇扇,两个才留头的小丫鬟正轮流轻摇着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