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54节

  听完波瓦尔的建议,维格反问:“建造大型抛石机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为什么不挖掘坑道?这样反而更省事。”

  波瓦尔继续用树枝勾画,“有人想到反制坑道战术的方法了。在城外挖掘深壕,阻断坑道的前进,然后派人进入坑道,杀伤工程兵,或者直接往里面灌水。奥尔良守军兵力充裕,有足够的人力实现这些操作。”

  这么快?

  维格原以为这套战术能多用一段时间,结果不到一年就被破解了。他在河滩来回踱步,思索许久,答应收留这个能力平庸、忠诚度可疑的法兰克贵族。

  五月四日,维京大军抵达奥尔良城郊。

  游骑兵四处侦察,发现附近的村民已经撤离,粮食和牲畜也被带走了。奥尔良东侧的树林、以及卢瓦尔河南岸的大片树林情况不明,也许藏有大队敌军,也许只有一些零星的斥候。

  “不,你们被唬住了,树林中绝对不是法军主力,秃头查理没胆量和我野战。”

  之前攻破昂热、图尔,维格搜集到许多信息,查理的野战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各地的援军仍在集结,意大利援军行动迟缓,估计还没有越过阿尔卑斯山。

  五月五日,奥尔良攻城战开始。

  维格兵力充裕,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同时挖掘坑道、建造大型抛石机。远远望去,守军正在城外挖掘深壕,波瓦尔没有说谎,也许坑道战术的确过时了。

  另一方面,他派遣山地步兵进入东郊树林,清理法军的零散部队。小规模冲突中,鸳鸯阵小队往往碾压同等数量的法军,作战效率极高。

  耗费两天时间,山地步兵清理了北岸的森林,没有找到预想中的伏兵。

  五月二十日,城西的一条坑道被法军找到,双方在狭窄憋闷的坑道厮杀,无奈之下,这条坑道遭到废弃。

  很快,另外几条坑道也被发现。为了躲避法军的侦察,维京工程兵被迫增加坑道深度,同时减小挖掘期间的噪音,效率大幅减缓。

  时间来到六月份,陆续有抛石机完工,工程兵推动它们缓慢靠近,抛投石弹轰击城墙。

  “放!”

  一声号令撕裂晨雾,工程兵用木槌猛砸机括,巨大的长臂挣脱束缚,呼啸着向天空猛力扬起,石弹裹挟着沉闷的风声,朝城头狠狠扑去。短短数秒,石弹砸中城垛,碎屑如雨飞溅,腾起的烟尘仿佛一团灰云。

  相对应的,法军展开还击,城内的石弹应声而起,划出一道弧线,越过城墙,砸向城外的维京阵地。

  砰!

  石弹坠落在一座抛石机近前,深深陷入泥地,泥浆四溅,泼了旁边几个士兵满头满脸。他们狼狈地抹着脸,咒骂着,却不敢停下,再次推动沉重的绞盘,准备下一轮攻击。

  由于抛石机的高抛弹道,双方的命中率较低,士兵们机械地装填、拽索、击发.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抛石机完工,超过二十架抛石机瞄准波瓦尔提到过的塔楼。

  每天,从清晨到黄昏,石弹如雨点般落下,不曾停歇,那座高耸的塔楼逐渐显出颓态,每次沉重的撞击,都让塔身微微震颤,灰尘簌簌而下。

  在一个沉闷的午后,一枚石弹再次撞在它伤痕累累的腰部,终于达到某个临界点,塔楼猛地向内塌陷,上层的塔身失去支撑,朝着城内轰然栽倒。

  紧邻塔楼的一段城墙同样受损严重,也支撑不住了,大地仿佛在颤抖,巨大的声响掩盖了战场上所有的喧嚣,灰褐色的尘土弥漫开来。

  嘀~

  下一刻,刺耳的冲锋哨响彻城外,道格拉斯的持斧卫队和一个山地步兵营率先冲锋,士兵们扛着四米长梯,架设在城外壕沟上。

  抵近之后,他们发现这段壕沟已被碎石砖块填满大半,长梯的作用可有可无。顺着缓坡,持斧卫队和山地步兵突入城内,目标是伯爵府。

  在他们身后,是两个跃跃欲试的东欧步兵团,这群人的组织度低下,唯一的作用是消磨守军实力。

  下午四点,维京人攻陷伯爵府,守军士气瓦解,有些人在码头乘船逃往上游,还有人沿着浮桥逃往南岸。

  望着那些逃窜的身影,内河舰队有心无力,前方河面横亘着一条拦河铁索,阻止他们继续前进。

  临近黄昏,维京人控制了南侧城墙,他们转动大型绞盘,让拦河铁索沉入水面,放任舰队前往码头停靠。

  奥尔良失守的速度超出法军预期,城内储存的物资没来得及带走或者烧毁,缴获的粮食足够让维京大军吃两个月,还有大量的葡萄酒和纺织品。

  自从佛兰德斯的纺织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纺织工人迁入法兰克内陆,奥尔良受益颇多,城内有四成劳动力从事相关行业。

  维格检查缴获的织物,品质和当初佛兰德斯的商品差不多。不列颠的纺织业进步很快,产量和质量领先曾经的竞争对手,只可惜没资格进入欧陆市场,否则早就把法兰克纺织业挤垮了。

  他巡视剩余的作坊,其余产业同样无法和不列颠竞争。

  识字率的增长、《专利法》的颁布、王室的扶持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技术进步,从而促进商业繁荣。不列颠的人口仅有二百七十万,获得的税收却超过了五百万人口的西法兰克。

第354章 意大利的援军

  奥尔良沦陷,法兰克人失去卢瓦尔河沿岸的最后一座大中型定居点,上游的村镇人口不超过两千,而且没有石制城墙,攻占难度极低,维格的战略即将实现。

  六月十二日,巴黎派来使节,商议停战一事。

  维格态度冷漠,“没什么好谈的,两国隔着不列颠海峡,是天生的宿敌关系,即使我们达成和平协议,迟早还会开战,还不如一次性决出胜负,免去日后数百年的纠缠。”

  使者还打算讨价还价,维格懒得浪费口舌,让禁卫军把人赶走了。

  奥尔良位于巴黎南方,两地陆路约一百二十公里,行军需要4~5天。维格担心秃头查理重夺此地,于是亲自坐镇奥尔良,在城墙修缮完毕之前,他不会前往其它地区。

  休整期间,维格让内河舰队深入上游,为后续的进军做准备。

  卢瓦尔河的适航性较差,内河舰队没有柯克船、三桅帆船这类吃水较深的海船,全部是划桨长船。

  为此,本土造船厂设计一种专门的战舰,吃水仅有一米,可容纳五十名船员划桨,首尾甲板各安放一台中型弩砲,射程二百米,可以砸穿敌方小船的船壳。

  经过两场小规模水战,卢瓦尔河的法军船队损失惨重,幸存船只躲进支流、沼泽,自此避而不战。

  六月二十日,一则消息传至奥尔良:

  意大利的援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已经抵达马赛,法兰克南部的援军也在集结,传闻他们的统帅是萨拉戈萨公爵贡纳尔。

  “他终究还是回来了。”

  维格并不感到意外,维京大军占领了对方的诺曼底和卡昂城堡,假设易地而处,自己同样会选择北上。

  “也罢,纠缠大半辈子,就在今年做个彻底的了断。”

  决战将至,他派遣更多的骑手外出侦察,波瓦尔和二十多个投降的小贵族也发挥作用,帮忙搜集和分析情报。

  汇总各处信息,南方援军总数约为三万,是南法兰克和意大利能够负担的极限。

  同一时间,马赛。

  作为南方援军的统帅,贡纳尔正在调整军队的结构,他把三万人分成六个军团,包括四个步兵军团,一个骑马步兵军团,以及一个骑兵军团。

  士兵来源复杂,充斥着好几种语言,统帅的权威难以压服所有人,各军团指挥官、大队指挥官由贵族们推举,而非贡纳尔的任命。

  后勤方面,各地修道院承担的比例超过六成,着实令贡纳尔大开眼界,阅读账本上的数字,他忽然意识到各国财政收入不足的原因。

  “维格没有这方面的拖累,财政远好于秃头查理,仅凭不列颠就凑出五万人的远征军。假设让他占据法兰克,或许可以拿出十万规模的野战部队。”

  从六月中旬忙碌到下旬,贡纳尔勉强拼凑出一个指挥体系,随着各地的援军、辎重陆续抵达,他开始思索进军路线。

  根据北方的情报,维京人控制了卢瓦尔河,从中游的奥尔良到出海口的南特,维京船只肆意横行,截断了巴黎和南方地区的联系。

  “图尔、奥尔良等地的守军就是一群废物,尤其是奥尔良,作为西法兰克仅次于巴黎的重镇,只坚持了一个月?”

  贡纳尔痛骂奥尔良伯爵威廉,觉得这人和“迷路将军”波瓦尔属于同一层级的蠢货。秃头查理任命这两人统帅上万军队,输掉顿沃庄园之战再合理不过了。

  失去卢瓦尔河,南方援军只能从马赛出发,自南向北,沿着罗讷河逆流而上,与秃头查理的部队汇合。

  这是唯一合理的路线,贡纳尔推测维格也猜到了这点,或许他会在某个地方拦截,阻止南、北两军汇合。

  “如果这一仗打输了,最大的责任应该归咎于威廉。”

  六月下旬,援军沿着罗讷河北上,西侧是中央高原、东侧是阿尔卑斯山脉,他们走了十二天,到达罗讷河与索恩河的交汇处。

  这里是宽阔的河谷平原,土壤肥沃,足以供养这支数目庞大的援军。

  休整两天,贡纳尔沿着索恩河继续北上,据传闻,敌人已经离开奥尔良,沿着卢瓦尔河向南进军,具体位置尚不明确。

  同时,秃头查理也意识到南方援军的困境,他率领两万野战部队离开巴黎,也朝着南方行进,假设两支法军成功汇合,接下来还有翻盘的希望。

  七月五日,维格发现自己面临两个选择:进攻北军、或者南军。

  他当前携带的总兵力为四万三千,只要能够逮到两者之一,意味着整场战争再无悬念。

  两相比较,秃头查理的军事能力差了些,但他指挥这支军队将近一年,北军的凝聚力和组织度好于南军。

  南军的兵力更多、贡纳尔拥有一流的指挥能力,缺陷在于部队构成复杂,无法在短时间内把他们捏合成一个整体。

  “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行进速度必然迟缓,老伙计,这是你自找的。”

  维格召集各部指挥官,重新规划行军路线。随后,四万余人离开卢瓦尔河畔,自西向东,直扑一百公里外的索恩河。

  随着三支军队逐渐靠近,斥候战的烈度骤然上升。东欧的游牧民源源不断输送至前线,维格的游骑兵数量接近两千,他们往来如风、聚散不定,截杀遇见的小股法军斥候。

  一旦游骑兵陷入数量劣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逃窜,寻求其他骑兵或者山地步兵的支援。游牧民没有骑士群体的狂热与高傲,“打不过就跑”,这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本能。

  近几天的冲突显示,双方骑兵的交换比维持在1:1.8。游骑兵的侦察范围和效率超过敌人,再加上山地步兵的配合,维格迟早能够找到贡纳尔的位置,击败他,或者杀死他。

  七月十日。

  一位叫做桑坦的游骑兵排长上报消息,声称他们找到了贡纳尔的主力。事关重大,维格派出更多的游骑兵过去查看,一旦确认位置,整支大军立刻出动。

  感谢书友20250109163315632的打赏。

第355章 舍小保大

  “游骑兵太难缠了,简直像是一群苍蝇,挥手驱赶,它们立刻躲到一边,稍不注意,它们又会聚拢过来,让人不得安宁。”

  近期,贡纳尔深受游骑兵的折磨,这些人是天生的侦察骑兵,比摩尔人的部落轻骑兵还要出色。

  他纵马来到附近的丘陵,坐骑焦躁地踏着蹄子,溅起些微细土。贡纳尔勒紧缰绳,注视着自己的军队。

  日头高悬,无数士兵沿着蜿蜒的土路行进,路边青草被他们踩踏的萎靡不堪,远远望去,先头部队隐没于远处的地平线,队尾还未走出后方连绵起伏的丘陵。

  贡纳尔暗自感叹,“乱,太乱了。”

  许多民兵穿着粗布衣衫,扛着从家中带过来的农具:豁口镰刀、生锈的草叉,沉重的包裹压弯了他们的背脊,脚步拖沓散漫。军官们骑着马,呵斥声此起彼伏,整个队伍如同一条受伤的巨蟒,在烈日下艰难地蠕动前行。

  南军有三万人,超过一半是素质低下的征召民兵,严重拖慢了行进速度,每天只能走十三英里(约二十公里),维京人的行军速度是二十英里(约三十公里)。照这样下去,迟早要被敌人堵住去路。

  当天下午,贡纳尔收到报告,今天爆发了二十场斥候战,损失二百三十个骑兵。

  显然,维京人加大了对这个区域的搜索,他们快要来了!

  中军大帐,贡纳尔和一众指挥官大眼瞪小眼,始终无人出声,他被迫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舍小保大。让部分民兵沿原方向赶路,南军主力折返向东南,绕了一个圈子,躲开维京人的侦察,然后全速向北,争取早日与秃头查理汇合。

  某个意大利贵族提问:“您想让哪支部队执行任务?”

  “当然是行动最迟缓的队伍。”贡纳尔语气坚决,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小点。

  “其实这个任务很轻松,明天分兵之后,只需尽快赶到这个城镇,依靠寨墙进行防御,维格不会浪费时间对付你们。”

  七月十一日,下午五点。

  经过激烈搏杀,第四游骑兵营突破法军骑兵的阻挠,抵达一座城镇的外围。

  “终于到了。”

  代理营长哈弗仑观察眼前的小镇,拥有寨墙和壕沟,镇外分布着成片的营帐,上空燃起许多炊烟。

  炊烟?

  哈弗仑揉搓眼眶,心情瞬间跌落谷底,如果这里驻扎着三万大军,绝不只有这些营帐和炊烟。

  此时的维京大军正在快速赶路,他内心焦虑,让麾下的游骑兵四处寻找。日落时分,游骑兵在南方十三英里的岔路发现大片车辙,似乎南军主力走的是另外一个方向。

  深夜,精疲力竭的哈弗仑返回营地,上报已知的消息,

  “陛下,我们被贡纳尔耍了,他让数千人作为诱饵,驻扎在目标城镇,南军主力沿着这个方向行军”

  等到对方讲完,维格拿出尺规,在地图勾勒双方的行军路线,确定一个新的目标,命令莱夫等参谋们规划行军路线。

首节 上一节 154/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