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自家前些年建的铁路就知道,一年维修十几次,一次维修十几天,维修时间比通车时间都长。
全面检查后发现,铁轨生锈的生锈、变形的变形,枕木出现腐烂也就罢了,最过分的是居然还有发芽的。
本想追究责任的,但是牵连太广,说情的太多,实在是查不下去。最后没有办法,只能由政府买单,拔了铁路重新来过。
经验教训不能忘,为了确保西伯利亚铁路的质量,沙皇政府早早就进行了一刀切,国产的抗低温材料一概不能用。
即便是民间在呼吁支持国产,但是没有办法,沙皇政府被国产坑怕了。
普通铁路也就罢了,最多损失点儿钱财。西伯利亚铁路这种战略性大动脉,还是要保证质量的。
进口不仅意味着成本增加,同时还伴随着运输压力大增。停工待料,那是常有的事情。
想想看,就连战场上的后勤物资补给,都能够经常搞混淆。那么把铁路材料运错地方,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管理体系上的问题,或者说是沙皇政府官僚体系中的问题,显然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够解决的。
本身技术要求就高,管理体系又混乱,加上恶劣的天气,西伯利亚铁路的施工进度要是能快,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铁路无法提前通车,前线的战略物资又必须要满足,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尼古拉二世的脸色阴沉的可怕,连带着室内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见形势不对,外交大臣米哈伊罗维奇开口说道:“外交部已经展开了行动,维也纳政府已经同意帮忙。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做远东帝国的工作,如果能够从他们手中购买物资,情况会好很多。
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外交人员的努力下,我们获得了不少远东帝国官员的支持,他们可以默许我们借道运输物资。”
拉拢失败很正常,远东帝国君主立宪派和保守派正打得不可开交,哪里有功夫顾得上参与日俄战争。
许诺再多的利益也没用,一个前怕狼后怕虎的政府,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俄国人通通都不敢惹。
“借道运输物资”,实质上就是“走私”。这玩意儿和平年代都屡禁不止,混乱的战争年代,那就更不用说了。
与其说是外交努力,还不如说是利益驱动。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有大笔的白银入账,凭什么要拒绝?
反正又不是光做俄国人的生意,日本人的生意大家照样做。只要肯给钱,商人们可不介意买家是谁。
就算是远东帝国的商人不敢掺合,那也有国际军火贩子冲进来。只要有钱给足了,就不怕买不到货。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家伙的货源不够充足,运输还要时常遭受日本人雇佣土匪的袭击,不能满足战争需求。
不过米哈伊罗维奇对国际军火商们有信心。现在货源不足,主要是大家事先没有预料到日俄战争会爆发,最有实力的那一波军火贩子没有来得及参与进来。
真要是这些有后台背景的军火贩子参与进来,甭管多少物资都能够搞来,这才是他们向维也纳政府求助的真正目的。
想要大规模走私战略物资,除了需要远东帝国配合外,更需要列强背景震慑豺狼虎豹。
普通战略物资也就罢了,远东帝国的家庭作坊中就能够生产,只要有钱总是能够买到的。麻烦的武器弹药。
别的不说,光日本海军那一关都不好过。为了杜绝军火落入俄军手中,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就充当起了东亚警察。
面对主权受到侵害,软弱的远东帝国政府选择了装聋作哑,任由日本海军检查外来商船。
当然,接受检查的船舶都是没有背景,或者是背景后台不够硬的。背景雄厚大洋行的船,日本人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不列颠同神罗关系紧张不假,可两国毕竟还没有真正打起来。谁知道什么才会爆发,万一闹着闹着又坐下来了呢?
日本政府虽然选择了赌国运,但他们也不是铁憨憨,知道什么人不能惹。面对这两个巨无霸,自然要装孙子。
原时空走私贸易,没有能够拯救俄罗斯帝国,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大国支持。
英德美奥意都希望俄国人失败,唯一的盟友法国人也只是口头上支持,本质上还是希望他们回归欧洲对付德国人。
没有列强帮忙的走私贸易,自然成不了规模。除了采购粮食和一些日常用品外,武器弹药还是要从国内运输。
即便是这些不成规模的走私贸易,对远东地区的俄军也是一个重要支撑。
要不然几十万军队的后勤,全部从国内运过去,莫说是西伯利亚铁路没有通车,就算是已经通车同样撑不住。
没别的原因,谁让西伯利亚铁路是单线铁路呢?火车发出去了,可是要原路返回的。
听到这个解释,尼古拉二世的神色稍缓。不过眉宇间的忧愁,还是挥之不去。
理论上来说,有神圣罗马帝国帮忙加上远东帝国的配合,靠走私就能够度过危机。
但这仅仅只是理论上,且不说神罗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光远东帝国的配合就是一个大问题。
最近这些年,他们可没少祸害人家。前面结下了仇恨,现在指望人家全力配合,那不是开玩笑么?
不需要什么大人物亲自出手,光沿途的地头蛇们捣起乱来,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无论是隔仨差五断桥破路,还是山贼土匪拦路打劫,那都是隐患。
要是搁平常时期,那自不用说,直接向远东帝国施加外交压力就有人搞定,但是现在不行。
在日俄战争陷入焦灼的关键时刻,远东帝国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决定双方胜负走向的实力。
万一不小心刺激过了头,人家倒向了日本人,那俄罗斯帝国就只能低头认输,乖乖的退出远东地区。
“尽快推动吧!最好是能够让维也纳政府出面,他们同远东帝国关系不错,协调关系的时候方便一些。”
神罗同远东帝国关系怎么样,尼古拉二世自然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双方没有爆发过战争。
这就足够了,列强国家只要不侵略你,那就是友谊的象征。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落入米哈伊罗维奇耳中,这就是尼古拉二世对外交部的能力不信任。
好吧,俄国外交部的能力确实当不起“信任”。在过去的岁月里,被他们搞砸的事情,远比办成的多。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沙皇政府还专门派出留学生,前往奥地利和不列颠学习专业外交技能。
不能说没有进步,至少在外交礼仪、外交潜规则、国际惯例常识等方面,没有再闹出大笑话。
至于更重要的外交能力,那还需要等这些人成长起来,在俄罗斯帝国身居高位后,才能够真正看出来。
……
第1100章 不堪回首
维也纳宫,对沙皇政府的走私提议,弗朗茨还是很有兴趣的。
送上门的钱,不赚白不赚。尽管这些钱大都是从自家手中借出去的,可现在每多赚回一神盾,就意味着未来少亏损一神盾。
想要俄国人“履行债务”,那也得沙皇政府有钱才行。日俄战争这个吞金兽就不说了,关键是国内酝酿的革命浪潮。
因为人口减少的缘故,俄罗斯帝国现在的社会矛盾,要原时空略微缓和一些。
但是,这个缓和仅限于传统统治区域。例如:新占领的波兰、保加利亚、阿富汗、中亚几个汗国等地区,那是一天也没有太平过。
本来尼古拉二世接手的就是一个超级烂摊子,长期以来俄国人对上述地区的统治,都是采用传统的封建模式,纯靠武力压制当地人的反抗。
如果是在百年前,这么统治自然没有问题,等过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了。
在这方面,沙皇政府也是拥有丰富经验的,俄罗斯帝国的广袤领土都是这么来的。
遗憾的是现在已经进入20世纪了,民族主义思潮正在席卷全球,传统的封建统治模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要是俄国人能够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那么也就罢了。胜利能够压制住国内的社会矛盾,若是遭遇战败,那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这背后还有一只幕后黑手在遥控,不断的把俄罗斯帝国往坑里带,生怕他们掉不下去一样。
好吧,自己亲手挖得坑,究竟有多深,弗朗茨是最清楚不过了。
沙皇政府纵使能够逃过一劫,那也少不了要脱层皮。别的后遗症暂时不确定,反正政府财政破产肯定是会有的。
注定要亏本,那就要想办法少亏一点儿。至于“走私贸易”会得罪日本人,那根本就不算事儿。
又不是没有得罪过,早在菲律宾战争时期,神罗给西班牙拉偏架的时候就已经得罪过了,现在无非是得罪的更深一些。
在这方面,弗朗茨都不得不佩服明治政府。他们真正意义上将“能屈能伸”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明明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却硬是忍住了。不光明面上伏低做小,就连暗地里都没有搞小动作报复。
有付出就有收获,日本政府表现的太守规矩,以至于想寻他们晦气的弗朗茨大帝,都有些不好意思下手了。
事实上,神罗海军还有一个实战练兵计划。主要是直接和不列颠开战,大家心里都没底,想要寻找一个弱一点儿敌人先练练手,增强一下自信心。
很遗憾,神圣罗马帝国恰好缺少这样的敌人。
除了当年揍撒丁王国,和后面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时候,海军有过出场外,其它时候他们都是在打酱油。
本来欧陆战争,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惜法国海军实在是太强了一点儿,试探性的交手一番后,双方都默契的选择了陆上决战。
事实证明,这项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练兵又不等于作死,当年法奥海军的实力非常接近,决战只会便宜英国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最近这些年,神圣罗马帝国完全履行了弗朗茨“爱好和平”的外交宣言。
不仅没有对外发动战争,还多次调停国际冲突,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军想要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弗朗茨也是支持的。问题是除了牛逼哄哄的的大英帝国之外,就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接招啊?
比如说:日本。
欧陆战争刚刚结束,在弗朗茨的授意下,维也纳政府立即强势插手菲律宾战役,并且还旗鼓鲜明的拉偏架。
甚至还明确告诉日本政府,我们刚打完欧战,现在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不可能为了西班牙劳师远征。
可惜日本政府不上当,早早读懂了“江湖黑话”。不能劳师远征是事实,但这不等于神罗就没有能力干涉。
要是不给面子,在奥属南洋的家门口揍他们一顿,还是可以有的。
聪明的明治政府,不仅咬牙接受了欧陆联盟的条件,事后连报复行动都是冲着西班牙去的,完全没有神罗什么事。
维也纳和会刚刚结束,弗朗茨亲自主导制定的国际规则,说什么也不能打自己的脸啊!
紧接着英日同盟就成立了,再想要寻日本人的晦气,那就更没机会了。
不光是日本,其它国家也是如此。一个个都滑不溜秋的,没有让维也纳政府抓到过足以发动战争的把柄。
弗朗茨一直都认为面子是互相给的,既然别的国家给了神罗面子,那么维也纳政府也必须要给人家面子。
唯一不肯给面子的不列颠,偏偏神罗海军又搞不赢人家,实战练兵计划很自然的就夭折了。
最后神罗海军只能选择静下心来苦练内功,一直憋到了海军技术革命爆发,重新开始洗牌的时候,才向英国人的海上霸权伸手。
现在帮俄国人走私,自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更不可能是因为帮助盟友。
若是单纯的为了帮助盟友,那么维也纳政府就不会一边支持俄国人,一边又向日本政府兜售军火了。
尽管明面上维也纳政府对日本实施了军火禁运,可是这年头国际上的陆军武器装备弹药交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货源都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
除了少数那么两三个实现了武器装备国产化的国家外,剩下的国家,陆军装备差不多都被“奥械装备”给占领了。
就算是现在还没有被占领,那也在被占领的半路上,包括日本陆军中的奥械装备比例也是越来越高。
没有办法,谁让唯一的竞争对手法兰西完蛋了么?原本采购法械装备的国家,一个个都被坑的欲哭无泪。
反法同盟的一道政令,直接摧毁了法兰西的全部军工业,相关机械设备都被联军拆的拆、砸的砸。
莫说是更换零配件、维修的售后服务了,就连弹药都是用一发少一发,根本就没有办法补充。
手头上家伙事儿,真正意义上的都变成了烧火棍,想不换进行大规模装都难。
伴随着各国陆军的装备更新换代,本就是市场主流的“奥械”武器装备,很快就击败了众多对手脱颖而出,成为了世面上唯一的主流装备。
时至今日,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中,都能够看到“奥械”装备的影子。即便是英国龙虾兵,都没有能够例外。
“主流装备”之所以称之为主流,不光是武器装备的性价比高、适用范围广,更重要的还是后期维护方便、弹药采购容易。
任何行业,一旦形成了规模集成效应,后来者想要出头都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