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60节

  即便是某个国家,灵机一动搞出了一款更先进的武器,也改变不了大局。

  武器装备也是讲究配套的,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最先进的最好。

  两边一起卖军火赚钱,摆明就是想要让日俄两国两败俱伤,以便从中牟取暴利。

  在国际上,这差不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各国高层该知道的基本上都知道了,包括沙皇政府也不例外。

  知道归知道,需要寻求支持的时候,俄国人还是第一个想到自家的“好盟友”。

  玩儿政治的就没有单纯生物,大家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主,要说维也纳政府没有算计,打死俄国人也不会相信。

  相比那些看不见的阴招,俄国人还是更喜欢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牟取暴利”。

  毕竟,沙皇政府的钱大都是从神罗借的,维也纳政府想要收回债务,就不能看着他们战败。

  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判断没有问题。当债务多到一定程度之后,那就变成了“欠债的是大爷”。

  只要维也纳政府不想因为俄国人债务违约,引发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甚至是金融危机,那就必须要拉他们一把。

  可惜这次是一个例外,谁让俄国人遇上弗朗茨这个来自“信用货币时代”的怪胎,根本就不把借出去的钱当成一回事。

  对比后世各国央行大水漫灌的财政政策,俄国人那点儿债务,还真不算什么大事。

  只要击败了英国人,奠定了神盾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就算是俄国人债务违约,引发了金融危机,那也可以学习老美,拖人下水一起分摊损失。

  ……

  看了看文件上标注的价格,弗朗茨满意的说道:“告诉俄国人,作为一个崇尚自由贸易的国度,神圣罗马帝国反对一切破坏自由贸易的行为。

  帝国同远东帝国之间的贸易,任何个人、组织或者是国家政府都无权过问,日本人自然也不能例外。

  对了,运输通道打通了么?不要协议都达成了,最后却无法按时进行交易,那就砸招牌了。”

  “走私”是不存在的,作为世界霸主,维也纳政府从来都是最守规矩的。

  所以“军火贸易”也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神圣罗马帝国同远东帝国之间的普通商业贸易,和正在进行的日俄战争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至于普通商品,为什么最后变成了武器装备,或者是各类战略物资,那就要去问上帝了。

  谁要是对这个问题好奇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找上帝问个明白,维也纳政府甚至还能够帮忙报销路费。

  相比外界可能产生的“好奇心”,弗朗茨反倒是更关心运输。几十万军队的战略物资消耗,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如果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要运输这些物资,无论是用船舶,还是火车都可以轻松搞定。

  真要是赶时间,把国内的货运飞艇集中起来,也能解燃眉之急。

  可是到了远东帝国,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直接将货送到交战区,那明显不现实。

  沿海地区都在日军手中,就算是俄军还控制着几个要塞堡垒,也没有能力冲破日本人的封锁,把物资运回去。

  为了保障物资的安全,绕道是必须要有的。远东帝国只有少量的公路、铁路,更多的还是原始的人力、畜力。

  一路绕行到目的地,路程距离恐怕丝毫不比从莫斯科到远东近。唯一的优势就是气候环境相对较好,不像西伯利亚光赶路都要一年半载。

  腓特烈微微一笑道:“放心吧,父亲。军火商们可比我们积极多了,日俄战争刚刚爆发,他们就开始向远东帝国调集战略物资。

  政府只是居中调和,帮忙打通了官面上的环节,这点不难做到。

  日俄两国都是入侵远东帝国的主力,仇视两国的人多得去了,其中也不乏政府高官。

  明面上他们不敢做什么,但是暗地里给日俄两国添麻烦,他们还是很乐意做的。

  目前我们已经和当地的实力派搭上了线,加上我们运费给的高,当地人还是很配合的。

  最早出发的物资,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大草原,估计再过个把月,就能够交到了俄国人手中了。

  这些物资虽然不多,但是也能够解俄军的燃眉之急。订单缺口部分,我们从南洋地区就近抽调,最多半年就能够送到。”

  利益动人心,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军火商。不需要政府专门去组织,仅仅是军火贸易的暴利,就有人源源不断的加入。

  在对战争的判断和预估上,军火商才是最敏感的一群人。弗朗茨甚至怀疑俄使馆案刚刚发生,就有军火贩子开始准备了。

  当然,早做准备固然能够抢占先机,攫取最大的蛋糕;但是风险和收益并存,万一判断失误没有爆发战争,那就要悲剧了。

  每个时代都有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同样也有军火商赔得底朝天。若要评选十大高风险行业,军火贩子们绝对是榜上有名。

  虽说协议是维也纳政府和俄国人达成的,但政府是要脸的,不可能亲自下场玩儿走私。

  具体的交易操作,自然要由“背锅”的军火商来完成。反正军火贩子们的名声都臭大街了,也不在乎多添上一笔。

  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弗朗茨突然补充道:“我听说俄军的军纪非常糟糕,和当地居民的关系非常糟糕,这十分的危险。

  让外交部出面警告一下沙皇政府,如果他们想要赢得战争,需要人家当地人配合的话,那就好好约束军纪。

  要是做不到的话,这份协议现在就可以作废。我们也没有办法,在当地人抵制的情况下,把物资送到他们手中。

  这是我说的,不需要避讳,直接原意转达就是了。”

  具体效果怎么样,弗朗茨也不确定。反正有约束肯定比没有约束的强。

  何况,他这个皇帝都亲自出面警告了,纵使沙皇政府再怎么心大,也不可能无视。

  不理解弗朗茨为什么这么慎重,但腓特烈还是选择了听从。长时间的摄政,现在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遇事都问为什么的少年了。

  无数的经验告诉他,不理解为什么,很有可能“为什么”就是字面意思。

  腓特烈也是亲身经历过的,很多时候一道普普通通的政令,都被下面一帮人解读出了一连串的意思。

  要指责吧,人家又是在往好的方面引。不仅没有危害,还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刚开始腓特烈还有些不适应,慢慢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在他看来,弗朗茨现在对沙皇政府发出警告,要么就是俄军做的真过分,已经影响到了战争;要么就是单纯的看不过眼,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又都不怎么靠谱。真要是想帮俄国人赢得战争,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拉着欧陆联盟,一起对日本进行物资禁运。

  就如同菲律宾战争时期,为了逼迫日本政府退出南洋地区,维也纳政府就牵头欧洲各国对日本进行物资禁运。

  后者更不用说了,但凡是同情心丰富的,都成不了大帝。

  具体可以参考自己叔叔,就是因为同情心太过泛滥,理想主义太过浓厚,才被人从墨西哥赶了回来。

  这还是家族势大,干涉大军都冒了出来,震慑住了当地的实力派。要不然能不能活着走出墨西哥,都是一个未知数。

  对这位丢掉皇位的倒霉蛋叔叔,整个哈布斯堡王朝都没有多少好感,包括腓特烈也不例外。

  倒不是因为“捧高踩低”,本身就站在了食物链顶端,根本就不需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主要是因为“伤钱”,为了替墨西哥复辟大业筹集经费,马西米连诺一世这些年没少向他们“化缘”。

  要知道年轻时代,听了这位叔叔的悲惨遭遇后,腓特烈也是慷慨解囊。

  不仅把自己多年储存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还自发的帮忙筹集资金。

  钱也就罢了,为了家族荣耀,腓特烈也不会吝啬那点儿零花钱。

  不奢求什么回报,关键是钱花了出去,要看到实际效果啊!

  连续多年投入不见成果,搁在谁身上也有怨气。时间长了,大家对马西米连诺一世的好印象自然没了。

第1101章 封国之争

  “没有成果”,只是大家普遍的看法。事实上,最近这些年马西米连诺一世的复辟事业还是很有起色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什么样的老大,就有什么样的小弟。可以说马西米连诺一世的复辟组织,汇聚了墨西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理想主义者。

  实干能力差,可以慢慢培养,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愿意为墨西哥抛头颅、洒热血。

  在神罗待了这么多年,曾经的中二少年们,现在一个个都变成了老头子,想不成熟都难。

  大浪淘沙,经历了几十年的流亡生涯,野心家、投机者都散得七七八八了,留下来可以真正意义上算马西米连诺一世的“嫡系”。

  要他们回国组织复辟,和军阀们大战不现实;但是搞搞宣传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

  早在十几年前,复辟组织就将手深入到了留学生中,吸收了一大波高学历后备力量。

  在多次组织复辟行动失败后,马西米连诺一世被迫接受了弗朗茨的建议,将复辟方向由武装政变转移到教育事业中。

  打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旗号,大力自助国内的中小学教学,号召复辟组织小弟回国从事教育工作。

  凭借两代人的努力,复辟组织也算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到处都有自己人。

  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很多被通缉的复辟大佬,甚至都能够回国公开进行复辟演讲。

  遗憾的是马西米连诺一世能力有限,没有对复辟组织构架进行严密设计,对成员的约束力非常有限。

  颇有几分民国初期的既视感,举着大炮旗号的人遍地都是,能够指挥动的却没几个。

  对鱼龙混杂的墨西哥复辟组织,注重务实主义的腓特烈自然是看不上眼的;对这位连手下人都管不住的叔叔,那就更没得说了。

  作为一名皇帝,居然被下面的人玩成了名义上的精神领袖,并且还是那种“挥之则去,用之即来”的领袖。

  简单的来说,留在维也纳的马西米连诺一世,就是大家的精神领袖,是墨西哥的指路明灯;一旦要回国,大家又变成了反对帝制的急先锋。

  幸幸苦苦折腾了几十年,累计耗费资金上千万神盾,最后收获的却是一个“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名头。

  有这么多钱,拿来干什么不好?

  在哈布斯堡王朝众人看来,拿着这些钱组织一支雇佣兵打回去,都比这么挥霍掉强。

  包括提出建议从教育事业下手的弗朗茨,都没有想到最后会演变成这种局面。

  说好要夹私货的,没想到夹着夹着就变了味。上千万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的恐怕还不到十分之一。

  估摸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马西米连诺一世就是天字号冤大头,那种随便忽悠一下就能给钱的主。

  大家打出的马西米连诺一世的旗号,不是冲着钱来的,就是冲着人脉关系来的。

  别的不说,有马西米连诺一世的面子,购买军火都能够打个折扣。

  受此影响,除了墨西哥政府没得选择,必须要硬挺着外,军阀们自然没有节操了。

  打着皇帝的旗号,不光是物质上有收获,更重要的还是政治上的收益。

  可以抵消墨西哥政府在“大义”上的优势,可以摆明车马,和政府分庭抗礼。

  从这方面来看,只要马西米连诺一世这位精神领袖不回国,那么大家都是皇帝的“忠臣”。

  理论上来说,保皇党复兴后马西米连诺一世只要手腕够强,完全可以凭借老大的名头,慢慢向国内渗透。

  内有自己人摇旗啦喊助威,外有神圣罗马帝国支持。只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就可以组织一支雇佣兵杀回去。

  很遗憾,机会出现了很多次,可惜的马西米连诺一世一次也没有把握住。

  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二十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们,对马西米连诺一世彻底绝了望。

  当然,的马西米连诺一世也不完全是废物。别的不敢说,社交能力还是杠杠的,看看筹款能力就知道了。

  能够靠化缘筹集上千万神盾的经费,马西米连诺一世也是世界第一人了,估摸着后来者也很难超越。

  朋友多了路好走,如果不被忽悠去墨西哥做皇帝,估摸着马西米连诺现在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政坛上的明星人物。

  现在想起马西米连诺一世,主要是这位二叔又搞事情了。和筹款没有关系,折腾了这么多年,金主们早就不耐烦了,别指望大家继续慷慨解囊。

  伴随着皇子们纷纷出镇海外,重启分封制在哈布斯堡王朝内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老一辈就不用说了,就算是想要折腾,身体也受不了。

  年轻一代,凡是对封地有兴趣的,早早就活动了起来。不知道是谁给出的主意,最近马西米连诺一世也加入了进去。

首节 上一节 760/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