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了一会儿过后,缓缓说道:“政治上的事情,你不用管了。我会和同行们沟通,共同发力度过危机。”
能够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乔治-格兰德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民间对鸦片贸易的深恶痛绝,他自然是清楚的。
1868年出台的《毒品药店法案》,就是在民间的强烈不满情绪下制定的。
只不过涉及到自身利益,舍不得放手罢了。
要知道仅1888年,不列颠本土的鸦片相关产品销售金额就有上千万英镑,涉及周边产业链更是高达上亿英镑。
海外就更不用说了,能够获得的利益,绝对要比本土多得多。
一旦政府出台了禁鸦法案,不光本土的利益没了,海外的收益也会锐减。
……
唐宁街,格莱斯顿首相现在非常的头疼,公众的视线确实从“公使案”转移了,但是不列颠还是在舆论漩涡的中心。
“英军在阿富汗地区的暴行”、“不列颠的殖民黑历史”、“欧陆战争中的最大幕后黑手”、“人类历史上的最大奴隶贩子”、“毒品帝国”……
这一系列的舆论焦点,矛头都指向了他们。在事实面前,他们的所有辩白都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局面会失控的话,格莱斯顿首相宁愿抗下“公使案”压力,大不了就是和俄国人打一仗。
现在这么一折腾,不仅英俄战争无法避免,还搞得自己声名狼藉。
欧洲各国对他们拖人下水的手段非常反感,各大殖民帝国都是黑历史一堆,有的甚至还在继续进行中,再怎么洗也洗不白。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只能推一个更过分的出来垫背,吸引公众的视线。
奥地利起了一个头,大家顺手推了一把,不列颠就凭实力霸占了榜首。
还是那种上去了就下不来的,黑历史远超第二三四五六的总和,成为了国际舆论的焦点。
格莱斯顿首相:“国际舆论对我们越来越不利,现在我们随便做点儿什么,都会被人放大化。
事实已经证明,我们转移公众视线的计划失败了。欧洲各国非常不满我们揭露他们的黑历史,这只是报复行动的开始。
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后面还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大家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
直接和不列颠对着干,没有几个国家敢,可是暗地里下黑手,大家就没有压力了。
反正揭开盖子的是奥地利,冲在第一线的是俄国人,大家只是敲敲边鼓。
英国政府想要报复,也要先解决掉两个领头的才行,要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殖民大臣普里姆罗斯回答道:“首相说得不错,这些问题确实需要解决。
不过眼下我们能做的不多,任何过激手段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只会对我们更加不利。
根据以往的经验,要压下一个舆论焦点,那就只能制造更大的舆论焦点。
我们这次转移公众视线失败,最主要的还是树敌过多,现在应该吸取教训。
本质上这次事件只是一次意外,并不具备实质性的利益,没有必要死撑下去。
俄国人已经开始进行战争准备了,阿富汗保卫战势在必行。我觉得可以安抚各国的不满情绪,然后挑起英俄矛盾,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
这次的舆论影响到了部分资本家的利益,相信他们会帮我们引导舆论的。至于国际舆论,就随他们去吧!”
鸦片贸易虽然不是政府的重要财源,但鸦片贩子绝对是报社、官僚、议员们的大金主。
这年头不列颠商人控制了全世界绝大部分毒品贸易,其中近半的利益,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官僚和议员的腰包里,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
尽管很多人对这个利益集团不感冒,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团体的势力强大。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格莱斯顿首相点了点头,能够成为英国首相,他的眼睛里自然容得下沙子。
……
第868章 禁毒运动
舆论声势被造了起来,弗朗茨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刷声望的机会,打击毒品贸易妥妥的正能量。
别人害怕被鸦片贩子报复,说话需要顾忌,他这个皇帝不怕啊!
1889年6月26日,弗朗茨发表了《对毒品宣战倡议书》,号召全世界所有国家一起行动起来,禁绝毒品贸易。
被重点批判的自然鸦片贸易,弗朗茨可不会给英国人留面子,直接要求英国政府为鸦片泛滥负责。
在同一天,奥地利外交部也向世界各国发出外交照会,邀请各国参加一年后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禁毒会议。
时间间隔长,那也是没有办法。
这年头通讯不便,等消息传遍全世界,都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再等各国代表抵达维也纳,没有一年时间还真的不够。
召开国际禁毒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了壮大声势给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自然是参加会议的代表越多越好。
弗朗茨向来都喜欢谋而后动,既然决定要打击英国人的鸦片贸易,自然要做出成果来。
不求英国政府妥协,至少要在国际法中明确禁止贩卖鸦片,将鸦片的使用范畴限定在医药领域,而不是可以随意销售的保健品。
弗朗茨的亲自站台,自然是大大鼓舞了反对鸦片贸易者的信心。随着倡议书的发布,弗朗茨也成为了国际禁毒运动的领袖。
这位置没有人和他抢,鸦片贩子们可不好惹。在过去的百年里,不知道有多少反对鸦片贸易的有识之士,死在了他们的屠刀之下。
好不容易出来一个能顶住鸦片贩子反扑的,大家自然要推他上前台。
尤其是对饱受鸦片毒害的国家来说,造成的影响更大。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出现一个能和英国人打擂台的主,出来扛起禁烟大旗。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自从陛下发布宣言后,我们已经获得了俄国、希腊、黑山、瑞士、法国、西班牙、北欧联邦、以及德意志地区一些邦国的支持。
情况和我们之前预料的差不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消息传开过后,欧洲之外还会有几个国家支持我们。
鸦片贸易对大家都有危害,剩下的国家没有公开表态,主要是担心遭到英国人的报复,他们多半也是希望禁烟运动能够成功。
国际会议一旦召开,通过一部禁止鸦片流通的法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掠夺世界各国的财富,严重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没有人揭开盖子,除了忌惮英国人的报复外,更多的还是国内有一帮从鸦片贸易中获利的利益集团。
在利益集团的努力下,压制住了反对的声音。不过这一切,随着弗朗茨的宣言烟消云散。
反对鸦片泛滥的有识之士站了出来,鸦片的危害性被揭露开来,盖子终于捂不住了。
利益集团能够影响政府,却无法替政府做决策。到了关键时刻,政客们自然要踢开这些脏兮兮的裹脚布。
除了法国、西班牙和北欧联邦外,这些公开支持禁烟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奥地利影响严重,基本上不受英国人影响。
就算是得罪了英国人也无所谓,反正约翰牛的触手伸不过去,不怕遭到报复。
坦率的说,获得西班牙和北欧联邦的支持,弗朗茨不感到意外,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掠夺了他们的财富,自然要反对了。
法国人的表现,那是相当的诡异。不要忘了英法可是盟友,最近的法奥关系又非常糟糕,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法国政府完全没有道理支持的。
然而,这都没有什么卵用,法国政府就跳出来支持了,还是表明立场最早的国家之一,几乎和俄国人同时并列第一。
要不是法国政府的支持,奥地利未必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多欧洲国家的支持。
“英法关系是不是出了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法国政府怎么老是给英国人添麻烦?”
不是弗朗茨敏感,从结盟开始到现在,法国政府一直都在给英国人制造麻烦,当然英国政府也没少给法国人挖坑。
抛开一纸盟约不提,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像敌人还多过盟友。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陛下,英法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英法两国大多数时间都是敌对关系,即便是现在结了盟,两国之间也缺乏最基础的信任。
从我们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英法结盟更像是一场闹剧,两国政府从来都没有把对方当盟友。
但凡是发生了利益冲突,或者是一方丧失了价值,这个联盟立即就会土崩瓦解。”
这个答案令人非常无语,不过想想原时空英法结盟初期的闹剧,弗朗茨也就理解了。
两个敌对国家突然间结盟,也不可能马上变成朋友,起码要磨合一段时间,双方的心态才能够转换过来。
现在随便在巴黎的街头上拦下一个人,问他们法兰西最大的敌人是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几率答案是:英国人。
要深究原因,除了英法之间的仇恨外,最主要的还是俄奥同盟给他们的压力不够。
毕竟俄奥结盟已经很多年了,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俄奥两国除了联手干掉了奥斯曼帝国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单干。
尤其是现在,俄国人的战略重心南移,奥地利又在欧洲问题上保持克制,法兰西完全感受不到压力。
没有生存上的压力,他们凭什么放下身段,跑去给英国人当小弟?
结盟完全是利益需要,最大的价值在于增强政治上的影响力,而不是说英法两国要真正联手和俄奥两国开战了。
从这方面来看,法国政府跳出来支持禁毒运动也就不奇怪了。连给俄国人发行债券,这种资敌的事都能干,何况只是简单的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呢!
弗朗茨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英法关系越糟糕,对奥地利越有利,他完全没必要为敌人操心。
停顿了一下过后,弗朗茨继续问道:“农业部的钾肥推广到了哪一步,今年国内的粮食产能,大概能够增加多少?”
农业大臣霍尔斯:“钾肥推广还是相对顺利,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农场,都接受了钾肥,不少农场已经进行了试用。
只等秋收过后,大家看到了效果,就能够全面铺开了。
粮食产能大幅度增加,应该会从明年开始爆发,今年的粮食产能也就略微增加一些。”
这是必然的结果,再好的商品在没有试用之前,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
尤其这种涉及到一家人收入的问题上,大家更不可能马虎,没有看到效果前,谁也不愿意冒险。
大家肯拿出一块土地试用钾肥,那就证明了农业部的工作做得不错。等效果出来了,到时候不需要政府进行推广,民间就自己推广了。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要是今年就粮食产能就暴涨,俄国人还不哭鼻子。
谁知道在农业损失惨重之后,沙皇政府还有没有勇气继续和英国人开战。
万一突然间熄了火,奥地利前面的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
第869章 最后的准备
阿富汗战场,帕特里克中将终于等来了久违的援兵,然而不等他松一口气,就收到了一个惊天噩耗——俄国人要打过来了。
1889年9月11日,俄军攻克了马雷地区,距离阿富汗最近的地区已经不足一百公里。
原本被不列颠寄予厚望的中亚三大汗国,在俄军的攻击下已经全线溃败,此刻三国政府都流亡到了阿富汗地区。
经过了近一年的苦战,帕特里克中将不得不承认印度殖民军不是打仗的料。
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正规军居然干不过游击队,说出去都让人笑话的事情,现在已经真实发生了。
帕特里克能够成为远征军司令官,政治头脑自然不差。英俄关系紧张到了什么地步,他可是一清二楚的。
想起即将爆发的英俄战争,再看看国内给他派来的援军,帕特里克就有想哭的冲动。
截止到目前为止,英军阿富汗地区已经集结了30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8个炮兵团,可谓是兵强马壮。
然而,这些部队都是加了前缀的,情况就瞬间不一样了。
30个步兵师中只有两个步兵师是本土派来的,剩下的都是印度殖民军。骑兵师和炮兵团都是本土精锐,这是技术兵种,属于印度人干不了的工作。
然而派这么多骑兵进入阿富汗,想想也就醉了。如果不是自控能力强,帕特里克中将真想发电问候一下,国内那帮老爷们是不是脑子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