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164节

  此时,荣国府贾母屋内,王熙凤外出办事归来,依例要向贾母复命,恰巧迎春等姐妹也在。

  王熙凤在贾母身旁的小凳上坐下,语气稍显夸张地说道:“老太太,您是不知道,薛家那位表妹,生得那叫一个标致。

  您这几个孙女儿,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可那薛家表妹,竟把迎春她们都给比下去了!”

  方才她听闻几个婆子闲聊,幡然醒悟:与贾家人撕破脸,哪有实实在在到手的好处来得实在?

  她方才可是问过赵驹,若将来她的儿子袭爵,她也是可以母凭子贵,获封诰命的。

  贾赦的爵位,日后必定是她儿子的!

  当下,倒不如先与她们虚与委蛇,尽早将爵位之事定下,才是要紧。

  这番话,成功勾起了贾母的好奇心。

  倒也不是她自夸,她这几个孙女,无论是模样还是性情,在顺天府都是顶尖。

  尤其是林黛玉,年纪虽小,却已出落得秀丽非凡,气质更是出众。

  可这会王熙凤竟说薛家还有个更出色的?

  贾母本就偏爱颜色好的,当下便好奇问道:“这姑娘叫什么名字?”

  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几人也都好奇地望向王熙凤。

  王熙凤笑道:“她叫宝琴,老祖宗,可要请她进府,让您老人家瞧瞧?”

  迎春几人闻言,眼前一亮。

  她们久居荣国府,日常皆是些规矩礼数,日子过得沉闷乏味,心底里自然盼着能有更多同龄伙伴相伴,好添几分鲜活热闹。

  贾母默念了一遍“薛宝琴”,心中有些心动,但稍作思忖,还是拒绝道:“算了吧,她老子刚过世,想来也没心思走动。”

  迎春几人闻言虽然有些失望,但念及薛宝琴父亲新丧,心中虽热切,却也没有出声。

  王熙凤笑着应道:“这倒也是,不过左右她将来要嫁到京城,往后有的是机会见面。”

  贾母闻言,好奇问道:“已经许了人家?”

  薛宝琴的婚事并不算什么秘密,王熙凤点头答道:“是梅翰林的儿子,门第清贵得很呢。”

  贾母还未曾见过薛宝琴,心里倒也没别的想法,只叹道:“倒也不巧,她老子这一去,婚事怕要耽搁三年。”

  王熙凤摆了摆手说:“薛家二姨丈临终前特意交待,一切听梅家的意思。”

  薛宝琴的父亲是薛家另一支,与薛姨妈是叔嫂,王熙凤倒也能叫一声姨丈。

  贾母到底阅历丰富,对这些事更为通透,当即摇头道:“梅家那样的清贵人家,最是重规矩,不可能不等她守满三年孝期就成婚。”

  王熙凤这才明白过来,说道:“那也无妨,宝琴才十三四岁,过三年刚好。”

  “什么刚好?”王熙凤正与贾母闲聊,这时,贾宝玉从外头走进来,显然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王熙凤笑容稍减,贾母一把将贾宝玉拉到身边,说道:“正说薛家的姐妹呢。”

  贾宝玉之前听王夫人提过,还以为贾母说的是薛宝钗,便笑道:“老祖宗,宝姐姐怎么了?”

  贾母摆了摆手,说道:“不是你宝姐姐,是薛家的二表妹。”

  贾宝玉一脸纳闷,疑惑道:“二表妹?”

  自己在薛家何时又多了个二表妹?

  贾母笑着解释道:“是你薛家二姨丈的女儿,你宝钗姐姐的堂妹,叫宝琴。”

  贾宝玉恍然大悟,笑道:“这名字倒是好听。”

  贾母微微点头,说道:“不光名字好听,听凤丫头说,人长得也标致,不比你林妹妹她们差。”

  贾宝玉眼前一亮,急切地拉住贾母的手,说道:“我竟不知还有这般出色的表妹。

  老祖宗,何不唤她进府里来,见上一见?”

  贾母轻叹一声,解释道:“你薛姨丈刚去世,灵柩只在这边停放几日,马上就要运回金陵。

  这时候叫人进咱们家来,不太妥当。”

  说罢,轻轻摸了摸贾宝玉的脑袋,又问:“不说这个了,去见过太太没有?”

  贾宝玉听闻薛宝琴马上就要回金陵,心里愈发痒痒,说道:“太太那边,我待会儿再去。

  老祖宗,好端端的,琴妹妹为何急着回金陵?

  如今天气渐热,在这京城住着,可比金陵舒坦多了。”

  贾母嘴角微微一抽,旋即按捺住情绪,耐着性子解释道:“你薛姨丈已然仙逝,薛家理应扶灵回金陵,这是礼数,不可有违。”

  贾宝玉闻言,撇了撇嘴,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未再多言。

  但他眼珠子滴溜一转,计上心来,赶忙对贾母说道:“老祖宗,既然薛家姨丈去世,等会儿孙儿去祭奠一番,可好?”

  贾母何等精明,岂会看不出贾宝玉那点心思,当即一口回绝道:“人家正忙,你可别去添乱。”

  薛家到底不比贾家,贾宝玉在自家能随心所欲,到了薛家可就行不通了。

  她怕到时候贾宝玉说要见薛宝琴被赶出来。

  贾宝玉遭贾母驳回,心中好不委屈,却也不敢在贾母面前撒野。

  只是暗自盘算着,定要偷偷前去见上一见他这二表妹。

  但他并未表露出来,反倒将目光投向林黛玉,兴致勃勃地邀道:“林妹妹,等会儿咱们一同去隔壁东府园子里玩耍,如何?”

  林黛玉在勇毅侯府逛了一上午。

  她本就体弱,且勇毅侯府比荣国府大了许多,此时能强撑着坐在贾母屋内陪着聊天,已属不易。

  林黛玉面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今儿实在乏了,宝二哥若想去,自个儿去便是。”

  再者,她对贾宝玉此刻的行径颇感无语。

  王夫人眼下还被贾母禁于佛堂呢,贾宝玉却仿若无事人一般,四处游玩,着实叫人心寒。

  要放在平常时,贾宝玉还会在林黛玉跟前软磨硬泡一番。

  可刚才听闻贾母提及,有个薛宝琴生得比林黛玉还要出挑,他这会儿心里正痒痒,竟不再缠着林黛玉了。

  向贾母告退之后,便径直回到自己的院子,精心梳妆打扮起来。

  毕竟是初次与他琴妹妹见面,自然是得好好拾掇一番。

第234章 被冲撞

  勇毅侯府。

  元春受伤,尽管赵驹有心想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在侧,悉心照料。

  但奈何已是到了跟安朔帝约好的日子。

  辽东大捷,新军驻守顺天府,拱卫京畿,安朔帝自然是不用再担心自身安危,将疾字旗送出了宫。

  赵驹此番奔赴大同,打算只带着疾字旗的人手。

  太和殿外,赵驹见戴权正守在门口,赶忙上前施礼打招呼。

  戴权见是赵驹,笑着还礼,问道:“侯爷可是要见陛下?”

  赵驹点头,问道:“陛下此刻正在忙碌吗?”

  戴权摆了摆手,便要入内通报,说是安朔帝正与几位大学士议事。

  接着又补充一句:“侯将军也在殿内。”

  赵驹心中纳闷,辽东战事已然平定,安朔帝找侯孝安所为何事?

  未过多时,戴权从殿内出来,引领赵驹入内。

  殿内气氛稍显凝重,安朔帝见赵驹前来,招呼他入坐,而后继续与林渊、张元直等人交谈。

  赵驹听了一阵,方才知晓台州倭寇猖獗,安朔帝有意派侯孝安前去剿灭倭寇。

  待几人交谈已毕,安朔帝细细叮嘱一番,赵驹便出宫而去。

  见侯孝安候在宫门之外,二人便一边叙话,一边朝外边走。

  侯孝安望着身着蟒袍的赵驹,神色间满是感慨。

  谁能料到,眼前这人不过一年光阴,便从边关一介小兵,荣升至一等侯爵?

  他想到自家那不成器的儿子,微微皱了皱眉,向赵驹问道:“驹哥儿,此番归来,你可有何打算?”

  赵驹微微一怔,随即看向侯孝安,说道:“还未曾想好,侯叔,怎地突然问这个?”

  侯孝安长叹一声,说道:“等你回来,把继业那小子送到疾字旗中,你看如何?”

  赵驹下意识地拒绝道:“侯叔,并非我不想带继业,只是疾字旗训练严苛,世兄恐难承受。”

  勇毅侯府与侯孝安的侯府为通家之好,故而他称侯继业为世兄。

  侯孝安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我并非要你给他走后门,你只需将他送至疾字旗,让他好好受训即可。

  等他学有所成,我再给他谋个实缺。”

  赵驹面露疑惑,问道:“侯叔,您大可在家中亲自教授世兄武艺,又何必送到疾字旗去?”

  侯孝安神色一黯,无奈叹道:“在家中,你婶子对继业护得紧,但凡我管教得严厉些,你婶子便心疼得不行,不许我再训他。

  继业虽有心习武,却又不愿违逆你婶子,这般一来二去,便耽搁了。”

  赵驹心中了然,侯继业与贾宝玉相仿,上头也有个早逝的兄长。

  只可惜跟着随侯孝安于军中效力时,不幸被流矢射中,最终因伤势过重,英年早逝。

  想来侯夫人是生怕侯继业再有个闪失,才这般护犊心切。

  赵驹心中思忖一番,旋即对侯孝安说道:“侯叔,依我之见,不如让世兄先去金吾卫,由我亲自教导。

  待他学有所成,我再设法安排他进入金吾卫,您意下如何?”

  侯孝安闻言,面上顿时一喜,连忙应道:“驹哥儿肯亲自教导继业,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二人一边交谈,一边举步向外走去。

  赵驹婉拒了侯孝安邀他前往侯府一叙的好意,径直返回勇毅侯府。

  跟秦可卿、元春两个告别之后,他便是径直来到金吾卫衙门,疾字旗人手已是准备出发。

  望着眼前这二百号人马,赵驹下意识摩挲着下巴,这疾字旗,好像可以扩充一番了?

  单凭这二百骑兵,力量还是稍显单薄了些。

  待从渥巴奇手中得那几百匹战马,再添二百来人,便可充实队伍。

  倘若将破锋军麾下的火铳队也编入其中,在城外大军不得入城的情形下,放眼整个顺天府,又有谁是他的对手?

  想到这里,赵驹猛地甩头,强行将这念头逐出脑海,而后利落翻身上马,振臂高呼:“出发!”

  疾字旗烈烈作响,二百重骑兵恰似黑色的汹涌潮水,闻令而动,迅猛向外奔涌而去。

  马蹄急踏大地,一时间,尘土漫天飞扬,惊得城中四处皆有所觉。

  行至一处拐角,赵驹远远望见一行人迎面而来,为首的是位衣着极为华贵的“姑娘”。

首节 上一节 164/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