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第92节

  “他们世受皇恩,自当为国戊边,陛下乃真龙天子、九五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呼!!!”

  雍平帝紧绷的脸色一下子松懈下来,这才是他最担心的事,顺康帝扶持的人是否会为他所用。

  正如邬思道所言,现在不为他所用,不代表日后不听他的话,太上皇还能活多少年?

  “陛下应当注意武侯所为。”

  “先生何意?”

  雍平帝猛地抬头,注视着邬思道,无形的压迫感释放开来。

  “武侯三道奏章,最为侧重的莫过于西南、西北。”

  “拆分陕西行省,另置甘肃总督辖区,甘肃镇有五万战兵,甘肃将军还有五万卫军,这就是十万大军了,如果只是为了防备准噶尔汗国,何须这么大动干戈?”

  “平西将军手中五万苗兵对付大、小金川,大、小金川可是位于三大雪区之一的康多雪区。”

  “修国侯前往贵州猜测卫所,推行改土归流,五万贵州卫军在手,足可威慑西南。”

  随着邬思道的剖析,一个特殊的地名映入眼帘,那便是乌斯藏,雪域高原深处的地方。

  “贾家子想要对和硕特部动手,通过拿下青海、康多,从而形成对乌斯藏的夹击态势。”

  雍平帝在军事上不算出类拔萃,皇族中以忠顺亲王、义忠亲王最擅领兵,可他还不至于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

  “陛下小瞧了武侯的野心。”

  “前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和硕特汗国覆灭了藏巴汗王朝,统一青藏高原。”

  “元从一役,准噶尔联合和硕特共同进犯国朝西陲,遭至大败,和硕特部退回青海,散做十余部,失去了对乌斯藏的统治地位。”

  “十年前,准噶尔汗王策妄阿拉布坦以护教为名,派将军大策凌敦多布挺进乌斯藏,大军绕过戈壁,翻越帕米尔高原,悄无声息地突袭了拉萨,征服乌斯藏各地。”

  “如若青海、康多被拿下,乌斯藏如何能挡得住国朝大军,届时,国朝大军以一部效仿准噶尔,翻阅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主力出嘉峪关,进逼哈密,驱使漠北三部绕道阿尔泰山。”

  “三路并进,准噶尔汗国如何招架得住?”

  邬思道再度诠释起了一个崭新的战略构图。

  “好大的野心。”

  雍平帝从龙椅上起身,眺望远方,幽幽道:“夺取雪域高原,复西域故土。”

  “他要是做到了这一步,朕该如何赏赐他,国公,又或者是异性王?”

  “臣为陛下贺!”

  邬思道坐在轮椅上,脸上满是炽热:“贾家子要是能做到这一步,陛下当为千古圣皇。”

  “是吗?”

  雍平帝始终注视着殿外,没有人看见这位帝王眼底的漩涡如同星辰大海般深邃。

  帝王心,海底针,他想要丰功伟业,可他更担心贾家尾大不掉,历朝历代,权臣篡位者比比皆是,贾琰才十六岁,而他已经年近半百了,有生之年尚且没有把握压得住他。

  换做是他的子嗣,最为杰出的宝亲王秦历,他能够握得住这柄锋利无双的刀吗?

  一时间,这位被天下亿万万臣民奉若主君人心中萌生了恐惧,而带来恐惧的对象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PS:贵州四大土司:水西安氏(奢香夫人)、播州杨氏、思州田氏和水东宋氏。

  土司是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世袭官职,由当地首领担任,兼具自治与臣属性质,其职位包括宣慰使、安抚使等武职及土知府、土知州等文职。

第109章 姜还是老的辣,太上皇掺沙子!

  雍平七年,五月十日夜,蓟镇,中军节堂。

  厚重的帷幕挡住了烛火的光芒,左右两侧站着披甲亲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气氛压抑。

  “岳钟琪。”

  “你要做什么?”

  “你这是在谋反。”

  蓟镇总兵祖翀被五花大绑的押在堂前,一脸怒容的盯着堂上之人。

  “快走!”

  “你们是什么人?”

  “来人啊,有人造反了。”

  外间传来一阵阵嘶喊声,脚步声此起彼伏,一个个衣衫不整的身影被锦衣军一一押送入内,当他们看到堂上站着的挺拔身影时,一个个眼中露出了惊疑不定之色。

  头戴燕居冠,身着麒麟服,腰缠玉带,脚踏皂靴,佩三尺长剑,仅仅是背对着他们,岳钟琪高大威猛的身形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仰望。

  “伯爷。”

  “蓟镇自总兵以下,协守副总兵三人,参将十二人,游击将军六人,游击十人,守备八人、坐营官八人、中军官一人、提调二十六人已全部缉拿。”

  一席赤色大红圆领官服,头戴蓝色乌纱帽,腰挎绣春刀的青年高声禀报道。

  “做的不错。”

  岳钟琪转过身来,身姿挺拔如松,双手背于身后,神情庄重肃穆,略显粗糙的皮肤布满风霜刻痕,锐利似鹰隼般的双眸迸射出精光,扫视着在场蓟镇将领们。

  “张佥事。”

  “接下来还要劳烦你调动蓟镇锦衣军,擒拿治下二十一个千户所的一应军官。”

  尽管眼前之人只是正四品的锦衣军指挥佥事,但岳钟琪丝毫不敢小觑他,只因锦衣军除了都指挥使、2个指挥同知,权利最盛的便是4名指挥佥事。

  要不是贾琰派出锦衣军指挥佥事张钦,及时调动了蓟镇的锦衣军百户,还真不可能这么顺利控制整个蓟镇的指挥中枢,拿下这么多将领。

  “分内之事,伯爷客气了。”

  “我这就去安排。”

  张钦面色冷峻,立即离开了中军节堂。

  “本将,临洮伯岳钟琪,奉皇命调任蓟镇总兵。”

  俯瞰下首,岳钟琪掷地有声的话语响彻整个中军节堂,在所有人脑海中回荡。

  ‘临洮伯、蓟镇总兵?’

  一时间,蓟镇将领们无不露出惊诧之色,国朝大肆封赏大同一役的功臣,他们距离最近,又怎会不知道,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钟琪出现在了蓟镇,还是以新任蓟镇总兵的身份,未免让人胆颤心惊。

  “放你娘的狗臭屁。”

  蓟镇总兵祖翀艰难的挣扎着起身,大骂道:“你说你奉了皇命,圣旨拿出来。”

  “国朝将领调任,凡三品以上,必须有兵部调令,你的调令呢?”

  “没有圣旨、调令,你敢贸然缉拿我等,你要造反吗?”

  轰隆!

  此话一出,炸响了整个中军节堂,蓟镇将领尽皆面露不善之色,要不是他们一个个都被羁押在地,这会儿,恐怕所有人都已经拔刀相向了。

  “祖翀。”

  “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岳钟琪瞥了一眼祖翀,冷冷道:“兵部册上记载蓟镇应有战兵五万,辅兵不计数。”

  “蓟镇如今战兵不足两万,剩下的人在哪?”

  “兵部的军饷每年可是没少发,这些银两进了谁的腰包。”

  “蓟镇治下二十一个卫所,屯田大多掌握在谁手里,需要本将一一说明吗。”

  “九边重镇,天下卫所,哪个不是这么做的,你为何寻着本镇不放?”

  谁知,蓟镇总兵祖翀一脸不服气的说道。

  不单单是他,蓟镇将领们一个个不以为然,从前明时期起,吃空饷便是常态,若不吃空饷,让他们这些人每天指望着朝廷那些饷银过活,哪个不是叫花子。

  “本将实话告诉你。”

  “若有圣旨、调令,今天来的就不是锦衣军了。”

  “你猜一猜,为什么锦衣军动手?”

  怀抱双臂,岳钟琪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

  ‘咯噔!’

  祖翀心神一动,有些不敢相信道:“是陛下?”

  “算你聪明。”

  岳钟琪继续道:“废话不多说。”

  “乖乖的交出账簿,那些金银细软藏匿之地一一说出来。”

  “本将可以做主,留你一条血脉,否则,祖家无后,你如何下去地府面见列祖列宗。”

  ‘啪嗒!’

  祖翀如遇天雷,面色煞白,心如死灰,站都站不稳了。

  原来这一切的背后是雍平帝,皇帝要重整九边、卫所,先拿下他,用贪墨军饷为罪名,收集证据,从而在朝堂上发难,这就跳过了兵部调令这一环,直接定下事实。

  “我交。”

  沉思之后,祖翀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好。”

  岳钟琪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着这位蓟镇总兵的配合,蓟镇一应将领都表示配合,所有的账簿一一交了出来,藏匿金银细软的地点告诉给了他。

  深夜的蓟镇驻地一片躁动,数十名临洮伯亲卫接管了一万五千蓟镇战兵,封锁了整个三屯营,从上到下,凡是贪墨军饷、侵吞卫所屯田的将领无一例外,全都被抄家。

  与此同时,锦衣军在蓟镇辖下的二十一个卫所大开杀戒,卫指挥使以下军官连带着那些地方士绅、富商大贾都遭到了清算,神京以北、长城以南陷入了一片肃杀中。

  大明宫,含元殿。

  “太上皇。”

  “临洮伯在锦衣军的配合下已经抄了蓟镇。”

  “抄没所得田地约两万五千顷,金银细软不下千万两。”

  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站在御案下,低着身子禀报道。

  “呵呵!”

  倚坐在龙榻上的顺康帝睁开了双眸,浑浊的老眼一闪而逝的厉色:“一个蓟镇,两万五千顷良田,养活不了区区五万战兵,每年还要向国朝伸手索求无度。”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蓟镇初设,屯田不过一万两千顷,不过数十年,翻了一倍。”

  “蓟镇辖下的二十一个卫所军户百姓不少吧?”

  “太上皇圣明。”

  戴权接着回道:“蓟镇二十一个卫所合计约百万人,仅三屯营就有不下数万人。”

首节 上一节 9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