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第90节

  “全国耕地只有890万顷,400万顷田地沦落到了地主手中,那些个卫所将领同样是最大的地主,两千万军户百姓成为了他们的佃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要不了多久,这天下又该沦为崇祯年间的景象,遍地揭竿而起者。”

  贾琰用最平和的语气说出了最残酷的事实,大乾如今的景象不亚于前明末年。

  “贤侄想让我们怎么做?”

  牛继宗三人面色从未有过的凝重,这已经不是得罪人这么简单了。

  “不是本侯想让三位叔父如何做,而是三位叔父想要什么?”

  “今上需要的是朝堂权力归于乾清宫,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唯有卫所制的解体,这一部分收入才能绕过六部,直接进入内务府,为皇帝支配。”

  “取缔卫所制之后,九边的调整势在必行,国朝需要可用之兵,兵部的权力会变相的削弱,那么,这一部分权力需要为人持有,皇帝信不过兵部。”

  深深地看了一眼牛继宗三人,贾琰侃侃道来。

  “呼!!!”

  三人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权力的走向。

  “贤侄。”

  “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牛继宗郑重回道。

  “是这个理。”

  柳芳、侯孝康同样的态度。

  “三位叔父可还记得我昔日说过的话。”

  贾琰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五军都督府!’

  牛继宗、柳芳、侯孝康脑海中立马浮现了一个机构。

  前明以五军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掌天下兵马大权,与兵部互相牵制。

  “裁撤卫所制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否则,必然会半途而废。”

  “你们要面对的压力非常大,那可是盘踞在地方的士绅、将领编织出来的一张大网。”

  “卫所制一旦取缔,那么,用于维护地方稳定的兵力就已经没了,仅仅靠着府、县那些衙役怎么行?”

  “贤侄的意思是”

  牛继宗三人再度聚集贾琰。

  “国朝两京一十三省设有正二品巡抚,掌本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又设有从二品的布政使,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从二品的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巡抚实质上是有统管省内所有卫所的职能,没有限制的权力有些太可怕了。”

  “卫所制必将为募兵制所取代,那么,在整肃天下卫所的同时需要进行募兵。”

  “确切来说,通过整肃卫所制,挑选合格青壮,从而组建地方的卫军,卫军主要肩负的是维护一省安宁的任务,必要时候可以调动前往边疆。”

  目光如炬,贾琰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

  “我要是没理解错的话。”

  “贤侄的意思是一省需要有一名总揽全省兵力的将领。”

  “这个将领不归巡抚管,他分走了巡抚手中最重要的军政权力。”

  “两京一十三省至少需要设立十五个将领,从而掌控全天下的兵力。”

  柳芳最先反应过来,开口问道。

  ‘???’

  牛继宗、侯孝康已经目瞪口呆。

  “是。”

  贾琰点了点头,继续道:“我会亲自上奏,以北直隶为例,设直隶将军,为正二品,统兵五万,驻保定。”

  “两京一十三省拢共设立十五个正二品地方将军,募兵75万。”

  “明白了。”

  牛继宗恍然大悟:“重设五军都督府,从而统辖这些地方将军,如此一来,兵部就失去了对地方兵权的掌握,只剩下了九边。”

  “高明。”

  侯孝康竖起了大拇指。

  “贤侄可是想借临洮伯整肃蓟镇之事发难,先从北直隶开始裁撤卫所?”

  柳芳的眼眸中闪烁着精光,问道。

  “不错。”

  贾琰非常欣赏柳芳的智慧,不免将目光投向了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蓟镇为京畿拱卫,从上到下贪污了多少金银。”

  “且蓟镇统辖治下的二十一个卫所占了北直隶全省卫所的三分之二。”

  “临洮伯整肃了蓟镇之后,查抄所得留下三分之一,用于重整蓟镇边军,三分之一送往内务府,三分之一用来募集五万直隶卫军,一举三得。”

  ‘原来如此!’

  牛继宗三人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贤侄。”

  “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干活?”

  侯孝康神情蠢蠢欲动。

  牛继宗、柳芳一并把目光投向了他。

  “不急。”

  摆了摆手,贾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耐心解释道:“国朝在地方州府才设卫,一卫下辖5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百户下又分为两总旗和十个小旗,每总旗驻堡,小旗驻哨。”

  “通常情况下,一个堡的兵丁及家属大约有2、300人,一个百户所的兵丁及家属至少有千人,一个千户所的兵丁及家属至少有7、8000人,一卫治下军户约3万人。”

  “我朝大多数县的治下人口也就几万人,这些军户转为民籍,必然是要设立府、县管辖、治理,否则,这么多人的赋税如何收上来?”

  “因此,裁撤卫所不单单是简单的军政,还涉及到复杂的民政,草率不得。”

  “三位叔父莫要忘了,全国目前有150个府,1300个县,这些卫所全部裁撤,至少需要设立数百个县、几十个府,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么多的官员从何而来?”

  “是是是。”

  牛继宗三人这么一听,有些头皮发麻。

  取缔卫所不单单是一个麻烦,这还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谁都想啃一口。

  “三位叔父。”

  环视几人,贾琰郑重道:“五军都督府须得在卫所制完全被卫军制取代之后设立。”

  “现下,唯有以皇命钦差大臣身份清查地方卫所,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北直隶是一个机会,我会举荐牛叔父出任钦差大臣,由你先行编练五万北直隶卫军,移驻保定,着实处理裁撤卫所,设立府、县诸事。”

  “至于柳叔父、侯叔父,分别前往陕西、贵州,如何?”

  “贤侄何意?”

  除了牛继宗欣然答应,柳芳、侯孝康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喀尔喀蒙古各部只剩下漠北三部、漠东科尔沁部、巴林三卫。”

  “漠南再无威胁,宁夏镇、榆林镇、固原镇、山西镇、大同镇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宁夏总兵扬继善,宁夏副总兵张霁,固原副总兵赵腾烨,甘肃副总兵孙砚良,榆林副总兵王森罗都是从微末起来的将领,用以制衡宁夏马家、甘肃王家、固原麻家、榆林尤家、山西曹家。”

  “陕西行省太大了,对于西北边防的压力非常重大,太上皇、今上一直没有处理的办法。”

  “眼下是一个最佳的时机,拆分陕西行省,进一步调整西北边防结构,裁撤边镇。”

  “来人,取地图。”

  贾琰招了招手,等候在侧的丫鬟抬出了一副西北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大边镇、西宁州、地方府、县及山脉、河流等等,一应俱全。

  “踏踏.”

  柳芳走上前,视线集中到了这幅西北地图上。

  “柳叔父请看。”

  “现如今,阴山东段的土默川平原设立了云中府,西段设立了五原府,河套只剩下一个西套的宁夏镇。”

  “既是要处理这些地方的卫所,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调整民政。”

  “本侯的意见是以黄河、贺兰山、

  六盘山、陇山为分界线,重新划定陕西行省的疆界。”

  “改宁夏镇、榆林镇、固原镇为府,即陕西行省下辖云中府、五原府、宁夏府、榆林府、固原府、西安府、凤翔府、延安府、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同州府(今渭南)、邠州、鄜州、商州(今商洛)、邠州(今彬州)、乾州、绥德州,合计十一府六州。”

  “这样一来,三镇边军之中的精锐选取五万为陕西卫军,由陕西将军统领,驻防西安。”

  指着地图上的位置,贾琰悉心讲解道。

  “君侯想让我以陕西为基础,从而辐射整个西北,包括西宁州、甘肃镇?”

  “单单取缔宁夏三大边镇怕是还不够吧。”

  柳芳能够明白他的意图,甚至反问道。

  “当然。”

  耸了耸肩,贾琰的手放到了另一侧的山西行省境内:“山西镇、大同镇会一并裁撤。”

  “九边仅保留甘肃镇、宣府镇、蓟镇、辽镇。”

  “我想你应该知道原因。”

  “嗯。”

  柳芳点了点头。

  甘肃镇要面对的是嘉峪关外的准噶尔汗国,必要时还要钳制西宁州及青海和硕特部,宣府镇外便是坝上,巴林三卫盘踞,扼守着神京通往漠北的道路,蓟镇拱卫京畿重地,辽镇直面后金。

  目前来说,这四个边镇都不能动,一动则国朝北疆必起风波。

  “山西镇、大同镇直接设立朔州府、大同府,纳入山西行省。”

  “两镇边军同样遴选出五万人,用做山西卫军,由山西将军统领,驻太原。”

  “本侯会举荐宁夏副总兵张霁任陕西将军,榆林副总兵王森罗任山西将军,同时,贺兰山以西、陇山以西包括河西走廊在内设立甘肃总督辖区,由宁夏总兵扬继善出任甘肃总督,位列从一品。”

  “总督统管辖区军民政务,监督地方官员任免与考核,管理财税、漕运及军事防务。”

  “甘肃副总兵孙砚良晋升甘肃总兵,固原副总兵赵腾烨调任甘肃将军,驻防天水。”

首节 上一节 90/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