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140节

  后来滇军临沅镇总兵李能臣带滇军跑路经过柳州,告知秦定三、周凤岐二人短毛教匪都已经打到象州,有继续北上桂柳之意。

  周凤岐和秦定三就更不敢离开马平城这座坚城了。

  清军炮兵火力凶猛,抵近侦察的水道为十数门红夷大炮所阻,罗大纲不得不悻悻收兵。

  他和李奇带来的都是左军的尖兵,要是因他个人的指挥失误被清军红夷大炮击中,折于柳江之上,回去之后可没办法向彭刚交代。

  “罗副军,清军封锁了江面,没办法再靠近侦查了,我们回去向将军复命吧。”

  长船上的李奇小心翼翼地收起,向罗大纲建议道。

  罗大纲早年当天地会流寇,其作风本来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马平城清军的火力太过凶猛,无法再继续进一步侦察,罗大纲也早有退兵之意:“我也正有此意,撤!”

  语毕,罗大纲和李奇迅速收拢身边的侦察尖兵撤退。

  太平军主力部队攻克苍梧城的消息传到象州城的时候。

  左军营伍中走得最慢的翁叟营和女营全都已尽数抵达象州大营,无人掉队。

  于象州城稍歇,左军营伍扶老携幼,携带辎重,继续溯黔柳水道北上,直趋柳州。

  象州境内愿意追随彭刚的人很多,有四千象州人被编入左军的营伍北上就食。

  这四千象州人也是合家从军的,老弱妇孺不少,青壮不到两千人。

  彭刚的队伍由此迅速膨胀至四万四千人(含俘虏)。

  人数已达主力部队的一半。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杨秀清、萧朝贵他们拿下了平南、藤县、梧州府城苍梧,不可能不在这些地方招兵买马。

  虽说在知悉向荣出走桂平,带走大量桂平清军的精锐之时,彭刚就已经预感到太平军主力那边会有大动作。

  但主力部队只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便连克平南、藤县、苍梧。

  萧朝贵本人还取得先登之功,还是让彭刚有些意外和惊喜。

  这些神仙兄弟和姐夫若能齐心协力,确实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左军各营伍陆续离开象州城,象州城的百姓要比左军刚刚进入象州城时更加热情,自发地夹道相送。

  城门口,一群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实在没办法跟着左军一起离开的象州老人感慨着要是自己再年轻一些就好了,也能跟着左军一起走。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拦下黄大彪的坐骑,殷切地询问道。

  黄大彪看向一旁的彭刚,黄大彪无法回答象州老人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一旁的先生能够回答。

  “我们一定会再回来。”彭刚迎着周围象州老人们期盼的目光,信心十足地回答说道。

  彭刚也不知道未来他的军队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到象州,回到浔州。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只要将来他本人,或者他的军队还存在,一定会回到广西的桑梓地。

  离开象州,彭刚的先头部队抵达柳江与洛清江的交汇处江口镇,并于江口镇驻扎。

  两条江道,也代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

  一条是溯柳江而上,攻打广西第一军事重镇柳州府府城马平,以补充粮秣军需。

  另一条是溯洛清江而上,攻打沿途的雒容县县城、鹿寨镇(清时鹿寨县为雒容县,雒容县位于后世鹿寨县之中部,县城为后世之雒容镇。)、永福县县城这些小城镇获得补给。

  两条路径各有利弊。

  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军事重镇,广西提督的行辕驻地之一。

  柳州府城马平的物资,尤其是军事物资肯定不逊于主力部队不久前刚刚打下梧州府城苍梧。

  要能打下马平城,后续桂林打或者不打都无足轻重。

  不过柳州府城马平难打,比省垣桂林的临桂城还难打。

  另一条路径,即溯洛清江而上,攻打沿途小城镇作为补给。

  这条路径的优点是稳妥,沿途的小城镇都比较容易打,甚至不用打即可不战而下,缺点是物资不多。

  就比如彭刚现在所在的江口镇。

  先头部队还没进抵江口镇,附近驻防的绿营汛塘兵和乡勇团练早都跑光了。

  只是江口镇粮秣无多,左军只在江口镇采买到了三千一百二十五石各色粮食,其中还是以粗粮居多。

  这点粮食只够左军营伍消耗五六天。

  驻兵江口镇,彭刚召集参谋部的五位参谋和营以上的军官开会。

  除了负责断后的艇营营长陈阿九,三营营长谢斌。

  左军的主要军官已齐聚于江口镇。

  为更好的了解柳州府城马平的情况,这次会议彭刚破天荒的让黔营营长杨虎威、副营长王智,以及有归附反正倾向前古州镇总兵李瑞,黔军副将常胜参加。

  黔营尚未成军,整个黔营目前只有一百二十五人在接受训练,为后续的扩充做准备,杨虎威和王智虽然名为营长、副营,却还都是有名无实,算的上营官。

  李瑞和常胜自是不必多说,两人只是有反正投诚的倾向,并未明确表示要加入左军,为彭刚效力。

  彭刚之所以让这几位原本没有资格参与左军最高级别军事会议的人员参会,是为了更好了解柳州府城马平的情况,以决定是否攻打马平城。

  这些绿营降将入桂时基本都是由桂林、柳州中转进入浔州府。

  他们都作为客兵将领短暂地在柳州府城马平待过一段时间,是左军营伍中对马平城最熟悉,最了解的人。

  太平军主力拿下府城一血,攻占梧州府城苍梧的消息传至左军。

  加之伯公坳一战以来,左军未逢劲敌,少数将领不免有些自傲自大。

  尤其是不了解柳州府城马平情况的将领,认为既然太平军主力能拿下苍梧城,他们左军也能拿下马平城。

  罗大纲、李奇亲自带兵侦察过马平城,他们的态度和其他左军将领不同,都不约而同地反对攻打马平城。

  “马平城三面以柳江为护城河,马平城绿营陆营、水营兼备、八里三分长的城墙全部包砖,我沿柳江侦察的时候,城里还有清军炮兵施放重炮驱散我们。”罗大纲率先发言。

  马平城是柳江三面环围形成面积2.3平方公里的半岛军事要塞,确实极难攻打。

  历史上,受太平天国影响起事的大成国大成军,攻广州不克,转而西进广西。

  沿途较为轻松地拿下了肇庆府城,桂平府城,并以桂平府城为都。

  但在咸丰四年(1854年)打柳州府城马平的时候却吃了瘪,以土炮轰击马平城整整十个月都未能破城,足见马平城城墙之坚固。

  虽说大成军未能拿下马平城,有时任广西巡抚劳崇光,即现在坐镇省垣桂林的那位广西布政使,调度得当的功劳。

  可马平城城坚难破,挫败了大成军的锐气,为劳崇光争取到了调兵驰援的时间,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彭刚倒不担心坐镇省垣桂林的广西布政使劳崇光派兵驰援。

  他巴不得和清军打野战呢。

  彭刚所顾虑的是左军要花多少时间,多少代价才能拿下柳州府城马平。

  如果要付出代价太大,柳州府城马平也不是非打不可。

  彭刚向来也不执着于攻城略地。

  “罗副军的意思是不赞成攻打柳州府城马平?”彭刚偏头看向坐在他身侧的罗大纲。

  罗大纲作为左军副军帅,是左军中仅次于彭刚的二号人物。

  也是左军中为数不多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

  “我不赞成打马平城。”罗大纲沉吟片刻,还是点了点头明确表态不赞成打马平城。

  “可我们在象州没得到多少粮食,阿毅说我们的存粮照当前的吃法只够吃二十天。”渴望建功立业的萧国达则倾向于攻打马平城。

  当然,萧国达主张攻打柳州府城马平并非完全出于私心。

  更多的是出于左军越来越大的后勤压力。

  太平军主力打下了苍梧城,解决了至少一个季度的粮食问题。

  左军的存粮莫要说支撑一个季度,一个月都撑不到。

  “你有把握在二十天内打下马平城吗?要是二十天内打不下马平城怎么办?”罗大纲同萧国达唱起了对台戏,反问道。

  萧国达是彭刚的小舅,红莲坪时期就协助彭刚在红莲坪山场烧炭卖炭,是左军的元老人物之一。

  虽然目前萧国达只是营长,但和萧国达平级的老六营营长都得卖萧国达几分薄面。

  只有罗大纲是带艇军入股,战功也拿得出手,没怎么把萧国达放在眼里。

  “主力部队能在十天内拿下苍梧城!我们左军亦可在二十天内拿下马平城!”萧国达回应道。

  “苍梧是商关,马平是军镇,苍梧没有重炮,马平有重炮。二者有可比性吗?再者,为了拿下苍梧城,主力部队伤亡也很大。”罗大纲常年往返于粤桂两地兴走私之事,私盐没少卖,经常出入苍梧城。

  参会的人员中,数罗大纲最了解苍梧城的情况。

  苍梧城是广西境内商贸最发达的商业城市,各个城门门口都有大量的商铺民房。

  城门附近的这些民间建筑,能为攻城的太平军提供掩护,减小伤亡。

  马平城是比较纯粹的军事要塞,并不具备苍梧城的那些对进攻方有利的条件。

  马平城不仅可选择攻打的城门少,城墙更高,护城河更深,光是重炮,就够攻城的部队喝一壶的了。

  而且根据罗大纲的侦查,马平城的清军守军人数很多。

  具体的数目罗大纲没有侦查到,但罗大纲可以肯定柳州府城马平的守军肯定要比梧州府城苍梧多出好几倍。

  尽管金田团营令之后,清廷先后征调了不少柳州兵进入浔州作战。

  可毕竟柳州协的绿营基数摆在那里,再调,留守马平城的柳州协绿营人数也比苍梧城多得多。

  更何况听说马平城内还有没来得及进入浔州府,滞留于马平城的大量客兵。

  若再加上当地的团练,马平城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不打马平城的话,粮从何来?”萧国达反问道。

第177章 买卖

  彭刚仔细查看着李奇绘制的马平城城防图。

  李奇的制图能力不是左军的高级军官中最好的,但论认真细心,左军各营连长,无能出李奇之右者。

  正是看中了李奇认真心细的优点,彭刚才派遣李奇陪同罗大纲前往马平城侦察,负责绘制马平城防图。

  除却城高池深,所有墙面包两层青砖,马平城城墙还有二十八座马面(敌台,墩台),每座马面差不多间隔六十丈。

  比马面更棘手的,是十二座炮台和四座角楼。

  马平城,确实是一座武装到了牙齿的要塞。

  “马平城城墙可有缺损?”彭刚打断了罗大纲和萧国达的争论,看向罗大纲和李奇,试图找出马平城城墙的缺点。

  “虽有少数几处地方青砖剥落,但马平城城墙的主体结构没有缺损。”李奇认真回忆了一番,十分笃定的回答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40/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