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98节

  此刻他们已经完全抛却之前的不快了!

  生活就像是被强奸,如果不能反抗……那就躺下来享受吧!

  说不定还挺舒服呢!

  这些人上了贼船之后,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都散了吧!回到军中之后,你们就说奸人已经被找到处置,今日之事不得声张!”

  石守信欲盖弥彰一般的吩咐道。

  可想而知,“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其他人”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四处开花。搞不好明天全军都会知道他们要去汉中吃大户!

  当然了,这也是石守信的目的。这些军官们去跟底层的士兵们吹牛,比他们这些领兵之人干巴巴的宣传跟管用。

  很快,这些人鱼贯而出,离开了军帐。

  马隆和刘钦二人,全都是目光复杂看着石守信。敬佩之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这位石监军,手段狠辣,行事果决,过程中既谨慎又有章法,将来绝非池中之物!

  他们原以为石守信会把这些人都宰了,没想到却只是把当初果断拒绝的二人杀掉以儆效尤。

  这手腕不是一般的灵活!

  “其实,刚刚那些人里面我一个人都不想杀。

  只是不杀人,恐怕会让人以为我不敢杀人,故而不得不杀之,以此证明我的手段。”

  石守信看向二人叹息道,他显然是会错意,以为马隆他们认为自己手段太酷烈。

  “石将军,您真是太厉害了,只杀二人,不伤筋骨又统一了军心。

  要是末将出手,肯定把他们都杀了。”

  马隆连忙辩解道,他现在有点放心入蜀以后的局面了,看来杜预确实是没有错付,石守信上阵打仗如何还不好说,但治军的手腕已经初见端倪。

  绝非庸碌之辈。

  “刘将军,你在军中选出一千人参与行动,没问题吧?”

  石守信看向刘钦询问道。

  “放心,一定办妥!”

  刘钦作揖行礼说道,信誓旦旦。

  其实石守信也不指望刘钦部,因为只有洛阳禁军,在入成都后,是坚决反对钟会造反的。魏兴郡的边军则未必。

  所以要把杜预麾下的兵马牢牢掌控在手里,而魏兴郡郡兵,可以部署于外部作为援兵,双方并非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暂时的政治盟友。

  指望刘钦把所有人都派去参与行动是不现实的,也不方便在魏兴郡郡兵中实施刚刚玩的那一套。

  “我们商议一下细节吧,最近麻烦事还不少呢。”

  石守信招呼马隆和刘钦二人进军帐商议细节。

第84章 世间再无诸葛亮

  绵竹,成都北面最后门户!不仅富庶,而且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其地滨绵水且两岸多竹,于是官府便将其命名为绵竹。

  此刻已经夜幕降临,绵竹县衙大堂内,一群蜀汉官员正在商议军务,气氛十分紧张。

  火光照耀下,这些人面容焦虑,正在商议着什么。

  为首的那人坐在主位上,三十多岁将近四十的年纪,眉头紧锁,满脸愁容。

  他叫诸葛瞻,诸葛亮之子。虽然算是老来得子,但他却是年少成名。

  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被蜀地军民寄予厚望,大家都希望他成为下一个诸葛亮,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能成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从懂事开始,诸葛瞻便一直活在父亲的阴影里。

  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会被人拿来跟诸葛亮比较一下。

  不比较还好,一比较就坏事了。

  如果一件事诸葛瞻做出了成绩,旁人会认为:诸葛丞相一根指头都能办到的事情,即便是做到了又有什么稀奇呢?

  如果一件事诸葛瞻办砸了,旁人便只有四字评价:虎父犬子!

  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获得了别人艳羡的一切:衣食无忧和良好的教育,坐等升官和娶公主,受到皇帝宠信。

  但他背地里付出的代价,则不被外人所知,所有的压力和辛苦,只有诸葛瞻自己知道。

  他终究不是诸葛亮,也承担不起蜀地军民的“期待”。

  世上哪里去找第二个诸葛亮?别说蜀地没有,就是魏国与东吴也没有啊!

  县衙大堂内除了中都护诸葛瞻外,还有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诸葛瞻之子诸葛尚等人,他们正在商议出兵之事。

  “武乡侯,邓艾贼军已经占据江油,应该已经攻克涪城了。我们到底是救还是不救?”

  黄崇开口询问道,对诸葛瞻以爵位敬称,姿态放得很低。

  “之前已经派出一军前往涪城救援,但不敌邓艾,现在贸然出击,若是胜了还好,若是战败的话……只怕成都亦是不保。”

  诸葛瞻摇摇头,显然是不同意出兵救援。上次败了,涪城又无重兵,只怕城池已经陷落。

  得知邓艾偷袭江油关得手以后,诸葛瞻就以最快的速度,从成都出兵,一路北上,但还是晚了一步。

  当他带着麾下数万蜀军抵达绵竹,在此地布防后,又派轻骑前往涪城救援,那时候邓艾正带着魏军攻打涪城。

  按说这救援的时机正好。

  可两军交战,蜀军先锋却是一触即溃!根本不是邓艾麾下精兵的对手!不得已之下,诸葛瞻只好在绵竹这里防守,再也不提出兵之事。

  “蜀地精兵皆在姜维麾下,绵竹之兵虽多,然已经很久不习战阵,真打起来。

  只怕是凶多吉少。”

  张遵摇头叹息说道。

  显然,他不赞同出兵涪城,已经失了先机,现在主动出击,就是送人头。

  “但是不出兵的话,姜维在剑阁腹背受敌。若失剑阁,蜀地危矣!

  剑阁正面可是有十多万贼军!”

  李球痛心疾首说道,觉得这么龟缩着也不是办法。

  听到李球的话诸葛瞻微微皱眉,他和姜维有些不对付,虽说不会看着邓艾去攻剑阁,但要积极救援姜维,心里也有一道坎过不去。

  现在已经到了蜀国生死存亡的时刻,任何一点错误,都会导致国家灭亡。

  进,还是原地不动,甚至是……退回成都再做计较?

  诸葛瞻心中纠结,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匆匆忙忙而来,在诸葛瞻耳边低声禀告了几句。

  诸葛瞻面色微变,对这个亲兵吩咐了一番,很快,亲兵便将一个穿着魏军军服的人引到了县衙大堂。

  “邓艾派你来的?他有什么话说?”

  诸葛瞻冷声问道。

  “邓公有信在此,请武乡侯过目。”

  邓艾的信使很是恭敬,从袖口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一旁等候的亲兵,后者将其递给诸葛瞻。

  哪知道诸葛瞻看都懒得看,直接放在面前的桌案上。

  他看向使者询问道:“你直接说明来意吧,邓艾的信我是不会看的!有什么事情,就这样说给我们听,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诸葛瞻这番话,听得一旁的黄崇、李球等人侧目。这份光明磊落,很有几分当年丞相的影子。

  当然了,有没有那份才华另说。

  “邓公十分敬佩诸葛丞相,对您也是很尊敬。只要您愿意投降,邓公以性命担保,将来一定促成您当上琅琊王,光宗耀祖。”

  使者小心翼翼说道。

  琅琊王?邓艾还真踏马敢说啊!

  连司马昭都只是被封晋公,都没有封王呢!邓艾自己现在什么都不是!

  这厮居然敢保证给诸葛瞻封王,他凭什么呀!

  他以为他是谁!

  在场众人不是觉得邓艾派人来劝降很奇怪,而是不敢相信邓艾居然已经狂妄到这个地步了!

  “来人啊,将他拖出去斩了!”

  诸葛瞻指着邓艾派来的使者说道,两名亲兵上前架住使者的胳膊就往外面拖。

  “武乡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啊!”

  那位使者吓得连声高呼,心中大骂诸葛瞻不是东西!

  “我斩使以示宁死不降,头可断,血可流,不可做亡国之臣!

  琅琊王留着给邓艾吧,我诸葛瞻不稀罕!”

  诸葛瞻拔出佩剑,一剑斩在桌角,怒发冲冠!

  “诸葛瞻,你不得好死!你绝对不得好死啊!”

  使者叫骂的声音越来越远,在场众人都是心有戚戚。

  看得出来,诸葛瞻已经被激怒了!特别是那个“琅琊王”,让诸葛瞻感觉万分屈辱!

  诸葛亮在蜀地,那是神一般的存在。且不说能力如何,起码政治道德这方面,已经天下独一份了。

  这是光环,也是一份沉重的负担。

  子不教,父之过。诸葛瞻如果降了,那就是在打诸葛亮的脸,说明诸葛亮没有好好教导儿子怎么做人。

  这是非常大的污点。

  而被封琅琊王,则是在污点上撒尿。琅琊诸葛氏都要连带着臭不可闻。

  诸葛瞻若是当了司马家册封的“琅琊王”,那就不是光宗耀祖,而是在诸葛亮坟头蹦迪了!

  即便是封王,要封也得刘禅去封啊!司马家算哪门子皇帝?

  一个丑陋的反贼!也敢给别人封王?

  一旁的黄崇、李球等人都看明白了,心中忍不住为诸葛瞻惋惜。

  有些人,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他们被架在道德的高山上,经历风吹雨打。

  可以粉身碎骨,但绝对不能苟活,否则就是破功,前面的奋斗会被污点掩盖。

  这就是政治,这就是宿命。

  “诸位,明日点兵前往涪城,和邓艾决战!”

  诸葛瞻环顾众人说道。

  “慢!”

首节 上一节 98/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