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鸣金收兵了。
昨日宣布解散,虽然也敲锣了,但都是传令兵去通传的,还是那种传令主要靠吼的状态。
但今日便直接开始实施军法,已经不再是用嘴巴提醒了,不听号令就直接送上黄泉路,看看谁还不听号令。
校场中的队伍,孟观麾下那一千洛阳禁军率先整队离场,刘钦的部曲也开始离场,最后那些从汉中本地来的新兵们似乎也回过神来,跟着那些人后面整队离场。
校场高台处,那几颗被砍下来的人头,以及无头的尸体,陪着站立一旁的刀斧手,不曾有丝毫的挪动。
偶尔有人不经意间看向那里,都会迅速的收回目光,再也不敢看第二眼。
石守信一言不发,自顾自的走下城楼,来到校场的高台处。他身后跟着马隆、刘钦,还有汉中土豪出身的一众将领,没有一个人敢私自离开。
众人来到刚才砍头斩首的地方,石守信从亲兵手里接过一壶酒,然后打开酒壶的盖子,直接将酒倒在地上。
“杀你们只是因为你们违反了军法,并非石某本意。
下辈子若是从军,记得要令行禁止。
喝下这杯酒,一路走好。”
石守信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身边没人附和,没有应答,谁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抖机灵。
“将他们厚葬了吧,按阵亡记在名册上。待大军返回的时候,再来安排他们家眷的抚恤。”
石守信将手背在身后,转身便走。
他回头看了看马隆等人,连忙摆手道:“别跟着我了,去整军,去清点辎重。白天酷暑难耐,到黄昏时再出发。”
“得令!”
众将齐声喊道,随即自行离去。
然而当李亮也打算离开的时候,却是被石守信给叫住了。
二人来到城楼签押房,落座之后,石守信吩咐屋内亲兵退到门口十步之外,不许任何人靠近。
整个房间就剩下他和李亮二人。
石守信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封信,然后将其递给李亮。
后者打开一看,居然是妹妹李秋的笔迹,顿时明白了什么。李秋跟石守信在床上有过很多次的深入交流,甚至直接搂着睡到天亮,这些事情李亮自然也是知道的。
看这架势,妹妹离怀孕应该不远了。
现在石守信将如此机密的信件让他这个“大舅哥”阅览,其中必有深意。
李亮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在一旁安静的看信,越看越是心惊。这居然是石守信写给邓艾的一封信!
至于邓艾是谁,不提也罢,蜀国投降的消息,对他们这些人而言也不是秘密了。今夜大军开拔前往汉寿,便是准备进军剑阁,奔赴蜀国腹地。
“剑阁我估计蜀军应该已经让出来了,即便是留了人断后,也守不了多久。
我们抵达汉寿以后,你就带着这封书信,悄悄的离开大营,去成都找邓艾,然后将这封信交给邓艾。
办完这些事情,你就在邓艾军中打探消息,暂时不要回来了,以免节外生枝。
怎么跟邓艾解释,任由你自己拿主意。
邓艾大营中的情况如何,你且观之。待钟会带着这十多万兵马抵达成都以后,你再悄悄返回我军大营,告诉我邓艾那边的情况。
这件事,你究竟能不能做?不能做现在就说,莫要等出发时再拒绝。”
石守信看向李亮,目光深沉,不怒自威。
这一趟是重要军务,也是终极考验。
李亮心中打了个突,意识到人生的关键阶梯已经在眼前了。
这一步走好了,凭着完成关键任务,凭着妹妹是石守信的枕边人,凭着外甥一年后出生,他这个舅舅应该已经在石守信身边站稳脚跟了。
这一步若是出了什么岔子,不仅自己不会再被重用,妹妹也等于是被人白睡了,甚至有被扫地出门的可能。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石守信念旧情,李秋不被赶走,那她在石守信身边也没什么说话的分量了,未来的憋屈岁月可谓是一眼望到头。
是接令,还是推辞呢?
这个念头在李亮脑中转了几秒钟,他便已然打定主意,铿锵有力的说道:“请石将军放心,事情若是办砸了,李某提头来见!”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作出选择以后,他今后能走的路,就固定下来了。
李亮是如此,李秋亦是如此。
“倒是不需要你提着头来见我,只是此事若是办坏了,会增加不少风险。到时候不止是我,还有军中将士,还有你妹妹,或许都很难全身而退离开蜀地了。
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石守信恳切说道,没有一丝一毫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明白了,请石将军放心!”
李亮立刻表忠心说道。
“嗯,信先不要拿走,等到了汉寿再说,现在只是让你有时间准备一下。
邓艾军营之中如何,我也不知道。你在那边或许有风险,到时候见机行事吧。
我也不想你去邓艾大营。只是不打探清楚,到时候两眼一抹黑,不知邓艾那边的根底,容易误判,到时候死的可不是我一人。
拜托你了,你这一人,顶得上十万兵马。”
石守信握住李亮的手恳求道。
“石将军勿虑,李某这就去准备!”
李亮点点头,起身对石守信作揖行礼,然后转身离去。
等他离开后,石守信这才喃喃自语道:“我独宠你妹妹,让外人都知道这件事。你也应该用忠诚和干练来回报我。要不然,以后我怎么敢放心大胆的用你呢?”
人和人之间,都是靠着互相试探互相磨合,逐渐建立信任的。这些东西,不会凭空产生。
石守信用人,既要用,同时也防着一手。
他对孟观是这样,对李亮也是这样。有制约和监督,信任才能建立起来,才能长久维持。
石守信将一张简陋的蜀地地图摊开在桌案上,他已经将打听到的消息,标注到了地图上。
“大戏很快就要开场了,让那些背后插满了旗帜的老将军们,一个个粉墨登场吧。”
石守信用毛笔,在地图上写着“成都”的地方,重重的画了一个圈。
……
一路急行军,一路绕过魏军占据的城池,几天之后,姜维终于带着两万多蜀军,抵达了郪县。
他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郪县和周边乡村,都没有被魏军占据。
坏消息是,魏军先锋胡烈部,已经击穿了剑阁。廖化领兵且战且退,离开了剑阁防区,朝着郪县而来了,麾下兵马已经所剩无几。
这意味着,蜀国门户大开,钟会麾下那十多万兵马,将会如潮水一般涌入蜀地!
当然了,这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说就是姜维的安排和选择。
郪县那低矮得让人害怕的城头处,姜维正在眺望远方。这里的城墙是如此的低矮,即便是上面站立的士卒往下面跳,只要不是脑袋着地,基本上就摔不死。
可以说拉胯到忽略不计的防御力,只能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大将军,钟会派人送信过来。按照您的吩咐,人已经被我赶跑了。”
张翼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将其递给姜维。
“我们都已经这样了,如果不硬气一点,会更加被人鄙夷。”
姜维随口解释了一句他为什么不会跟魏军使者谈判,然后拆开了钟会的亲笔信。
一样的低姿态,一样的跪舔,钟会还是那个钟会!
在信中,钟会直言:我和你是异父异母,异地异国的亲兄弟,你若是要投降,不可以投降别人,一定要投降我才行!
如果你投降邓艾,那就是明珠暗投了,可惜可叹。
派个使者来我这里商议投降的事情,我在涪城等你,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去成都吧。
姜维一句话都没说,将其递给张翼观摩,后者看了又看,不知道钟会这是玩的哪一出。
“投降钟会,依附于钟会,而不接受陛下的降表,不接受邓艾的军令,这是我计划的第一步。”
姜维看向张翼说道。
“大将军,干吧!现在已经是这样了,左右不过一死!”
张翼右手紧紧握拳,支持姜维实行他的计划。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姜某深受国恩,被丞相提拔于微末。
荣华富贵于我何干,高官厚禄于我何妨?
大丈夫只求报效国家,至死方休。
想让我为魏国效力,钟会还在做白日梦呢!”
姜维冷笑不止,其双目透出的眼神,甚是坚毅。
第107章 臭鱼烂虾
白水关到汉寿之间的某个山谷之中,石守信命令大军在此处扎营。
先休整一夜,到明日清晨出发。依照脚程,傍晚可以抵达汉寿的关城。
明日就要见到钟会,石守信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三国后期的这些老硬币,满肚子的坏水。尤其是钟会还是个不安分的人。
已经入蜀了,钟会这颗定时炸弹,也开始倒计时了。
想想都让人脑阔疼,石守信一点都不敢大意,更别说得意了。
深夜,军中将领都没有睡觉,被石守信喊到帅帐内开会。只见他端坐于书案前,面色肃然,不苟言笑。
“半个时辰以后,孟观带着一百亲兵,同时擂鼓和鸣金,在营中巡视。
看到大营外某个小山丘上有红灯笼挂起,就立刻动手,以灯笼为号。”
石守信看向孟观吩咐道。
“得令,末将这就去办。”
孟观随即起身离开了军帐,非常干脆,没有提出任何质疑。
不过他没有质疑不代表其他人没有想法,马隆看向石守信问道:“石将军,同时擂鼓和鸣金,这有什么意义呢?到时候大营内不是乱了吗?”
“有什么意义还不能说,不过你现在立刻选出一百精兵,将各部的武器都收缴起来集中堆放,在大营营门处看管,现在就去!
守住兵器不许任何人拿走,绝不可擅离职守。”
石守信继续下令。
马隆有些迷惑,不过依旧领命而去。
“袭祚,你挑出一百人待命,等锣鼓齐鸣之时,若有士卒出了军帐,直接抓起来看管好,事后送到大营营门处,听我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