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真可谓是民众竭诚欢迎,只是米哈伊尔的内心,确实是悲伤不堪的。
而等掌声过后,随着米哈伊尔坐下,围绕在米哈伊尔身边的声音自然是多了许多,只不过有一件事确实能够看得出来,这些年轻人热情的同时,其实微微也有些拘谨,毕竟严格来说,如今的米哈伊尔在文化界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大人物了。
正常来说,凭借着这份名声,米哈伊尔如今完全可以围绕着自己组建一个小组,然后再寻找来自各个阶层的志同道合者,等到所有人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乃至想朝着某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时候,那么便可以将这种简单的小组进行组织化。
比如制订一定的纲领、行动准则,进行一定的分级,接着再逐步将这个圈子扩散出去.
指不定发展到最后,就成了什么什么的前身和雏形。
当然了,米哈伊尔说的是文学,最多是之后再试着去弄一个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慈善机构,这差不多就是米哈伊尔目前能力的极限了,至于更多的,或许还是要继续学习乃至看看未来的际遇才是。
不得不说的是,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在后期的时候,在某些人的牵头下,隐隐约约间有这个趋势,不过他们当中很多人终究将现实看的太过简单,组织也不够严密,如果是米哈伊尔的话.不,暂时没有这种如果。
只不过在这一阶段,这里的年轻人们进行的活动更多的还是像文学作品阅读、各种各样学术问题和文学问题的简单的口头介绍,而这种口头解释自然带有当时书刊出版物的语言中所不容许存在的自由主义思想色影。
要说比较敏感一点的话题,自然还是抱怨书报审查制度,亦或是表明自己理想是要使农民从农奴的依附地位中解放出来,只不过这种企图确实还停留在空想的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话题当然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按理说在米哈伊尔这样之前从未来过的新人面前,在场的这些人说话应当谨慎一些才是,不然指不定就会招惹来什么是非。
但是不知为何,这些人在米哈伊尔这里并无这种顾虑,甚至是有些兴高采烈地在同米哈伊尔讨论着这些问题,有的年轻人见米哈伊尔表现得并非那么高不可攀,反而是有些亲近,更是同米哈伊尔剖白心迹: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正是在您那些动人的小说的感动和鼓舞之下,我才一步步确立了自己这样的理想,尽管我才确立这样的理想没多久,但我感觉我已经走过一生了。而说句可能有些冒犯您的话,我觉得我跟您已经认识很久了,在您的作品里我得到了很多东西。”
与此同时,难得亲眼见到米哈伊尔这位正主,他们自然也是纷纷说出了对于米哈伊尔那些作品的解读,什么对于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奴制的厌恶与痛恨,对于俄国腐败官僚机构的痛斥与嘲讽,《多余人》当中又有对于俄国进步青年的期许与鼓励,希望他们迟早能向更远处进发.
米哈伊尔:“.”
这可比将军的解读得劲多了,当然,也更加接近作品的主旨。
但米哈伊尔不语,只是一味吃着彼得拉舍夫斯基家免费的奶渣糕,可面对这些年轻人们的热情,米哈伊尔终究还是不时点头表示对他们想法的肯定。
就这样,尽管米哈伊尔不怎么开口,更多的还是在听别人的想法,但是仅仅因为他就坐在这里,气氛就已经热烈起来了,众人不自觉地就讨论了其它很多东西。
但是无论怎么讨论,更多的似乎还是停留在了空想的层面上,而且很多人理想主义的愿望似乎要比实践的渴望更加强烈,不过说着说着,有人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接着便看向了米哈伊尔问道:“您觉得如何才能完成我们所说的那些伟大事业呢?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实现呢?”
听到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米哈伊尔确实是好好思考了一阵,而就当其他人以为这位年少成名的青年将要高谈阔论一番的时候,岂料他只是这样说道:
“不同的时代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最重要的或许还是从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并且对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琐碎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仅仅是就个人而言的话”
想到了什么的米哈伊尔微微叹了一口气,接着才继续说道:“那么在生活和有所行动的时候,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这话当然并不完全对,但对痴迷于某些幻想和宏大愿景的人来说,或许多多少少也是一个提醒。
过度的空想,有时候对于现实生活反倒是一种阻碍乃至损害,毕竟即便是所谓的伟大事业,也是由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构成的。
说完这番话后,米哈伊尔看到有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的同时,也是为《现代人》的下一期杂志做了个预告:
“下一期《现代人》当中有一篇探讨类似问题的短篇小说,或许你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嗯?是您的新短篇小说吗?”
“对。”
大概是因为在场的很多人都对米哈伊尔的那些小说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之后,很多人便纷纷露出了愉快的神情,但与此同时,他们当中还是有人忍不住对米哈伊尔说道:“那么长篇小说呢?这一期会增加一点篇幅吗?还有诗歌亦或者评论吗?”
面对这样的经典问题,米哈伊尔姑且是含糊了过去,而话说到这里,其实离米哈伊尔坐下后已经过去了很久了,眼见天色不早,米哈伊尔便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婉拒了彼得拉舍夫斯基的晚饭邀请,接着很快就在其他人颇为不舍的目光当中,同德米特里他们一同离开了这里。
之所以如此,一是点心不太好吃,二就是这里的键政浓度未免过高了些,也不知道是本来就这么高还是米哈伊尔来了之后才这么高,但再这么聊下去,天知道话题会跑到哪里去。
而就在回去的路上,德米特里想了想今天的聚会的样子,便颇为高兴地冲米哈伊尔说道:“米沙,你之后也一定要常来参加这样的聚会啊,你来了之后气氛要比之前热烈多了。或许也可以这样,你也在你的家里举办这样的聚会,我相信到时候圣彼得堡的许多青年们都一定会来参加的!”
米哈伊尔:“.”
德米你可真是我的好兄弟啊
“下次一定。”
尽管这是好兄弟的提议,但米哈伊尔还是露出了微微有些难绷的微笑。
而在委婉拒绝了德米特里的这个提议后,米哈伊尔也是很快就回到了家中。
在稍稍思考了一下“我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之后,米哈伊尔最终选择先进入梦乡.
第148章 出国与关于幸福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寻求幸福是正确的吗?幸福又是否存在?
上述所述的这些,便是米哈伊尔将要发在新一年的第一期《现代人》上的那篇短篇小说所要探讨的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复杂到足以让人怀疑仅靠一个短篇究竟又能否将某些东西表达出来。
米哈伊尔的许多朋友便处于这种怀疑当中。
之所以如此,自然还是在某次聚会上,当米哈伊尔的朋友询问他最新的短篇小说他想写关于什么主题的时候,米哈伊尔顺口就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而在听到了米哈伊尔的回答之后,米哈伊尔的很多朋友确实都在为这个主题感到诧异。
事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会质疑米哈伊尔对于现实中那些丑恶现象深刻的观察与剖析的能力,也不会质疑他将那种种可怜、可悲乃至可笑的现实,写成足以打动人心的绝妙故事的能力。
但是像何为幸福、幸福又是否存在这样的话题,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都未必能够说得清楚,更何况还是一位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呢?
难不成米哈伊尔是觉得自己过的很顺利,对幸福很有感触,所以才想写写看的吗?
但是人生的路那么长,米哈伊尔又怎么敢确定自己当下的幸福便是真正的幸福呢?
想到这一点,即便是目前似乎已经成了米哈伊尔的粉丝的别林斯基也不由得调侃道:“米哈伊尔,我觉得这个主题应该由我来写才是,一想想之前过的那些日子,我就觉得自己现在幸福极了,当然了,即便如此烦心事还是有一大堆。”
对于这样的怀疑,米哈伊尔当然就是笑笑不说话。
米哈伊尔的朋友们见此也只当米哈伊尔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毕竟文学可以书写的领域可太多太多了,单纯写对于现实的审视与剖析的话,这方面米哈伊尔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种情况下,他想写一些比较新的东西似乎也很正常。
而就在最新一期的《现代人》发售的这天,差不多就是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离开圣彼得堡的日子。
别林斯基自然就是去欧洲疗养,至于屠格涅夫,则是主动接下了米哈伊尔这部科幻小说的代理人的职务。
屠格涅夫之所以又主动帮忙,除却跟米哈伊尔的友谊以外,他也在这件事当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有一说一,在法国刊物上刊登小说这件事,米哈伊尔出的风头好像还真的比不过屠格涅夫。
毕竟米哈伊尔出于性格原因并未过多在人前抛头露面,而我们的屠哥才是真正的法国吹完牛逼又回俄国吹,关键是还都是在大人物面前吹。
吹完这一波后屠格涅夫又赶忙写信跟他妈吹,并且在信中表明经过这件事他又认识了许多大人物,而认识这些大人物无疑又对他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指不定就能让屠格涅夫家更上一层楼,如今我费尽千辛万苦又从那位可敬的作家手里博得了这个机会,但是想要完成这件事又需要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
简而言之,写信去骗生活费了。
而由于屠格涅夫所说的前半部分确实是真的,屠格涅夫他妈在打听到确切的消息后可谓是又惊又喜,于是思索片刻后,便答应给屠格涅夫这笔出国的费用。
于是乎,又能吹牛逼又能借此去巴黎游玩一番顺带追追星,这种美事屠格涅夫自然不可能错过。
再就是米哈伊尔的那部用法语写的《八十天环游世界》,即便屠格涅夫拿到的并不是全部,而是只有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但是仅凭这部分内容屠格涅夫就完全可以肯定,这部所谓的科幻小说很快就要在整个法国火起来了!
在别的国家说不定也是如此!
故事非常的精彩,想象力极为丰富和夸张的同时,细想之下又让人觉得那些幻想并非不可能实现,在工业技术持续性进步这一基础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进行精准的预言,这便是米哈伊尔所说的科幻小说吗?
倘若未来有一天这部小说中所说的那些事情真的实现了,那么米哈伊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真正的先知了!
尽管这样的预言建立在了科学技术之上,到时候要是真的预言成功了,那么在宗教氛围很是浓厚的俄国,还指不定会传成什么样呢。
而就算暂且先不提这个的话,那么一位俄国人用法语写的连载小说火遍了整个巴黎,这件事听起来得劲不得劲?
说不定连沙皇本人都要被惊动,然后亲自过问这件事了!
光是想想屠格涅夫便觉得有些热血沸腾,尽管他在这件事上只是扮演了一个代理人的角色,但是在临走这一天,屠格涅夫拿着米哈伊尔的稿子,还是情不自禁地就握住了米哈伊尔的手然后开口说道:“亲爱的米哈伊尔,你等着我的好消息吧,就让我用你的稿子将整个巴黎都点燃吧!”
就是投个稿而已,你怎么说的还挺燃的
虽然不知道屠格涅夫到底在想些什么,但米哈伊尔还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而之所以要挑最新一期的《现代人》发售这天离开,其实还是别林斯基依旧有些放不下他在《现代人》的事业,尽管今年年初的预订工作非常顺利,相较去年几乎快要翻了一倍,但是别林斯基依旧想亲眼看看《现代人》在书店等地方的销售情况。
于是在这个依旧飘着雪的天气,米哈伊尔不得不拿出极强的意志力方能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接着就是陪别林斯基像《现代人》刚发售时那样,在有些地方转悠了两圈。
而这趟旅程也并未让别林斯基失望,即便是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也依旧有许多人愿意为了买到一本《现代人》而排队等候良久,等他们拿到杂志后,这样的天气对于他们而言似乎也就不算什么了。
在这个过程中,米哈伊尔还偶遇了前几天在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当中见到的几位先生,而对方一见到米哈伊尔便热烈地打起了招呼:
“尊敬的先生,您那天说的话实在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最近这几天一直在讨论您的那些话里究竟蕴含着怎样深刻的思想呢。同时我们也是想起了您说的最新的短篇小说,您瞧,我们一大早就来了。”
其实有些话我就是随便说说,你们倒是也不用这么认真.
虽然这几位青年还想跟米哈伊尔多说会儿话,但由于他们的声音确实不小,在场的其他人总感觉自己隐隐约约间似乎听到了非常熟悉的名字。
为了避免被蠢蠢欲动的《现代人》的读者们当场抓住,乃至开启一番激烈的拷问,米哈伊尔当然还是赶忙找了一个理由溜之大吉。
这么一圈逛下来后,米哈伊尔三人便又齐聚在一家他们已经来过许多次的餐馆当中,简单吃点东西后,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他们基本上就要出发了。
该告别的朋友都已经告别过了,米哈伊尔这算是为他们两人送上最后一程。
而在最后,米哈伊尔再次跟别林斯基交代了一下医生的问题,别林斯基点头应是的同时,也是再次拜托米哈伊尔多关注一下他的家庭。
由于是带病疗养再加上花费巨大,别林斯基自然就没有带上自己的妻子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这种情况下,除了多雇佣两个人以外,还是需要让自己的朋友们多多关照一下。
就这样,在最后又说了一些事情之后,即便有着再多的忧虑和不舍,别林斯基终究还是带着最新一期的《现代人》同屠格涅夫一起离开了。
关于米哈伊尔最新的小说,为了能让自己在路上不至于没有事情做,别林斯基自然还是选择留到了现在,而等他们踏上一段相对稳定的路程后,别林斯基便毫不犹豫地拿出了杂志,接着一眼找到了米哈伊尔最新的那篇短篇小说,准备看看米哈伊尔究竟要如何描写幸福这一复杂的问题。
而屠格涅夫见此,对于这个问题同样有兴趣的他便也翻开了杂志,于是这篇短篇小说便呈现在了两人面前:
“从大清早起,整个天空布满了雨云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已经走累了,依他们看来田野好像没有尽头似的.
“上回我们在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布尔金说,“您打算讲一个故事来着。”
“对了,那时候我本来想讲一讲我弟弟的事。”
伊万·伊万内奇深深地叹一口气,点上烟斗,预备开口讲故事,可是正巧这当儿下雨了。”
正当这个故事里的故事即将开始之际,由于一场雨,两人便不得不去自己的地主朋友们那里避雨,接着便是一系列的琐事,看起来似乎有些多余,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让读者更加期待这位兽医所要讲的故事。
终于,一番琐事过后,所有人都已经就位,伊万和布尔金,以及他们的地主朋友家的男女老少。
这则故事里的故事便也开始了:
“我们一共弟兄两个,”他开口了,“我伊万·伊万内奇和我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大约小两岁。我学技术行业,做了兽医。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已经在税务局里工作.
我弟弟在税务局里老是惦记乡下。一年年过去了,他却一直坐在他那老位子上,老是抄写那些文件,老是想着一件事:怎样才能回到乡下去。
‘乡村生活自有它舒服的地方,’他常说,‘在阳台上一坐,喝一喝茶,自己的小鸭子在池塘里泅水,各处一片清香,而且……而且醋栗成熟了。’”
这便是他想要追寻的幸福吗?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他变得贪财极了
许多年过去了,他调到别的省里去了。他年纪也已经过四十岁,却仍旧看报上的广告,存钱。后来我听说他结婚了。他仍旧存心要买一个有醋栗的庄园,就娶了一个又老又丑的寡妇,其实对她一点感情也谈不上,只因为她有几个臭钱罢了。”
在为自己的幸福付出了很多东西之后,这位弟弟似乎终于是实现了这种愿望,于是这位兽医便决定去探望这位似乎已经得到了幸福的弟弟:
“我向房子走去,迎面遇见一条红毛的肥狗,活像一头猪。它想叫一声,可又懒得叫。厨娘从厨房里走出来,是一个光脚的胖女人,看样子也像一头猪。她说主人吃过饭后正在休息。
我走进去看我弟弟。他在床上坐着,膝上盖一条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猪那样咕咕叫着钻进被子里去了。”
这样简单的一段描写似乎便已说尽了这位人物的可悲之处以及哥哥对他的幸福的感觉。
而这位弟弟事到如今也完全以老爷和贵族自居了,不停地强调自己如今的身份的同时,也让人端了满满一盘醋栗过来,尽管这些东西又硬又酸,但他的弟弟依旧:
“‘多好吃啊!’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住地反复说道:‘啊,真好吃!你尝一尝吧!”
到了这里,这位兽医似乎再也忍耐不下去了:
“我心想:实际上有多少满足而幸福的人啊!你们看一看这种生活吧:强者骄横而懒惰,弱者无知而且跟牲畜那样生活着,处处都是叫人没法相信的贫穷、拥挤、退化、酗酒、伪善、撒谎……可是偏偏所有的屋子里也好,街上也好,却一味的心平气和,安安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