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都安静而太平,提抗议的只有那些没声音的统计表.这样的世道显然是必要的,幸福的人所以会感到逍遥自在,显然只是因为那些不幸的人沉默地背着他们的重担,缺了这种沉默想要幸福就办不到。
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每一个幸福而满足的人的房门背后都应当站上一个人,拿一个小锤子经常敲着门,提醒他:天下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自己怎样幸福,可是生活早晚会向他露出爪子来,灾难早晚会降临:疾病啦,贫穷啦,损失啦,到那时候谁也不会看见谁,谁也不会听见他,就跟现在他看不见别人,听不见别人一样。
可是拿小锤子的人却没有,幸福的人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日常的小烦恼微微地激动他,就跟微风吹动白杨一样,真是天下太平。”
看到这里,别林斯基已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这无疑是一场激动人心又令人震惊的演讲,在当下这个时代就更加珍贵,而发出这段演讲的这位兽医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是反复地说道:
“我已经老了,不适宜做斗争了,我甚至不会憎恨人了。我只能满心地悲伤,生气,烦恼,一到夜里,我的脑子里种种思想纷至沓来,弄得我十分激动,睡不着觉……唉,要是我年轻点就好了!”
与此同时,他也怀着一种期盼祈求着听故事的人多做些好事,可在场的人并没有太大反应,这个故事在他们耳中甚至都有些无聊了,也并不能令所有人感到满意。
于是找了个理由后,众人就纷纷散去,小说到这里也正式走向了结束。
面对幸福这一复杂的话题,这篇短篇小说虽然短,但依旧能从各种复杂的细节看出各种意味出来,可此时此刻的别林斯基读完之后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乱哄哄的,一点合理的分析都说不出来。
最终,他只能是激动地看向了同样不平静的屠格涅夫,然后用着微微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
“米哈伊尔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第149章 传奇KDA王与后路
当别林斯基终于从难以言喻的喜悦感中清醒过来后,他终于是开始以一个评论家的眼光来看待这篇小说。
在又认真阅读了几遍之后,别林斯基也是不得不再次感叹这篇短篇小说的精妙。
在有着一个较为明确的主题的同时,这篇小说同样又通过了几处细节刻画出了好几种关于幸福的观念,首先自然是这位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对于幸福的看法:
“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还年轻力壮,血气方刚,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情!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应当有。如果生活有意义,有目标,那意义和目标就绝不是我们自己的幸福,而是比这更伟大更合理的东西。做好事情吧!”
这样的观念无疑是一种呼吁,呼吁人们不要沉浸在昏睡当中,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参与更加伟大更加合理的事业。
这样的演讲确实震撼人心,但别林斯基觉得非常可惜的一点就是米哈伊尔依旧没有将话说的太明白,就比如到底什么样的事业才是伟大跟合理的。
而除此之外,也展示了弟弟成全了他却似乎又毁了他的“幸福”,接着便是地主家的男女老少听完之后的无动于衷,暗示出了另外一种更加自私的幸福,除了让他们感到舒适的东西以外,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足以打动他们了。
最后或许还有那位中学教师布尔金的幸福观,尽管他看似对兽医的说法毫不在意,但似乎又通过“布尔金很久睡不着觉,不住地纳闷,想不出这股难闻的气味是打哪儿来的。”这一细节,刻画出了他那种或许有些摇摆和挣扎的心态。
总之真可谓是没有一处闲笔,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出东西,而且无疑让这篇简短的短篇小说变得十分复杂,似乎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别林斯基可谓是越看越喜欢,甚至都想先折返回去给米哈伊尔一个拥抱了,能将短篇小说写到这种程度,哪怕是米哈伊尔接下来就此停笔,那么估计他依旧是俄国文学史上很难绕开的一个人物。
但米哈伊尔并不会停笔,他不仅不会停笔,而且似乎还准备写许多长篇小说,写许多通俗小说,然后他还要提出新的美学原则,还想革新小说和诗歌的形式,或许还准备写一点剧本,提出一些哲学理念乃至完善一些理论.
有时候光是想想米哈伊尔的这些计划别林斯基就不由得感到一阵战栗,天知道米哈伊尔要是办成了这些事情究竟会成什么样子。
这些东西有的还在规划,有的则是已经在慢慢变为现实,就像美学原则这一块,别林斯基对于米哈伊尔提出的“批判现实主义”这一艺术观念十分的感兴趣,更关键的地方在于这一艺术观念无疑是一样崭新的事物,即便是在始终走在前列的西欧各国都尚未听闻过。
目前相关文章已经基本完成,只等再修改一番后便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发表,真要说的话,或许还是发在法国的刊物上影响力会更大一些。
而抛开这些先不谈,就当别林斯基看着米哈伊尔最新的这篇短篇小说感慨不已的时候,米哈伊尔这边倒是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本来在送走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之后,米哈伊尔便准备去缺了个人手的杂志社帮帮忙,岂料就在去杂志社的路上,又正好碰到了似乎正在寻找他的那几位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成员,而在见到米哈伊尔之后,他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接着便来到米哈伊尔面前满面红光地说道:
“尊敬的先生,我想我们已经完全明白您的小说想传达的意思了,请您放心吧,我们会响应您在小说当中的呼吁,然后积极投入到更加伟大和更加合理的事业当中去的!至于是什么样的事业,我们也已经从您那里完全领会到了。”
米哈伊尔:“?”
所以你们领会的到底是什么事业?
应该就是多做一些好事吧?
再就是这只是一篇面向很多读者的小说,你们倘若日后惹出了什么祸端,万万不可说出我米哈伊尔的名字
在简单的对这些热情洋溢的年轻人交流了一会儿之后,米哈伊尔便在他们“您一定要常来我们的聚会啊!”的告别声中,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不多时,米哈伊尔就来到了《现代人》的办公场地。
不得不说,别林斯基确实是《现代人》杂志的灵魂人物之一,首先他拥有巨大的声望,其次他也有着多年的杂志工作经验,关于杂志的很多事务都难不倒他。
这种情况下,即便别林斯基在去疗养之前已经将杂志的很多事务安排了下去,但等他真的离开了,涅克拉索夫以及杂志社的其他编辑难免还是有些紧张,再加上又赶上了最新一期杂志发售的这个节点上,这种压力无形之中似乎就变得更大了,以至于在这天早上,杂志社的众人看上去似乎都有点手忙脚乱了。
米哈伊尔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了杂志社当中,手上还拎着一些经过他本人亲自尝过并且予以认可的点心,在杂志社的众人有些愣神之际,米哈伊尔简单分发手上东西的同时,也是带着微笑关心了一下他们的工作状况。
当然,由于平常不干这些,米哈伊尔确实懂得也不多,但是说一些善意的废话还是可以的:
“稿子要慢慢看,正如同点心要慢慢吃一样。”
“累了就先休息一会儿吧。”
虽然好像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和一些废话,但是不知为何,杂志社的众人的内心确实是越来越安定,原本稍稍有点混乱的局面很快就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当中去。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但归根到底无非只有一个原因,只要米哈伊尔先生还在,那么《现代人》会没人看会倒闭吗?不可能的!
这么想一想,原本的那点不适应似乎就算不了什么了,而再做这些已经做过很多遍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有难度。
关于众人具体的心理路程,米哈伊尔并不知晓,但眼见杂志社的氛围越来越好,米哈伊尔便只当是经过他优选的点心发挥作用了,在确定没什么别的什么问题后,米哈伊尔便来到事情最多的涅克拉索夫这里,然后主动问道:
“尼古拉,有什么是我能做的吗?别林斯基刚走,或许我们还是要再适应一阵子。”
“亲爱的米哈伊尔,你光是在这里就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了。”
看着似乎依旧同之前一样稳重的米哈伊尔,涅克拉索夫在同样感到安心的同时,也是颇为动情地对米哈伊尔说道:“放心吧,这些事就尽管交给我们好了,况且跟之前要做的事情基本上是一样的。再说了,我们都知道,你同时在写很多东西,光是这样的事就要耗费你许多精力了,又怎么能再让这些小事麻烦你呢?”
听到涅克拉索夫这么说,米哈伊尔虽然还想继续请缨一下,但在涅克拉索夫的坚持下,米哈伊尔最终只能是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启自己在《现代人》杂志中被迫垂拱而治的一天。
既然暂时在闲着,米哈伊尔便想了想接下来需要自己准备一下的事。
首先最要紧的肯定还是米哈伊尔的母亲和妹妹的到来,自从上次分开后,由于老家要处理的事情有些出乎意料的多,再加上要办各种手续以及受到天气的影响,总之她们确实是一直推迟到了现在才准备再次过来同米哈伊尔团聚。
而在这段时间中,即便路途遥远,但米哈伊尔自然还是跟自己的妈妈和妹妹一直通过书信来交流。
他的妈妈和妹妹在老家倒是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事,除了自始至终一直在按部就班地办理各种事务以外,米哈伊尔的妈妈一个很大的乐趣便是同他们周围的老熟人老朋友们讲述米哈伊尔如今在圣彼得堡究竟是如何如何。
什么不仅已经凭借着在写作方面的才华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还通过这项事业博得了许多大人物的青睐,与此同时,大学学业也即将完成,想必毕业之后不久便能在政府部门谋得一个好位置,而在更远的未来,米哈伊尔说不定真的能在俄国的文坛有一定的地位,或许也有机会让自己的职位变得越来越好,直至成为沙皇陛下的肱骨之臣.
坦白说,在俄国文坛有一定的地位是有可能的,甚至说米哈伊尔现在已经做到了,而且还超标完成了任务,都快混到国外去了,但像后者的话,估计这辈子是没啥机会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路途遥远通信困难再加上米哈伊尔这边的变化可谓是一次比一次剧烈,总之米哈伊尔的妈妈和妹妹对于米哈伊尔状况的印象基本上还停留在上次分别的时候,所以这次她们再过来,指不定又会让她们大吃一惊。
另外真要说的话,米哈伊尔其实并不准备让自己的妈妈和妹妹一直待在圣彼得堡中,毕竟天知道到了1848年以后究竟会发生些什么事情,万一到时候米哈伊尔真被直接拿下了,那么他的财产也是必然会被剥夺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妈妈和妹妹又该如何在承受了剧烈的打击下继续生活呢?
总之既然这样的话,出于未雨绸缪的心理,米哈伊尔确实是得替自己的家人考虑一下后路的事情。
革命老区老法有点不太行,接下来的年代那是相当的动荡不安,而且等到了王朝复辟时期,对于言论的管控和危险人物的管制那也是真的会重拳出击的。
与此同时,欧洲的其它很多国家都是如此。
这样的话,英国或许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即便这座海岛上有着堪称逆天的传奇KDA王维多利亚女王,社会状况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一坨,但是总的来说,离俄国比较近,局势似乎还算稳定,至于流亡人士那更是一抓一大把,压根就不是什么稀奇事,老马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了他最重要的几部巨著。
所以接下来等自己的妈妈和妹妹过来后,米哈伊尔应该是会抽出时间去欧洲走一趟,一方面见识见识这年头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化名人,另一方面或许也能先去当地投个稿探个路,提前进行一定的积累,争取能挣来一个落脚的地方。
不然的话,在大英,那是真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来自资本主义的铁拳,这年头的老伦敦打工人那都是得把头吊在绳子上睡觉,就这还要收几便士。
而这还是工人才能有的待遇,倘若你是一个无家可归者,都大晚上了还在街头、桥洞乃至别人的屋檐底下流浪,那么大英警察是真会把你抓起来,轻则服劳役,重则直接被流放到澳大利亚或者某个偏僻小岛上,充当大英对外扩张的一个耗材。
在不当人这一块,大英那也真的算是做到极致了。
只能说到时候先去看看具体的情况,究竟怎么安排,肯定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不到万不得已的话,米哈伊尔还是不想走到这一步了,毕竟他的事业和朋友们全都在这里,至于说爱情的话,虽然暂且还不确定,但确实是有那么一个苗头.
正当米哈伊尔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沉思的时候,最新一期的《现代人》杂志自然也在被送到一家又一家订户手中,而就在很早的时候,当一位十七岁的少女睡眼朦胧地来客厅准备拿最新一期的杂志,杂志还没看到,她倒是先看到了神气十足的中年男人已经神采奕奕地坐在了沙发上,并且正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上的东西。
娜佳:“???”
竟然比我还早?
尽管真的被吓了一大跳,但是娜佳在换个角度想了想这件事后,内心终究还是有着那么一丝丝说不上来的情绪。
有些事情看似不可能,但似乎也不至于完全不可能
第150章 将军得了MVP,米哈伊尔就是躺赢狗
一般来说,在这一时期的俄国,贵族女性们基本上是要走一个比较相似的流程,少女阶段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法语、德语、音乐、舞蹈以及绘画等技能,再就是还要学习东正教的教义,意在塑造道德观与家庭责任感。
等到了十六十七岁的时候,家族便为其举办成人礼舞会,接着便由母亲引荐至宫廷与贵族沙龙,正式进入到社交圈子之后,可以去的地方也变多了,例如各种舞会与宴会,剧院与音乐会,贵族家庭常集体出席,而少女可在包厢或休息区与男性交流。
再就是庄园度假,夏季贵族常前往乡间庄园避暑。相邻庄园的青年常互相拜访,组织野餐、骑马等活动,为男女提供更多接触机会。
当然,贵族家庭为了避免丑闻的发生,未婚少女往往需由女性长辈或女伴陪同参与社交,禁止与男性单独相处,与此同时家庭教师或母亲还会全程监督其言行。
正因如此,米哈伊尔跟娜佳在线下见面的次数其实并不算多,毕竟这年头贵族少女社交的核心目的是联姻。男女互动需符合身份阶层,还要避免与低阶层男性交往,而是常被安排与门当户对的男性接触。
这方面往往也是由少女的家庭教师和母亲来进行干预。
很遗憾,米哈伊尔是地道的低阶层男性。
不过该说不说,在这种情况下,娜佳肯定是米哈伊尔最常见到的贵族少女,但令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米哈伊尔其实也是娜佳见到的最多的男性。
除却娜佳本人的意愿以外,更多的其实还真要托将军的福,虽然米哈伊尔是低阶层男性,但将军是一位乐意同文学家来往的人,对待米哈伊尔那就更热情了,而且表现得非常重视。
而在这年头的俄国,让未婚女儿为尊贵客人提供礼仪性服务如斟茶、递点心是家庭表达重视与尊重的特殊礼仪,老屠也说过什么“少女奉茶是贵族沙龙中最高贵的礼节”。
一般来说以米哈伊尔的身份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但是将军只会表示:“今天,我们家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家的沙龙,得到了米哈伊尔的认可”,然后便让举止优雅得体的娜佳上场了。
甚至说有时候娜佳的母亲和家庭教师都觉得有点不太妥当了,毕竟虽然米哈伊尔在这种被人监视的场合只会跟娜佳谈论文学与艺术等安全话题,可见面聊天如此之多,她们是真的觉得不太合适。
但面对这样的意见,将军往往是眉头一皱,张嘴就道:“跟像米哈伊尔这样的文学家交流是很有益处的,你们也应该多听听才是。”
在娜佳他们家,将军的话自然是管用的。
对此米哈伊尔只想说假如未来真能继续发展,那么将军肯定是得了MVP,我米哈伊尔纯纯就是躺赢狗.
当然了,这肯定也跟米哈伊尔越来越争气有关,如今的他无论去圣彼得堡哪家贵族的沙龙,大概率都会成为座上宾,即便成为不了,别人也应该不会忽视他。
但是话又说回来,米哈伊尔跟娜佳见了这么多次面,自然也已经很熟悉她的妈妈和家庭教师了。
开始的时候娜佳的母亲看到米哈伊尔还总是微笑点头,现在不知为何,看米哈伊尔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叹上一口气,对此米哈伊尔也只能说上一句没办法,有什么话你得跟将军说
顺带一提,当贵族少女正式进入社交圈以后,一般会在一到三年确定好结婚对象,接着贵族家庭便会开始协商嫁妆以及政治联姻条件,这一过程往往也要耗时几个月甚至数年。
而一旦过了二十三岁还未订婚,那便会被社会视为剩女,婚姻前景往往会急剧下降,常常被迫降低择偶标准或独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留给米哈伊尔的时间似乎并不多,其实可以的话,米哈伊尔是真希望有些事能够等他顺利度过1848年这个坎再谈,但现实好像确实不允许,米哈伊尔也只能说得继续发育发育。
而在今天的话,当将军读完《现代人》上面的那篇《醋栗》之后,他就又忍不住同自己那同样对文学有兴趣的女儿交流起了对这则故事的看法。
坦白说,对于自己的女儿竟然只比自己晚了一会儿就读起了杂志这件事,将军其实是相当吃惊的,毕竟他可是十分清楚自己起的到底有多早。
只是精彩的故事就在杂志上,将军倒是也没多想,他更加感兴趣的当然还是跟自己的女儿讨论这篇似乎是在探讨幸福的短篇小说,对此将军只是微微一沉吟便道:
“探讨幸福竟然一点都不提为我们伟大的沙皇陛下和伟大的国家做贡献?这实在是这篇小说当中一个无法掩盖的缺点,如果是我来写的话绝不会忽视这一点。”
在习惯性的正确了这么一下之后,对于这篇小说当中比较明显地透露出来的对于幸福的看法,将军一时之间似乎真有些拿捏不准,以至于到头来是看论证幸福那几段看的有些心潮澎湃的娜佳先忍不住问道:“爸爸,那你对里面表达出来的幸福观是怎么看待的呢?”
“说的倒是还不赖,但是”
对于所谓的幸福和人生当然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的将军似乎是沉思了一会儿,接着便颇为实际的说道:“很少会有人真正这么去想真正这么去做的,我看作者本人似乎也对此有所预料,毕竟即便是在他的故事里面,那些听众依旧对所说的那些幸福感到无动于衷。”
说到这里,将军也是难免感慨了一下:“当然了,跟这种怀着做好事的愿望的先生待在一起,感觉总归是不错的,这也是我喜欢同这位米哈伊尔交谈的原因之一。而如果什么时候他能将为沙皇陛下服务和在官场上进步当成更伟大更加具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们能够聊的就更多了。
可惜他现在似乎还并未意识到这对他的未来究竟有多重要,倘若怀着这样的目标,再加上他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名声,我相信说不定哪天他就因为这样的才能让某个大人物高兴了,就能借此一飞冲天。”
他不是这样的人。认真想了想,娜佳终究还是没把这句话说出口。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他父亲所说的,才是当前社会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事情。
但是不知为何,娜佳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还是不自觉地更加贴近那位青年。
或许是天性,又或许是只要经过了真正的思考之后,那么便不会否认有些事情确实是更加正确的。
正当娜佳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将军也是暂时放弃了对于幸福的思考,毕竟至少目前这个阶段来说,将军的想法差不多还是“我实在是太想进步了”,因此只要还能继续进步,将军便会觉得生活确实还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