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佥事走前命我继续查证,尤其是要找到山匪所在之地,李百户可有什么想法?”贾川岔开话题,一副严肃的表情问道。
李顺轻咳了一声说:“命衙役先行查找,咱们等京城消息,快的话明日晚些时候便会有消息来,晚些后日消息也会到……”
“李百户是想等等看,看太子如何处置我?”贾川玩味的看着李顺问。
李顺挪了挪屁股,依旧沉着脸,说:“你这人,想歪了!你今日说的那些推断,太过骇人,咱们是听令办差的,总要听上封的意思之后,咱们才好行动,所以先命衙役暗查。”
贾川点点头,又闭上了眼。
这时房门响动,崔有志满面笑容的进了屋,说是住处已安排妥当,李百户可以过去休息了。
李顺没什么表示,只是说了要暗查附近山匪的事,而后起身看向贾川说:“我自己过去住没有意思,你们三人与我一起吧。”
贾川笑了笑,起身说‘好’。
谁也都没发现崔有志那一脸比吃了苍蝇还难受的表情。
……
贾川是知足的,董树本和顺子也很感恩。
真说将他们三人关到地牢等消息,他们也得受着。
说到底还是沾了朱瞻基的光,如果朱瞻基不是老大,贾川救的是一品大员都没用,此刻必定在牢中。
李顺还以为贾川会据理力争不跟他走,只凭刚才贾川的表现,李顺有理由相信贾川并未将他放在眼中,他甚至想过如果贾川不跟他走,他该如何应对?
大雨还在哗哗下,崔有志犹豫过是否等雨停了再将衙门里这座瘟神送走,可他着实等不得,一想到有个锦衣卫百户在身边,他便浑身忍不住颤栗,哪怕大雨没有停歇的意思,他还是亲自带路,将李顺,贾川他们送去了宅子。
东照县也就县衙门口那条街上是青石板铺路,其他街巷皆是泥地,一行人走进宅子后,虽有雨具遮雨,身上大半也淋湿了,更不要说身上被溅的泥点子了。
贾川三人除了身上这身衙门里的工服,便是之前脱下来的巡检司的工装了,虽说之前换下来后被县衙杂役拿去清洗过了,但上面时不时还会隐隐散发着一股臭味,三人都想着等人走后回屋洗洗,光着膀子不出门,将这身行头晾在一旁,明日总能干。
这处宅子前后两个院落,很是宽敞,前院除了左右厢房还有倒座房,后院主房有东西两间,两侧厢房看着也不小。
不用问,主房肯定给李顺住,贾川三人眼神自行划分了前院的几间屋子,可李顺没同意。
一行人进了主房,崔有志带来的下人贴心的变出几身干爽衣物摆到桌上,崔有志讨好的说:“换下来的衣物,下人们自会清洗,明日便可用,厨子是衙门里一直在用的,李百户大可放心,这几个下人也算机灵,留下伺候着……”
李顺不客气的坐到主位上,摆了摆手说:“这些无关紧要,暗查山匪的事有劳崔知县上上心……”
崔有志忙说:“李百户有所不知,那黄芦岭的密林有一大部分属于东照县辖属,所以那里的巡检司便也隶属东照县县衙,除了这处有些山丘之外,东照县境内再无高点的地方,若是那山匪便在密林中……那也不可能呀。”
李顺看了眼正在低头抠身上泥点子的贾川,问道:“贾川,你怎么看?”
贾川抬头有些不耐烦的说:“你要问我一个人的死因,问案情,我还能叨叨几句,但这种事,你问我?”
县衙官员齐刷刷用惊讶的表情看了眼贾川。
这是什么态度?
董树本赶紧上前一步说:“东光县境内有小东山,往年确实闹过匪患,不知眼下如何了。”
贾川问:“怎之前没听你说起过?”
“你也没问呀。”
“东光县临近黄芦岭密林?”李顺问。
“黄芦岭密林也有一小部分归东光县。”董树本答的很快。
李顺深吸一口气说:“一个山林竟是分了好几份,这样,崔知县明日命人去趟东光县,找个对周边了解清楚的,过来回话。”
崔有志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赶紧应是,又说了些好好休息,有事尽管吩咐的吉祥话,便主动退了出去,跟着他来的官员一个屁没放,也跟着恭敬的退了出去。
第33章 准备剿匪
贾川没想到董树本也跟着退了出去。
顺子也想退,还没来得及跟上董树本的节奏,李顺开口了,他便只能站在原处。
“你们仨都住在这个院子里吧,下人们住在前院,我这人没那么多事,平时也不用人伺候着,下人在身边反倒不自在。”
贾川毫不犹豫说:“行,我们去厢房看看。”
“拿几身干爽的衣衫,一会儿饭好了过来一起吃。”
贾川拿了三套干净的衣衫,拉着顺子出了房门。
……
董树本的家就在东光县,他跟着出去是为了求崔有志让明日去东光县的人,帮他带封书信。
崔有志倒是答应了,可眼下董树本还未写好,便说写好后送去县衙。
所以等贾川和顺子出了主房,董树本正好从前院冒雨跑回来。
三人先去了东厢房,里面物什一应俱全,桌上还摆着一壶热茶。
三人换上干爽的衣衫,董树本要来笔墨纸张,坐在桌前写着书信,贾川和顺子各怀心事的坐在厅中饮茶。
顺子的心事是整日要与一位锦衣卫相伴,不知道会不会没等到京中传来什么消息,自己先因不当之处被治罪了。
贾川的心事是……如果死了是会回到上一世,还是继续穿越?
只董树本的心情是雀跃的,黄芦岭的事迟早会在百姓间传开,家中人若是不知他还活着,必定痛不欲生,他早就想给家中传信,奈何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能有县衙中人亲自去送信,他怎能不开心。
书信很快写好,董树本又换上刚才那身湿漉漉的工服,将信放入怀中,到门口看了看雨势,此时已是淅沥沥的小雨了,他缩着脖子跑了出去。
顺子趴在桌子上轻声问贾川:“那位百户为何要让咱们三个陪着住在这里?”
贾川笑了笑说:“如果能将咱们关到牢中,他自然不会这般麻烦,可咱们三个是陪着太子走过最后危难之人,太子不下令,他暂时不敢对咱们如何,可又怕咱们有何不安分之举,便用这种方式看着咱们罢了。”
“不是为了找机会寻咱们的错处?”
“你觉得他是个人物,可在太子眼中,他连蝼蚁都算不上,他说咱们有不敬之举,便将咱们治罪了,你觉得太子能惯着他?放心吧,他清楚得很,在哪需要装孙子,在哪可以做爷。”
顺子长出一口气,说:“那我也不愿意看到他。”
“那便尽量不见。”
“可以吗?”
“我来应付他便是了。”
……
晚饭摆放好了,李顺在门口喊了一声,片刻后只贾川一人进了屋。
“他们俩呢?”
“你就别难为他们了,即便是崔知县在,跟你一起吃饭小腿肚子也得抽筋。”
贾川坐到李顺对面,拿起筷子便吃。
“你怎就不知怕呢?”李顺纳闷的问。
贾川哼了一声,想说你要是也死过一次便知道怕也没用。
“太子若是信我,你有何可怕?太子若是不信我,我怕便会免死?”
李顺探究的看着贾川,想从贾川的神情中找到什么破绽,看了一会儿也没耽误贾川用饭,这才用真诚的语气,开口问:“你与我说实话,你之前的言语中可有欺瞒?”
贾川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说:“没有一个字作假,你先让人给他们俩送些饭菜过去,再来套话。”
眼下外面的雨是停了,天色阴暗,可李顺却没有命人掌灯,贾川开吃的时候屋内还能看得清,等吃差不多了,李顺长什么样,贾川都看不到了。
“为何不让人点灯?”贾川放下筷子纳闷的问:“你不怕吃鼻子里去?”
“不喜欢。”
“那你一人享受吧,我回屋了,一点光没有,我受不了。”
“你可有想过生死?”
贾川屁股刚抬起来,又重新坐了回去反问:“你可有想过生死?”
李顺故作洒脱,说:“世人皆有一死。”
“所以呀,想那么多干啥?你都不想,我为何要想?”
“或许我能救你……”
“快拉倒吧!实话实说,真到那种时候……你救不了我什么,我却能拉着你一起。”
黑暗中李顺的脸色难看至极。
贾川实在想不明白这个百户怎就这么有毅力,从天亮到天黑一直就在琢磨着让贾川认低伏小,就这么缺小弟吗?
贾川不耐烦的又说:
“太子信任我,自然无事,即便不信任也会见我一面再做决断,若是我死在太子决断之前,你必定会陪葬,你不过是个百户,想在太子面前说上话,有些痴人说梦了,我与太子之间发生过什么,你想象不到,莫要再自作聪明的想要如何我,听明白了?”
贾川说完起身便走。
李顺怎会听不明白?他的那点小心思像是全被贾川看清了,他心中很是不爽,若非贾川救的是太子,换做其他人,他此刻都敢拍桌子瞪眼,甚至将贾川直接投入牢房之中。
可贾川偏救的是太子,而太子又是个不好糊弄的,他若是敢斗胆做了什么,怕是徐恭也救不了他。
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贾川起身离开,他竟是一个字没能说出来。
……
转日,天晴。
贾川难得睡了个自然醒,等他起身的时候,董树本正与顺子在厅中闲聊,听着心情不错。
“衙门里一早便派人去东光县了?”
贾川到桌前拎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吹了吹,喝了下去。
“听说天不亮便走了,快马前去报信的,这时辰怕是都到了。”董树本笑呵呵的答。
贾川心里琢磨着,下午或许衙门报信的人便会带着东光县的谁回来了,而京城的消息……贾川不认为会很快,倒不是朱瞻基会等着徐恭回去,而是这事儿朱瞻基也得琢磨琢磨,才好下指令。
眼下他是知道第一拨人是汉王府的,第二拨和第四拨是山匪,那第三拨人是谁?他们为何要屠尽巡检司的人?
贾川觉着他吃了消息闭塞的亏,可说对山林外的人和事一概不知,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关键时刻跑的极快,或许朱瞻基看了他的工作汇报,立时便知道第三拨人是谁了。
这第三拨人极可能是全军覆没,无人回去报信,那幕后之人这些日子跟汉王一样,日子怕是不好过呦。
果然,下午未时去报信的人带着东光县的县丞回来了。
贾川收到消息的时候,崔有志已经带人快进院子了,可见锦衣卫在百官中的影响力。
虽说东光县来的只是县丞,那是因为知县上了年纪,无法骑乘快马,如今正坐马车在颠簸的路上。
这事儿,东光县县丞何政见到李顺时便先解释了。
李顺没有废话,看着工作班子领导基本到齐,便召集了第一次剿匪实施办法会议,贾川,董树本,顺子列席。
会议期间首先确认了东光县小东山上确有山匪,东光县几次剿匪工作不能说毫无进展,只能说毫一事无成,每次好不容易与卫所协商妥当,布政使也答应拨款,可卫所派兵前脚刚到,山匪便会寻小路进了黄芦岭的山林,想要寻到踪迹可就难了,卫所官兵与衙门中人也没那么多时间与他们消耗,做做样子后,便撤了。
好在这些山匪倒是没有做什么大恶之事。
虽然贾川不明白何等样的事才算是大恶之事,但他好像是知道为何要在黄芦岭山林间设立巡检司了,只不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工作好像并没有展开。
会议期间,李顺几次征求贾川的意见,貌似昨晚黑暗中的谈话引发了李顺的深刻思考,可这事儿贾川哪会有主意?
他只知道从山匪的行为上推断,极有可能就是小东山上的山匪。
土地庙那晚,他们是第二拨来的,当时贾川虽然推断说来人必会分散开来,四处找寻线索,但事后他曾想过,因巡检司的人对山林比较了解,所以行动上自然大胆,但若是外人来了密林中,怎敢分散?这是其一,其二,贾川推断山匪来寻出门办差的同伙,找到的只是腐烂的尸体,他们便将第三拨人当做仇人杀了,而后盗走了兵刃、弓箭,这些东西可不老少的,若无遮掩之法,怎能安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