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22节

  数日之后,便有百济官员过来,为设卡的事道歉,只说是一场误会。

  扶余福信敢设卡,就是见熊津港兵少,胆子才变大了,也想试探一下唐人的态度和底线。

  如今姜恪率领一万唐军返回,将他们伸过界的爪子全部斩了,他心中恼怒的同时,也被震慑住了。

  眼下,还需要唐人帮忙对付义慈,他琢磨着等统一百济后,再慢慢驱逐唐人的势力不迟,这才派人来道歉。

  姜恪也没有刁难,便道:“既是误会就好,我们并未强行掠走百济百姓,是他们活不下去了,想去大唐避难,我们才给予方便。福信将军若是连这都阻止,就太不像话了。”

  那官员陪笑道:“将军说的极是,都是下面的人领会错了意思,我家大王最是爱民如子,怎会阻拦他们求活路呢。”

  姜恪道:“还有事吗?”

  百济官员笑道:“不瞒姜将军,我家大王得知将军率领唐军回来,那是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呢。”

  姜恪道:“这是为何?”

  百济官员叹道:“只因那义慈困兽犹斗,死守光州,我军久攻不破,大王正因此烦恼。还请姜将军率领大唐天军,帮我们攻打光州。”

  姜恪抬手道:“你放心,我这次率军回熊津,就是奉朝廷之命,相助贵国!”

  官员大喜,道:“那就太好了。”

  姜恪道:“不仅如此,陛下还派来使节,准备嘉奖贵国君臣。不知福信将军,现在在哪里?”

  官员忙道:“我家大王率领援军,也正朝着光州进发。”

  姜恪道:“很好,你可先带我唐使,前往光州面见福信将军,当众宣读陛下嘉奖令,本人率领军队,随后赶到!”

  百济官员欣喜道:“有皇帝陛下嘉奖,我军士气一定大振。”

  姜恪从手下中挑选出一名参军,将皇帝嘉奖旨意交给他,让他担任使节,和百济官员一起前往光州。

  却说福信率领主力大军,一路朝着光州进发,很快来到光州城外六十里驻扎,距离黑齿常之的营帐,只有十里。

  黑齿常之得知消息后,赶忙率领手下将领,前往福信大营拜见。

  进入军营之后,却见一女子在营门后等候,正是金燕。

  金燕朝黑齿常之招了招手,便转身走开了。

  黑齿常之朝手下吩咐几句,追了上去,来到营内一处无人的角落。

  此时天色已黑,金燕穿着一身紧身皮甲,在夜色之下,显得窈窕动人。

  黑齿常之上前问道:“公主,找我何事?”

  金燕望着他,道:“我是来提醒将军的。”

  黑齿常之愣道:“提醒我什么?”

  金燕感叹道:“前几日,扶余全在大王面前进言,说你是故意不打下光州。”

  黑齿常之瞪眼道:“什么?他真这么说?”

  金燕道:“是的,他说你是养寇自重,暗中已经与扶余义慈勾结,故而大王才派兵过来。”

  黑齿常之怒斥道:“这只腐狗!大王怎么能听信他们这些降奴的话呢?”

  扶余全这种两面三刀的投降将领,按理来说,在新的阵营中,都会混的比较艰难。

  谁曾想,福信竟特别重用此人,还用他来分黑齿常之的兵权,

  此人仗着这一点,经常与黑齿常之争执,态度嚣张跋扈,黑齿常之极为厌恶此人。

  金燕忙道:“将军请慎言,大王最近变化很大,将军待会一定要注意说辞,别冲撞了大王。”

  黑齿常之深吸一口气,朝她行了一礼,道:“多谢公主提醒,等我消灭义慈,报了大王的恩德后,就辞官归隐,再不与这些人为伍。”

  语毕,回到营门附近,带着手下朝扶余福信的王帐而行。

  来到王帐附近,只见银光闪闪,帐外站了一支铁甲部队,人人披甲执锐,气象森严。

  这支铁甲军队,正是用大唐援助的一千铁甲组成,再加上缴获的数百铁甲,组成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铁甲军队。

  这支军队被福信命名为光明军,福信不让他们去前线作战,而是带在身边,当做亲卫军。

  数十名光明军站成两排,相对而立,手中长戟,斜指向前,在空中交错,形成一条森然戟路。

  这是在彰显王权的威严!

  黑齿常之通报一声后,走在长戟之下,心中很不是滋味。

  扶余福信故意在他面前彰显王权,显然是对他已经不那么信任了。

  黑齿常之很快进入王帐,朝坐在王座上的福信行了一个百济礼节。

  “臣黑齿常之,拜见大王。”

  福信微笑着抬手,道:“黑齿将军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吧。”

  帐中除了福信外,还有三名将领,他们已经占据了左右首位,只有右边还有一张矮椅。

  黑齿常之迟疑了一会,只好坐在右二位,脸色颇为难看。

  因为坐在右一位的将领,原本是他的部下。

  扶余全坐在左一位。

  他如今担任佐平的职位,还被封为阿错王,无论官职、爵位,都在黑齿常之之上。

  扶余全笑眯眯道:“黑齿将军,之前义慈没有倭人帮忙,你尚能连战连胜,如今义慈被围光州,陷入绝境,你为何却打不下来了?”

  黑齿常之瞪了他一眼,道:“还不是你劝说大王,城破之后,将光州屠城,这才激起他们反抗之心!”

  扶余全哼道:“大王,您听到了吧,他竟将责任怪在您的头上。”

  扶余福信眯着眼,道:“黑齿将军可能是一路久战,过于疲困。这样吧,黑齿将军,你暂且休息,让扶余全来攻打光州,如何?”

  黑齿常之心灰意冷,道:“大王怎么吩咐,臣怎么做就是。”

  这时,一名军士来报,说派去熊津港的官员回来了。

第397章 大唐新任都督

  福信命人将那名官员请进来,询问熊津港情况。

  那官员道:“大王放心,唐人已答应出手相助,正领兵前往光州。”

  扶余全哼了一声,道:“没有唐军,我一样能打下光州。”

  福信微笑道:“有唐人帮忙,总还是更稳一些,再等几日无妨。”

  那官员道:“对了,大王,大唐皇帝还派来一名使节,欲嘉奖我百济君臣。”

  福信哈哈一笑,道:“看来皇帝陛下对咱们很满意啊,赶紧请唐使进来。”

  不一会,唐使来到营中,取出一份明黄色的卷轴,朗声道:“扶余福信接旨。”

  扶余福信愣了一下,他从未去过长安,一时不知该如何接旨。

  黑齿常之赶忙提醒道:“大王,要跪下听旨。”一边说着,一边跪在唐使跟前。

  扶余全道:“堂堂百济王,岂可跪人?”

  福信心知眼下还没到跟大唐翻脸的时候,忙道:“不可胡言。我们百济是大唐属国,理应跪下听封。”

  快步出列,跪下听旨。

  随着唐使宣读李治旨意,福信几人脸色都变得非常难看。

  大唐皇帝只嘉奖了两个人:扶余福信和黑齿常之。

  两人都被授予了大唐伯爵。

  严格来说,这并不奇怪。

  站在大唐皇帝的角度,福信能够一路势如破竹,都是黑齿常之带兵的功劳。

  然而福信还是觉得不舒服。

  如今百济局势,早已和当初不同,他才是百济之王。

  大唐皇帝却将他手下一名将领,跟他一起嘉奖,爵位也一样,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羞辱。

  黑齿常之跟他正相反,心中很受鼓舞。

  他觉得大唐皇帝才是一位公正的帝王,能够看到谁才是真正有功之人,不像福信,得势后忘了旧人,重用降奴。

  当唐使宣读完之后,黑齿常之大声道:“外臣黑齿常之,拜谢皇帝陛下!”

  其他几人都没有做声,所以他这一嗓子显得格外刺耳。

  黑齿常之忽有所感,转头一看,却见福信阴冷冷的望着他,眼中充满杀机。

  福信很快收敛表情,微笑着谢了恩,又请唐使下去休息。

  “黑齿将军,你也累了,就在营中休息吧。”

  当黑齿常之离开王帐后,便发现自己被软禁了。

  亲卫队把他带到一个偏僻的营帐内,又把守在外面,不让他随意出去。

  次日一大清早,便有人来传达福信命令,他辅国将军的职位被罢免,被任命为光州郡将。

  然而光州都没打下来,这就是个虚职。

  黑齿常之心中一片悲凉,知道自己已经完了,这条命只怕都保不住了。

  如此又过三日,帐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没有大王命令,谁也不准将人带走!”

  “混账,这是大唐皇帝的旨意,连大王都不敢违背,你们谁敢阻拦?”

  帐帘被人掀开,一名女子大步走了进来,正是金燕。

  “黑齿将军,陛下有旨,快随我去接旨!”她赶忙说道。

  黑齿常之精神一振,想不到来救他的竟然是唐朝皇帝!

  虽然他并未见过那位大唐皇帝,此时胸中却产生一种遇到明主的感觉。

  他跟随金燕,大步出了营帐,却见帐外有两队士兵正在对峙。

  这两队士兵穿的都是唐朝铠甲,其中一队正是福信的光明军,另一队则是唐军。

  唐军的铠甲都是崭新的,士兵身上的凛然杀气,也不是福信手下这帮绣花枕头能比的。

  光明军根本不敢阻止他们。

  唐军护送着黑齿常之和金燕,一路朝着营门而去。

  距离营门五十步时,一支人马从后方追来,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之人,正是扶余全!

  “黑齿常之,你想背叛百济,投靠大唐吗?”扶余全厉声道。

  金燕冷笑道:“扶余将军,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百济打算脱离大唐,自立门户了?”

  扶余全噎了一下,叫道:“就算大唐是宗主国,也无权来我百济大营,将百济人犯带走!”

  黑齿常之怒道:“你说谁是犯人?”

首节 上一节 422/5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