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伏胜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递给了李勣。
李勣看完后,面露讶色,相继传给其他三人,三人看后,也都极为诧异,露出沉思的表情。
李治的作战计划,完全出乎了他们预料,然而仔细一想,又确实可行,而且非常有利。
薛仁贵一向都是最拥护李治决定的,当即拱手道:“臣赞同陛下的计划。”
李勣、程知节和尉迟恭三人对视一眼后,也拱手道:“臣等附议。”
李治朗声道:“那好,李卿,你即刻传令刘仁轨,让他按照计划行事,先拿下耽罗!”
耽罗国王名叫阿波伎,他当年还是王子时,救过倭国遣唐使,后来随倭国遣唐使,一起前往倭国。
谁知倭人却羞辱他,把他当做蛮夷对待,等了两个月,倭国大王见都不见他。
自那以后,阿波伎便恨上了倭国,常思报仇,只可惜耽罗实力弱小,一直等不到机会。
前几日阿波伎听说倭国被唐朝大败,主力损失殆尽,于是点了一千人马,准备报仇。
他也有自知之明,跟倭人交战,胜算不大,于是攻打倭国的属国,对马国,心想倭国元气大伤,肯定救不了对马国。
对马国实力比耽罗稍弱,耽罗一开始占据优势,谁知倭国援军来的极快,将阿波伎打败。
阿波伎带着败军回到耽罗,意志消沉,成日饮酒作乐,不再过问国事。
这一日,他正吃着浆果,欣赏舞蹈,手下来报,唐军打过来了。
“你说什么?”阿波伎惊呆了。
那手下道:“大王,唐军一万水军,已停在了港口,让您过去答话!”
阿波伎瞠目结舌,唐朝竟然会来打耽罗?
这么多年来,耽罗一直盼着归附大唐,只可惜人口太少,不够资格成为大唐属国。
阿波伎的兄长便曾出使过大唐一次,便再也没有回来,连国王也不做了,让给了他。
今日太阳从西边升起来啦,大唐竟然看得上耽罗,过来攻打?
阿波伎赶忙将自己最昂贵的一套丝绸衣服拿出来,穿好之后,又戴上他的珍珠帽,带着人快步来到港口。
抬头一看,几艘比他的王宫还大的船只,就停靠在港口码头。
一群穿着铠甲的唐人站在码头,阳光照在他们铁甲之上,耀眼的光芒,晃得他睁不开眼。
另有几百名耽罗士兵,手持竹枪,围在港口旁边,与唐军对峙。
阿波伎赶忙上前,朝一名站在最前面的大唐将领弯腰道:“耽罗王阿波伎,拜见上朝天使!”唐语说的格外流利。
那将领正是唐龙,他沉声道:“耽罗王,你助纣为孽,帮助扶余义慈对抗大唐!我奉大唐皇帝之命,特来讨伐你。”
“眼下你有两条选择,第一,归附大唐,第二……”
“我选第一条。”阿波伎抢着道。
唐龙愣了一下:“你说什么?”
阿波伎眨了眨眼:“您刚才不是说,我可以选择归附大唐吗?”
唐龙皱眉道:“你若是归附大唐,就不能再做耽罗王了,以后耽罗将成为大唐领土。”
阿波伎道:“那我能搬去长安住吗?”
唐龙道:“你若归降,陛下会册封你官职,当然能去长安。”
阿波伎大喜,跪倒在地,道:“多谢皇帝陛下!”
唐龙:“……”
耽罗大臣们都不会唐语,见国王下跪,都向阿波伎询问情况。
阿波伎瞪眼道:“还愣着干嘛,大唐皇帝是来收咱们的,以后我们也是唐人了,快跪下谢恩!”
耽罗大臣们大为欣喜,手舞足蹈,跪在地上叩首。
就这样,耽罗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被大唐兼并。
唐龙原本还想与阿波伎商量一下,耽罗百姓的安置情况。
阿波伎却说任凭处置,他只不断问着唐龙,什么时候能去长安,受封官职。
唐龙只好派人去营州,向刘仁轨请示。
刘仁轨的命令很快传回,让他派一队人马,护送阿波伎和耽罗大臣,前往长安受封,再让唐龙驻扎耽罗。
半个月后,耽罗归附大唐的消息,开始在这片海域传开。
第390章 长安城的外国王族
李治得闻耽罗不费兵卒,主动投降归附,心中大喜。
耽罗虽是一海岛,然其土地富饶,一览平川,是一处养马绝佳所在,也可囤积兵马。
他一面传旨营州和莱州,向耽罗运送粮草,囤积重兵,吸引倭国主力。
一面让莱州安置耽罗子民,皆入良籍,划居村镇,授其农耕之法,让他们尽快在大唐安居乐业。
秋风瑟瑟,不觉已到十月。
鸿胪寺来报,说阿波伎已率领耽罗大臣,抵达长安。
此人主动归附,免去不少功夫,李治对他颇有好感,亲自在甘露殿接见。
李治见他只三十多岁,其貌不扬,身材和倭人类似,便封了一个五品武职,又赐男爵,加宅邸一座。
阿波伎亦十分欢喜,拜叩谢恩。
李治问道:“阿卿,朕听说你曾领兵攻打倭国,可有此事?”
阿波伎忙道:“回陛下,我,啊不,臣其实打的不是倭国,而是对马国。”
“对马国?”李治奇道。
阿波伎道:“就是倭国九州附近的一个岛国,他们是倭国的属国。”
李治点点头,阿波伎说的应该是对马岛,这个时期,对马岛并未完全属于倭国。
李治道:“朕想问一下,你们海岛之地,出兵之时,是如何规避风暴的?”
阿波伎道:“我们会观测天气,若天气不好,就不会出海。”
“观的准吗?”
阿波伎道:“观测天气,是我们耽罗王室的祖传能力,我们也是凭这个能力,才能统治臣民。其实臣观测天气的能力,远不如臣的兄长阿波罗。”
李治惊奇道:“阿波罗?”
阿波伎道:“是的,兄长原本是耽罗国王,他从小聪慧过人,观测天气时,从未出错,每次他带着大家出海捕鱼,也从未遇到危险。”
李治暗暗点头,海岛之国,果有这种精于航海术的奇人,眼下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你兄长现在何处?”
阿波伎道:“兄长就定居在长安。”
李治道:“那好,明日你带着他一起入宫,朕有差事要交代给你们。”
阿波伎道:“是。”告退离开了甘露殿,一路又出了承天门。
阿波伎这次带来了八位官员,八人都在门外等候,向他询问面见大唐皇帝的情况。
阿波伎简单说了几句,又告诉他们,皇帝已安排吏部官员,给他们授予官职,让他们去吏部接受考核。
交代之后,阿波伎也不再管他们了,径直出了宫,朝着胜业坊而去。
长安一百零八坊中,有两个坊最为特别,一个是醴泉坊,一个便是胜业坊。
这两个坊的外国人,都比长安本地人还多。
其中醴泉坊多是西域国家的胡人,胜业坊则多是辽东诸国的蛮人。
阿波伎进坊之后,边走边问,很快来到北街一座大宅院门口。
抬头一看,宅子外立着两个大石狮子,鎏金的牌匾上,写着“阿府”两个金灿灿的大字。
阿波伎一拍手,喜道:“终于找到了。”过去拍府门。
“吱呀”一声,府门大开,一名高大的唐人问道:“你找谁?”
阿波伎道:“这里可是阿波罗府邸?”
那唐人道:“不错,你是?”
阿波伎笑道:“我是阿波罗之弟,你快带我去见他。”
那唐人打量了他一眼,点点头,道:“稍后,我这就通知阿郎。”
却说阿波伎之兄名为阿波罗,本是耽罗国王,永徽二年,因不堪百济压榨,携带厚礼,来到长安,欲归附大唐。
至长安城后,见此处繁华,人民富足,百姓之居,胜于耽罗之王宫,百姓之食,亦比他平日所食更佳,唐朝美女也远非耽罗可比,称得上大开眼界。
他前往鸿胪寺,面见大唐官员后,唐人听说耽罗户不足两千,不愿收其为属国。
阿波罗在长安长了见识,自思回到耽罗,日子过的未必快活,凭身上财物,足以在长安享乐,又何必再返回耽罗。
遂写书一封,让从人带回耽罗,将王位传给弟弟阿波伎,自此留在长安。
阿波罗性子聪慧,自知长安城乃销金之所,仅凭身上财物,迟早有坐吃山空的一日。
于是,他在东市开了一家珠宝铺,收购辽东商人的珠宝,转卖给唐人。
他出身耽罗王室,颇有鉴宝之能,凭此本领,竟成为胜业坊有名的富豪,买下一座四进府宅,娶了妻妾十多人,儿女也有八个了。
他这日正在后堂欣赏家妓抚琴,听闻弟弟来了长安,大喜过望,来到门口,与他相见。
阿波罗引着兄弟进入屋中,笑道:“二弟,你不在耽罗当你的国王,怎么也来长安了?”
阿波伎一边打量府宅,一边说道:“我是来拜见皇帝陛下的。”
阿波罗引他进入正厅,命人上茶,摇头笑道:“没用的,我耽罗太小,民户不足,不可能成为大唐属国。”
阿波伎正要解释,阿波罗道:“也罢,你就当来长安玩一遭,你我兄弟,定让你尽兴。”
阿波罗引着阿波伎在府中游览。
一路穿回廊,绕画楼,来到后院一座园子,但见山石古拙,溪池清澈,花卉虽已凋零,却别有一股雅妙。
阿波罗笑道:“二弟,我这园子比耽罗王宫如何?”
阿波伎艳羡道:“王宫哪比得上兄长这座华宅?”
阿波罗大喜,带着他来到一处水阁,命人上了酒菜,又让府中舞姬在阁前献舞。
兄弟俩推杯饮盏,欣赏曲乐,阿波罗又问:“二弟,我这些舞姬比耽罗舞姬如何?”
阿波伎醉眼迷蒙,吃吃道:“她们个个身体修长,仪态万千,咱们耽罗那些舞姬个个矮小,如何能相比?”
阿波罗大笑,道:“兄弟,你不如也辞去王位,留在长安,和我一起在长安享福罢?”
阿波伎忙道:“小弟这次过来,正是为了留在长安。”
阿波罗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我就知道,你来了长安,定会和我一样。不过你准备把王位传给谁呢?咱们可没有别的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