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孙士毅“围魏救赵”,那边江宁布政使福昌也在派人打听具体情况,得知前来江宁奉命摘“五福儿”顶戴的是按察使司衙门的人,遂一边以私人身份给安徽按察使写了封信,另一边则派人将带队的千总韩锐朋给请到了藩台衙门。
江宁藩台请自己吃饭,这让韩千总受宠若惊,安排手下对“犯官”赵有禄严加看查后,即前往藩台衙门赴宴。
宴席十分丰盛,冷菜热菜甜点好几十道,看的韩千总眼珠子都花了。
藩台大人也是极其朴素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不顾身份尊贵竟主动给韩千总夹菜劝酒,搞的韩千总心头暖洋洋的。
洒过三巡,藩台大人一个眼色,陈师爷忙抱来一盒子摆在韩千总面前,打开来看,是金灿灿的十枚金元宝,每枚足有十两重。
“这”
韩千总叫盒子里的金元宝惊住,惶恐起身表示无功不受禄。
藩台大人也打开天窗说亮话,表明这百两黄金是送给韩千总的,他也不是替那犯官嫌疑人赵有禄说情,只是单纯打个招呼。
什么招呼呢?
赵有禄要跟什么人通信,什么人要给赵有禄递话,请韩千总睁只眼闭只眼,莫要做那讨嫌的人。
“这次虽是你们安徽朱巡抚摘参赵粮道,但事情未水落石出前,韩千总做好份内之事即可。”
陈师爷笑咪咪的将盒子直接塞到韩千总怀中,那边藩台大人适时端起酒杯。
犹豫再三,韩千总放下盒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话不在多,意思就行。
只要“犯官”不逃跑,其它事都没什么的。
粮道衙门那边,几名安徽按察使司衙门的兵丁被人连扇了几个耳光,却是不敢怒也不敢言。
因为扇他们耳光的是江宁驻防八旗的八十六大爷。
第271章 我们满洲不答应!
待罪听审的赵安是能听到外面动静的,只一开始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待怒气冲冲的八十六推门而入,再瞧后面跟着几个面红耳赤的绿营兵,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
无非太君要来看自己,守门的伪军不让,结果太君生气甩手给了一人一个大耳光,伪军不敢还手,只能在那哈依哈依的。
这场面,前世影视剧看多了,不奇怪。
一见到赵安,八十六就悲愤道:“赵大人,听说朱珪那个奸贼冤枉你,摘了你的顶戴不说,还叫人把你囚了不让人见,我八十六气不过就来看看!”
说罢,朝跟在后面的几个绿营兵又怒骂道:“你们跟姓朱的说,大清是咱们满洲人的大清,他姓朱的一个汉官说了不算,我们满洲人说的才算!赵大人就是咱大清最好的官,他姓朱的要敢残害忠良,我们满洲人第一个不答应!”
喝罢,让几个绿营兵滚到一边,别影响他和赵大人说话。
“.”
几个绿营兵你看我,我看你,摄于八十六的满洲大佐身份,只得无奈灰溜溜退下。
打了白打,得罪不起。
赵安见了好笑,道:“八十六,我听说朱珪可是嘉亲王的老师,你这般说朱珪,将来要是嘉亲王当了皇上,朱珪就是帝师,到时你八十六怕是没好果子吃。”
“啊?”
八十六先是一愣,继而咧嘴一笑,“放心,嘉亲王当不了皇上,他姓朱的这辈子也甭想当上帝师。”
“噢?”
赵安好奇八十六怎么这般笃定的。
八十六也纳闷:“赵大人不知道皇上下旨授成亲王为总谙达统领满洲八旗事?”
“还有这事?”
赵安愣住,他真不知道这事,因为最近太忙导致没怎么看大清日报。
总谙达统领满洲八旗事换个说法就是监国太子,要不然不可能一个亲王统管八个满洲八旗都统衙门的。
满八旗,可是清朝的根基所在。
老太爷把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成亲王永瑆,释放的信号任谁都要押注永瑆。
然而储君明明就是嘉庆,老太爷却不断给落选者上光环,这摆的什么龙门阵?
权力的平衡,还是权力的游戏?
不管是哪个,都充分说明老太爷太鬼。
表面看着好像在拿成亲王永瑆开涮,实际是把包括和珅、福长安在内的所有人都给涮了一遍。
或许也有提防嘉庆的意思。
给另一个落选的儿子大权,就能避免禅让后的新君架空自己嘛。
你这个儿子不听话,我还有另一个备胎儿子嘛。
结合老太爷在禅让大典那天不肯交龙头棍(玉玺)就能看出,老太爷他压根不是老糊涂小孩子心性,而是老糊涂了都死把着权不放。
龙头棍最后还是刘罗锅哄骗拿给嘉庆的,要不然嘉庆这个新君连个皇帝象征都没有。
如此,一手打压继承人,一手扶持非继承人,就显得特别合理。
连远在江宁的八十六都断定储君不是嘉亲王,足见老太爷这一手玩的那叫一个高明。
真就骗了全天下的人。
“赵大人,你被关着不方便,有什么话要往外递的我给你递去。”
这是八十六过来的真实目的,汉官不敢干的事,他这个满洲佐领是敢的。
也是没办法的事,府学食堂的事刚有点进展,赵大人就被人参了待审,这要真给革了职,那食堂的生意不就泡汤了么。
为食堂的事,他和妻子可是私下做了不少事,哪能说黄就黄呢。
未想,赵安却摇头道:“八十六,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规矩就是规矩,既然规矩要我解职待参,不得与任何人接触,更不得对外通风报信,那我就谨守规矩,免得外人说我不懂规矩,再参我一本。”
八十六急了:“赵大人,这次摘参你的朱珪可是安徽巡抚啊!这规矩,你该守时就守,可这会这规矩万万不能守,真守了不正中那姓朱的下怀!”
稍顿,犹豫了下还是低声问道:“赵大人,我听将军府的人说那姓朱的是参你明知库中亏空却还是以救灾为民为借口放粮,目的就是清库平账,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你说呢?”
赵安看了一脸真心关心此事的八十六,轻笑一声:“若你八十六也怀疑我,那人朱大人参我一本不很正常么。”
“这”
八十六意识到自己似乎说错话,有些不好意思道:“赵大人,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这事弄不好是要有大麻烦的,大人须得赶紧拿出章程来,免得过于被动。”
言下之意赵大人您要真是明知故犯,那赶紧上下打点,通风报信的事就由他八十六做好了。
至于打点所需的银子,您赵大人得赶紧想办法凑。
只要朝中关系打点到位,凭借和中堂在皇上那的份量,朱珪未必就能把你给参倒。
又说自己已派人过江将此事告知大舅哥石掌柜。
赵安点了点头,八十六能想到送信给内务府“代表”石掌柜,说明他是真心关心自己,也是有心了。
石掌柜知道此事后肯定也会派人进京活动。
八十六见赵安迟迟不予自己明确答复,也不让自己做什么事,心下还是很焦灼的,忍不住道:“赵大人,这件事能不能给我透个底,到底有没有麻烦?”
看着八十六关切眼神,赵安想了想,开口淡淡道:“既然八十六你这么问了,那我就给你透个底.放心,天塌不下来。”
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八十六松了口气,要是赵安表现的比他还紧张,那就说明八成是犯了事。现在看来,安徽巡抚摘参的罪名都是无中生有,纯纯是冤枉忠良。
“你能来看我,我心中感激,只这件事你最好不要掺和,毕竟朱珪是巡抚,于此地耳目众多”
赵安将八十六送到门口便止了步,因为除了吃饭上茅房,他被要求寸步不得离开办公室。
“那好,赵大人你多保重!”
八十六抱了抱拳转身就要离开,却被门外一幕惊住。
不知何时,粮道衙门外跪满无数百姓。
无人哭泣,无人喧哗,有的只是对豆腐青天无声的支持。
第272章 好圣孙
京师,军机处。
通政使司刚刚呈上一道有趣的折子,是浙江巡抚上报的,说是宁波招宝山数日前于暴雨中惊现三条巨龙缠斗,一龙重伤坠亡,龙肉为当地百姓分食。另两条龙又接着缠斗,后双双飞入东海消失不见。
有一山民获那重伤之龙的龙颌骨,卖给当地富商得20两白银。
现任浙江巡抚长麟是宗室出身,此前在江苏做过巡抚,后因时任浙江巡抚的福崧治库有方署两江总督,加之还有亏空没能还上,老太爷便让福崧与长麟这两个大区“经理”对调了一下。
今日当值的军机大臣是和珅同董诰。
军机大臣各自有分工,董诰分管的就是户部汉尚书事,同时兼武英殿总裁,两次图形紫光阁。
在军机处排名第五,排名高于分管礼部的王杰,以及接替孙士毅入军机处的松筠。
浙江方面上报这条关于龙的奇闻趣事让董诰不禁想到三年前一桩旧事,其对和珅道:“乾隆五十三年,江苏上报太湖渔民目睹三条巨龙缠斗,一金龙、一白龙、一青龙,后金龙以一敌二获胜,渔民称那金龙张牙舞爪,夭矫无比,至风雷平息后方消失现浙江又报有三龙缠斗,莫非与太湖那三条龙有关?”
“噢?”
和珅接过董诰递来的折子,看后不禁笑道:“这世上哪有龙,长麟怎么能将这种无稽之谈奏于朝廷呢,真若有龙,为何不将那龙颌骨送来京师?我看那所谓龙颌骨多半是山民用别的牲畜骨头蒙骗富人的把戏。”
放下折子,又笑着说道:“去年安徽也报潜山遭雷暴袭击,劈死池中巨蛇及柳树藏匿的猴形怪物,说什么此蛇乃真龙属渡劫失败,在我看来全是一派胡言。”
地方上报这些志怪传闻,和珅是一点也不信,“政治”嗅觉极高的他同时吩咐董诰道:“这折子打回去,不可奏于皇上知道。”
“这?”
董诰显然没有和珅“专业”,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
和珅解释道:“真有三龙,那我大清谁是金龙,谁是白龙,谁又是青龙,这次重伤坠亡的又是什么龙?天无二日,况三龙?”
听和珅这么一说,董诰立时警醒,暗骂浙江巡抚长麟也是糊涂,怎么能将这种传闻当成正事上报朝廷呢。
真要递上去,皇上肯定大怒。
和珅这边继续处理手头公文,统军出征高原的大将军福康安上奏称所部战马数量不足,请朝廷予以调拨。
这种小事自也不必惊动老太爷,和珅直接以老太爷口吻拟旨陕甘总督勒保,命从麾下甘肃绿营调1500匹供福康军使用,另外责青海办事大臣奎舒通过青海蒙古王公再从各旗采购3000多匹马供索伦达斡尔兵骑用。
又责令陕甘、四川方面于进高原路上多设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派绿营兵和当地蒙古兵共同驻守,以确保消息通畅。
处理极为得当,并无任何不妥。
拟完,放下笔,准备闭目休息一会,章京又呈两份专折进来。
一份是安徽巡抚朱珪的,一份是两江总督孙士毅的。
前者竟是摘参江安粮道赵有禄未经允许擅自开仓放粮,并以开仓放粮救民为名实行隐瞒亏空事实,请求朝廷从重处置赵有禄。
后者则是上报朝廷安徽今年多地发生旱灾,有地方整至大半年没下过一滴雨,以致旱情严重,个别地区已经人相食,卖儿卖女卖妻则为普遍现象。
孙士毅折子里只是关于灾情的具体情况,并未指安徽方面救灾不力,看着只是一份很是客观的报告。
和珅看过之后,皱眉问那呈折子的章京:“这两道折子是怎么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