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11节

  “阿娘,就不能住下?”

  陶氏一脸不舍的看着母亲问道。

  老妇人还未来得及回答,就听到一旁的伏子厚,也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开口挽留:“外祖母,能不能别走,往后让厚儿照顾你!”

  “你啊!”

  看着外孙的摸样,老妇人没好气的看向陶氏一眼,似乎在责怪厚儿小不懂事,怎么连你这个都做母亲的人也不懂。

  感受着外孙那紧紧抓着自己的手,老妇人笑着转头看向外孙。

  “子厚还小,还未成家,等子厚成家了,再接外祖母一起住可好?外祖母答应厚儿,等厚儿成家,有了大府邸,有丫鬟、仆人斥候,到时候,外祖母就一直与厚儿住在一起,外祖母也想每日都能看到女儿,看到外孙!”

  老妇人轻声说着。

  随着老妇人话音落下,就看到伏子厚一脸认真。

  “真的?外祖母不骗厚儿?”

  伏子厚眼神满是怀疑,似乎担心外祖母说谎。

  “真的!外祖母答应厚儿!”

  老妇人笑着点点头。

  看到儿子天真的样子,一旁陶氏却瞬间红了眼,别过头,轻轻用手擦干眼里的泪。

  陶氏怎么不清楚,母亲不过是在安慰厚儿,这兵荒马乱,母亲这一别,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一面,更别说,年轻的儿子还不知道,母亲口中的大府邸,意味着什么。

  那可不是以前伏家那栋院子,真正的府邸,就连偏远一些的城里,都未必能有一座。

  陶氏也知道母亲是担心,如今天下四处动乱,灾荒遍地,伏家的情况不复当初,照顾一个老人就好,若是母亲再来,碰到什么动乱,担心年老的她只会给伏家添加负担。

  母亲从来都只会默默吃苦,从来不会享受,不愿给儿女添一丁点负担。

  “阿娘,大兄他们,为何一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陶氏一想到,下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母亲,眼里说不出的不舍,心中更是有些颤抖与迷茫。

  “你大兄说与武威郡姑臧县的李家李懋,是旧识!如今四处动乱,流寇四起,你大兄听闻在武威郡,李家与其他世家为防动乱,需要很多士人帮衬,故而便决定投奔而去。”

  老妇人看着女儿的目光,双眼也有些不舍,并且也有些心疼。

  叹口气,老妇人看向窗外一眼。

  “不坐了!再不走天色就晚了!不能让你父亲、大兄、二兄他们等太久!”

  老妇人轻声说道,能来看看女儿与外孙,已经不易,心中有万般不舍,也明白再不走,就耽搁赶路。

  “阿娘,把这个带上!”

  陶氏知道母亲留不住,只能起身,拿吃的给母亲。

  阿翁与伯母张氏、邰氏知道老妇人要赶路,也纷纷起身,与伏子厚一起送着老妇人走出屋子。

  院子里,老妇人看着伏家众人,随后望向哭花脸的陶氏。

  “别送了!让厚儿送就好!”

  老妇人想到儿、孙对女儿的态度,于是主动开口,让女儿陶氏止步,送到这小苑门口就可以。

  “阿娘!”

  陶氏看着母亲转身离开,张嘴哭泣着,泪水模糊所有视线后,慢慢蹲在地上,哭着哭着,越来越大声。

  阿翁叹口气,张氏与邰氏有些心疼的伸手安抚陶氏。

  伏子厚与外祖母走出苑子,回头看向母亲的摸样,满是心疼,回头看着身旁的外祖母,发现外祖母虽然没有回头,可眼里已经冒出泪水,轻轻抬手擦拭着。

  “外祖母,不哭,厚儿答应外祖母,最多三五年,厚儿一定给外祖母一座大府邸,到时候外祖母就住在家里!与阿娘一起!”

  伏子厚安慰道。

  大舅父要带着外祖父一家,去投奔武威李家,虽然伏子厚不认识那个李懋,但对于武威李家,老师曾经说过,其中便有一个人叫做李轨。

  若是伏子厚没有记错的话,日后李轨便是投降李唐,虽说后面再度反叛自立,可在武威不得人心的李轨一家,都不需要李唐出手,就被平叛。

  “好,厚儿心疼外祖母,外祖母等着那一天!”

  老妇人一边擦泪,一边慈爱的笑着,或许连她都不相信伏子厚的话,毕竟在她眼里,外孙还太小,还不知道一栋府邸背后,代表着什么。

  更别说,还是一座!

  但知道外孙这份心意,老妇人心底就已经满足。

  连她都不知道,下次看到眼前这个外孙的时候,会是何时。

  “厚儿可还做梦,梦到外祖母!”

  老妇人关心的询问道,她还记得,她外孙每次见面,都说梦到她,每次都很想很想她。

  “嗯!经常梦到。”

  伏子厚一边扶着外祖母,一边点点头,随后告诉外祖母,在梦里,还是与以前一样,他从小就没有父母,周围很多人都说,让外祖母不要管他,可外祖母心疼他,知道那些堂叔堂伯不喜他,把他当做累赘,所以不舍得交给那些人,靠着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

  在梦里,他看到外祖母独自一人,去求人借地种,也看到外祖母没日没夜,都要拾起别人不要的东西……

  说着说着,伏子厚双眼红彤彤的,忍着泪水没流落出来。

  “在梦里,外祖母可还是这模样?是不是有了变化?是不是会凶的我厚儿?”

  老妇人故作打趣的询问道。

  许是这次要去到很远的地方,老妇人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自己的外孙,所以这一次,她只是走到村头前,多听听外孙说一说,在梦里,梦到她什么。

  “一模一样!外祖母还是从来不会凶厚儿,自己饿着也要把好吃的给厚儿……”

  伏子厚努力笑着摇摇头,可那略带一丝哭腔的短短一句话内,似乎有着说不尽的心疼与委屈。

  “那外祖母这般好,厚儿可是很懂事?”

  老妇人说完,看着伏子厚不说话,摇摇头的摸样,忍不住笑起来,她可不相信,她心里那么懂事的厚儿,会不听话。

  “后来呢?”

  老妇人又问道。

  “外祖母不爱外孙了,抛弃了厚儿,去到一个厚儿找不到的地方……”

  “浑说!外祖母怎么可能不爱我外孙儿,怎舍得抛弃……”

第12章 被丢掉的包裹

  村口。

  四辆装满大包裹小包裹的手推木车旁,一群男女老少或站或坐,面色全都有些不耐。

  这些人中,有伏子厚的外祖父、大舅父、二舅父,大舅母、二舅母,四个表兄,一个表姐,两个表妹。

  “怎么还不来,这都等挺久了,阿娘也是,还来看伏家,那伏瑞还不够让我们陶家丢脸?”

  大舅母由于背着一个包裹,虽说能在木棚下乘凉,可一想到不能早些进城,心里就烦躁得很。

  “可不是,连子真、子恒他们都不愿过去看一眼!”

  二舅母也站在大舅母身旁,轻声附和道,余光看着眼前这个村子,想到伏家,没来由的有些不喜。

  “父亲,祖母那一把身子,还天没亮就先起来,我看身子骨也不错嘛!这一路还让我扶着!”

  两个表妹中,年纪最小的那个表妹,嘟起嘴,一脸幽怨的看向自己的父亲。

  二舅父闻言瞬间皱眉看向女儿,二舅母见状,连忙示意女儿别乱说话,看着女儿害怕的样子,又看着良人没有发作,这才松口气。

  在陶家四个兄弟中,不管是在外的老三、老四,还是常年在家中的老大,都比不上自己良人孝顺,往日不说,就是这一路上,也都是良人顾前顾后,照顾着老夫人。

  “来了!来了!”

  听到儿女的惊呼声,二舅母转头看去村子,当看到远处一个少年,搀扶着老妇人走来,终于松口气。

  等了一会,少年与老妇人这才来到面前。

  “若是再来晚一些,你就留在这里!”

  说话之人,是唯一坐在木棚下的祖父,不管是语气还是神情,都明显透露出不耐。

  “就那么一会!”

  外祖母皱眉叹口气,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己良人。

  “厚儿拜见外祖父!”

  伏子厚看着外祖父,抬手行礼,外祖父虽说身穿麻布衣,然而不管是整齐不乱的头发,还是长须,都给人一种很精神的感觉,对比阿翁,这差距一目了然。

  然而对伏子厚来说,外祖父再整齐的衣着,也比不上常常嘘寒问暖的阿翁。

  “哼!”

  外祖父看着伏子厚行礼,看到自己的这个外孙,眼神分明都露出一股子不喜。

  “厚儿在与你打招呼呢?你这老头往日里都将礼挂在嘴边,怎么现在外孙打招呼,就视作不见?”

  看着老头的模样,一把年纪的外祖母可就不乐意,顿时就护犊子起来,随后目光看向其他人,特别是这些孙子孙女。

  看着外孙给这些孙儿孙女行礼,有的居然还装作没看见的模样,外祖母那眼神露出一股怒容。

  “一个个的,往日学哪去了?莫不是这一路走来,礼都丢了?”

  随着外祖母的话音落下,少有看到外祖母那么动怒的一个个堂兄、堂姐、堂妹,这才连忙对着伏子厚还礼。

  就连年迈的外祖父也罕见数十年的妻子,这般动怒,一想到日后再也无需看到这令人厌恶的外孙,这才忍下心中的抗拒,对着伏子厚点点头。

  “好了,厚儿回去吧!等日后成家,有大府邸,便接外祖母过去住!回去吧,别让你阿娘担心!”

  外祖母看着除去大儿子外,所有人都没有对厚儿失礼,这才转过身,老眼满是不舍的看着自己外孙。

  “外祖母,这一路上,定要照顾好自己!”

  伏子厚点点头,听着外祖母的敦促,非要看着自己回去,伏子厚知道外祖父一家,都不喜自己,外祖母担心自己留在这里会伤心,于是点点头,便转身离开。

  走了两步,回头再次看向外祖母一眼,看着外祖母抬手擦眼睛,伏子厚喉结动了动,这一次,伏子厚没有说话,只是看了外祖母几眼后,便朝着村子走回去。

  “一个商贾之子,还大府邸……”

  身后若隐若现响起的话,伏子厚似乎没有听到,回到村子里。

  木棚旁。

  外祖母看着伏子厚回到村子里,这才回头,没好气的瞪自己孙子一眼。

  “本来就是!”

  陶子恒看到祖母那么袒护伏子厚,一脸委屈,又有些不服气的转过头,似乎这次无论如何,都咬死这个理。

  “阿娘,把东西给我!”

  大舅父这时候看着年纪最小的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上前,对着母亲伸出手。

  这时候,所有人都看向老妇人肩膀的包裹,与外祖父、大舅父不同,不管是其他陶家子女,还是一脸不服气的陶子恒,全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伯儿!你小妹担心我们饿着,特地给我们路上吃的,这一片心……”

  外祖母的话还没说完,大舅父就打断。

首节 上一节 11/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