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103节

  “令虎贲郎将宋老生!统领五万兵马,前往霍邑驻守!”

  杨广看着大殿下的武将行列,扫视间,最终想到什么,对着一名中年男子下令道。

  文武百官听到杨广的话,全都有些不解的对视一眼。

  虎贲郎将宋老生?

  此人能力别说与大将军来护儿相比,就是李渊都远远不及,为何陛下明知道太原郡已经危急,却还要派遣宋老生去霍邑。

  “喏!”

  宋老生从武将行列中走出来,对着杨广拱手领命,眼神看向大殿上的杨广,满是决心。

  宋老生不是看不到文武百官那些眼神,但杨广依旧选择他,这份信任与器重,足够让宋老生在心里发誓,誓死也要守住霍邑。

  “传寡人旨意,令王世充加紧筹备龙舟,江都皇宫也要尽快建造,寡人要尽快前往江都!”

  杨广看着宋老生领命,随即脸色这才好一些,但想到太原有十多万装备精良的贼寇,不仅仅是表情,就是内心,依旧很不安,迫切想要尽早迁都。

  “陛下!”

  崔君肃这时候从百官中站出来,抬手对着大殿上的杨广行礼。

  “此前微臣记得,陛下特封的奋武尉伏子厚,曾在抵达晋阳时,便下令固城!臣以为,奋武尉此前在淮阳宛丘,便有料敌之举,而后在清河郡,又招募囚徒大败贼人张金称,如今又在晋阳固城……”

  崔君肃说到这里,行礼间,看向杨广。

  “陛下尚有如此有勇有谋之臣在晋阳,或可派遣将军,统领兵马,于太原里应外合,大破贼寇!”

  崔君肃开口建议道。

  崔溉、崔弘峻、崔弘寿、崔弘舟等一众崔氏官员,这时候也纷纷站出来,对着杨广附议。

  像崔溉、崔弘舟都是清河崔氏出身的官员,清河崔氏虽然如今比不上博陵崔氏,但在朝中也有官员。

  “奋武尉!”

  杨广听到崔君肃的话,慌乱之中,这时候也才记起,早前自己亲赐的奋武尉,因为抵达晋阳后,固守城池,做出龟缩之态,还有不少官员谏言其有损大隋颜面。

  如今想起。

  杨广心中满是愤怒,恨不得把那些呈书的官员全都拉出来鞭笞一遍。

  为何不给朕亲赐的奋武尉调集粮草,调集武器?

  为何?

  那些臣子,当真是奸臣!误我大隋!!!

  想要害朕!

  “陛下!”

  正当杨广看向大殿,准备把昔日那些谏言的官员,全部找出来时,就看到虞世基突然站出来。

  “臣以为!如今将军潘长文被杀,仅凭太原兵马,面对十余万贼寇大军,根本无济于事,何况晋阳如今失去主将,城邑被围,何来里应外合之说!臣以为,若是派兵前往太原,一但出现闪失,洛阳危已!当是固守霍邑才是!”

  虞世基抬手对着杨广建议道,并不赞同出兵前往太原郡。

  听到虞世基的话,一时间很多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支持虞世基的看法。

  太原如今群龙无首,面对十几万大军的包围,以晋阳两城的兵马,恐怕只有死守的份,特别是晋阳东城,能晚一些失城就已经很不错。

  “陛下……”

  崔氏一众官员,正准备继续劝说杨广。

  然而被虞世基说到心坎的杨广,又怎会还愿意听那些崔氏官员的话。

  如今天下大乱,杨广不是不知道宋老生的能力,比不上其他将军,但对于杨广而言,需要的是不让贼寇南下,洛阳没有危险。

  宋老生能力或许不强,但能确定宋老生一定不会投降贼寇,这在杨广眼里,比什么都重要。

  洛阳城内。

  李渊走下马车,随后回到府邸之中。

  询问仆人,得知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都不在府邸里,李渊立即让仆人去把李建成与李世民喊回来。

  府邸中。

  观音婢也正跪坐在屋子内,一边烤火,一边为丈夫李世民刺绣。

  长孙无忌也在一旁喋喋不休的与观音婢抱怨,这段时日找都找不到李世民的影子,想见一面都难。

  这万物开春,正是打猎的最佳季节,以往酷爱狩猎的李世民,常常会带他一起去打猎,可眼下,也不知道李世民成天去哪里,连最爱的狩猎,都丢到一边。

  自己在这洛阳待着,当真有些无趣!

  注:清河崔氏的资料要查疯了,大多都是博陵崔氏的人,清河崔氏在隋末唐初很少,带刀都不知道翻找多少个崔氏的墓志铭,更让人崩溃的是,好不容易找到清河崔氏的人,很多还都在各地担任要职,不在朝堂!

第92章 李世民要北上,李家的准备

  “驾!驾!!”

  李世民骑马匆匆回到府邸,把马交给看门的仆人后,正准备进入府邸时,看到远处行驶而来的马车。

  看到是大哥的马车,李世民便停下脚步,等马车停下来后,看着大哥李建成还有韦氏韦挺从马车内走出来。

  “大哥!韦兄!”

  李世民抬手对着兄长行礼,随后又对着韦挺行礼。

  对于韦挺,李世民并不陌生,韦挺是京兆韦氏的子弟,不仅与兄长李建成同岁,关系更是十分亲密。

  当年父亲被皇帝杨广猜忌,之所以能脱险,并且事后依旧受到皇帝重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源于京兆韦氏从中帮忙。

  “世民!”

  韦挺抬手对着李世民还礼。

  李建成见状,便示意先进府邸里再说,父亲急着叫回来,定是有什么事。

  看着李建成率先朝着大门内走去,李世民与韦挺对视一眼,纷纷客气的抬起手,示意一同进去。

  李府内。

  李建成、李世民、韦挺三人来到正堂中,随后便见到早已等候多时的李渊。

  “父亲!”

  “父亲!”

  “叔父!”

  三人对着李渊行礼道。

  李渊见到韦挺跟在长子身旁,倒也没有意外,示意无需客气,直接坐下。

  见到三人去一旁的木桌后坐下后,李渊便直接说出叫李建成、李世民回府的原因。

  “今日太原郡急报,贼将甄翟儿统领十余万大军攻打太原,潘长文战死,如今太原告危!据消息,此番十余万贼寇,皆有衣甲武器,更有攻城器械……”

  李渊开口说道,将朝堂上的事情说出来。

  “什么?十余万贼寇大军攻打太原!”

  “攻打太原!”

  听到李渊的话,别说李建成与李建成,就是韦挺都一脸震惊,神情有些懵,方才韦挺还与李建成一起带着好友去酒楼赏舞,这一来到李府,就从叔父李渊口中,听到北边正有一伙十余万贼寇,正在攻打太原郡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那伙贼人不仅有衣甲、武器,还配备有大型的攻城器械!

  这哪里还是贼寇,这分明都是军队!

  “晋阳!不好……”

  李世民呼吸有些急促,得知太原有十余万贼寇人马,脑海里立即想到,在晋阳,还有一个与自己有关系的少年。

  此刻李世民心中既是激动,也是担忧。

  激动的是,终于能证明,昔日那少年,并非胆小懦夫,回想妻子观音婢的话,想起清河县之事,这如何能让李世民不欣喜。

  可同样的,李世民也曾进入军队,跟随军队去过雁门救驾,十分清楚敌军有兵甲意味着什么,人马数量过万,又意味着什么,而这一次,在太原的敌军兵马,足足超过十万!

  回想当初跟随大军由绛郡、西河郡、太原郡,前往雁门,途径晋阳时,见到的晋阳东城。

  那个对比晋阳西城,显得无比落魄的城池。

  想到父亲所说,那十余万贼寇大军,还拥有着大型攻城器械!

  “父亲!陛下可有派遣大军增援太原郡?”

  李世民思索不过一息,回过神后,一脸心急的看向父亲李渊。

  那少年自己可还没见过面,绝不能出事!

  “陛下已经派遣虎贲郎将黄老生,统领五万大军驻守霍邑,防止贼寇南下!”

  李渊听到二郎李世民的询问,见其着急的模样,摇摇头。

  “驻守霍邑?若是如此,那太原郡岂不是拱手相让?”

  李世民听到父亲的话,眉头紧锁,一脸不解,不明白皇帝杨广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看着李世民的模样,李渊如何不知道自己儿子心中所想,但奈何当今皇帝杨广,仅有守城之心,毫无灭贼之意。

  李渊深深叹口气,老脸上的神情,满是无奈。

  “陛下早已下定决心,南下迁都……”

  李渊轻声说道,既是回答李世民,也是特地告知韦挺。

  韦挺是京兆韦氏子弟,这些话说给韦挺听,不愁日后韦挺不会在韦氏一族中说。

  有些话自己的身份不好开口,但并不妨碍通过韦挺去转达。

  “父亲,可能劝说陛下解晋阳之围?”

  李世民呼吸急促,看向父亲询问道。

  生平第一次,李世民痛恨自己没有权利,连自己想要保护的人都毫无办法。

  “父亲!”

  看着父亲摇摇头,李世民顿时急了,一想到那表侄女婿还在晋阳东城,难道要坐视那少年被反贼大军破城杀掉?

  “二郎!”

  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模样,皱眉提醒道,示意李世民不要心急,想到晋阳,李建成也有些疑惑,是一次次巧合,还是……

  一旁的韦挺,也是少有看到好友亲弟如此心急,隐约想到好友李建成,昔日曾提过事情,很快便猜到定是因为晋阳的那少年,一个奋武尉。

  想到这里,韦挺倒是不由得感叹李世民到底是个少年,热血随性,不如李建成稳重。

  如果韦挺记得不错的话,那奋武尉不仅什么郡望世家子弟,就连出身都很卑微,而且李世民与李建成一样,都从未见过那奋武尉。

  如此一对比,同样都是叔父李渊之子,李建成便不会因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奋武尉,在父亲、外人面前,而如此火急火燎,乱了分寸。

  反观年纪轻轻的李世民,不仅因为一个素未见面的人心急如焚,还对一个毫无出身的人,如此重视上心,听说这段时日更是因那少年而四处走动……

  在韦挺眼里,这实在有失李府的颜面。

首节 上一节 103/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