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挺不由得在心中摇摇头,李建成、李世民这兄弟二人,一个往日游走郡望之间,结交郡望子弟,另一个还把心思放在普通出身之人身上,明眼人都知道谁的眼界、心胸更高,谁日后更有出息。
毫不夸张的说,作为一个士族出身的人,韦挺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哪怕成为奋武尉,在士族面前都不值一提。
士族子弟出身,便能学到家族累世积攒的学识,日后成人,其能力远不是普通出身之人能比。
更别说士族的人脉、族人各地为官所拥有的权利、地位。
李世民但凡能有他兄长那般心智,都会知道,不用李府弟子的身份去结交那些士族、郡望子弟,反而花心思在一个普通出身的人身上,这般举动到底有多不值得。
“父亲今日叫孩儿与二郎回来,是……”
李建成让二弟李世民冷静后,便转头看向父亲,有些疑惑。
“那奋武尉乃是二郎表侄女婿,算起来也与我们李府有些关系,如今贼寇统兵十余万,包围太原郡,我们李府也不能坐视不管!”
李渊听到询问,便看着李建成、李世民说道。
李建成、韦挺都有些意外,这是准备去救那个少年?唯有李世民听到父亲的话,神情一震,担忧的脸颊上,目光满是激动的看向父亲。
“父亲!孩儿愿去太原!”
李世民抬手对着李渊行礼说道,举止透露着认真,语气饱含坚定。
韦挺看着李世民的模样,十分不理解,这李世民也太过意气用事,如今太原郡有贼寇大军十余万,李世民居然要为一个人,而亲自去太原郡涉险。
实在不明白李世民是怎么想的!
别说任何一个世家子弟,但凡换做正常人,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
正堂内。
出乎韦挺意料的是,李渊听到次子李世民的话,不仅没有开口反对,反而点点头。
“好!”
李渊看向李世民,答应让李世民去太原郡。
对于李世民的能力,李渊也是有所了解,破敌不敢说,但只要有兵马,定有自保的能力。
至于李世民如此在乎那个晋阳少年,李渊也知道,李世民是想出份力,想为李府招揽有才之士。
那伏子厚有能力,又与李世民有关系,这比起其他人,自然更让李府放心。
“建成!此番晋阳之围,恐怕短时间内,陛下不会改变主意,晋阳西城有地势,城内有存粮、军辎,坚守数月倒是不难,可晋阳东城不同,面对贼寇大军十多万,还有兵甲、攻城器械,恐怕难以坚守,若想让晋阳东城内的守军将士,能突围南下,恐怕还需外力……”
李渊说到这里,看向韦挺一眼,随后才继续看向李建成。
这般举动也是告诉韦挺,李家不把韦挺当做外人。
“你书信一封,由世民亲自带去文城郡,请求莘国公帮忙,为父也会私下也会去见王大人、郭大人、胡大人……”
李渊对着李建成吩咐道。
“父亲要去见其他大人?”
李建成听到父亲的嘱咐,一脸意外,有些担心。
“如今贼寇统兵十余万,攻打太原,为父身为隋朝大臣,自当想办法为陛下解忧!去吧!”
李渊看着李建成的脸色,毫不在意的笑了笑,示意李建成按照吩咐去写信便好。
“孩儿这便去!”
李建成闻言,虽然依旧疑惑,但还是点点头,起身与韦挺离开。
李渊看着行礼的韦挺,点点头,等韦挺与长子李建成走出正堂后,见到李世民作势也要离开,不动声色的抬起手,示意李世民留下。
“父亲!”
李世民见到兄长与韦挺离开,于是看向父亲。
“二郎,此番贼寇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下,攻打太原郡,乃是一次机会,为父已经决意,私下联络太原郡出身的官员,待有时机,便表露有领兵退敌之念!那些官员解救太原心切,定然会推荐为父!”
李渊见到正堂内,除了李世民,再也没有其他人,这才小声把心里的打算,告诉李世民。
在李渊心里,长子李建成平日里,负责维护各个士族郡望的关系,而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都只能交给李世民去做。
如今皇帝杨广想要迁都南下,没有派兵援救太原郡之念,但太原郡背后,可是有着诸多世家大族,不提朝中的官员,就是大隋各地的官员,都数不胜数。
只要所有与太原郡有关系的官员,全都上呈奏疏,不提迟早有一日虞世基会顶不住压力,就是眼下,虞世基都不敢阻拦其他世家官员想办法援救太原郡。
李渊要的,就是这一次机会。
杨广想去江都,李渊不仅不想跟着去,更迫切的想要去太原郡。
“此番你要切记,其一那伏子厚的确颇有本事,此人若是能救,尽力救下!其二,盯住太原郡的消息,凡有小胜之望,必先派人告知为父!其三,等待为父消息,若有一日为父书信于你,你便按照为父嘱咐去做!”
李渊对着李世民交代道。
作为混迹大隋官场的老人,李渊深谙官场人性,以及杨广的秉信。
这点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远远不及,故而在这一件事情上,李渊要李世民定要配合自己的安排,这样自己才能得到任命,才能留下领兵去太原郡。
在李渊眼里,龙舟的数量越来越多,没多久杨广就会南下去江都,时间不等人,只要得到领兵平叛的任命,哪怕不能击退贼寇,能领兵留在北方也好。
“是!父亲,孩儿定会记住!”
李世民听到父亲的嘱咐,也意识到父亲这是准备孤注一掷,连忙一脸认真的点点头。
李渊见状安下心,示意李世民下去准备,与观音婢说一声。
看着李世民起身告辞离去,此刻李渊脸上的神情,满是严肃与沉重。
李家日后如何,就在此一举。
李府内。
观音婢、长孙无忌见到李世民回来,还不等观音婢说话,长孙无忌便起身询问。
“世民,你今日去哪了?这怎么一整日都不见人影!”
长孙无忌有些郁闷的问道。
回想以往与李世民形影不离,这段时间李世民不见人影,长孙无忌当真不习惯。
“今日我去姜府一趟!”
李世民解释道,随后看向观音婢。
“昔日你的话,是正确的!”
李世民脸色带着担忧,对着观音婢说道。
观音婢听到丈夫的话俏脸很是疑惑,自己的话,自己什么话?还有丈夫的脸色,怎么好像不太好。
“方才父亲让我与大哥回来,告我们一个消息,在北边,正有十余万贼寇在攻打太原……”
李世民看着妻子疑惑的模样,轻声说道。
“什么?!!!!”
观音婢听到丈夫的话,俏脸上的双眸,骤然睁大,一脸震惊的看向丈夫李世民。
长孙无忌也被李世民的话给吓一大跳。
十余万大军在攻打太原?
这……
太原岂不是危矣?
不对!!!
长孙无忌突然想到什么,突然面色满是惊骇,瞬间转过头看向小妹,又看向李世民。
“伏子厚!”
长孙无忌失声说出一个名字,想到前段时日发生的事情。
此刻。
别说长孙无忌,就是观音婢俏脸也没想到,昔日自己的预感,居然是真的,当真被自己说中。
“朝堂可派救兵?”
观音婢担心的询问道。
想到太原郡的情况,观音婢脑海里不由得想起,远在蓨县的李姹,又想起昔日见过一面的那少年。
观音婢猜测那少年定不会无缘无故挖渠、调粮,不惜被人耻笑,做出那般行径。
但观音婢从未想过,这一次那少年面对的,居然是超过十余万的贼寇。
“朝堂只派遣大军驻守在霍邑,提防贼寇南下!我要带兄长的书信,亲自去一趟文城郡!”
李世民摇摇头。
对于隋朝,李世民已经失望至极。
“去文城郡!我也去!”
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话,连忙开口,自己也要跟着李世民一起去。
“不!帮我保护观音婢!若发生什么事,定要想办法带她离开!”
李世民摇摇头,看着长孙无忌说道。
观音婢、长孙无忌都是知道李府一些事情的,听到李世民的话,虽然不知道具体打算,但都能知晓是何意。
于是长孙无忌,没有再坚持。
“答应我,你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
观音婢放下刺绣,起身对着李世民说道,作为妻子,在观音婢眼里,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李世民。
“会的!”
李世民看着观音婢含情脉脉,担心的眼神,笑着点点头,心里满是爱意。
观音婢见状,知道丈夫与家公都有要事安排,丈夫李世民必须要离开,于是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身去为李世民收拾行李。
片刻后。
等装好衣物,收拾好一切,观音婢看着交谈的李世民与兄长。
“等到北方,不要强来,记住我在洛阳等你!”
观音婢不忘再次叮嘱丈夫李世民,她清楚丈夫的性格,生怕丈夫会因为想要救人,而陷入危险。
“你就不怕你那表侄女守寡?”
李世民正在安抚有些郁郁不乐的长孙无忌,听到妻子的话,反倒是忍不住笑起来,李世民可是记得,观音婢那表侄女,自出生便为人不喜,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不嫌弃她的男子。
“若是知道有今日!或许当初我就会想办法,让他留在蓨县,哪怕是跟着那窦建德都好过去太原!”
观音婢说话间,语气有一丝后悔。
回想在蓨县李府内,得知窦建德几人对那少年的渴望,如果不是大伯高士宁从中作梗,少年此刻,恐怕都已经留在窦建德身边,留在河北。
彼时自己还因为大伯的举动,而庆幸窦建德的选择。
眼下得知十多万贼寇大军,正在攻打晋阳,那少年随时都有性命危险!
观音婢心里已经开始有些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