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住在荒子城仍以前田为家名,应该是“前田邑(城)”因故废城,移居后没改家名。
至于通名和名,分别是用来供他人称呼和自称的,这一点和华夏古代类似。
比如诸葛孔明,姓氏为诸葛(葛氏移居诸城,故以诸葛为姓氏),名亮,字孔明。那假如你穿越到三国时期,直呼他“诸葛亮”是十分不礼貌的,需称他为“孔明”或“诸葛大人”,只有他自称才能称“亮”。
曰本中古世代情况也一样,“通名”就类似于华夏的“字”,是供他人称呼所用,通常来自幼名、朝廷的官职名或法号道号,依年龄和身份地位来决定,随时可换,而“名”就是名了,用来自称。
所以,前田藏人利春,前田为家名,藏人为通名,利春为名。
你要提及他,要么叫他“前田大人”,要么称他“藏人大人”,类似后世的“赵先生”“局长先生”;或者关系比较近比较熟,是他的长辈或是地位远远高于他,也可以直接叫他幼名乳名,比如“兰丸”“犬千代”,类似后世的“小蛋儿”“狗子”,万万不可来一句“前田利春”,这近乎蔑视,敌意相当明确,接下来大概率会引起拔刀互砍。
至于苗字,那是曰本近世时代才由家名演化来的,这时候还没缩略到那种程度。
当然,还有一点,这时曰本的“冒名”现象十分严重,只看通名,可能同时存在八个伊贺守、六个肥后守、上万个新卫门、左卫门、右卫门、兵卫门、卫门尉,毕竟朝廷官职就那么多,每个武士均分一个不现实,同时不少人也有虚荣心,生怕被别人小瞧了,就捡与当前实力相当的官职硬往自己头上扣,或是强行给自己祖宗脸上贴金,自己再“继承”来当通名。
民间也是如此,曰本平民没资格更没条件拥有家名,一般都在瞎起名字,也存在不少冒名现象。
比如十兵卫,这明显就是冒名,八成是成为家子郎党后,自觉有点身份了,不再是普通的作人(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佃户),自己瞎改的,绝无可能在曰本朝廷的正式军事编制内。
倒是次九郎这名字还老实一些,一看就知道这是“次郎生的第九个孩子”,算是很符合这时代曰本农村传统的起名习俗。
这些还是原野小时候看《聪明的一休》,好奇里面的那个傻大个武士为什么叫“新右卫门”这样奇怪的名字,还好奇一个小和尚怎么敢踢幕府将军进水池,去查了一下资料才弄明白的——新右卫门就是通名,供别人称呼所用,全名为蜷川新右卫门亲当,而一休小和尚是曰本天皇的亲儿子,因南北朝之争,从小就被迫出家,免得他被南朝扶持来争皇位,所以可以放心踢足利将军的屁股而不用担心被砍脑壳。
由此可见,看动画片还是有用的,要不是当年好奇去查了查,现在八成连弥生这个小女孩的话都听不懂了。
原野又安心了一些,至少回头和别的武士打交道,互相称呼没问题了,不至于不小心“侮辱”到别人,莫名其妙就被别人捅一刀。
弥生眼看原野问着问着又开始沉吟不语,觉得这位大人倒是爱走神,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询问道:“大人,不知道您……还有那位大人该怎么称呼?”
她早就想问了,正好借这个机会问了出来。
原野回过神来,觉得现在这情况安全第一,暴露外国人身份极有可能带来危险,微微沉吟后便笑道:“我们的称呼?他病了,你不用管,至于我嘛……嗯……我叫野原三郎家远。
他老家地处中原,地名就带个“野”字,所以他大伯给他起的名字里就带个“野”字,现在正好拿来当家名——野原,而且用这个家名还可以防止不小心被划入其他家族,他印象里日本战国时期好像没人以“野原”,也就是以“未开垦的平地”为家名的家族,应该能避免不少麻烦。
三郎则是因为算上他大伯家的哥哥姐姐,他算是行三,便以此为通名;
至于家远嘛……隔了数千里路,四五百年,家能不远吗?
所以,入乡随俗,安全第一,留在曰本中古世代期间,他就打算用这名儿了。
第5章 我原来在这里
原野没多在意给自己起了个临时名的事儿,他还有个初中英语老师给他起的英文名叫Kerry呢,更不会让弥生一个小姑娘掌握谈话主动权——他更关心周围环境,荒子城他没听说过,现代可能已经消失,他需要再问问别的地方。
他也不等弥生感叹一声“原来是野原大人”,便又关心地问道:“荒子城附近还有哪些城邑?”
“附近的话……”弥生的思路果然被扶回正轨,想了想说道,“顺着小田井川向东南走,有下之一色城。”
原野追问道:“下之一色的城主是谁?”
“是与十郎大人,他有时出远门时路过这里,会在村里休息。”弥生先答了一句,又想起原野对当地不熟,马上补充道,“是前田与十郎种利大人。”
前田种利?
还有一个前田?
怎么这么多前田?哪个是前田利家的前田家?不过这不重要,前田利家极有可能现在还在用尿和泥巴呢!
原野实在记不起前田利家是哪年生的,在哪生的,他有限的曰本战国历史知识,大部分都来自《太阁2》这个移植到手机上的DOS时代小游戏,少部分来自课本和零零散散看过的一点大河剧,此外就是前阵子参观博物馆和资料馆看过的一鳞半爪。
简而言之,大脉络他能知道一些,问细节就只能干瞪眼。
他又问道:“别的地方呢?”
“啊,下之一色城往东走听说是东起城,往南走到出海口的地方,听说是冲之岛。”弥生犹豫着说道。这些地方她其实也没去过,都是平时听父母说的,她一般活动范围就在日比津村附近,通常连小田井川对岸都不去。
这些地方原野在现代仍然没听过,不过这也不奇怪,曰本中古世代很多所谓的城,其实就是用木栅栏围一围就行了,留不到现代很正常。
问了半天,他还是搞不清自己的地理位置,下意识问了半句:“名古屋离这里……”
之所以问了半句,这是记起这会儿还没有名古屋这座城市,这好像是德川家康在曰本战国时代结束后才建的。
他转口问道:“附近的大城呢?有比较大的城下町或者市町的那种。”
弥生想了想,小心道:“我听说那古野城和古渡城都有很大的市町,都在荒子城的东北边,走路好像要走大半天。再往北往西,好像还有清洲城和胜幡城,也有市町,不过听说很远很远,不知道要走多久。”
那古野城?
这好像就是名古屋的古称,德川家康不是把那古野城扩建了,就是拆了那古野城,在原址又建了名古屋城,以做为德川家在尾张国乃至曰本关中地区的统治中心。
原野摸着下巴沉吟,确定了名古屋城大概的位置,再加上来时路上看到的地形,他对自己的地理位置终于有点数了。
他现在好像处在浓尾平原南端,南边是伊势海湾,东北方向是未来的名古屋市中心,西边是伊势山脉的支脉,北边远处是未来的清州市。
所以,在浓雾、山林里难辨方向,自己这是兜兜转转,跑到伊势山脉的支脉才出来,难怪进山没多久,出山差点跑断腿——伊势山脉在尾张国的部分呈“人”字形,他在山里转来转去,从“人”字的中心部位翻山越岭到“一捺”的下端才遇到人,偏离了不小的角度,走了好远的冤枉路。
搞清地理位置,原野心理压力又小了一点。人就怕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陌生本身就具有恐惧感,能知道在哪里了,心理负担就会小很多。
最起码,遇到危险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跑了。
他继续询问细节:“那古野城的城主是谁?”
弥生努力回忆了一下,有些紧张地说道:“抱歉,野原大人,我不清楚。”
日比津村附近的事儿她还能说一说,再远就不太行了,但原野已经很满意了,有这些信息为基础,他换个成年人再询问就不会露出太多马脚,安全性大增。
他马上安慰道:“没关系,回头我再找别人问问,你继续吃饭吧!”
“是,野原大人。”弥生重新端起饭碗,尽量文雅地细嚼慢咽,没多久小脸上又露出幸福之色。
原野也端起碗来继续喝米汤,等她吃了一会儿才又状若随意地问道:“这里不怎么打仗吧?”
尾张国做为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起兵的老窝,猴子丰臣秀吉的发家地,在他印象里好像没有太大动乱。做为主战场,比较出名的就是桶狭间之战了,别的他没听说过,《太阁2》里也没提过,感觉应该比较和平。
弥生又要放下碗答话,在被原野制止后,捧着碗小声回答道:“不是的,野原大人,这里经常打仗。”
自她记事以来,村里每年都有人被征发为足轻,多的时候一年都有三四次。有很多人就这么一去不返了,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被人逮去别的地方种地了——这里的足轻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足轻,意思为“腿足轻便者”,一般作用是运粮、运物资和进行筑垒之类的土木工程,属于无足众,也就是没有具足胴丸(日式铠甲)的无甲兵。
当然,要是战事紧急,发根竹枪让他们上阵去捅人也可以,就是死伤会比较惨重,容易影响来年收成。
“经常打仗吗?”原野没有得到预期的答案,有些失望,“你们的敌人是谁?”
弥生对这些就说不太上来了,茫然道:“抱歉,野原大人,我不清楚,敌人有好多,听说有时候要走好远,过好多条河去打仗,有一次出去的人有一大半没回来。”
乱世间难求一清静地啊!
原野在心里感叹一声,冲她笑了笑:“不用道歉,你已经很有见识了。”
一个十岁的农家女能知道这么多,已经超乎他的预期,都能说一声颇为聪慧,原本他都没想到能问到这么多情报。
弥生腼腆一笑,不好意思道:“我母亲以前在荒子城当过仆佣,我父亲也为荒子城效力过很久,都是他们告诉我的。”
“原来如此,但仍然很厉害。”
原野又笑着赞了一声,算了刷了一下好感度,继续一边喝米汤一边闲聊,又询问一些附近地形问题,以防出事跑路时不小心掉进坑里,而等他放下碗筷,弥生也立刻不吃了,手脚麻利的把桌子收拾好搬走,又小心询问道:“大人,您现在就休息吗?”
这会儿也就晚上不到八点吧,不过想来中古世代的农家晚上该没什么夜生活。
原野其实不太想睡觉,但还是笑着说:“是的,我这就休息。”
弥生马上又跑去用木盆端来热水,还奉上一块有八成新、捣得很松软的木棉布,帮他脱去登山衣,帮他洁面净手,但准备把木盆端走时,却被原野制止了,让她把水盆放在一边,明天再拿出去。
她有些奇怪,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便取了碗筷准备告退。原野左右瞧了瞧,没找到“纳户”在哪里。
他记得前阵子在博物馆看复原图,这种屋子还该有个叫“纳户”的地方,用来存放生活用品或贵重物品,后世演变成了机器猫睡的那个壁橱,但他把土座看了一圈也没找到,直接问出了声:“等一下,弥生,枕头被褥放在哪里了?”
“您说什么,野原大人?”弥生一脸茫然。之前原野大部分话她都能听懂,但这句好几个词她一个都没听过。
原野用手比划:“就是睡觉时铺在下面和盖在身上的被褥,保暖用的。”
弥生越发茫然,看了看原野身边的登山衣,犹豫道:“您是需要我再拿一件衣服来吗?”
原野也有点糊涂了,“你们……夜里睡觉,身上盖什么?”
弥生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犹豫着说道:“就是……衣服啊。”
原野懂了,这该死的曰本中古世代连枕头铺盖被子都没发明出来,或者公卿、高级武士那里有某些原始寝具,就像裘衣、裘被、被衣之类的,但下级武士、平民,日常睡觉就睡在稻草席子上,保暖靠自己脱下来的衣服。
真是个让人不适的时代啊……
原野也没多解释,不动声色道:“是吗?和我们那边不太一样,可能是风俗不同吧!好了,今晚辛苦你了,你也早些休息吧!”
弥生也没多想,原野无论从身高、肤色、牙齿、发质、衣着打扮来说,明显一直养尊处优,搞不好日常生活十分奢靡,那拥有些她听都没听过的好东西很正常,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她收拾好东西后再次告退,有心想提醒原野过会儿记得吹灯,毕竟他们拿不准原野的来路,没敢用豆油点灯,怕臭烟熏到他,惹得他开始发狂发怒,用的是每年招待主家来人时才会动用的荏麻油,价格不便宜,能省还是要省的,但她又不太敢,终究没说,默默退下了。
她将稻草帘子尽量弄平整,确保不会漏风后,赶紧端着剩饭剩菜去侧屋找她母亲。
她母亲还等着她打探到的情报呢!
第6章 倾奇者
“阿姆,我回来了。”
弥生将剩饭剩菜端进侧屋,这里格局和主屋一样,只是面积稍小一些,土座也没有主屋那么干净整洁和精致。这里其实才是次九郎一家主要生活的地方,主屋更多是用来招侍主家家臣以及各地往来的大人物,不然至少土间会像这里一样摆一架柱地式纺车。
屋里没点油灯,只火塘升着火,弥生的母亲阿平正坐在旁边借火光挑捡稗子——水稻稗,放在现代就是一种水田杂草,种子呈黑色、紫青色,可食用,就是口感不佳,吃多了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拉不出那什么,很痛苦。
中古世代的曰本农民虽然一年有大半时间都在种植水稻,但他们本身几乎是不吃大米的,大米主要用来交年贡、支付牛米、息米以及换钱购买盐、铁器、陶器之类生活必须品,日常饮食则以荞麦、各种豆子、萝卜芜菁、野菜、干果,再混合上米糠、稗子为主。
少数地区也会种植小麦和小米,但因气候、种子、相关农业技术等原因,种植范围并不大,产量也不佳。
阿平手上在搓稗子,其实在出神,听到女儿的声音惊醒过来,连忙起身去迎,还关心地问道:“贵人还好吗?”
“一切都好。”弥生答着话望向黑乎乎的土座,“父亲呢?身体好点了吗?”
“好多了,没再发热,一直在睡,应该能很快好起来。”阿平语气欣慰的说着话,也望了黑乎乎的土座一眼,那里她丈夫盖着衣服睡得正熟,大概算是脱离危险了。
“那就好,那就好。”弥生长长松了一口气,要是她父亲病逝,家里只剩下他们母女二人,生活转眼之间就会大变——她母亲应该会再嫁,她大概会被送到城里的鲸屋去当侍女、陪酒女,除非继父愿意多养一个人。
而通常来说,放在日本中古世代的农村,很少有继父会有愿意这样做,毕竟就算喂养大了也当不成劳力,嫁出去也收不到彩礼,纯亏本。
弥生心情轻松之余,赶紧把剩饭举起来,向母亲兴奋说道:“阿姆,野原大人剩下好多饭,你吃一点吧!”
“怎么剩下这么多?!”阿平吃了一惊,玄米饭只吃了小半,鱼只鱼肚上的肉没了,昆布萝卜汤和酱几乎没怎么动过。
她又开始担忧起来,“是嫌弃饭菜太过简陋吗?”
弥生赶紧安慰她:“不是的,阿姆,野原大人一直很温和,没有生气。”
“没生气就好,没生气就好。”阿平放心了一点,但还是有些忧愁。主要是药钱的问题,她亲眼见到丈夫病得快要死了,只是服了一点点药,转眼就好了起来,想来药肯定非常珍贵,那万一原野问她索要药钱,她可能把全家卖掉也支付不起。
至于她没说过要买……
武士讲道理,那还是武士吗?谁见过同庶民讲道理的贵人?
她要赖帐,原野这种“高贵的武士”都不用干什么,只要给荒子城写封信讨公道,再四处叫唤几声骂几声,荒子城就算为名声考虑,也绝对会把他们全家都交出去——他们一家人无足轻重,吃药付钱更是天经地义,没人会替他们说话。
所以,现在她也就只能寄希望原野心情够好,能善心大发,不提药钱的事儿了。
弥生虽然早熟,但年纪毕竟还小,也和原野一起闲聊过,聊得还挺愉快,觉得他不是心性苛刻之人,没她母亲想得这么多,再次举了举剩饭,高兴道:“阿姆,你吃一些吧!”
中古世代的曰本农夫、家子郎党,包括一些下级武士,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也就是只吃早饭和午饭,因为上午和下午都要进行体力劳动,不吃饭就没力气干活,不吃不行,但晚上没什么事做,饿了可以忍着,睡着就不饿了,晚饭也就没必要吃。
男人都这样了,女人和孩子更不用提,口粮只会比男人更少,甚至壮劳力吃完之前,女人和孩子都上不了桌,摸不到饭碗。
那对弥生来说,晚饭和玄米饭都是难得的享受,之前原野分晚饭给她吃,还是正经的玄米饭,还有鱼、蛋、酱和昆布,她是强忍着才没大口吞咽,就是想省下来分给自己母亲一口。
阿平犹豫了一下,接过剩饭但没吃,转身放了起来,“不了,留着给你父亲吧,他现在需要养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