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93节

  一名武士匆匆赶来,单膝跪下道:“启禀殿下,国子学魏主管被大理寺的人抓走了!”

  “什么?”

  杨勇大吃一惊,急问道:“为什么要抓人?”

  “卑职发现国子监全是人,卑职打听一下,好像是出现贪腐大案,晋王殿下亲自坐镇。”

  杨勇只觉头一阵眩晕,贪腐大案原来是指国子监,那么主管后勤不就是贪腐案的重中之重吗?

  杨勇耐心等了几个月,就想这两天给晋王一个迎头痛击,把窦彦拿下,敲山震虎,看谁还敢再支持晋王!

  没想到晋王竟然在国子监搞贪腐案,把自己的布局全给破了,一个贪腐蛀虫被打,还谈什么欺师灭祖?

  杨勇撑着额头慢慢坐下,他在回忆,自己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竟然被晋王看破了自己如此隐秘的部署?

  难道是元家?这件事只有三人知道,张云秋是自己心腹,他不会泄露,自己也没有说漏嘴,那就只有元孝矩了,极有可能是元孝矩泄露了这个秘密。

  杨勇很了解关陇贵族,这些关陇贵族绝不会效忠谁,他们只会效忠自己家族,或许元孝矩想给元家留条后路,便把自己的秘密部署有意无意泄露了,否则晋王绝不可能知道。

  “该死!”

  这下子破局了,自己的计划竟然胎死腹中。

  杨勇当即吩咐道:“去把云秋先生请来!”

  很快,心腹幕僚张云秋匆匆赶来,他行一礼问道:“殿下,出了什么事?”

  杨勇叹口气道:“晋王带着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在国子监查贪腐大案,魏少璘被他们抓走了。”

  张云秋也吃了一惊,“晋王怎么会知道殿下的布局?”

  杨勇摇摇头,“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得知我的秘密计划,但现在布局被破了,我们该怎么办?”

  张云秋沉思片刻道:“竟然是三司会审,这必然是证据确凿,让天子亲眼看到证据了,天子才会提出三司会审,事情确实有点棘手,卑职劝殿下取消计划,另做打算。”

  杨勇叹口气道:“我们隐忍了四个月,却在最后两天被晋王破局,我心不甘啊!”

  “殿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失,只是丢掉一个机会而已,机会肯定还会再有,卑职还是之前的建议,殿下要加强实力,唯有实力才是未来登基的保证,其他都是虚的。”

  杨勇点点头,“说得对,我会好好考虑先生的建议!”

  大理寺的审讯在连夜进行,每个官员被关一个房间,要求他们自己交代贪腐之事,如果自己交代出来,只罢官贬职,不追究罪责,

  当然,也可以检举揭发别人,那是立功的表现,还有升职的机会。

  杨广坐在一间屋子里查看各种检举信,已经收到二十几封检举信了,矛头都是对准国子监丞李如意,官员们纷纷检举他贪污受贿,克扣朝廷拨钱和学生的补贴。

  这时,王秋匆匆走进来,将一份审讯记录交给杨广,“殿下,这是魏少璘的审讯记录,他都交代了,五年间一共贪污学生补贴一万三千贯,这是他自己交代出来的。”

  杨广大喜,这个隐患终于除掉了,这个大蛀虫,学生在愤怒之下怎么可能不打他,这下就找到了窦德玄打他的理由,窦德玄非但没有罪,还是一个正义的学生。

  “有确凿证据吗?”杨广又问道。

  王秋将一个信封放在杨广面前,“这是根据他交代,在他家里搜到的,一张一万贯的柜坊票,存钱人就是他自己,还有半块取钱玉珮,

  另外还有三千贯被他买一座两亩的院子,在延康坊,房契在信封内,也是他的名字。”

  杨广点点头,“把这个魏少璘好好看押,不准他自杀,等全部审讯完成后一并定罪!”

第142章 接受邀请

  天还没有亮,萧夏后背弓箭骑马来到了太学演武场东北角。

  这里是太学的射箭场,白天来这里练箭的人不少,但夜里没有。

  萧夏点燃了五支香,纵马疾奔,确实比后宅骑马奔跑更恣意痛快。

  他在疾奔中,处于破障状态,他看得格外清晰,八十步外张弓搭箭,转身一箭射向中间的香头火,香头火折断落地。

  萧夏不太满意,这一箭是射断了香,而不是射中香头火。

  萧夏继续奔跑,寻找出箭的感觉,他再次张弓搭箭,一箭射向最左边的香头火,香头火倏然熄灭。

  “好箭法!”有人鼓掌喝彩。

  萧夏勒住战马,只见黑暗中走出一人,正是长孙晟。

  萧夏连忙翻身下马,躬身行礼,“晚辈惊扰前辈休息了!”

  长孙晟笑着摆摆手,“后天要出趟远门,今天特地过来拿点东西,正好遇到你在练箭,夜射香头火,居然还是骑射,很厉害啊!”

  萧夏笑了笑问道:“前辈是去突厥?”

  “不是,这次是去吐谷浑,有没有兴趣一起去?”

  “我能去吗?”萧夏笑问道。

  “怎么不能,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勇气。”

  萧夏其实并不想在太学读书,只是迫于大哥的面子才进了太学,有机会出去走走,他当然愿意。

  “我很期待路上向将军请教射箭之术!”

  长孙晟点点头笑道:“明天清晨卯时一刻,在朱雀门前集中,你还有一天的时间,赶紧安排一下!”

  “晚辈一定准时到!”

  天渐渐亮了,萧夏收拾弓箭,催马前往崇仁坊。

  既然决定和长孙晟去吐谷浑,有些事情他今天就得处理好。

  一个是酒店之事,要和窦家签约,另一件事就是母女三人,得让她们搬去自己府宅。

  不多时,萧夏来到了酒楼,牵马来到后院,只见后院晾满了衣服。

  “公子来了!”陈氏笑着迎了上来。

  “我明天要出趟远门,你们赶紧收拾东西跟我去府上,我给你们安排点事情做。”

  陈氏连忙让两个女儿帮忙收衣服,萧夏又笑道:“这边的日用品用得着都可以带回去,你们直接找辆牛车去我府上,我给老田夫妇说过了,他会给你们安排宿舍。”

  萧夏又取了二十两银子给陈氏道:“可能需要添置一些东西,你们自己看着买,剩下给你们当两个月的工钱。”

  “公子昨天才预支给我工钱,不能再要了。”

  “你先拿着,我要出远门,一两个月才能回来,这是给你们的生活费,你可不能用来还债。”

  陈氏连忙摇头,“我已经不欠别人钱了。”

  “你们自己去我府上,需要做什么事情,老田会告诉你们。”

  “我知道了!”

  萧夏向两个小娘子挥挥手,调转马头赶往太平坊。

  萧夏来到大哥的府前,正好遇到大哥杨昭要出门。

  杨昭一眼看见萧夏,大喜道:“三弟,你怎么来了?”

  “我有件重要事情要告诉大哥!”

  “进府去说,正好你的槊好了,你来看看。”

  “大哥不是要出门吗?”

  “不急!不急!晚上去也无所谓。”

  萧夏进了大哥府宅,来到书房坐下,杨昭又让茶童上茶。

  萧夏沉吟一下道:“大哥,我打算出去一趟。”

  “出去游玩?”

  萧夏摇摇头,“我打算跟随长孙晟去一趟吐谷浑,明天一早出发。”

  “和长孙将军约好了?”

  萧夏点了点头,又问道:“长孙晟是汉王的人吗?”

  “不是!他是皇祖父的人,和他出去没问题,你自己当心就是了,另外,国子学后勤主管魏少璘被查出来贪污了一万三千贯钱,不折不扣的朝廷蛀虫,这下窦家的危机解除了。”

  “那大理寺卿呢?”

  “大理寺卿张虢的把柄已经被抓住了,过两天父亲就弹劾他,父亲准备让少卿王秋接任大理寺卿,张虢的把柄就是王秋提供的。”

  萧夏沉思一下道:“大哥要建议父亲把王秋的背景查清楚,他是谁的人,他做到大理寺少卿是谁提拔起来,我担心他的背景又和太子有关,他就会成为第二个萧摩柯,在关键时候再从背后捅父亲一刀,”

  “我们已经调查过,他是杨素的人,杨素之前也是支持父亲,但这几年他一直没有表态,大家都认为他是天子的人。”

  “但还是不能大意,太子是不甘丢掉大理寺,他很可能会暗中拉拢王秋,告诉父亲,要把这个王秋牢牢控制住,掌握他的把柄,使他不敢有背叛的想法。”

  杨昭连连点头,“三弟说得太对了,我一定禀报父亲!”

  萧夏沉吟一下又道:“还有就是父亲手下可用的人太少了,让父亲向大姑求援,大姑手下有不少武艺高强的武士,最好父亲再找一个很厉害的幕僚,能够替父亲出谋划策,大哥就负责总管跑腿,李敏和柴绍都不错,可以用起来,成立一个幕僚团体。”

  杨昭竖起大拇指,“还是三弟考虑得很周全,我会向父亲建议!”

  萧夏又取出一个文件袋子,递给杨昭,“这就是崇仁坊的房契,然后土地一万贯钱卖给窦家,酒楼我用来入份子,我和窦家各占五成的份子,由窦家负责经营,土地的一万贯钱就给大哥了。”

  杨昭连忙摆手,“钱我不要,你自己留着!”

  “大哥就不要和我客气了,你手上不宽裕,请客吃饭都要花钱,要不然你怎么结交人脉,我有钱,大哥不要担心!”

  杨昭心中感动,有个能帮自己的兄弟真好。

  “好吧!我就领你的情,酒楼的事情你就别管了,我来替你处理好。”

  杨昭笑道:“我们去看看你的兵器!”

  杨昭命令家仆抬来了萧夏的长槊,杨昭笑道:“这可是军器监第一名匠谢方亲手给你装的杆,他很激动,因为这把折树槊就是他父亲打造的,他父亲谢弘也是南朝第一军器匠。”

  萧夏笑得嘴都合不拢,这根槊足足有三米长,是标准的一丈零八寸,这就是丈八蛇矛的长度,关键杆子是实心的,重量就上去了。

  萧夏端起长槊掂了掂,超过百斤了。

  “大哥,这支槊有多重?”

  “一百二十斤,槊杆也是用镔铁打造,我没花钱,是谢方自己攒的镔铁,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槊头也刻上他的名字,我答应了。”

  刻个名倒无所谓,萧夏舞了片刻,又问道:“大哥,宇文成都凤翅鎏金镗有多重?”

  “两百四十斤,那他那个是重兵器,你这个和他的兵器不是一回事。”

  萧夏点了点头,其实他也需要一支对付盔甲的重兵器,他沉思片刻道:“大哥,父亲有兵器收藏吗?”

  杨昭微微笑道:“你把槊放下,跟我来!”

  “大哥也有兵器收藏?”

  “男人都喜欢收藏兵器,你知道我的钱花哪里去了吗?都买兵器了。”

  杨昭带萧夏来到他的内书房,上了二楼,萧夏眼前一亮,一屋子都是兵器。

  “有些是父亲送我的,有些是皇祖父给我的,这边短兵器都是我自己收藏的。”

  萧夏来到一座放置短兵器的架子前,上面有剑、有刀、有锤、有鞭、有锏。

  萧夏看中了一支点钢鞭,精钢一体打造,他拾起来试了试,约二十余斤重,还有鞭鞘,可以挂在后背盔甲上。

  这就是重兵器了,敌军穿着盔甲刀剑难刺穿,但一鞭抽下去,人就得吐血。

  萧夏解下自己的无尘剑放在桌上,笑道:“用这把剑换钢鞭了。”

首节 上一节 93/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