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84节

  不等这些粮草船靠岸,隋军战船立刻杀出,截住了对方船队,乱箭射杀了首船上的十几名士兵,隋军士兵跳上首船,控制着首船向南驶去。

  这些船队都是用铁链一艘牵着一艘,首船最重要,首船被控制,后面船只只能被牵着走,有一些随船士兵想斩断铁链,立刻被隋军战船上的乱箭射来,随船士兵连中数箭,惨叫落水。

  此时,李孝恭正带着十几名将领和数百骑兵查看涪陵县城,研究攻城,在此之前,他派人连射数支箭信上城,劝守军投降,都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

  李孝恭想到唐王派的使者蒋济良去了巴郡后没有任何消息,估计也凶多吉少了,他也死了劝降之心,决定用武力剿灭丘氏父子。

  李孝恭一行刚转到西城,忽然有士兵奔来禀报,“启禀大帅,我们的粮船被敌军战船拦截,就在江面上。”

  李孝恭大惊,调转马头带着众人向两里外的西汉水奔去,不多时便奔至江岸,江面上的情形让他惊呆了。

  只见江面上有数十艘大型战船,每一艘都是五千石,不是货船,而是不折不扣的战船,体型庞大,正押解着自己的粮船向南驶去。

  战船上插着晋王旗和水军的天鲸旗,这时,一艘战船缓缓向他们驶来,在距离岸边百步左右停下,船头站着一员大将,陈棱一眼认出来。

  “大帅,他是晋王麾下水军大将,叫做沈光。”

  话音刚落,一颗铁火雷从大船上射出,众人急忙后退,但铁火雷没有射到岸上,距离岸边还有三十几步,落入水中爆炸了,

  “轰隆!”一声巨响,一股水柱升起数丈高,声势惊人,战马被惊得稀溜溜暴叫,连连后退。

  李孝恭也被惊得目瞪口呆,船上沈光大笑,指挥船只掉头,向南驶去。

  李孝恭一颗心沉入深渊,他终于意识到,不是丘和叛变,而是隋军已经杀到巴郡了,自己的粮船被劫持了,对方还有这么强大的火器。

  他们也有火器,但都是火药箭,和对方的铁火雷相差十万八千里。

  李孝恭心事重重回到军营,长史崔义玄上前禀报道:“启禀大帅,我们士兵找到一支从巴郡过来的商队,他们有确切消息。”

  “把他们带上来!”

  不多时,几名商人被带上来,李孝恭冷冷问道:“让我看看你们商帖!”

  为首商人连忙取出商帖,隋朝规定,百姓不得轻易离乡,离乡要有证明,普通人要有户帖,还要有乡正签发的离乡证明,商人要有商帖,要有税票,读书人要有学正签发的求学证明,僧人也要有度牒,如果都没有,一旦被抓住,就会被视为流民处置,一般是直接抓去服劳役。

  这也是户籍管理和收税需要,否则大家都随意乱跑,一个王朝究竟有多少人,谁都搞不清楚。

  不过现在中原河北到处是流民,户籍管理已经没有意义了,但巴蜀没有受到乱局影响,管理还是比较严格。

  商人连忙取出商帖和税票,商帖是资阳郡开出来的,税票是巴郡开出的,这些是资阳郡的商人,去巴郡做生意。

  李孝恭看了一眼他们的骡队,眉头一皱问道:“你们为何不走水路?”

  为首商人苦笑道:“大将军,江面上都是战船,激战不断,我们哪里敢走水路。”

  这倒也是,李孝恭点了点头,“巴郡现在情况如何?”

  “回禀将军,巴县全是军队,从荆襄那边来了几万军队,后来又从西面押解来很多降军.”

  “等一等!”

  李孝恭打断了对方的话,“你说对方从西面押解来很多降军,是什么降军?”

  “听说是宇文化及的降军,好像是宇文化及死了,他们军队投降了。”

  “有多少降军?”李孝恭追问道。

  “很多,据说有十万人,我们感觉至少也有七八万。”

  李孝恭半晌说不出话来,如果商人没有说错,那么宇文化及的军队已经全军覆灭了。

  商人们走了,李孝恭有些失魂落魄回到临时营帐,他们五万大军也只扎了几十顶营帐,帐篷都在船上,被隋军战船缴获了。

  这时,长史崔义玄走进大帐问道:“大帅觉得这些商人的话可信吗?”

  李孝恭点了点头,“宇文化及和我们一样,都是船运补给,一旦补给船被隋军缴获,他们就断粮了,八万大军没有粮食,很容易出现兵变,再说宇文化及军中还有不少忠于隋朝的将领。”

  崔义玄也震惊了,如果八万降军全部被转换,巴郡的晋王军岂不是有十几万人?

  李孝恭叹息一声,“我一路追杀南下,就是想俘获宇文化及的八万大军,他们都是隋军精锐啊!没想到最终还是被晋王得到了,这样我怎么回去向唐王交代?”

  他虽然率领十万大军南下,但最终镇守巴蜀只留三万人,其他大军要北归防御突厥,可晋王军入蜀,完全打乱了他们的部署,让李孝恭心烦意乱。

  崔义玄沉思片刻道:“现在我们的粮食也被隋军战船断掉了,我们也坚持不了几天,不如先撤退到资阳郡涪水以西,观望一下形势再说!”

  形势逼人,李孝恭只得下令道:“传令,全军北撤资阳郡!”

第700章 黄家献城

  李孝恭大军迅速西撤,一直退到资阳郡盘石县。

  这时周法明也发现了唐王军的软肋,只要掐断他们补给,对方就得撤退。

  他立刻发鸽信到南郡,再从南郡转去江都。

  除了入蜀作战外,江南隋军还在荆襄发动了北扩之战,隋军先兵不血刃拿下了房陵郡,大军随即北上,三万大军兵指南阳四郡。

  南阳四郡是指由邓州总管府管辖的四郡,包括了南阳郡、淅阳郡、淯阳郡和淮安郡,它们虽然是洛阳隋朝的管辖范围,但目前并没有被王世充实际控制,也就是没有派兵驻扎。

  王世充目前还在忙于对付窦建德大军南下和瓦岗军西扩,加上洛阳有足够的粮食、物资存储,王世充并没有从地方捞取税负的紧迫要求,他便无暇顾及南阳诸郡,以至于邓州四郡处于一种空白地带。

  但空白地带并不等于没有势力占领,目前朱灿占领了淅阳郡,伍氏兄弟占领了南阳郡和淯阳郡,卢祖尚控制着淮安郡。

  襄州总管孙雷率领三万军队北伐,第一战便是南阳郡,南阳郡被伍氏兄弟霸占,这是他们的起家之地,大业元年被史万岁击破后,伍氏兄弟跑去投奔了李子通,没想到时隔十二年,他们又杀回来了。

  李子通大军被张须陀剿灭,李子通只带着八千残军逃亡,李子通在半路病死,八千残军被几名大将瓜分,朱灿分到三千军,伍氏兄弟分到五千军队,他们凭着这点残军,抓住了机会,占领了兵力空虚的邓州四郡,但不久,淮安郡刺史卢祖尚不堪兵扰,愤而起兵,赶走了伍氏兄弟派来占据淮安郡的一千军队。

  伍氏兄弟也无力征讨,只得放弃了淮安郡。

  目前伍氏兄弟手下只有一万军队,是典型的三无军队,没有训练、没有兵甲武器,没有作战士气,这种军队也叫乌合之众,看起来乌泱泱一大片,但一见血就溃败,比谁都跑得快。

  伍氏兄弟也知道状况,但他们没有能力改变,各种资源都没有,只有几千士气衰败到极点的士兵,放纵他们抢掠了几个县,才勉强跟随自己来南阳。

  更重要是,伍氏兄弟也没有了争雄之心,到了南阳后,既不训练军队,也不打造兵甲,整天沉溺于花天酒地,快活一天算一天。

  南阳郡的第一豪门便是黄氏家族,从汉朝延绵至今,每个时代都有强人辈出,目前的黄氏家主叫做黄绍嗣,年近七旬,已经老迈,但他有一个侄子叫做黄君汉,却是个厉害人物。

  当年翟让眼看被杀,就是掌管监狱黄君汉见他是个人才,擅自把他放了。

  后来黄君汉也投奔了瓦岗军,但翟让死后,黄君汉便离开瓦岗军,返回南阳郡了,出任南阳县尉。

  伍氏兄弟率领五千军队杀到南阳,黄君汉知道抵挡不过,为了保民,他便投降献了南阳县,伍氏兄弟封他为武义将军,统领两千地方军。

  黄君汉可不会臣服于伍氏兄弟这种乌合军阀,他一方面隐忍,一方面等待机会。

  黄家在襄阳也有一房支脉,当三万江南隋军北伐时,黄君汉立刻便得到了消息。

  他当即找到了家主黄绍嗣。

  “三叔,我刚刚得到消息,数万晋王军已经过了汉水,开始北伐了!”

  黄绍嗣欣喜叹息道:“苍天有眼啊!晋王军终于北上了,伍氏兄弟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黄君汉道:“三叔,这是我们黄家的机会,侄儿想和晋王军联系,献了南阳城。”

  黄君汉手下有五百家丁,是他从瓦岗军带回来的,只要时机到来,他们随时可以变身五百精锐士兵,但他们是脱掉兵甲离开瓦岗的,要想成事,必须要有兵甲。

  不过黄家府宅地库内却藏有大量盔甲和兵器,黄君汉今天找到家主,就是想要这批兵甲。

  黄绍嗣点点头,“兵甲可以拿走,这件事由你全权做主!”

  黄君汉并不急于取出兵甲,大家都是乌合之众,他的军队却突然顶盔披甲,首先伍氏兄弟就会来找麻烦。

  黄君汉派自己的兄弟黄君玄赶往新野县和晋王军接触。

  孙雷大军刚抵达新野县,便接到禀报,黄氏家族有人求见。

  孙雷当然知道,黄氏家族是南阳第一豪门,他立刻接见了黄君玄,孙雷看了黄君汉的信,回头问长史房玄龄道:“长史觉得可信吗?”

  房玄龄出任荆湖道观察使,这次北征,他又临时兼任襄州军长史。

  房玄龄看完信点点头笑道:“应该可信,毕竟是几百年的豪门世家,居然效忠乱贼,传出去不仅让人笑话,还辱没了祖先,黄家比我们还急于除掉伍氏兄弟。”

  孙雷点点头,“我就怕事机不密,一旦泄露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房玄龄指着沙盘上的穰县道:“伍氏兄弟在穰县驻扎了两千军队,我建议暂时不要管穰县,派两万大军绕过穰县,配合黄家的内应拿下南阳,敌军主力灭了,穰县的两千军就是蝼蚁,一脚就踩死了。”

  孙雷大喜,这个办法不错,他当即请房玄龄率一万军守新野,防止穰县军队偷袭后勤,他则率两万军队带上五天的干粮,从东面迂回绕过了穰县,用两天时间,直接来到了一百五十里外的南阳县。

  此时天色已晚,孙雷率领两万大军在南阳县以南十里外埋伏下来,按照约定,他们点燃了西南方向的一座麦秸堆,在南阳城头望去,就是一个小火点,但这个小火点就是告诉黄君汉,隋军主力到了。

  黄君汉此时就站在南城头,默默的注视着远处的火点。

  这时,大将刘升走过来笑道:“那边好像失火了!”

  黄君汉笑了笑道:“不是失火,是有人家在地里烧草木灰积肥。”

  “原来如此!”

  黄君汉没有心思和他聊天,便找了一个借口下城走了。

  伍氏兄弟虽然花天酒地,但在守城方面却不含糊,南北两座城门都是他们的军队镇守,地方军不准守城门,就是防止他们反水献城,刘升就是伍氏兄弟的心腹将领。

  黄君汉赶回府宅,立刻带手下把地库中藏匿的几百套盔甲和兵器取出来,让五百亲兵穿上,耐心等候约定的时间。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渐渐到了三更时分,整个南阳县内一片寂静。

  黄君汉率领五百士兵出了府门,向南城门奔去,城门两侧坐满了靠墙睡觉的士兵,虽然有一千人守南城门,实际上,大部分都在城头上熟睡。

  黄君汉的手下控制住了数十名士兵,将他们手脚捆绑,嘴堵住,丢进不远处一座院子里,派十几人看守。

  留五十人开启城门,黄君汉率领其余手下迅速上城,城楼前的百余士兵措不及防,当即被士兵俘虏了。

  这时,刘升从城楼内走出来,喝问道:“黄将军,发生了什么事?”

  他没有反应过来,黄君汉提着长枪走上前笑道:“两位伍将军让我来守南城!”

  “不可能,我没有接到”

  刘升忽然发现不对了,怎么黄君汉的士兵都穿上盔甲了?

  他意识到不妙,转身要逃,但来不及了,黄君汉长枪一摆,“噗!”刺穿了刘升的后心。

  黄君汉厉声令道:“点火,开城!”

  城头上点燃了三堆火,城门开启,吊桥放下。

  这时,孙雷率领两万军队已经北移到距离城门只有两里处。

  孙雷看见起火,大喊道:“杀进城去!”

  两万士兵呐喊着如潮水般向南阳城内杀去。

第701章 洛阳瑞兆

  伍氏兄弟在睡梦中被亲兵推醒,听说隋军主力大军已经入城,伍氏兄弟大惊失色,连盔甲都顾不上穿了,翻身上马,两人带着一百多亲兵向北城逃去。

  北城门开启,伍氏兄弟率先冲出城门,但奔出不到百步,就听见一阵梆子响起,五千支弩箭如暴风疾雨般向伍氏兄弟和百名亲兵射来。

  这次他们再也逃脱不了,两人身中数百箭,射得跟刺猬一样,翻身落马,一百多名亲兵也全部被乱箭射杀。

  这两位假演义人物根本没有机会像演义上的伍天锡、伍云召一样大显神威,窝窝囊囊活着,最后窝窝囊囊死去。

  五千军队全部投降,刚招募的新兵也悉数解散。

  但这五千军投降了也并没有好结果,他们在汝南郡和淮安郡屠城了两个县,杀死百姓上万人,老人孩童也不放过,凌辱数千妇女,抢空了两个县的民财,晋王萧夏已经下令,这五千军不接受投降,全部斩杀。

  五千士兵做梦也想不到会是这个下场,他们哭喊着被押到淯水边,全部跪地斩杀,鲜血染红了河流。

  穰县的两千军是当地乡兵,听到消息后,士兵们逃跑一空,主将和几名副将是李子通的逃亡残军,他们换上民装准备逃走,却被县令张易带领数十名捕快抓住并斩首,把人头送给了隋军。

首节 上一节 384/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