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83节

  沈光冷笑一声,真是自不量力,不逃跑还想主动攻击自己,既然想死,就成全他们吧!

  “弩砲准备!”

  沈光大喊一声,他所在的战船是旗舰,挂上了红黄旗,红旗代表作战,黄旗代表主战兵器准备,各种战船的主战兵器不一样,有弓弩,有拍杆,有撞头,但在沈光这里,主战兵器就是铁火雷弩砲。

  六十艘战船上的弩砲纷纷就位,巨弦撑开,士兵们把一只只装有铁火雷的木箱放在弩砲旁边的火器位上,一名士兵将一只五十斤的铁火雷装进了发射槽。

第697章 陷入绝境

  水面上不断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艘艘战船不断被炸得粉碎,江面上残碎的尸体和残碎的木块混在一起,江面上听不到惨叫,只有吓破胆的哭喊。

  当一百多战船被炸毁后,剩下的三百艘战船都竖起了白旗,所有士兵都乖乖跪在船头,兵器盔甲都丢在一边。

  短短一个时辰不到,战争就结束了,敌军主将已被炸死,剩下的士兵彻底被吓破了胆,连逃跑的勇气都没有了,。

  沈光在每艘投降的船上派去两名士兵,就控制了整艘船只,他根本不担心这些降船的士兵会反抗,一旦士兵的勇气彻底丧尽后,哪怕面对死亡,他们的选择也是逃跑,而不是反抗,一旦投降,士兵们只会老老实实等待遣返回家,这是他们投降的目的,也是他们最大的期待。

  沈光的战船押送着两千余艘敌军船只离开江津县,返回巴县。

  宇文化及的大军抵达江津县对岸时,便意识到不对劲了,对岸明明可以停泊,为什么他们的船队没有停下来等候,又擅自前行了,难道船队不知道他们急需补给吗?

  连宇文化及都感到不对劲,其他将领更感觉不对了,宇文化及连忙派手下赶到前面去寻找船队的下落,其余军队就在江津县北岸驻扎,北岸仅用的几百户人家都坐小船逃去了南岸,几百间泥坯房几乎都是家徒四壁,又黑又脏,门窗都被拆掉带走,只要不下雨,没有士兵愿意住进去。

  八万大军最大的问题不是住宿,而是粮食,得不到粮船的补充,他们只剩下一天的粮食了,怎么办?

  宇文化及想到的办法就是原地驻军,隔江望着对岸的江津县,就俨如画饼充饥,看得到,却摸不到,但至少还有一线希望。

  但宇文化及的手下大将们却不是这样想的,在一块大石前,司马德戡、赵行枢、陈伯图、裴虔通、令狐行达等五名大将军聚在一起,讨论着对策。

  “这个宇文化及就是不折不扣的蠢货,我告诉他了,现在距离巴县还有三天路程,很简单,粮食吃一天,骡驴杀了吃两天,就杀到巴县,就算进不了县城,周围有农户和农田对不对,肯定能收集到不少食材,可这个蠢货就是不听我的劝,非要找到船队,他就不想想,船队会莫名其妙失踪吗?”

  说话的是司马德戡,他对宇文化及已经不满到极点,心中杀机沸腾,他找了几个同僚,就是想邀请众人和自己一起干。

  “有这个蠢货在,我们和八万将士都要被他拖死。”

  令狐行达捏紧拳头道:“那就干掉他!”

  陈伯图沉默片刻道:“干掉他容易,接下来怎么办?”

  司马德戡冷冷道:“我们有八万大军,接下来就一路横扫过去,杀出三峡道,广阔的荆襄难道不够我们快活吗?”

  司马德戡想法很简单,快活一天算一天,所有人都被说动了,天子死在他们手上,他们还有什么资格求别人收容,活一天就赚一天罢了。

  “干了!”

  “干了!”

  “干了!”

  其余几人统统表态,干掉宇文化及,他们就是八万军队的主人。

  下午,宇文化及坐在小帐中喝酒,忽然外面传来几声惨叫,宇文化及一怔。

  只见司马德戡披盔戴甲,率领十几名甲士冲了进来。

  宇文化及惊愕道:“宇文大将军,你这是做什么?”

  司马德戡冷冷道:“粮食只剩一天了,将士们焦虑万分,你却在这里喝酒,你这个皇帝当得好自在啊!”

  宇文化及心中一阵慌乱,连忙解释道:“喝完这杯酒,朕就带大家去巴县!”

  “不用了,巴县我们自己去,你去死吧!”

  司马德戡一挥手,“十几名甲士拔刀冲上去,宇文化及大惊,转身就逃,却被酒桌绊倒,重重摔倒在地,不等他爬起身,十几名甲士乱刀齐下,只听一阵惨叫,宇文化及当场被斩杀,一代奸雄就此毙命。

  司马德戡等五人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宇文化及的兄弟吏部尚书宇文士及以及数十名跟随宇文化及的官员一并斩杀,只有极少数官员得以幸免。

  司马德戡立刻召集众将说明情况,尽管大部分将领并不是赞成杀死宇文化及,但他们对宇文化及反应迟钝和不作为也深感不满。

  众人便暂时支持司马德戡,大家先一鼓作气,杀出三峡道再说。

  司马德戡自封为蜀王,率领八万大军继续向巴郡进发,次日,粮食终于吃完,司马德戡下令将五千头驴骡全部宰杀,把肉食和骨头全部分给三军。

  这天下午,队伍来到距离巴县还有五十里的石镜山谷道,张镜山就由此地名得来。

  这是最难走的一段路,全部是在山腰开凿山体建成的山道,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滔滔江水。

  这段山腰路长约三十余里,最后的两里路是栈道,走过这段路,距离巴县就很近。

  正走着,前面忽然喧哗起来,很快有士兵跑来禀报,启禀将军,“前面的栈道没有了!”

  司马德戡大惊,栈道怎么会突然没有了?他立刻反应过来,一定是丘和这个混蛋毁掉了栈道。

  司马德戡忽然想到一个很可怕的假设,如果前面栈道没有了,后面的道路又被堵住,他们没有粮食,不就完蛋了吗?

  想到这,司马德戡心急如焚,立刻喝令道:“传令下去,全军向后撤退,立刻撤出山道!”

  八万大军开始掉头向回走,后面的军队不知道,都怨声载道,不得不掉头向回走。

  这时,西面传来几声巨大的爆炸,众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每个人的心都向下一沉。

  山道是开凿石壁而成,经过前人不断开凿,这条山道还是比较宽,有一丈左右,可以行走大车,眼看就要退出山道,只剩下百步左右,山道突然消失了,出现一道三丈宽的缺口,缺口下面是笔直悬崖,再下面便是滔滔的江水。

  不用说,刚才的几声爆炸,就是把这段路炸断了。

  这时,对面出现数百弩手,一起向山道上放箭,后面的士兵躲闪不及,一下子被射倒数十人,吓得山道上的士兵纷纷后退,混乱中,有几名士兵被挤下了山崖,惨叫着坠入长江。

第698章 粮尽生乱

  驴肉和骡肉吃光了,晚上,八万将士第一次尝到了挨饿的滋味,只能靠在石壁上喝水抵饿,很快,水也快喝完了。

  半夜里,士兵们开始折腾起来,他们用腰带结成长长的绳子,吊着头盔到长江中舀水,这一招还不错,至少饮水问题可以解决了,但吃的怎么办?

  饿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上午还是没有吃的,士兵们饿得头昏眼花,心中发慌,腿也软了,走路都困难,人一顿不吃饿得慌,何况现在是两顿不吃。

  士兵们心中不满,开始鼓噪起来了,他们意识到宇文化及是对的,留在江津县,说不定有办法渡江过去,比如找一批水性好的士兵游过长江去,占领县城,再利用县城资源搭建浮桥,当然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当时怎么想不到这个办法?但这并不妨碍低层将士们开始怨恨司马德戡等五人。

  短短三丈宽的缺口却成了八万大军不可逾越的天堑,但人被逼急了,还是有办法,司马德戡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命令士兵用绳子把长矛捆绑起来,用两千支长矛做成四丈长的矛桥,正好搭在缺口之上。

  司马德戡命令士兵举着盾牌列队而行,但没有用,数百名士兵刚走过矛桥数十步,山道上又再一次猛然爆炸,炸得士兵鸡飞狗跳,一片惨叫,后面的士兵掉头便逃,矛桥在混乱中断裂,数十名士兵惨叫着坠下山崖,矛桥也跟着坠落。

  留在西面的两百余名士兵走投无路,纷纷举手投降,周法明下令军队接受了对方士兵投降,这两百余名原本被同情的士兵顿时成了对面的羡慕者。

  司马德戡绝望了,对方的火雷太强大,他们根本过不去,这个办法失败了,他只得带着亲兵回到中军。

  但让司马德戡想不到的是,两百多人投降却让其他士兵醒悟了,他们可以投降啊!只要投降就能活命了。

  士兵们纷纷大喊,“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投降当然可以,周法明命令士兵将木板搭在缺口上,命令所有投降士兵放下兵器和盔甲,举手走过来,一群群士兵举手走过了木板桥,得到了新生。

  负责后军的主将叫赵文砣,是一名鹰扬郎将,他深恨司马德戡等人,所以士兵投降他也不汇报,让后军士兵不断投降。

  后军投降了一万余人,司马德戡才终于得到了消息,他勃然大怒,命令裴虔通带一百多名军法士兵去阻止投降,并将赵文砣就地阵法。

  赵文砣知道司马德戡会派人来找自己麻烦,他早就准备好了,当裴虔通带着一百多名军法士兵冲过来时,却被数千愤怒的士兵包围了,前后士兵一起放箭,裴虔通和一百多名手下被射成刺猬一般,当场死亡。

  赵文砣一不做二不休,带着数千士兵哗变了,他们得到了隋军的馒头补给,每人吃了两个馒头,有了力气,开始在赵文砣的率领下去找司马德戡算账起来。

  “不想饿死的弟兄跟我走,杀死司马德戡,我们投降晋王,可以吃饱饭,分永业田!”

  吃饱饭是眼下,分永业田是希望,士兵们沸腾了,跟随赵文砣的士兵越来多,从数千人渐渐发展到数万人。

  司马德戡正和几名大将商议对策,已经断粮两顿,再不想办法,士兵就要造反了。

  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让一批士兵游水到对岸去,拉起几根长索,然后快速搭建绳桥,对岸虽然也没有粮食,但山上有大量植物,吃几顿野菜树皮,说不定将领还能吃到野味,然后大军杀回江津县,就有希望了。

  早就在这时,西面忽然响起了喊杀声,众人面面相觑,司马德戡厉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亲兵首领跌跌撞撞奔来,哭丧脸道:“士兵们哗变了,赵文砣带着无数士兵杀来,请将军速速定夺!”

  还定夺个屁啊,赶紧逃吧!

  司马德戡和众将掉头便向东面逃去,不料东面的前军也发生了哗变,这是兵部侍郎兼前军司马卫孝则领导士兵发生哗变了。

  卫孝则是卫玄之子,而参与叛乱的陈伯图原本是卫玄的部将,在陈伯图的说情下,卫孝则得以幸免,继续出任兵部侍郎兼前军司马。

  卫孝则趁着前军都统领陈伯图去中军参与商议的机会,率领两万前军哗变了。

  饥饿的中军士兵在赵文砣和卫孝则的影响下也跟着哗变,司马德戡和众将以及数百名亲兵走投无路,被愤怒的士兵们乱刀砍杀。

  卫孝则下令砍下首级,尸体踢下了悬崖。

  全军投降,八万将士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稀饭和馒头,无数士兵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周法明命令工程士兵用栈道方式修复了山道,次日上午,两万大军带着八万降卒返回了巴郡。

  这八万大军原本是天子杨广在高丽之战后重建建立的骁果军,无论装备和训练都算是精锐之军,这些骁果军主要来源于关中、洛阳、中原以及山东。

  周法明留下了赵文砣和卫孝则以及三万中原籍以及山东籍士兵,他们的家乡都已经是晋王的地盘。

  其余五万士兵则送往荆襄进行整编,与此同时,缴获的船只也一并送往荆襄。

  望着八万降军到来,丘和着实震撼,他没想到晋王军如此强悍,竟然在短短几天内便兵不血刃俘获了八万大军以及两千多艘战船。

  丘和站在城头上,叹口气对两个儿子道:“有晋王在,说隋朝即将灭亡,还为时过早,虽然李渊有关陇和河东,但萧夏也有整个长江以南以及山东和中原,大家势均力敌,尤其晋王有铁火雷这个大杀器,李渊未必能赢啊!”

  丘师沉声道:“长安的形势已经很明确了,天子杨侑不过是傀儡罢了,一旦大家泾渭分明,李渊也没必要再假装隋朝了,肯定要建立自己的王朝,父亲既然决定继续效忠隋朝,就不能再动摇,否则两边都不会接受我们。”

  丘和轻轻点头,他很赞成长子的态度,这个时候立场一定要坚定,尤其唐朝使者蒋济良死在他手中,蒋济良可是从太原就跟随李渊了,李渊岂能再容自己?

  丘和又对次子丘行恭道:“我已经和周法明说好了,由你率军坐镇涪陵郡,这也算是对我们丘家的考验,经受住考虑,晋王会对我们子孙不薄,毕竟当年他是我的下属,我对他有人情。”

  丘行恭躬身道:“请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会让丘家从中兴大隋的功劳簿上掉下来!”

  战争并没有结束,李孝恭大军也正在南下途中,李孝恭的目的当然是想拦截宇文化及的军队和物资,所以他率军抄了近路,从成都率军向东南方向而行,跨过绵水进入资阳郡,再向东进入涪陵郡,然后沿着西汉水直接抵达巴县,在巴县设卡,拦截绕了远路的宇文化及大军。

  只是李孝恭做梦也想不到,晋王军已经抢先夺取了巴东郡和巴郡,并劝降了丘和,更要命是,他们已经提前拦截了宇文化及的八万大军,宇文化及已经灰飞烟灭。

  沈光率领六十艘战船沿着西汉水向北而行,这天清晨抵达了涪陵县,同步抵达的还有丘行恭率领的六千军队,这时,李孝恭的一万先锋军距离涪陵县还有三十里,丘行恭抢先一步进驻县城,并进行部署,

第699章 形势逼人

  李孝恭的前锋大将正是陈棱,他留在在汉中为太守,李孝恭大军南下,陈棱随即投降,献了汉中。

  陈棱率领一万先锋军杀到涪陵县,他原以为涪陵县无兵驻扎,不料兵临城下才发现,城头上竟然有一支军队,人数还不少,至少有两万人,陈棱震惊,连忙后撤十里,等候主力大军到来。

  别人是埋伏兵力,但丘行恭是虚增兵力,他找来一万多百姓,手持旗杆和长矛站在后排,而士兵站在前面,从城下看不见身体,隐隐只见看见后面有人持矛和大旗,而前排都是身披盔甲的挎刀士兵,这就给敌军造成了守军强大的错觉。

  次日,李孝恭率领四万大军杀到了涪陵县,陈棱上前禀报,“启禀大帅,城头约有守军近两万人,打着晋王的隋旗。”

  朝廷的战旗是黄底欤蹙恼狡焓浅嗟龙旗,很容易分辨。

  李孝恭暗觉不妙,晋王军竟然已经杀来了?

  “城头守将是什么人?”李孝恭问道。

  “卑职不知!”

  李孝恭心中有些不快,作为先锋,拿不下城池也就罢了,居然连对方城内守将都不知道,搞不好对方的两万军也是假的。

  他当即派人去城外四处打听情况,很快便从城外乡民那里打听到了一些消息,上午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从南面过来,进了涪陵县城,旗号上是‘丘’字。

  原来才五六千人,难道是丘和?不对,丘和太老,应该是他儿子丘师或者丘行恭,他们打着晋王的旗号,抗拒自己大军。

  李孝恭着实恼火,下令砍伐树木,制作攻城武器。

  这时,城外的西汉水上来了一千多艘小船,分成两队,满载着粮草,这时李孝恭的粮船到了。

首节 上一节 383/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