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82节

  虽然现在他也是大将军、齐国公,但这是宇文化及所封,没有半点含金量,魏文通自己都嫌弃。

  豆卢青又道:“大帅经常告诉我们,人生的机会就这么两三次,一旦机会来了,必须要抓住,大帅忘记了吗?”

  魏文通心中早降了,只是有点放不下面子,他沉默半晌叹口气道:“我写一封信,你去交给李孝恭吧!”

  次日上午,李孝恭率领数万大军兵临关下,剑门关开启了,魏文通率领大军出来迎接李孝恭大军。

  事情就是这么讽刺,当初魏文通也是接受了对方的投降,兵不血刃拿下剑门关,时隔半年不到,他如法炮制,兵不血刃地将剑门关交给了另一支军队。

  剑门关最重要的防御从来不是地势,而是人心。

  李孝恭大军进关,随即任命魏文通为先锋,率领本部三万大军一路向成都杀去。

  大军势如破竹,沿途郡县军队纷纷投降,短短十天后,李孝恭大军抵达成都,兵临城下。

  就在李孝恭拿下剑门关的同一时刻,三峡道上,一支三万人大军正浩浩荡荡向西而行,这是南郡刺史周法明率领的三万隋军,在他们脚下的长江内,还有天鲸郎将沈光率领的五十艘战船和三千水军,背后还有几百艘货船,这是隋军的补给船。

  三万大军轻装而行,下午时分,大军抵达了巫山县,事实上,他们就是巴东郡境内行军,再向前走五十里,就是巴东郡郡治人复县,也就是奉节县。

  巫山县城内有三千驻军,不过有趣的是,这支军队并不是宇文化及的军队,也不是前朝廷西隋的军队,由大将张颜统领。

  张颜是巴东郡豪强,是三国巴郡豪强张任的后人,他父亲张镜山就是巴东郡刺史,他们不臣服任何人,实际上是一个独立军阀。

  不过受人口的地形的限制,这支独立军阀的实力不强,只有三千军,已经是巴东郡能承受军队的顶点了。

  张颜当然知道他的县城守不住三万大军进攻,他其实已经不断后撤,最初他的军队在秭归县,听说三万隋军杀来,他率军从秭归县撤退到巴东县,又从巴东县撤退到巫山县了,再向后撤就是张家老巢人复县了。

  退无可退,张颜只得率军出城投降。

第695章 三军对垒

  周法明拿下了巫山县,船队也到了,士兵从船上取来帐篷,开始搭建军营,一部分士兵则取来粮米和咸肉,点燃蜂窝煤饼,开始煮饭了,一片片咸肉则放进锅里一起煮,饭熟后就成为了咸肉饭,再配上肉酱和梅干菜,每人可吃一大碗。

  大帐内,周法明正和张颜细谈,周法明笑道:“张将军请转告你父亲,晋王殿下经略江南多年,并不是你们担心的打压豪强,重用世家,打压的是山越人豪强,是因为他们集体叛乱,后来江南西道,荆襄道的豪强关系都很好,只要你们支持晋王,不背叛晋王,那么晋王殿下也会尊重你们利益,晋王殿下要重振大隋,他需要各地豪强世家的支持,他怎么可能摧毁自己的根基?”

  张颜一直有顾虑,担心晋王打压豪强,启用世家,周法明的一番话终于让他消除了担忧,点点头道:“我这就去告诉父亲,让他安心!”

  张颜连夜赶往人复县通知父亲,为表示诚意,他的三千军队并没有带走,留在巫山县。

  次日一早,周法明率领三万大军继续西行,下午抵达了郡治人复县,刺史张镜山出来迎接大军到来。

  张镜山投降是顺理成章之事,一点都不意外,意外的是,张镜山告诉他们一个重要消息。

  “我得到一个消息,李孝恭的十万大军已经攻占了成都,宇文化及带着数万大军向南溃逃败,现在不知道到退哪里了?”

  周法明大吃一惊,如果宇文化及大军退到巴郡,麻烦就大了。

  他急忙问道:“请问张使君,巴郡情况如何?”

  “巴郡大概有一万军队,由老将军丘和统领,他同时也是巴郡刺史。”

  周法明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老将丘和镇守巴郡,因为兄长周法尚的缘故,他和丘和的关系极好。

  周法明又问道:“丘和投降宇文化及了吗?”

  “丘和原本是忠于西隋的,宇文化及灭了西隋,立秦王杨浩为帝时,丘和勉强向杨浩递交了效忠书,但宇文化及废了杨浩,自立为帝,丘和就沉默了,他和我们一样,都没有向宇文化及递交效忠书,宇文化及可能还顾不上我们这里,丘和的态度我也不太清楚。”

  周法明又问道:“张使君和丘和熟悉吗?”

  张镜山点点头,“没有得到我们这些地头蛇的支持,丘和这个刺史也坐不稳,如果将军想让我去劝降丘和,我可以帮忙。”

  周法明大喜,躬身行礼,”多谢张使君相助!”

  张镜山笑道:“形势危急,我今天就出发!”

  周法明当即取出晋王萧夏写给丘和的信,让张镜山交给丘和,张镜山当晚连夜出发赶往巴郡,次日一早,周法明率领大军和船队也出发了。

  巴蜀这一年来政变变换不断,所有地方官都陷入迷茫,丘和也不例外,他原本被天子杨广任命为交州总管,在交趾郡呆了五年,把交趾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泰。

  丘和已经六十余岁,他原以为自己将终老于交趾郡。

  没想到大业六年,他又被调回朝廷,不过因为得罪了宇文述,很快又被打回巴蜀,任命为巴郡刺史,后来又兼任巴郡通守,一直驻守巴蜀,西隋建立后,丘和被任命为山南道观察使,这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他极为感激西隋,第一个表态忠于西隋。

  但他的好日子在西隋进巴蜀后便终结了,杨庆夺走了他的军权,又重新任命他为巴郡刺史,走了一个圆又回到起点,让他心中极度失望和愤恨。

  所以宇文化及率军入蜀,灭了西隋后,建立新隋,立秦王杨浩为帝,看在宇文化及杀了杨庆的面上,丘和勉强承认了新隋。

  但随着宇文化及篡位为帝,丘和也沉默了,他是隋臣,他绝不可能承认宇文化及这个叛逆。

  丘和手中,还是他儿子丘行恭在西隋灭亡时,南撤带回了巴郡,有了这一万军队,丘和心中就略略有了底气。

  此时丘和已经得到了消息,唐王李渊派来的大将李孝恭已经攻下了成都,宇文化及正向南败退而来,搞不好很快会退到巴郡,这让丘和十分紧张。

  他开始让几个儿子在巴县城内征召民夫进行训练,巴县就是今天的重庆,位于西汉水和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大县,城墙高大坚固。

  如果手中有两三万军队,哪怕宇文化及大军杀来,他也能防御住了。

  中午时分,丘和正在城头巡视,忽然儿子丘行恭匆匆跑来,低声道:“父亲,张镜山来了,有急事找父亲。”

  丘和眉头一皱,张镜山怎么来了?难道他也是害怕宇文化及的军队,来找自己寻求庇护?自己怎么可能顾得上两个郡防御?

  丘和随即回到官房,只见张镜山正坐在大堂上等候。

  “不好意思,让张贤弟久等了!”

  张镜山起身行礼道:“我有急事来找丘老将军。”

  “可是宇文化及之事?”

  张镜山点点头,“我刚刚得到消息,宇文化及的军队大约有八万人,已经到资阳郡了,最多五六天就会抵达巴郡!”

  “什么?八万人!”

  丘和大惊失色,他以为宇文化及最多两三万人,没想到竟然有八万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他根本就没有抵抗,直接率军南下了,他估计是想杀出巴蜀去荆襄。”

  张镜山是地头蛇,他的消息比自己灵敏,丘和心中着实紧张,八万大军,他怎么守得住巴县?

  张镜山又缓缓道:“还有另外一个消息要告诉丘兄,晋王的军队也进蜀了,我现在已经是晋王殿下任命的巴东郡刺史。”

  丘和瞪大了眼睛,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张镜山笑道:“确实很突然,但这是事实,估计明天晋王大军就抵达巴县了,丘兄需要做一个决断。”

  张镜山说完,把晋王的信交给了丘和,丘和接过信问道:“晋王殿下派来的主将是谁?”

  “周法明,丘兄认识吗?”

  “啊!原来是周法明。”

  丘和当然很熟悉,他在交趾郡呆了五年,周法尚在岭南西道呆了十年,周法明当时也在岭南西道,多次来交趾郡,可以说他们都是一个圈子的人,丘和和周氏兄弟交情深厚。

  实际上,萧夏派周法明为主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周法明和丘和关系密切,萧夏希望周法明把丘和争取过来。

  听说是周法明带兵入蜀,丘和一颗心稍稍放下,打开了晋王给他的信件。

  丘和和萧夏也有交集,当年他出任左武侯卫大将军,萧夏就是他名义上的下属。

  就在这时,长子丘师匆匆赶来,在堂下禀报道:“父亲,李孝恭派使者求见!”

第696章 断绝退路

  没想到唐王的使者也来了,丘和有点为难地看了一眼张镜山。

  张镜山笑咪咪道:“丘公尽管接见,我也想听听唐王给的条件!”

  丘和暗骂这些地头蛇是老狐狸,只看利益不讲人情。

  丘和点点头,“请使者进来!”

  不多时,亲兵领着唐王使者进来了,是个三十岁左右的文士,叫做蒋济良,他向丘和行一礼,取出一封信呈给,“这是唐王殿下给丘公的信件,请过目!”

  丘和接过信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信件上,张镜山却悄悄拔出了匕首,他猛地冲上去,匕首狠狠刺穿了蒋济良的背心,“啊——”蒋济良惨叫一声,当即倒地毙命、

  丘和大惊失色,“张使君,你这是做什么?”

  张镜山扔掉匕首道:“首鼠两端成不了大事,我替丘公做决定了!”

  丘和望望地上的尸体,又看看手中信件,不由长叹一声,“也罢!”

  他撕掉了李渊给他信件,信还没有打开,他也不想看了,他当即喝令道:“传我的命令,准备迎接晋王军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周法明率领三万江南隋军抵达巴县,受到巴县军民的热烈欢迎,丘和亲自出城欢迎老朋友周法明的到来,两人都是六旬老将,多年未见,再见时已须发皆白,两人忍不住老泪纵横,唏嘘一番,一起骑马进了城。

  重逢的喜悦在半个时辰就过去了,严峻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坐下商议。

  宇文化及的大军已经杀入泸川郡了,最多四天后就杀到巴县,周法明沉声问道:“宇文化及此番南下是仓促南逃,还是有序南撤?”

  旁边丘师道:“应该属于两者之间,宇文化及从来就没有打算在蜀中久呆,他一直想走三峡道出蜀,所以他早有准备,没有造新宫殿,各种物资都打包,存在岷江码头的仓库内,一旦准备好,就随时南撤。

  但宇文化及也没有料到十万唐王军杀进来这么快,他紧急发布了征船令,眼看着北方防御军队纷纷投降,他只能带着成都的八万守军南撤,从他们的行军路线看,他们应该有大量船只跟随。”

  周法明仔细看了看地图,确实如此,如果对方走涪陵郡明明距离更短,对方却绕个大弯去宜宾县,再从宜宾县沿着长江向东走,这就是典型的货运路线,只有一个解释,对方带了大量船只。

  周法明笑道:“我也带了三千水军和六十艘精锐战船,足以击溃对方的水军,我们好好策划一下,怎么打这一战。”

  宇文化及率领八万大军沿着长江北岸的官道一路南行,走过了肥沃的成都平原后,他们已经来到平原最南部,这一片都是丘陵山区,长江在万山中蜿蜒东流,八万大军也只能在狭窄的官道上艰难而行,所谓官道也只是比崎岖山道好那么一点点,马车就别想了,只能几千头骡驴驮着一点临时补给,战马也没有,士兵们只能靠两条腿艰难行军。

  士兵一路上怨声载道载道,明明向东百里就是富庶的人口密集区,可以一路抢掠,可是为了保船上的财宝物资,他们只能沿着岷江而行。

  现在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几十里人影都不见一个,到处是一座接一座的大山,看得士兵们都绝望了。

  这天傍晚,士兵们原地休息,开始埋锅做饭,他们不像江南水军有蜂窝煤,他们得去砍柴,也没有便利的炉子,还得在地上挖坑做灶,更没有帐篷,营帐都在船上呢,这里一路都是悬崖,船只无法靠岸卸货。

  他们唯一的寄托就是五千头驴骡,驮负的粮食够八万大军吃五天,五天后再从船上补充一次。

  他们上次一次补充是前天,在泸川县,现在已经过去两天,今天吃完这一顿,还能坚持两天,可下一次又在哪里补充呢?

  一顶行军帐内,宇文化及就在焦虑地考虑这个问题,河内郡王、大将军司马德戡指着地图道:“陛下,前面五十里就是江津县,在江津县应该可以补给。”

  宇文化及恼火道:“你这个蠢货,朕不知道吗?江津县是在长江南岸,我们是在长江北岸,北岸全是山崖,怎么补给?”

  司马德戡心中也是很恼火,自己早就劝他在沿途做好仓储补给点,他不听,以为船上随时可以补给,现在他才知道大船补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却把责任怪在自己头上,跟着这种窝囊废还能成什么大事?

  司马德戡心中起了杀机。

  队伍驻扎休息了,但船队却没法靠岸停泊,这一带两边都是山崖,船队只能继续缓慢地顺水漂行。

  宇文化及的船队十分庞大,约有两千余艘,但基本上都是千石左右的中型船只,其中战船有近四百艘,其他都是满载各种财宝物资的货船。

  宇文化及的财宝主要是来自西隋,各种兵器、铜铁、布匹等战略物资来自天子杨广的南征。

  船队提前抵达江津县,这里是一个圆弧形大转弯,船队开始靠岸停步,等待后面大军到来。

  但就在这时,东面一支战船队杀来了。

  迎面杀来的船队正是沈光率领的六十艘五千石战船,清一色的车船,每艘船上有五十名士兵和二十余名踏船手和操舵手。

  现在水军将领叫做天鲸将,和鹰扬将、骠骑将、虎贲将一样,天鲸将代表水军。

  但这种称呼也是作战时才有,平时沈光的军职是二级中郎将,如果他是带领骑兵作战,那他的头衔就要改为骠骑中郎将,现在他是水军作战,头衔自然是天鲸中郎将。

  沈光眯眼望着远处密集的敌军船只,他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立功机会了,拿下这一战他就能升为一级中郎将了。

  “当!当!当!”远处的战船警钟声大作,他们发现隋军战船了。

  四百三十艘战船纷纷离开岸边,向对面的六十艘战船扑来。

  尽管对面战船体型庞大,但数量不多,他们以七对一,完全可以用狼群战术将对方拖垮歼灭。

首节 上一节 382/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