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79节

  李靖淡淡笑道:“我只有三个人,你想杀我们易如反掌,又何必这么紧张?请坐下,我们谈一谈!”

  赵长海脸上的警惕没有消退,他坐下道:“我不是对你们三人警惕,而是晋王殿下派先生来找我,我对这件事警惕。”

  李靖缓缓道:“你虽然是长海盐帮头子,但晋王殿下还不会把你放在眼中,殿下只是怜惜十几万盐工的性命,不希望他们死在骑兵的铁蹄之下,晋王二十万大军即将围剿杜伏威,现在我给你带一句话,希望盐工不要再为杜伏威卖命,战争结束后,盐工可以继续为江南盐铁司供盐,按照我们的江南的价格,每斗粗盐十二文。”

  赵长海沉吟一下问道:“如果我们不答应会怎么样?”

  “如果不答应,那就战场上见,一旦成为战俘,按照晋王府的规矩,需服苦役三年,这还只是对士兵的惩罚,至于你们盐工帮头子,和杜伏威同罪,全家诛绝!”

  赵长海脸色一变,目光顿时变得凶狠起来,恶狠狠道:“在我面前竟然敢说这种话,你活腻了!”

  李靖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容随即一收,把金牌往桌上重重一拍,冷冷道:“亏你还在刀口上混了几十年,连句真话都不敢听,你怂恿盐工为杜伏威卖命,你以为自己还会有什么好下场?”

  赵长海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盯着金牌道:“你刚才只说盐工的好处,如果我们盐帮阻止盐工参加军队,又有什么好处?”

  李靖缓缓道:“晋王殿下是不允许有盐帮存在的,你们这些盐帮头子可以转正为盐官,负责替盐铁司管理盐工,这是你们最好的出路!”

  居然能做盐官,赵长海怦然心动了,这是他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做了官不仅祖宗有了荣耀,子孙也会得到保障。

  赵长海连忙换了一副姿态,躬身行礼道,“刚才无礼,请先生见谅,小人很愿意为晋王殿下效力!”

  “晋王殿下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

  赵长海点点头道:“我一定会尽力而为,但我不能保障其他帮头也肯听我的话。”

  李靖微微笑道:“你只管尽力而为就是了!”

  李靖回到鲁郡瑕丘县,对罗士信道:“已经安排好,将军可即刻出兵!”

  罗士信大喜,当即派快马给秦琼送信,通知秦琼立刻北上。

  罗士信自己则率领三万军队疾速东进,三天后抵达泗水县,这时,秦琼也接到罗士信的快信,他早已准备好,立刻和尤俊达率两万军北上琅琊郡,向临沂县杀去。

  杜伏威出现了两个重大战略误判,第一个重大战略失误是,当秦琼率军攻占东海郡,剿灭辅公佑后,杜伏威不但没有警惕,反而暗暗庆幸江南隋军替他铲除了辅公佑。

  杜伏威和辅公佑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初辅公佑极力劝说他和李子通结盟,后来两军在彭城郡大败陈棱后,杜伏威遭到了李子通背刺,不得不损兵折将退回东海郡,连下邳郡都不要了,杜伏威对辅公佑极为不满,正是这件事给杜伏威和辅公佑埋下分裂的种子。

  第二件事便是杜伏威和东海徐家结盟,改做盐生意,辅公佑不同意和地方豪强结盟,不过盐利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辅公佑心中虽然不满,但也没有表现出来。

  但两人真正翻脸分裂是杜伏威听从了军师徐良的建议,其实就是徐家的建议,进行战略转移,从江淮向山东半岛转移,这就触犯了辅公佑的底线,辅公佑是坚决要求在江淮发展,两人大吵一场,由此各走各的路,辅公佑率领三万人留在东海郡,杜伏威率领三万军北迁琅琊郡。

  在徐良的建议下,杜伏威进行了军制改革,花重金打造三万精锐,其余八万大军实行以盐养军制度,平时为盐工,战时为士卒,这样他就不用负担一文钱的军费开支,一个琅琊郡就能养活十余万大军,堪称奇迹,让杜伏威十分得意。

  杜伏威出现的第二个重大误判是,他听信了军师徐良的劝说,只要他们不攻打高密郡,不给晋王找到出兵借口,他就不会攻打自己。

  这虽然是军师徐良的劝说,但实际上最后杜伏威自己做出的决定。

  杜伏威这几年有点飘了,把自己当做了一方诸侯,出现了幻觉,当然,这种幻觉不光他有,徐元朗和李子通都有,自从他们被西隋朝廷分别封为淮王、鲁王和彭王后,他们就以为自己是和晋王平起平坐的王爷了。

  两个重大战略失误让杜伏威最终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第689章 意外背叛

  半夜里,杜伏威忽然得到消息,江南隋军兵分两路杀进了琅琊郡,杜伏威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去把军师徐良找来。

  徐良是东海郡豪门世家徐氏子弟,自从杜伏威和徐家结盟后,徐家不仅把盐业生意给了杜伏威,还派优秀子弟徐良给杜伏威最幕僚。

  杜伏威对徐家十分满意,很快就任命徐良为军师,对他各种建议言听计从,徐良劝他,东海郡是晋王卧榻之侧,他绝不会容忍这里有军队出现,劝他向北迁移。

  杜伏威深以为然,便把老巢转移到琅琊郡,辅公佑不肯离开东海郡,徐良又劝他和辅公佑彻底决裂。

  徐良又着手替他改革军制,最终形成了一万上募军、两万精兵和八万盐工军的三级军队体制,仅用极少的财政就拥有了十一万大军,着实让杜伏威很满意。

  秦琼攻下东海郡,杜伏威急于北撤高密郡,还是徐良劝他不要给晋王找到出兵攻打他们的借口。

  杜伏威头脑发昏,竟然听从了徐良的建议,哪怕徐元朗和格谦被灭,他都按兵不动,

  但现在隋军大军入境了,杜伏威才开始惊慌失措。

  不多时,徐良匆匆赶来了,“王爷半夜找卑职,有什么急事?”

  杜伏威不由埋怨他道:“你不是说隋军不会攻打我们吗?现在刚刚得到消息,秦琼大军已经杀向临沂县,罗士信的三万大军从东面也杀入琅琊郡,这下怎么办?”

  徐良不慌不忙道:“王爷不必担心,卑职心中早有应对良策,且容我回去准备一下,天亮后我会向王爷汇报!”

  “好!赶紧去准备。”

  徐良匆匆走了,杜伏威怎么也睡不着,来回踱步,考虑着对策,心在焦虑万分。

  好不容易才熬到天色初亮,杜伏威才派亲卫去请徐良,不料很快亲卫回来禀报,“军师不见了,府中找不到人,仆人说他半夜离开,不知去哪里了?”

  杜伏威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军师怎么会不见了?

  这时,亲卫禀报,“王雄诞将军求见!”

  杜伏威连忙吩咐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王雄诞匆匆赶来,在堂下抱拳道:“启禀王爷,军师五更时分出城,卑职询问他,他说奉王爷之令去临沂县清点粮食。”

  “什么?”

  杜伏威瞪大了眼睛,他不是傻瓜,只是盲目信任徐良,他这时才反应过来,徐良逃跑了。

  “他骑马走的吗?”杜伏威追问道。

  “他是坐马车走的?”

  坐马车还来得及追赶,杜伏威立刻喝令道:“你立刻率领我的上募骑兵去追,一定要将此贼给我抓回来了。”

  王雄诞明白了,一定是徐良背叛了主公,他当即抱拳道:“卑职遵令!”

  王雄诞率领一千骑兵沿着官道疾追,杜伏威心中烦躁,又命令司马杜昆立刻去召聚盐工军,杜昆是杜伏威的族弟,从小读书,能识几个字,但能力不行,做不了大事,只能任命他为司马。

  中午时分,王雄诞回来了,徐良五花大绑,脸上身上都是血,他被推到杜伏威面前,却昂首不贵,完全是另一种神情了。

  杜伏威怒道:“我一直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背叛我,弃我而去?”

  “呸!”

  徐良重重吐了一口唾沫,“我东海徐家世家清白,我叔父更是晋王世子之师,岂能奉你一个山贼为主,你简直是痴心梦想!”

  杜伏威指着徐良,气得浑身发抖,“你劝我北迁,没安好心!”

  “我只不过是让你离开东海郡罢了,东海徐家岂能一直生活在你的淫威之下?”

  杜伏威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拔出剑一剑刺穿了徐良的胸口,徐良当即死在了杜伏威剑下。

  下午时分,杜昆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十几万盐工都南下了,盐场空无一人,长海镇也一个人没有,赵长海找不到了。

  杜伏威被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他一度引以为傲的军制改革啊!最后改成了笑话,他这才知道自己被徐家坑惨了。

  这时,杜伏威的心腹大将阚陵、王雄诞、西门君仪等人赶到王府,和杜伏威商量对策。

  众人也知道徐良之事,要顾全杜伏威的面子,不好再提他了。

  阚陵连忙道:“高密郡多山,容易躲藏,不如大军立刻撤往高密郡。”

  吞并高密郡是徐良的建议,并非杜伏威的本意,现在徐良死了,杜伏威也有点动摇了。

  杜伏威迟疑一下道:“如果是躲进山中,那还不如躲到我家乡的长白山,我对长白山更了如指掌。”

  众人面面相觑,难道主公改变主意了?

  王雄诞小心翼翼问道:“主公莫非不想去山东半岛了?”

  杜伏威摇摇头,“山东半岛我是想去的,但我不太想去高密郡,高密郡山地多,人口少,而且没有退路,其实我的本意是想回家乡齐郡,只是徐贼一直劝我,高密怎么怎么好,还可以继续制盐,我听信了他的谗言,才决定去高密郡。”

  这时,有亲兵在堂下禀报,“启禀王爷,高密郡那边发来鸽信,一支两万人的隋军已经占领了高密郡。”

  众人都呆住了,杜伏威长长叹息一声,“看见没有,隋军也知道我要撤退去高密郡,已经抢先把我的退路堵死了。”

  这个时候,杜伏威又恢复了往日的果断,他当机立断道:“我们撤退去齐郡,齐郡有充足的粮食和人口,只要几个月时间我们就能重新崛起,实在不行还可以北撤去河北。”

  众人一致同意去齐郡。

  当天晚上,杜伏威率领三万大军北撤了,他们没有携带辎重,每个士兵只带了五天的干粮,疾速向北撤退。

  琅琊郡北面是鲁郡、齐郡、北海郡和高密郡四郡,南面还有彭城郡、下邳郡和东海郡。

  其中和齐郡的交界处很狭小,只有几十里的距离,这一带都是丘陵低山,周围方圆百里只有一座小县,赢县。

  李靖已经料到了杜伏威会向齐郡撤退,便建议在赢县驻扎一支奇兵,萧夏采纳了李靖的建议,派骠骑郎将苏定方率一万骑兵在赢县拦截杜伏威。

  这是苏定方加入晋王军第一次被委以重任,也是萧夏对他的考验,让他独立统领一万骑兵拦截敌军。

  苏定方也并非第一次作战,他在河北便和贼军作战,大小作战十余次,打得贼军闻风丧胆。

  这天下午,苏定方终于得到了消息,杜伏威大军走的是齐郡路,这让他大喜,他就担心杜伏威军队去了高密郡,他没有立功机会了。

  他当即率领一万骑兵赶往南面的盘龙山。

第690章 初战立威

  杜伏威率领三万大军一路向北撤退,虽然说是去富庶的齐郡,但很多大将心中都极为不满,好容易这几年刚安定下来,很多将领都成家立业了,可这一拍屁股就走了,家里的老婆孩子怎么办?刚买的房子怎么办?

  不满归不满,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把不满压在心中,尽量磨磨蹭蹭,走了一天,才走了六七十里。

  杜伏威大怒,喝令道:“再敢耽误行军,皆斩!”

  王雄诞劝道:“王爷,很多将领舍不得家人,不如稍微安抚他们,待齐郡稳定后,再让他们把家人接回来。”

  杜伏威点点头,这话也不错,他见天色已晚,便下令道:“传令全军,在前方山丘下休息!”

  前面有一座不高的山梁,高约五六十丈左右,长十几里,中间有一条两里长的山谷,山上郁郁葱葱,长满了树木。

  三万大军也不急着过山谷,而是在山梁南面驻军过夜。

  半夜两更时分,士兵们沉睡正酣,忽然警报声大作,“当!当!当!”

  士兵们都惊得跳了起来,黑夜中,无数骑兵向这边杀来,箭矢如雨,上千士兵中箭倒下,惨叫声一片,紧接着,不知多少骑兵向这边杀来,感觉大地都在颤抖。

  敌情不明,杜伏威急令道:“撤退进山谷!”

  其实不等他下令,已经有大量士兵向山谷内涌去,三万士兵惊恐不安,纷纷向山谷内撤退。

  山谷长只有两里,大量士兵拥挤在山谷内,杜伏威大怒道:“怎么都拥挤在山谷内,赶快向北面撤退?”

  有士兵哭喊道:“王爷,北面被巨木封锁了,燃起了大火。”

  杜伏威大脑嗡的一声,他猛然意识到,自己落进隋军陷阱了。

  就在这时,两边山坡上的松林忽然燃烧起来,山坡上的灌木也燃烧起来,火势极其迅猛,浓烟滚滚,烈焰腾空,浓烟迅速笼罩了山谷。

  士兵们被浓烟呛得呼吸不过来,惊恐万分,互相推攘践踏,恐惧的喊叫声响彻山谷。

  但山谷北面出口却被数百棵燃烧烈火巨木封锁了,在混乱中,士兵们不顾一切从南门入口又冲出了山谷,无数士兵蜂拥而出,迎接他们却是八千骑兵的箭矢封锁。

  一批批士兵在密集的箭雨中栽倒,很多士兵冲出箭雨,突围出来,也一样逃不过骑兵的杀戮。

  直到一个多时辰后,北面封锁的巨木才终于被士兵推开,幸存的士兵蜂拥而出,不要命向北面逃去

  这一战,杜伏威三万大军被呛死踩死七千余人,突围战死三千余人,投降者也有六千余人,还有不少将士趁机逃走了。

  杜伏威军队只剩下一万人出头,仓皇向北而逃。

  但蟠龙谷之战只是刚刚开始,苏定方留一千骑兵看守战俘,他率领九千骑兵向北追去。

  杜伏威一口气跑到中午才停下来,士兵们一个个又困又累又渴,都已精疲力竭。

  更要命是,很多士兵在逃跑时嫌兵甲和干粮水壶负重,都纷纷扔掉了,只留下怀中的银钱。

首节 上一节 379/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