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时辰,但对徐元朗而言,你给他一天时间都没有用,他没有儿女,只有一堆女人,父母也早死了,至于兄弟子侄,他才不管,就是因为他没有儿子,他才毫无顾忌的造反,让自己过一把诸侯王之瘾。
徐元朗一口回绝了萧夏的劝降,一个时辰转瞬即过,忽然出现了一队二十人的骑兵,向城门疾速奔来,骑兵和战马都披着铁甲,不惧箭矢,城头乱箭射下,叮叮当当射在骑兵身上,对骑兵毫无伤害。
骑兵从护城河边掠过,忽然两名士兵挥出了两只链子雷,链子雷就是一根铁链,两头各系一只小火雷,这是专门用来对付攻城梯,或者对付吊桥。
铁链雷在空中盘旋,瞬间绕住了吊桥上的铁链,火绳嗤嗤作响,待骑兵奔远,只听轰隆轰隆几声爆炸,两根拉吊桥的铁链瞬间被炸断,两根铁链像两条蛇一般飞起,吊桥落下,重重砸在桥墩上,顿时尘土飞扬。
吊桥不仅是护城河的保障,同时它也是一面大盾牌,保护着城门,要攻打城门,首先得把吊桥破了。
吊桥一般是用两根铁链拉拽着前端,要么破坏吊桥前端,要么对付铁链,从前攻城是用火烧吊桥铁链,把它烧断,现在用链子铁火雷,更加易如反掌。
吊桥落下,紧接着,十几架大型投石机在数千士兵簇拥下缓缓推出,投石机高达两丈,抛竿长达五丈,还有一种投石机是用绳子来抛,不用抛竿,但这种投石机就谈不上准头了。
十几架投石机俨如巨兽般,数千士兵簇拥着它缓缓而行,在距离城池约三百步外停止,前面还摆放着箭矢档板,但隋军显然高看徐元朗的军队,他们根本没有三百步射程的弩箭。
在投石机后面,薛氏兄弟各率一万骑兵已经跃跃欲试,等待着城破那一刻。
“投射!”
指挥将领一声令下,十几部投石机发射了,将一颗颗五十斤重的蒺藜铁火雷射向城门。
“砰!砰!砰!”铁火雷的长钉极为锋利,击中城门就立刻钉住了,一瞬间,十几颗铁火雷同时钉在城门上,嗤嗤冒着白烟。
只片刻,“轰隆隆!”爆炸声连续响起,威力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一百多斤铁火雷,但爆炸声还是震耳欲聋,城头上的守军纷纷捂着耳朵蹲下,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但浓烟散去,城门已经无影无踪,萧夏战剑一挥,“出击!”
“呜——”
号角声吹响,薛万彻和薛万钧大喊道:“杀啊——”
“杀啊!”两万骑兵在薛氏兄弟的率领下向城内杀去,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
城内战斗迅速结束,三万士兵纷纷投降,但出乎意料的是,徐元朗依旧率领三千亲卫拒守鲁王府和隋军对抗。
徐元朗的鲁王府是用三年时间打造而成,占地五百亩,四周挖有三丈宽的护河,只有一座吊桥可以进出府宅,吊桥已经被摧毁。
宅墙高达三丈,上面站满了士兵,用强弓硬弩对外发射,还有数百名死士守着大门,完全可以称为一座城中城,最高的楼高达六丈,叫做冠天楼,徐元朗平时就和他的妻妾在高楼上饮酒作乐,鲁王府地库内还藏了大量粮食和肉食,可以维持两年之久。
萧夏看了片刻冷笑道:“用火箭烧了它!”
五千士兵一起向鲁王府内发射火药箭,五千支燃烧的火药箭射进了鲁王府内,只片刻,整个府内便浓烟滚滚,火焰滔天。
尤其上千支火药箭射进了冠天楼内,整大楼都开始燃烧起来,当五千士兵射进第二轮火药箭后,鲁王府已经成了一片火海。
无数士兵从墙上跳进护宅河中求生,但依旧被隋军士兵无情地射杀。
火烧越大,‘轰隆!’一声巨响,冠天楼在烈火中坍塌了。
这一场大火足足烧到晚上才熄灭,整个鲁王府被烧成了白地,收拾到骨殖达几千副,地库里也没有发现藏人,包括徐元朗在内的所有人都丧身火海。
济北郡卢县南面的旷野里,近十万大军排下了阵型。
这是格谦几个月前才从河北带来的军队,格谦继承了刘霸道的军队,他又继续扩张,最多时曾有二十万军队。
一山难容二虎,虽然河北北面还魏刀儿、卢明月等乱匪,但南部就只有窦建德和格谦两支规模都很大的军队,其实还有张金称也率领数万乱匪。
格谦和张金称结盟,共同对抗窦建德,但在年初清河郡一战中,格谦被张金称背刺,军队大败,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幸亏黄河还没有融化,格谦率领八万军队过了黄河,占领了济北郡。
任何一支乱匪到来都会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道理很简单,这些乱匪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几万人,每天都要吃,自己又不种粮,他们粮食从哪里来,只能盘剥百姓,盘剥不了就直接动手抢,他们就像蝗虫一样,走到哪里,哪里就被吃光粮食,随即爆发饥荒。
短短半年时间,济北郡的百姓都跑掉大半,几乎都逃到东莱郡去了,东莱郡有山药饭救济,难民们至少能吃个半饱,还有汤药治病,就能活下去了。
此时格谦军队也有点穷途末路了,抢不到粮食了,士兵们也开始挖野菜充饥,格谦就盘算着杀到齐郡去吃饭。
但他们没有机会了,裴行俨率领两万大军杀到了卢县。
两万精锐之军对阵十万饥饿的乌合之众,两支军队在旷野拉开了战幕。
就在这时,格谦大军的背后传来了低沉的号角声,罗士信率领两万骑兵从后面杀来了。
格谦大军腹背受敌,裴行俨大喊一声,“杀啊!”
“呜——”
号角声吹响,两万大军呐喊着向敌军冲去,裴行俨率领一万骑兵奔在最前面,这时,罗士信的两万骑兵也从背后铺天盖地杀到了。
三万骑兵前后夹击,格谦军队早已吓得胆寒,但骑兵冲进大阵,十万贼军瞬间崩溃了。
十万贼军丢掉兵器拼命奔逃,但他们哪里跑得过骑兵,瞬间被骑兵追上,骑兵一片大喊,“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一片片贼军跪地求饶,投降的士兵很快便一望无际。
格谦带着数百人向黄河边奔逃,早被裴行俨盯着,裴行俨率领千余骑兵追赶,越来越近,不到百步了,裴行俨张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格谦后颈。
“噗!”一箭射穿了咽喉,格谦闷叫一声,翻身落马,只片刻便咽了气。
第687章 问计李靖
罗士信被萧夏叫到中军大帐,他进帐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幸不辱命!”
萧夏笑着点了点头,“罗将军辛苦了,你且稍等片刻,我要再见另一人。”
萧夏随即吩咐道:“去把参军李靖给我请来!”
亲兵匆匆去了,萧夏又问罗士信道:“齐郡那边被乱匪破坏得厉害吗?”
“回禀殿下,虽然裴长才、石子河在齐郡造反,郭方预和秦君弘在北海郡造反,还有左孝友在高密造反,但他们起兵的时间很短,也就短短一两个月就被张须陀及时剿灭了,对山东半岛的破坏不深,卑职在齐郡正好遇到百姓收麦,气氛热烈,感觉山东半岛元气未伤。”
山东半岛元气未伤的根本原因,还是从大业八年开始,萧夏利用强大的水军对山东半岛实施控制,压制住了地方豪强们蠢蠢欲动的心。
虽然萧夏刚撤军,半岛各地豪强就纷纷起兵造反,但也多亏张须陀及时从江淮杀回,不仅重创瓦岗军,剿灭孟海公,也剿灭了山东半岛刚刚兴起的乱军。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让这些匪首渡黄河跑掉了,一旦山东半岛防御松懈,这些匪首说不定又会卷土重来。
这时,亲兵在帐门处禀报:“殿下,李参军来了!”
“请他进来!”
片刻,军情参军事李靖匆匆走进晋王大帐,躬身行礼,“卑职参见殿下!”
李靖自从在长安被罗士信任用后,一直给罗士信的做幕僚,三个月前,罗士信把他推荐给萧夏,萧夏把李靖调到枢密院情报司出任军情参军事。
这个职务实际上就相当于后世的参谋,根据情报汇总后提出各种建议,是情报司总管张亮的助手之一。
萧夏各种军事决策几乎都是靠情报支撑,比如他知道东海郡只有辅公佑的三万军队,他知道杜伏威已经把主力迁到了琅琊郡北面,也知道杜伏威和辅公佑已经反目为仇。
再比如,他知道徐元朗宁可和鲁郡同生共死,也绝不会撤退,所以才修建了一个城堡一般的鲁王府。
萧夏也知道格谦的十万大军人数虽多,却是乌合之众,装备极其简陋,尤其粮食短缺,士气低迷,而且在济北郡没有任何根基,一旦隋军进攻,他们肯定会向比较富庶的齐郡撤退。
所以萧夏先派罗士信抢先进入齐郡,断绝了格谦东撤齐郡的念头,然后从背后夹击格谦大军。
这些决策都是靠情报支撑,而且各种情报有上千份之多,怎么从多如牛毛般的情报中提取有用的精华,并把这些精华分类汇总,这就是参谋的作用,也就是军情参军事的职责。
情报是张亮提供给萧夏,但萧夏知道,事情实际上是李靖做的,有才华的人到哪里都掩饰不了他的光芒。
萧夏笑眯眯道:“按照我这次北征的计划,下一个目标杜伏威,李参军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靖顿时受宠若惊,晋王殿下竟然直接问自己,他想了想道:“卑职有两个方案给殿下参考!”
萧夏指指旁边的沙盘,“到沙盘前说吧!”
两人来到沙盘前,罗士信也站在一边,罗士信是李靖的前任上司,就是他发现了李靖的过人才华,把李靖推荐给了晋王。
李靖拾起木杆指着北面的吕县道:“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杜伏威的十一万军队目前在吕县,这里面就有好几个问题,首先,首先琅琊郡的郡治在南面的临沂县,人口和农业区都集中在南面,为何杜伏威要放弃南面富庶之地,而把北面缺水干旱之地作为老巢?
其次,既然杜伏威放弃了琅琊郡富庶南面,那么北面的困苦之地怎么养活他的十一万大军?他为什么不放弃琅琊郡,把大军驻扎在人口粮食稍微好一点的高密郡呢?”
“你说说原因?”萧夏笑道。
李靖点点头,“卑职根据各种情报汇总,找到了答案,一个字,就是盐,杜伏威是靠煮盐起家,也是盐利来维持他的统治,他真正的军队只有三万人,其中一万人称为上募军,给各种优厚的待遇,而且其他八万军队只能称为盐兵,实际上就是盐工,平时煮盐为生,战时聚集为兵。
东海郡其实也是一样,辅公佑为什么不去富庶的琅琊郡南部,或者良田更多的东海郡西部,就是因为辅公佑三万军队都是东海郡的盐工,盐工不肯跟辅公佑去琅琊郡,辅公佑只好驻扎在朐山县训练这三万盐工。”
萧夏赞许道:“杜伏威控制琅琊郡北部吕县,是因为琅琊郡北部产盐,南部不产吗?”
“回禀殿下,琅琊郡确实是北方产盐,而南部主要以农业为主,盐工都集中在北方,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继续说!”
李靖木杆指向高密郡道:“杜伏威自从李子通被剿灭后,就开始向北转移了,他也知道长期在东海郡和下邳郡,迟早会被殿下干掉,他想生存下去,只有向北转移,所以他把老巢放在吕县,除了盐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想向高密郡转移,他本来就是齐郡人,当初南下是因为孟让和保国会分裂,孟让把他们带到江淮,杜伏威的骨子里还是想回山东半岛,所以他在一步步向山东半岛转移。”
罗士信是直性子,他忍不住道:“李参军说了这么多,只是说原因,两个建议和方案呢?”
萧夏笑着摆摆手,“把原因说清楚当然也好!”
李靖歉然道:“卑职这就说建议,第一个建议,殿下一定要堵住他的北上之道,一是在高密郡部署重兵,其次就是这个地方。”
李靖用木杆一指鲁郡东北角的赢县,“这座赢县正好是四郡交界出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这里驻扎一支重军,杜伏威就去不了北海郡和齐郡,就算去高密郡,也会被赢县军队攻其后路,卑职建议在赢县部署高度机动的骑兵。
然后第二个建议,是殿下秘密派人去琅琊郡沿海,找到盐工帮的头子,和他们达成协议,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也,完成这一步后,殿下大军就可以围剿杜伏威了,相信盐工都不会再为他卖命。”
萧夏欣然对罗士信道:“我留给你八万大军,你为主将,李靖为长史兼军师,你就按照李靖的方案把杜伏威给我灭了。”
罗士信立刻明白了,这是晋王殿下要重用李靖了。
萧夏又进行了部署,命令苏定方率一万骑兵进驻赢县,命令王君廓率两万火速进驻高密郡,又命令秦琼准备出征,一旦接到罗士信通知便立刻拿下临沂县,最后交给罗士信三万大军,任命李靖为军师长史,辅助罗士信剿灭杜伏威。
萧夏则率领其余大军浩浩荡荡返回江都郡。
第688章 釜底抽薪
吕县东南方向八十里处,有一座长海镇,这座小镇出现的时间不过三十年,最早是一家长海酒馆而得名,不断有人来做盐工的生意,酒馆周围的店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长海镇。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就说明有人地方就有首领,有首领的地方就有江湖。
整个琅琊郡有盐工十余万人,基本上集中在琅琊郡的北部,为了抢地盘,抢盐场,抢芦蒿,十几万人不断的聚群打架,就渐渐形成了七八个盐工帮,这些盐工帮少则七八千,多则数万人,其中最大的盐帮就叫长海盐帮,拥有盐工三万人。
你也可以把这些盐帮理解为隋朝的行业工会,盐帮调解矛盾,分配利益,保护盐场,杜伏威在东海郡就是靠贩盐壮大的,占领琅琊郡后,他同样搞定了所有盐帮头子,给了盐帮头子足够的利益,这些盐工也就成了他的军队,平时为盐工,需要的时候聚集起来为军队,美其名曰保护盐工的利益。
这天中午,长海镇来了三人,两名武士护卫着一名二十七八岁的文人,文人正是李靖。
李靖带着两名手下走进了长海大酒楼,一名伙计迎上来道:“欢迎客官光临小店!”
李靖打量一下酒楼,见大堂坐了一群壮汉,便问道:“有雅室吗?”
“二楼有,客官请!”
三人上了二楼,走进一间雅室,李靖点了七八个菜一壶酒,这才对伙计道:“请你们掌柜过来一趟,我找他有事。”
片刻,掌柜匆匆走进来,陪笑道:“我是酒楼掌柜,客官找我有事?”
李靖点点头,“我来临海镇就是专门来找你家东主赵长海,能否请他过来一趟?”
掌柜脸上笑容消失,有些冷淡道:“我家东主身份特殊,不是什么阿狗阿猫都可以见的。”
李靖冷笑一声道:“你家东主无非是长海帮的头子罢了,我家主人可是晋王殿下,晋王殿下也是阿猫阿狗吗?”
说完,李靖取出一块金牌放在桌上,金牌上正是‘晋王’两个字。
掌柜脸色大变,连忙躬身道:“小人有眼无珠,请先生见谅!”
“我不会和你计较,去把你家东主请来!”
掌柜匆匆走了,李靖招呼两名手下一起坐下吃饭。
不多时,雅室的门忽然推开了,进来一名五十余岁的男子,男子身材不高,但目光阴冷,皮肤黝黑,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一看就知道是个狠角色。
“我就是赵长海,先生有什么事?”赵长海警惕望着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