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70节

  施孝真和马远坐下,马远语气温和问道:“我们听县令说,你女儿曾被水贼掳走,你们报了官,有这回事吗?”

  程东主叹息一声,“有此事,那还是三年前了,我们一家三口去汉阳县吃喜酒,回来时,在江心遭遇了一群水贼,我十六岁的女儿就被他们抢走了,我们哭着回县衙报官,县衙立案了,但认识的官员告诉我们,立案只是安慰我们,实际上根本找不到这些水贼。”

  “然后呢?”

  “然后我们不甘心啊!我们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我就拿出所有积蓄,请赏金猎人去寻找,找了整整两年,钱花光了,但也得到了万幸的消息,我女儿找到了,我和妻子就赶去永安郡黄冈县靠近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子,终于见到了我们的女儿,她抱着一个孩子,原来她已经嫁人生子,孩子起名叫蔺狗儿”

  说到这,程东主有点犹豫了,施孝真冷冷道:“你说下去,不说的话,你和你女婿全家都是死罪,说了我给你和女儿免罪!”

  程东主嘴唇哆嗦着道:“我想把女儿带回家,但他们族长说,不可能的,要我去撤案,我们会善待我女儿,我就留了三百贯钱给女儿,我和妻子回来撤案了。”

  “村子里姓蔺的人多吗?”

  “一大半都姓蔺,是一个很大家族,有一百多户!”

  “你女儿想回来吗?”施孝真问道。

  程东主抹一下眼泪道:“她当然想回来,但她丈夫相貌很凶悍,还拔刀威胁我们,而且她又舍不得孩子。”

  施孝真点点头,“我保证会把你女儿和孩子平安带回来,但你要告诉我,这个村子具体位子在哪里?”

  施孝真摊开地图,程东主在地图上看了半天,指着一条小河道:“如果这条河叫黄水就对了,在黄水入江口东面,那边有好几个村子,但他们村子紧靠入江口,我记得村子口有一株参天大树,足有上千年了。”

  这时,马远忽然问道:“你刚才说你女婿长得很凶悍,他叫什么名字?”

第670章 清剿水贼

  程东主摇摇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女儿叫他五郎!”

  施孝真和马远对望一眼,马远笑道:“我带你去辨认一具尸体!”

  程掌柜跟随二人来到军营,走进大帐,他来到桌前仔细看那具尸体,半晌他点点头,“确实很像那个强娶我女儿的水贼,只是我女儿不会缝针线。”

  “她呆在那边几年,应该会一点了。”

  程东主眼睛忽然红了,转身就走,施孝真连忙一把拉住他,

  “我知道你想去救女儿,你和我们一起去,我会把她还给你。”

  夜里,三十艘大船缓缓驶近了黄水入江口,程东主指着不远处一座黑黝黝的村子低声道:“就是那座村子!”

  施孝真望着村口高大的古树,沉声令道:“在入江口处靠岸!”

  三十艘大船缓缓靠岸,一千士兵奔跑下船,很快将村庄团团包围。

  村子不大,大概两百余户人家,此时正是一更时分,村民基本上都睡了。

  施孝真一声“行动!”士兵们开始挨家挨户抓人,村子里顿时鸡飞狗跳,一个个男子被捆绑着押出来,个个垂头丧气。

  老人妇孺也被赶出家门,个个脸上惊恐不安,士兵们开始在家中搜查,不多时,很多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都被搜出来了,漆器、铜器、一包包宫廷衣物、首饰以及大量尚未拆开的铜钱。

  士兵们点燃了火把,将村子照如白昼,程东主紧张地寻找自己女儿,这时,他忽然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头上戴孝,抱着孩子独自站在一边。

  程东主连忙跑上去辨认,果然是自己女儿,他顿时老泪纵横,颤抖着嘴唇喊道:“珠儿!”

  女子一回头,一下子看见了父亲,她眼泪扑簌簌落下,大哭着扑进父亲怀中,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马远心细,让士兵先带他们父女二人回船。

  很快,搜捕完毕,一共抓到了一百七十三名青壮男子,老人和孩童暂且放过。

  施孝真下令将所有男子推到江边处死,被反绑的族长蔺泽生悲愤大喊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水贼,你们不能这样滥杀无辜!”

  施孝真冷冷道:“晋王有令,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

  蔺泽生垂下头,他又看了一眼自己年幼的孙子孙女道:“难道孩子也有罪?”

  施孝真哼了一声道:“你们在船上抢掠,放过妇孺了吗?”

  女人们惊恐万分,顿时哭声一片,老者彻底绝望了,这时马远上前道:“如果你能提供其他散贼的消息,我们会酌情考虑饶女人和孩童一命。”

  蔺泽生精神一振,“此话当真?”

  施孝真一摆手,士兵把蔺泽生留下,将其他男子全部押走,女人们哭声一片,校尉王雷大吼一声,“你们不管好自己的男人,放纵他们去杀人抢掠,现在有什么好哭的,再哭就成全你们,陪他一起死!”

  女人瞬间鸦雀无声,不敢再哭了。

  一百七十余名江贼被押到江边,押上船带走,施孝真和马远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就是要逼族长交代哪里还有散贼,如果当过水贼,肯定要被杀死,但如果是老老实实种地养家,隋军也不会滥杀无辜。

  族长蔺泽生不敢再隐瞒,老老实实又交代了两伙散贼,也是用种地为掩护,白天种地,晚上当水贼的村庄。

  一处在沔阳郡,一处在九江郡,同时又交代两名生活在江夏县的探子。

  水贼都被押走,马远开始进行调查,他把被抓的人家分为三类,第一,家中没有年轻男子的孤寡,则视为没有参加水贼,可以无条件释放。

  第二,家中没有搜出和水贼相关物品的人家,比如黑衣、兵器和贼赃,这部分人家的男子可以释放。

  第三,凡是搜出了黑衣、兵器和贼赃等等相关物品,则认定为水贼人家,按照晋王命令,男子处死,家属流放岭南。

  巧合的是,马远在族长蔺泽生家中搜出了一份水贼的记功分赃名册,马远将名册和自己确定的水贼进行核对,一部分名单完全吻合,只是水贼名册更加全面,包括了已经阵亡的水贼。

  比如程东主女儿家,没有搜出兵器和黑衣,那是因为蔺五郎已经死了,所以没有黑衣和兵器,但也有不少异常财物,这是蔺五郎以前抢掠积累的财富。

  隋军士兵一直忙到天亮,才把所有涉案人家家眷都带走,这些家眷统一送到江都,由刑部司核准后走水路送去江南流放。

  至于那些被认定的水贼,当天上午便统一被斩首处死,包括族长蔺泽生和另外几名老者,他们虽然没有参加抢掠,但他们是这个村的水贼首领,也一并处死。

  程东主把女儿带回了家,把孙子改名换姓为程新生,长大后继承了程东主的酒楼,程东主的女儿后来改嫁给了一名县吏,重新生儿育女。

  施孝真第二天又率军赶赴沔阳郡,抓捕了太白湖南面的一个村子的村民,在他们家里果然也搜出了大量贼赃,抓捕了一百四十余名青壮男子和两名首领,同样也在首领家里搜出了一份记功分赃名册。

  这就容易多了,施孝真便以名册为依据,凡在名册上的男子一律处死,家人抓走准备流放岭南,家产和贼赃也全部带走。

  施孝真同样给了族长机会,只要他能举报立功,那么他的家人可以被放过。

  就这样,施孝真又得到了两处散贼村落的线索。

  大官湖是长江北岸的一座湖泊,是鄱阳湖的一部分,经过斥候的探查,确定了水贼的老巢,就在湖中的一座岛上。

  当天晚上三更时分,一万水军和三千内卫士兵冲上了岛屿,对水贼发动全歼战,来渊下令,岛上所有男子一律处死,老弱妇孺则由内卫抓回去审问。

  水贼寨中喊杀声震天,水贼在睡梦中惊醒,措不及防,纷纷跪地投降,但投降没有用,被水军士兵用长矛无情刺穿了胸膛。

  但水贼首领吕金彪却没有找到,李鹿鸣亲自带着内卫查探各处,很快便在首领府宅后院发现了一处隐蔽的水洞,十几名水鬼进去探洞,发现水洞直通大明湖。

  水军立刻在湖面上搜寻,果然在水洞直线外的湖面上发现一块大礁石,礁石内是空的,里面躲藏着十几人。

  “放箭!”

  李鹿鸣一声令下,内卫士兵一起向礁石内放箭,箭如疾雨,礁石内响起一片惨叫,射出了数百箭,礁石内再无动静,水鬼这才进去查探,从里面拖出了十五具尸体,包括吕金彪本人以及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其他都是心腹亲卫,全部被乱箭射杀,没有一个活口。

  内卫士兵又从水洞内找到了大量黄金珠宝,显然是想带黄金逃走,但最终还是葬身水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走上水贼这条路,迟早会付出惨重代价。

第671章 家主来访

  就在江南水军和内卫发动水贼清剿战役的同时,二月初一,天子杨广率领百官以及二十万大军向关中进发,正式拉开了南征西隋的序幕。

  杨广安排长孙燕王杨倓留守洛阳,又安排次孙代王杨侑坐镇长安。

  杨广考虑得很周全,封刑部侍郎王世充为洛阳留守,统兵五万坐镇洛阳,军权是由长孙杨倓掌控。

  同时封阴世师为西京留守,统军三万辅佐代王杨侑防御关中,杨广主要是担心突厥大军会再度南侵,关中必须要留一支军队。

  大军一路浩浩荡荡西行,十天后抵达关中,恰好此时,杨丽华的灵柩也抵达关中。

  杨广祭祀了大姐的灵柩,伤感万分,他下旨命令百官拜祭,他亲自主持葬礼,将长公主灵柩安葬在母亲独孤皇后的陵墓旁边。

  二月中旬,杨广率领大军继续南下,走子午谷前往汉中。

  从去年秋天开始,杨广便开始筹建南征计划,他将大量粮草物资囤积在汉川郡南征,同时在南郑修建汉中行宫,他将坐镇汉中,亲自指挥两路大军进攻巴蜀,

  一路大军以魏文通为主将,率领八万大军攻打剑门关,另一路大军以陈棱为主将,率领三万大军攻打葭萌关,走进巴西郡杀入蜀中。

  攻打巴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杨广封汉中为陪都,他在汉中继续主持国事,维持着隋朝的运转。

  ……..

  太原郡晋阳县,县城南门旁边有一家徐记布店,店主叫徐定山,洛阳人,和妻子一起经营这座布店,店内有三名伙计,每天生意还不错。

  这家徐记布店实际上是江南道情报司设在太原的情报点,徐定山的儿子是一名内卫校尉,夫妻二人在洛阳开店,加入了情报司协助人员,他们主动来太原开店,成为太原情报点。

  情报司也并不需要他们探查机密情报,只是要求搜集太原的公开情报,比如公开的军队调动,重要物资的市价比如粮食价格、药材价格等等,再比如军队征用民夫以及民间运输工具的情况。

  这天上午,晋阳县大街上忽然加强了警戒,巡逻士兵开始多了起来。

  徐定山立刻意识到,出大事了,因为这两天他就发现市场米价突然上涨了五成,各种物资都开始紧缺起来。

  他正要派伙计去打听,店里忽然来了几名官员,开始询问店铺的情况,一共有多少人,店里有多少存货。

  徐定山一一老实地回答,为首官员取出一份唐公令,对他道:“唐公要求征用十万民夫,还要征用一批军用物资,粮食、牲畜、布匹、盐等等,你们店有三名伙计,按照规定要征用两人。”

  徐定山吓了一跳,连忙道:“如果征用了物资,还要征用民夫吗?”

  官员笑眯眯道:“大军要出征,需要大家出钱、出物、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如果没有钱物那就出力,布匹是军用物资,如果你肯出一百匹支援军队,那就免征一个人力,如果不出也可以,不勉强,那就要带走两名伙计去出力,你自己考虑。”

  徐定山和妻子商议片刻,对官员道:“那我就出两百匹布支援唐公,几名伙计都是我从家乡带来的,万一出了事我不好向他们父母交代。”

  官员当即同意了,开出一张征纳单,写得很清楚,徐记布店征布两百匹,免役两人。

  官员指挥士兵将两百匹布搬上大车,徐定山找一个空,偷偷问道:“我最近可能要洛阳或者长安进货,使君能不能告诉我,哪里要爆发战争了?”

  官员迟疑一下道:“东主最近暂时不要去南面,不安全,老老实实呆在太原吧!”

  徐定山待官员走了,徐定山当即写了一份鸽信,装进红色信筒,让伙计立刻赶去城外发送鸽信、

  江都,萧夏接见了从洛阳过来的家主元孝矩,一起接见的还有元敏。

  这是元敏来江南后,萧夏第二次接见他,萧夏不太喜欢元敏,带着旧贵族的傲气,骨子里的自以为是,居然有一种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态度,让萧夏心中颇为恼火。

  相反,萧夏更喜欢元文真,哪怕元文真跑去帮助山越人,萧夏也并不生气,元文真至少谦卑,懂得道歉,懂得分寸。

  萧夏请元孝矩坐下,笑着问道:“家主是几时来江南的?”

  “昨天刚到,本来是想年初过来,但有点受寒感冒,在洛阳养了一两个月身体,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才出门。”

  “确实,冬天稍不留神就会感恙,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能大意。”

  元孝矩笑着点点头,“多谢殿下提醒!”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元敏又道:“上次襄阳郡之事没有能和殿下合作,很是遗憾!”

  萧夏微微笑道:“当时只是面临一个选择,要东莱郡,还是要襄阳郡,对我们来说,还是东莱郡更重要一些,襄阳郡只是一些地盘,东莱郡更是关系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难民,请家主见谅!”

  “原来如此,殿下很关心难民啊!”

  “正是,我最看重的就是人口,开皇年间,大隋人口达五千万之众,现在可能只剩下四千万了,绝不能再损失下去,如果元家愿意帮助我宣传,让难民窦转移去东莱郡,我会记感激不尽,记住这个巨大人情。”

  萧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元家要支持自己,那就在难民上做文章,不用虚头巴脑和自己谈论地盘。

  元孝矩沉吟片刻道:“我提一个方案,殿下看看是否可以执行?”

  “家主请说!”

  “殿下可以在中原的中心部位设几个难民接受点,比如黄河边。难民只要逃到黄河边就能获得庇护,然后殿下用船把难民送往东莱郡,我们元家也会全力以赴,动员所有力量在中原以及河北各地宣传殿下的难民接收和安置。”

  萧夏欣然道:“家主一定要给难民说清楚,只要带上合法的地契和房契,将来他们返回家园,大隋会承认他们继续拥有避难前的土地和房宅。”

  这才是关键问题,以前逃难来的难民基本上都是无地百姓,有房产土地的百姓基本都不愿意离开家乡,哪怕死在战乱之中,也不会离开,就怕将来房产和土地不是他们的了。

  所以萧夏从今年开始发布了一系列的难民条例,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这条,但他需要有人替自己宣传,既然元家主动请缨,他也乐见其成!

首节 上一节 370/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