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64节

  杨广一怔,问道:“对方不是四十万大军吗?”

  屈突通摇摇头苦笑道:“应该是突厥人的虚张声势,微臣估计对方连二十万人都没有。”

  杨广缓缓点头,心中也稍稍松了口气,他还真以为有四十万大军南下。

  “有没有派军队去支援效果?”

  “回禀陛下,微臣派部将汤靖和张世隆各率一万军北上,汤靖支援萧关,张世隆率军镇守雕阴郡,卑职担心对方从雕阴郡突破南下。”

  杨广赞许道:“这样甚好,朕就不担心关内道了,现在朕担心陇右和陇西,那边人口密集,一旦被突厥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吐谷浑覆灭后,驻扎陇右的军队从最多八万人锐减到现在的三万人,虽然三万军队听起来不少,但驻防的地方太广阔了,从陇右、西海一直到若羌和于阗,真正驻扎陇右的军队恐怕只有一万人,所以杨广极为担忧。

  屈突通理解圣意,立刻抱拳道:“卑职愿为先锋,率军赶往金城郡救援!”

  杨广大喜,当即任命屈突通为先锋,率军三万赶往金城郡,也就是兰州,只要守住金城县,突厥就杀不进陇右。

  杨广又派人下旨给陇右道总管宇文成都,命令他集中所有兵力守住大斗拔谷,严防突厥军从大斗拔谷杀入河湟。

  当天晚上,屈突通便率领三万大军火速赶往金城郡,三天后,杨广率领大军抵达长安,他亲自坐镇长安,调兵遣将抵御突厥入侵。

  张须陀作为中路招讨使,坐镇梁州,拥有兵力近十万人,他原本是要剿灭瓦岗军,不料瓦岗军采纳李密的建议,实行韬光养晦,五万大军收缩到瓦岗寨。

  徐世绩又及时向虞世基行贿了一万贯钱,虞世基当即建议天子,不给晋王北上剿匪的机会,杨广采纳了建议,调整了中路军的战略目标,暂时不攻打瓦岗军,而是全力攻打攻打李子通和杜如晦,瓦岗军由此逃过一劫。

  张须陀三战三捷,打得李子通屁滚尿流,收复了彭城郡、下邳郡、谯郡和汝阴郡,李子通率领残军逃到汝南郡,汝南郡还有伍云召的两万军队,使李子通的兵力恢复到三万人。

  但张须陀却不肯放过他们,立刻集结兵力继续西进,就在张须陀集中兵力杀进汝南郡,准备一举剿灭李子通之时,突厥入侵,朝廷紧急调回中路八万大军,张须陀手下瞬间只剩下一万余人。

  张须陀手中只有一万两千军队,驻扎在新蔡县,而对方手中却有三万军队,驻扎在百里外的汝阳县,但张须陀并不示弱,继续率领一万两千军向汝阳杀来。

  李子通也急需一场大胜挽回士气,他当即也率领三万军队出城迎战,双方在汝阳县以东约三十里的汝水东岸相遇,摆下了战场。

  李子通早已憋了一肚子的火,举剑大喊:“我们三倍于敌军,今天是我们的战场,报仇雪恨的一刻到来了,弟兄们,夺回我们的财富,杀啊——”

  “杀啊——”

  三万大军齐声大喊,向张须陀的军队奔跑起来。

  张须陀早已看透了这支军队的乌合之众本质,为求财而造反,这样的士兵最惜命,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什么都重。

  张须陀冷冷下令道:“弓弩大阵准备,骑兵压阵!”

  张须陀有五千骑兵,这也是他敢和李子通三万军对抗的本钱,他的阵型很简单,就是弩军和骑兵。

  七千步兵列阵成三排,一起举矛等待着铺天盖地杀来的三万敌军,两侧五千精锐骑兵列阵整齐,手持长矛,同样耐心等待敌军上前。

  这就是典型的全攻全守打法,先是用欺骗战术,看似准备用长矛军和对方决战,待三万大军杀到两百步时,张须陀喝令一声,“变阵!”

  “咚!咚!咚!咚!”

  战鼓声敲响,七千步兵放下长矛,一起拾起地上的军弩,单膝跪下,举弩斜角向天,长矛军瞬间变成弩军,后面的骑兵也是一样,同样举起骑弩。

  “放箭!”

  令旗挥下,战鼓声再次响起,一万两支弩箭腾空而起,向仰面杀来的三万大军射去。

  箭矢如雨点般射进人群中,大片大片士兵中箭倒地,惨叫声、哀嚎声响彻大地,原本高昂的士气瞬间泄了五分。

  紧接着第二轮弩箭射来,密如疾雨,很快第三轮又射出,连续的强弓硬弩疾射,使得敌军死伤巨大,关键还是盔甲太简陋,挡不住犀利的弩箭。

  转眼间六千余士兵中箭倒下,伤亡率已达两成,其余士兵看见身边的同伴被射倒阵亡,恐惧感开始蔓延,士气消亡殆尽。

  张须陀见时机已到,亲自吹响了号角声,“呜——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五千骑兵的军弩换成了长矛,骑兵主将刘长恭举槊大喊:“骑兵出击!”

  他率先杀出,五千骑兵紧随其后,像一把俸禄的战刀向李子通横扫而来。

  李子通的军队瞬间崩溃,两万五千大军掉头便逃,丢盔弃甲,争先逃命。

  张须陀率领大军一路追杀,横尸百里,投降者不计其数,这一战,李子通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第657章 船队被查

  秋天,西北是胡人入侵的时节,河北、中原是战乱不断,匪患猖獗的时节,朝廷动荡,税赋低迷,民生艰难。

  但南方的秋天却是丰收的季节,两天前,数十艘战船运来了一百多万斤山药,亩产三千斤,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关键它还可以磨成粉晒干后长期保存。

  这简直就是上苍赐予的救灾粮,不知可以救活多少人的性命。

  去年就开始种植,储备了大量用来播种的芦头和芽珠,今年开始大规模推广,东莱郡的十几万亩土地都用来种植山药,最后产量惊人,少的也有亩产两千,最多的亩产达四千斤。

  江南在萧夏主政后,已经连续七年丰收,江都仓储存了三百多万石粮食,已经各种物资,从煤炭到矿石,江都和京口年年都在修建仓库。

  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这十二字方针被萧夏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还有隐忍不发,不管中原打得怎么昏天黑地,萧夏就按兵不动,这就叫战略定性,历朝历代,都是前面闹腾得欢,最后才是出来收割的。

  二次大战最典型,大家都打得差不多了,美国就出来摘桃子了。

  同样深谙此道的还有李渊,不管周围怎么空虚,怎么有机可乘,李渊都是坚决按兵不动,瓦岗军在引入李密后,也慢慢懂得这个道理,开始韬光养晦,厚积簿发。

  今年的造船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这天上午,京口造船工场鼓乐齐鸣,彩旗飘舞,一艘三万石的巨型战船下水,这是大隋王朝迄今最大的一艘战船,耗时三年才建成,比之前天子的龙舟还要大一圈。

  萧夏和兵部司官员以及军方将领们参加了下水仪式,战船被命名为龙威号,成为大隋水军的王船。

  这艘战船也同时成为了造船业的分水岭,这是最后一艘军船,接下来全部建造大型远洋货船。

  确实没有必要再造军船了,隋朝的水军已是天下第一强大,可以说横扫这个时代世界各地的所有王朝。

  虽然水军强大,但还是有不愉快的消息传来。

  萧夏从京口造船工场回到江都王署,刘文静匆匆走来,躬身行礼道:“殿下,巴蜀那边有个不好的消息传来!”

  “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的运硝船队被伪政权扣押了。”

  这是萧夏最担心的一件事,以前有蜀郡刺史崔弘峻罩着,他们船队入川出船,根本不会有任何事情,现在西隋伪政权占据巴蜀,崔弘峻弃官北归,已经没有势力照顾船队,尤其杨庆军政大权独揽,就像一个大管家,各种事情无论巨细,他都要过问,都要插手,运硝船队被他发现是迟早之事。

  “是空船还是满船?”

  “是空船,刚到成都就被杨庆看见,得知船队是江南过来,便立刻下令扣留,”

  空船还算万幸,萧夏又问道:“宋长恩有没有被抓捕?”

  宋长恩是硝石置办使,长驻成都,开了一家货运商行,萧夏很担心宋长恩被抓,商行被封,老君山的硝石矿就彻底完了。

  刘文静摇摇头,“我们就是收到宋长恩辗转发来的鸽信,他应该还在想办法。”

  “巴蜀那边有没有我们认识的人?”

  刘文静苦笑一声道:“巴蜀那边目前很混乱,我们暂时也没有办法,除非我们直接和杨庆谈判,用利益交换的方式把船队赎回来。”

  萧夏摇摇头,“我要的不是船,是硝石,我不想让对方知道我们的货物是硝石。”

  “那就再耐心等一等,我们的硝石库存还算充裕,维持几年没有问题,或者我们能在别处找到硝石矿。”

  在萧夏的记忆中,除了老君山,要么就是吐鲁番的硝石矿了,其他产硝之地他也不知道。

  好在仓库库存较大,暂时也不着急,就看西隋伪政权还能存在多久了。

  河西的结局和朔方差不多,十万突厥大军兵临城下,武威郡刺史李轨献城投降,突厥大军又杀到张掖郡,张掖郡兵马使曹太岳守不住城池,只得率军撤退到大斗拔谷,除了敦煌郡外,河西走廊全部沦陷。

  敦煌郡兵马使是徐旻,也是萧夏的旧部,他统领一万军队坐镇敦煌,不过突厥大军在夺取武威郡和张掖郡后,便没有继续向北,而是准备攻打陇右诸郡。

  不过突厥大军还是晚了一步,屈突通的三万大军抵达金城郡,构建起强大的工事,切断了前往陇右的通道。

  突厥大军无法从黄河北岸通道前往河湟,只得退回河西,企图从大斗拔谷杀往河湟,但遭到了隋军强烈阻击,加上时间已经到九月初,已是深秋时节,突厥大军也不能在河西呆的时间太长,始毕可汗开始萌生退意。

  始毕可汗当即命令左将军梅里率军一万坐镇河西走廊,又派前将军康稍利率军一万坐镇灵武郡,安排好了后续之事,始毕可汗这才率领大军从居延海北撤,十天后,大军全部撤回了草原。

  半个月后,屈突通派一万军队试探进攻河西,在乌鞘岭以东遭遇五千突厥骑兵伏击,隋军大败,一万隋军只有千余人逃回。

  屈突通无奈,不敢再派军北上,时间到了九月中旬,天子杨广终于不耐烦,他分别向屈突通和杨恭仁各增兵三万,继续和突厥军队对峙,他率领大军返回了洛阳。

  此时的隋军已经不是开皇年间的隋军了,大隋四面楚歌,天子杨广已经无力和突厥大军对抗,他只求能保住关陇和关内,至于河西和朔方,他完全没有勇气再去收复了。

  成都,一支五百人的军队迅速包围了江南商行,江南商行便是为了采购硝石而专门开设的商行。

  船队被扣押后,杨庆发现这支船队多次往返江南和巴蜀,并得到前蜀郡刺史崔弘峻的庇护,他心中有了疑心,开始严查船队,不过在船队上没有查到任何线索,他们扣留船队时,副管事跑掉了。

  船老大只知道在江都卸货,也知道成都有商行,但商行在哪里,他却不知道。

  杨庆最终从码头官员那里知道了船队和江南商行有关,杨庆立刻下令抓人。

  “砰!”士兵撞开了商行大门,上百名士兵冲了进去。

  但院宅里空空荡荡,没有发现一个人的踪影,宋长恩和手下早已经人去屋空。

第658章 软硬兼施

  狡兔三窟,商行虽然被查封,但宋长恩和手下却在另一座宅子内商议解决硝石外运的办法。

  手下副管事张典道:“使君,能不能从杨庆儿子身上找突破?杨庆的四个儿子,老二杨连为人极为贪婪,我们可以用联手做生意为借口,收买杨琏,让他去和父亲交涉!”

  宋长恩摇摇头,“关键是杨庆盯着我们了,加上他这个次子也不受重视,买通他没有用。”

  宋长恩来回踱步,其实他心中也有想法了,他沉思半晌缓缓道:“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事情,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逼他放手。”

  “杨庆怕什么呢?”

  宋长恩冷笑一声道:“他怕死!”

  “一群没用的东西,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杨庆听说商行已人去楼空,不由大发雷霆,他负手走两步又厉声问道:“人没有了,其他东西呢?文书、信件、账册、地图、兵器,抄到的东西在哪里?”

  抄家的为首将领战战兢兢道:“启禀王爷,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张纸片都没有,我们掘地三尺,也没有任何发现。”

  “混蛋!养你们做什么,连狗都不”

  话音未落,一支箭‘嗖!’地射入大堂,从杨庆脸庞旁射过,钉在他身后的墙上,杨庆一下子呆住了,几名侍卫反应得快,一下子冲过来,将杨庆团团包围住。

  杨庆这才反应过来,大叫道:“刚才是什么?是箭吗?有刺客!”

  府中乱成一团,百名侍卫在府中四处搜寻。

  这时,杨庆盯着箭半晌不敢动,箭上插着一张纸条,但箭头呈现出铜绿色,明显有剧毒。

  两名侍卫上下,用布包着箭矢,小心翼翼拔下来,把纸条取下来摊开,杨庆这才走上前看纸条,上面的字让他倒吸一口冷气。

  ‘船队是晋王私产,动者必死!’

  就在这时,几名侍卫跑来禀报,“王爷,四公子被人打伤!”

  “啊!”杨庆大惊,连忙问道:“人在哪里?”

  “已经抬回府了!”

  杨庆连忙跑到前院,只见他小儿子杨珮躺在担架上痛苦呻吟。

  小儿子杨珮只有十岁,杨庆中年得这个儿子,长得面如冠玉,骨骼清奇,有相士赞他龙凤之姿,帝王之相,这让杨庆心中有了想法。

  他从小就对小儿子宝贝万分,七岁时请名师教他读书,到巴蜀后,更是拜蜀中大儒张儒童为师,可今天,这个寄托杨庆无限希望的小儿子竟然被人打伤。

  杨庆满腔怒火,杀气腾腾望向几名保护儿子的侍卫,几名侍卫吓得跪在地上磕头,要是平时,杨庆早就下令拖出去砍了,但今天有点特殊,杨庆自己也遭遇刺客。

  杨庆忍住怒火道:“说!小公子是怎么回事?”

  为首侍卫战战兢兢道:“小公子和几个同窗从师父房宅内出来,我们就等在马车门口,等他上车,这时来了一个卖花女子,很年轻俊俏,上前拿一朵花给小公子的同窗,我们见她不是找小公子,就没有留意,不料她从花蓝里抽出一支铁杆,转身一棍敲在小公子的腿上,小公子就惨叫倒地了,我们拔刀扑上去,那女子已经跳在墙上,说这次是警告,下次就用追魂毒箭,她说完就跳进大儒府宅中不见了,我们没找到刺客,就赶紧把公子送回来。”

首节 上一节 364/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