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44节

  萧岩已不再是道士萧渐离,恢复了俗家身份,自封为梁王,他望着大道上的数万士兵,振臂高喊道:“西梁将士,宁死不降!”

  数万将士一起振臂高呼,“西梁将士,宁死不降!”

  江南隋军八万大军驻扎在江陵县北城外,大军扎下大营,修建了营栅,数百工匠正在搭建了一座高达五丈的指挥台。

  中军大帐内,萧夏站在沙盘前沉思不语,护城河宽达百丈,深两丈,完全可以航行万石大船,萧夏压根就没有考虑攻城,他在构思一场水陆大战。

  调百艘万石战船,在护城河上游弋,将江陵城墙炸为平地,唯一不爽的是两条出城通道,其实就是两条长达百丈的石桥,在最后靠近城池时留了一个三丈长的缺口,拉起了吊桥。

  第一步必须把这两座石桥炸掉,萧夏沉吟良久,对来护儿道:“我决定用水军大战江陵城,第一步是清除两座石桥,这个任务我就交给老将军了!”

  来护儿眼睛一亮,晋王殿下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他兴奋抱拳道:“卑职今晚就行动,决不让殿下失望!”

第615章 水陆大战(上)

  夜色中,护城河上人影晃动,数百名隋军士兵正在拆除石桥,城头上箭矢如雨,但基本上没有用,隋军士兵都躲在石桥下面。

  萧岩在城头上注视城下的忙碌,大将李坤低声建议道:“不如放下吊桥杀出去!”

  萧岩望着远处的大船身影,摇摇头道:“杀出去风险太大,不能冒这个风险,再说石桥就算拆了,对我们影响也不大。”

  “卑职明白了!”

  萧岩又令道:“通知士兵们停止射箭!”

  射箭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完全是浪费箭矢,萧岩还打算守城一年,箭矢必须要用在刀刃上,不能这样胡乱射箭。

  命令传达下去,城头上的箭矢停止了射击,城下的浮桥拆除也加快了进度,隋军士兵潜入水底,将几根粗绳索困在石墩的底部,后面百名隋军奋力拉拽,石墩被拉倒,上面的石板也跟着掉入水中。

  一根根石墩被拉倒,桥板不断坠入河中,石桥也越来越短

  两更时分,南北两座石桥几乎同时被拆除完成,两千士兵丢下几根几乎要磨断的长索,便消失在黑夜之中。

  天刚刚亮,轰隆隆的战鼓声在旷野里响起,三里外的隋军大营内,一支支队伍依次走出,八万军队很快在旷野里排下了大阵,队伍中有一百多架攻城梯,但没有大型攻城武器。

  “王爷,对方的攻城梯好像有点奇怪!”大将指着军队中的攻城梯道。

  萧岩也看到了,攻城梯确实奇怪,不是梯子,而是一块块又长又宽的木板,两头还装有钩子。

  他也想不到这是做什么用的?

  就在这时,有士兵大喊:“船来了!船来了!”

  萧岩一回头,眼睛蓦地瞪大了,只见三艘气势壮观万石战船正从漕河内缓缓驶入护城河,宽达百丈的护城河毫不吃力地接受了三艘万石大船。

  萧岩浑身一震,他忽然明白了,对方要利用战船登城,宽木板就是登城用的。

  “传令烈火军立刻上城!”

  三千烈火军飞奔上城,萧岩也研制出了火药,他怎么可能不用,他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纸火雷和瓷瓶火雷除了响声外,杀伤效果并不大,而杀伤效果大的铁火雷他又研制不出来。

  萧岩索性放弃了爆炸路线,改走燃烧路线,不过他获得原料不够,火药只能做助燃剂。

  他使用了南朝普遍使用稻草火球,这是用稻草编成的球,里面包裹石块增加重量,萧岩又将火药洒入其中助燃。

  他们一共制作了几万只稻草火球,并组建一支三千人的烈火军。

  萧岩紧张地望着越来越近的大船,只觉口干舌燥,浑身都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不光是他,城头上所有士兵都紧张万分地注视着大船。

  “投石机准备!”

  萧岩大喊一声,城头上的上百架中型投石机拉开了架势。

  萧夏也在城下注视着大船靠近,这三艘大船只是佯攻,试探对方的防御措施。

  就在这时,城头上鼓声大作,只见无数的石块如雨点般砸向最前面的大船,中型投石机只能投掷三四十斤的石块,对战船影响不是很大。

  但就在这时,石块忽然消失了,变成了一只只火球投向大船,燃烧的稻草球砸中大船后立刻散开了,在甲板上一片燃烧,尤其有火药助燃,在甲板上燃烧更加猛烈。

  士兵们纷纷扑打烈火,但没有效果,甲板开始燃烧起来,这时,不少士兵也被稻草秋击中,浑身烈火燃烧。

  十几名士兵被烧得惨叫,从大船上跳入了护城河中。

  大船立刻掉头,不再向城墙靠近,而是向护城岸边靠去,城头上顿时一片欢呼。

  城头上投石机还真是件麻烦事,必须先除掉。

  萧夏厉声令道:“重弩准备上船!”

  ‘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远处又有十艘大船驶来,驶入了护城河,但不靠近城墙,而是沿着护城河外侧航行,距离城墙七八十丈远。

  一千名重弩军飞奔而上,他们背着重弩,奔上岸边的小船,又沿着小船攀上了大船。

  一千名重弩兵分布在十二艘大船上,他们用的是五石重弩,需要两名士兵躺着一起用力,才能拉开一张重弩。

  弩箭长达四尺,三百步外可轻易射穿两寸后的木板,但弩箭不重要,重要是弩箭上绑了一只两斤重的小铁火雷。

  重弩军的真正意图是借助重弩箭的射程和精准,将铁火雷投到远处城头上。

  这小型铁火雷炸塌不了对方的城墙,但能清除掉城头上的一切,包括士兵和小型投石机。

  “咚!咚!咚!”鼓声敲响,五百架重弩发射了,五百支重箭带着嗤嗤燃烧的铁火雷以抛物线方式射向城头。

  萧岩看得清楚,空中五百支箭矢上竟然冒烟,他大惊失色,大喊道:“所有人的趴下!”

  一部分反应敏捷的士兵趴下了,还一部分稍微迟钝的士兵没有反应过来,这时,五百支重弩箭如雨点般落在城头上。

  “轰!轰!轰!”城头上响起一连串的爆炸,顿时硝烟弥漫。

  十几艘大船停停走走,五百重弩经过五轮射击,终于安静下来,城头上的一百架投石机被扫荡一空,城头上到处是残肢断臂,鲜血顺着投石孔流下,城墙上全是一条条触目惊心的血线。

  但城头上的八千士兵还有五千士兵没有被炸死,他们都躲在城垛下,距离爆炸点较远,更重要是,他们都趴下了,这是对付爆炸最好的办法。

  不过虽然逃过一死,但每个人都惊得魂魄离窍,就像被炸死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萧岩慢慢坐起身,叹息一声,“真他娘的厉害啊!”

  他也是第一次亲身经历铁火雷爆炸,没想到这么猛烈,竟然把投石机都一扫而光。

  他一眼瞥见士兵们都趴着不动,顿时大怒,“都死了吗?给我起来!”

  士兵们这才魂魄归窍,一顶大帐一个个坐起身,惊魂未定打量着城头的乱相。

  “又来了!”

  有士兵惊恐大喊,士兵们抬头看见无数黑点向城头飞来,吓得他们再次趴下。

  萧岩也连忙趴下,但这一次却没有爆炸,他慢慢抬头,却见城头有很多火药箭在燃烧,但大部分火药箭都射进了城内。

  萧岩忽然想到什么,大叫一声,“不好!”

  他连滚带爬跑到城墙另一头,向城内望去,只见堆在城边的数万颗稻草球被点燃了,燃起了熊熊烈火,迅速蔓延成一片,包括其他物资也被点燃了。

  数十座民房也被点燃,无数士兵大喊着救火,民房可以救,但稻草球却没法救了,洒满火药的稻草球燃烧疾快,烈火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把一切都吞没了。

  城下烈火熊熊,热浪滔天,萧岩却如坠冰窟。

第616章 水陆大战(下)

  摧毁了城头上的投石机,江南隋军进入了第二轮攻城战,又有五十艘大船驶入了护城河,使护城河的大型战船达到六十三艘,都是万石大船,又有数百艘小船驶入护城河中,这些小船是准备用来搭建浮桥。

  六十余艘万石战船又一次靠近城墙,它们都安装桨轮,士兵在船内踩动木排,木排转动,带动的轮轴,外面的桨轮也跟着转动,驱动着大船前行。

  没有了投石机,仅靠箭矢对付不了大船,弩砲将一颗颗中型铁火雷投上城头,城头上不断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城墙开始垮塌了,所有新梁军士兵都被吓得心惊胆战,包括梁王萧岩也被士兵扶下去了。

  萧岩站在远处,绝望看着城墙坍塌,他本来就是一个七十余岁的老人,这一次,他仿佛又老了十岁,从鹤发童颜变成了老态龙钟,连腰都有点直不起来了。

  周围的士兵都惶恐不安,之前他们还振臂高呼,要和城池共存亡,可这一刻,所有人喊过的誓言都成了笑话,不断爆炸的铁火雷将他们意志都摧毁殆尽。

  萧岩心中第一次有了悔意,如果听从徒弟萧铣的话,去南方发展,或许真是明智之举。

  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北城门轰然垮塌,爆炸声忽然停止了。

  周围忽然安静下来。只是这种让人感到可怕。

  “隋军上城了!隋军上城了!”

  城头出现了隋军的战旗,无数隋军士兵在城头上出现了。

  几百艘小船搭建成浮桥,数万士兵列成长队奔上浮桥,又从浮桥沿着实心梯子冲上大船,大船上探出长长的木板,前端钩住城墙,形成了几丈长的空中桥梁,士兵们从空中木桥上冲上了城头。

  这时,数千骑兵也从浮桥上了对岸,直接冲进了城门,瓮城两侧都已被隋军占领,内城门已被开启,裴行俨率领五千隋军骑兵率先杀进了城内。

  半个时辰,六万大军杀进了城内。

  昨天的口号喊得有多响,投降就有多快,在死神来临时,没有任何一个士兵或者大将会为二十五年前那个短命王朝殉葬,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萧岩把自己关在梁王府中,外面喊杀声越来越近,隋军已经杀进了梁王府,他颤抖着手将一只红色葫芦中的药丸全部倒出来。

  这是他用二十年时间炼制的仙丹,他给一名小徒弟试过,小徒弟服用一颗药的第二天就死了。

  但仙丹就是这样,凡人承受不起,一颗就足以送命,但如果一口气吃十颗,就会否极生泰,置死地而后生,就会挣脱死神而成仙。

  虽然萧岩懂得死亡尽头便是成仙的道理,但他从不敢尝试。

  这一刻,他豁出去了,毫不犹豫将三十颗金黄色仙丹全部吞入腹中,静静躺在床上,等待着成仙的那一刻来临。

  战争结束了,城内完全安静下来。

  萧夏在数十名亲卫簇拥下来到了梁王府。

  萧夏怔怔望着被炸得粉碎的梁王府大门发怔,攻打一个区区梁王府也要用铁火雷吗?

  这时,萧岩被抬了出来,蜷缩着在院子里的一扇木门上,脸扭曲得变形,双眼暴凸,尽管已经没有任何光泽,但可以想象他临死时的痛苦和绝望。

  他没有成仙,最终还是坠入了没有尽头的地狱深渊。

  萧夏心中却有点索然无趣,铁火雷太强大了,战争变得失去了意义,这样下去,他的士兵会越来越依赖铁火雷,最后变得不会打仗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真正的胜利必须诞生在残酷的血与火之中,绝不是诞生在轻松的等待之中。

  这一刻,萧夏决定,不到迫不得已绝不会再使用铁火雷。

  灭了新梁政权,江南隋军缴获粮食百万石,铜钱五十万贯,还有各种物资不计其数,萧夏随即下令,免除荆襄各郡百姓一年的税负,以安抚民众。

  洛阳,天子杨广在皇宫秘密接见了从长安过来的元弘嗣和独孤纂,见面的时间很短,双方谈判也很务实,关陇贵族提出的四项条件,除了第三条,其他杨广都答应了。

  第三条便是十年内不确立皇嗣,杨广认为这是关陇贵族干涉自己的帝王权力,他要求删去这一条,最终,杨广只是以口头上承诺,暂不考虑皇位继承人。

  既然是谈判,杨广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他的条件其实就只有一条,关于支持西隋伪政权的问题,关陇贵族可以形式上支持西隋伪政权,但不得提供钱粮兵器等实质上的支持,一旦洛阳隋军攻占长安,关陇贵族不得再支持伪政权。

  元弘嗣和独孤纂也代表关陇贵族同意了杨广的条件,双方签署了谈判备忘录,这就意味着双方和解。

  御书房内,天子杨广和几名重臣商议攻打长安的方案,包括虞世基、裴矩、樊子盖和阴世师四人。

  虞世基躬身道:“陛下,一旦关陇贵族不再对长安伪政权进行实质性的支持,我们倒不用那么着急,可以稍微缓一缓,进行几个月的准备,包括粮草、物资以及军士训练等等,可以等到明年开春后再对长安用兵。”

  樊子盖在一旁道:“微臣听说荆襄之战刚刚结束,晋王剿灭了伪梁政权,恢复了荆襄,按照陛下之前的要求,晋王军队可以助我们夺取武关,眼看寒冬将至,微臣也建议明年开春再考虑出兵。”

  杨广叹口气道:“想到长安的逆贼,朕就寝食难安,朕就恨不得现在出兵!”

  阴世师也道:“陛下的心情微臣能理解,但很多事情都是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准备不充分,不能知己知彼,这就没有必胜的把握了。”

  虞世基又补充道:“陛下既然刚刚和关陇贵族达成妥协,正好利用这几个月观察他们的态度。”

  最后这句话说到了杨广的心坎上,他点了点头,“好吧!就依各位的意见,明年开春后再攻打长安。”

  四人反对立刻对长安作战都各有原因,虞世基和裴矩担心的是财政,樊子盖和阴世师更担心军队士气。

首节 上一节 344/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