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缓缓在码头上停下,来护儿、罗士信、王君廓等大将以及江夏郡刺史周法明也一起来迎接晋王到来。
周法明是周法尚的兄弟,历史上,周发明因为得罪虞世基而被排挤打击,他一怒之下效忠了萧铣,但现在周法明得到了萧夏的重用,之前他只是武陵郡司马,武陵郡并给江南道后,周法明立刻被任命为江夏郡刺史,并统领五千军队。
萧夏在众人簇拥下走上江夏城头,大江波光如镜,他举起千里眼向远处眺望,远处可见另一条大江注入长江,那就是汉水,旁边的小县城是汉口县,隶属于沔阳郡,顺着汉口北上数十里便是汉阳县。
来护儿在一旁介绍道:“殿下,梁军内部出现了一些重大变故,目前梁王已经不是萧铣,而是萧岩出任,就是以前的老道萧渐离!”
“原来是他!”
萧夏点点头,“我早年见过他,我兵器还是和他交换得来,他好像还是萧铣的祖父,估计有七十多岁了,萧铣到哪里去了?”
“萧铣被改封为交趾郡王,率军南征去了。”
萧夏笑了起来,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萧铣在中南半岛上建国,倒是可以放过他。
旁边周法明早就对来护儿的千里眼万分羡慕,现在晋王就在用千里眼,他再也忍不住,吱吱呜呜请求道:“殿下,卑职能否也配一支千里眼?”
萧夏微微一笑:“如果周使君愿意打头阵,替我拿下沔阳郡,我可以给周使君配一支千里眼。”
周法明连忙躬身道:“卑职愿意打头阵!”
萧夏点点头,“去军衙商议吧!”
临时军衙利用从前演武场搭建了数十座大帐,演武场周围有围墙,现在修葺一新,又修建了大门,走进演武场大门,看到的便是一座座气势壮观的大帐。
萧夏来到中军主帐,大帐内摆放着一架沙盘,正是荆襄各地的沙盘。
从沙盘就能看出荆襄的重要性了,它其实是北方攻打南方最重要的战略通道,它的重要性就在于能水路转运,北方过来的粮草物资抵达襄阳后,便可以用船只直接运输南下,只要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南方军队根本就抵挡不住北方的步骑大军,拿下荆襄,再夺取洞庭湖平原,北方大军就站稳脚跟了,
然后沿着长江东进,便可以横扫一切南方势力,当年曹操就是这个战略意图,从荆襄入手破局,虽然有长坂坡、当阳桥这样的英雄桥段,但实际上,刘备军队还是打得像丧家之犬一样南逃。
荆襄对于萧夏而言同样重要,荆襄对他也是一条北征的通道,大量物资可以聚集在襄阳,以襄阳为根基向北扩张,这里距离洛阳和长安更近。
也正是这个原因,萧夏才会率领八万大军夺取荆襄,当然,襄阳郡还在朝廷手中,他得想想办法才能拿到襄阳郡。
沙盘前,萧夏用木杆一指江陵县道:“江陵是梁军的起家之地,也将是我们攻打的重中之重,我考虑的方案就是先剪除其羽翼,然后再集中兵力围攻江陵,所以我的军队要兵分三路出击。
一路是由裴行俨率领两万骑兵横扫安陆郡和竟陵郡,一路由周法明使君率一万五千军负责夺取沔阳郡,一路由罗士信将军率一万五千人夺取夷陵郡,来护儿率一万水军封锁江面,我亲自率两万军队盯住江陵县,让萧岩不敢轻举妄动!”
第613章 攻打安陆
在荆襄大地上分布着三条南北走向的大山脉,最东面是桐柏山脉,中间是大洪山,西面是荆山,这三座大山并非各自一条山脉,都是一片大山,就像老人额头上的皱纹一样,山脉起伏,纵横千里,占据了荆襄的大部分土地,只留下两条纵向的平地通道。
西面的荆襄大通道稍微宽阔,长约千里,宽达数百里,汉水纵穿其中,这条通道平原上分布着襄阳郡、竟陵郡和南郡,生活着百万人口,也是整个荆襄大地的精华所在。
而东面通道就比较狭窄,夹在桐柏山脉和大洪山脉之间,以低缓丘陵为主,平原不多,这就是随枣通道,北面是枣阳、南面是随州。
这条通道上平原不多,虽然河流也有不少,但航运价值不高,没有汉水那样的大河贯穿,粮草运输基本上只能走陆路,很不方面,所以它的战略价值远不如荆襄通道那样重要。
之前萧铣在安陆郡部署的军队不多,主要以防御为主,因为萧铣的战略思想是想向南方发展,但自从萧岩取代了萧铣后,两人的战略思想完全不同,萧岩不想龟缩于南方,而是想杀进中原,和中原诸雄一争长短。
襄阳有屈突通率军重兵驻防,萧岩从荆襄道突破不出去,他便决定从随枣通道北上,便在安陆县部署了三万大军,准备北上夺取随县所在的汉东郡和枣阳县所在的舂陵郡。
就在这时,萧夏给的一个月期限满了,雷霆打击也随之而来。
这天上午,裴行俨率领两万骑兵抵达云梦县进行休息,并等待补给。
涢水从随县南下,最后注入汉水,其中从安陆县到汉水这一段航运条件比较好,而云梦县便位于安陆县和汉水之间,距离安陆县约百里左右。
裴行俨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守孝三年,今年才复出,两次高句丽之战他都没有参加。
这次收取荆襄之战他被委以重用,率两万骑兵从陆路夺取安陆郡和竟阳郡。
第二天中午,一支船队从南面疾驶而来,正是从江夏过来的补给船队,船队抵达云梦县,停泊下令。
卸下了大量粮食、腌肉、草料和黑豆,两万军队得到了充分补给,随船而来的,还有三架大型投石机和五十名工匠。
船队主事叫许康达,他上前对裴行俨抱拳行礼道:“沔阳郡已经被拿下,敌军已无援军,裴将军可以无后顾之忧。”
荆襄之战当然不是各自独立的战役,而且环环相扣,第一战就是沔阳之战,拿下沔阳郡,便切断了南郡和安陆郡的联系,也就切断了敌军支援安陆郡的通道。
所以裴行俨在云梦县进行休整,一方面是休息骑兵和战马,另一方面等江夏过来的补给,还有就是等沔阳之战结束,切断南郡对安陆郡的支援通道。
许康达又取出一封军令递给裴行俨,竟然是晋王殿下亲笔所书,裴行俨连忙打开军令细看。
军令中告诉他安陆郡有三万敌军,让他全力应战安陆郡,以逼降为主,能降尽降,不准杀戮战俘,竟陵郡守军只有五千人,就交给罗士信军队夺取,不需要他再赶去竟陵郡。
裴行俨点了点头,这和原来的情报不一样了,原来安陆郡只有一万敌军,竟陵郡有两万敌军,没想到对方调整得这么快,一下子给安陆郡增加了两万军队。
下午时分,裴行俨下令大军起拔,两万骑兵浩浩荡荡向北面的安陆县杀去。
补给船队则在后面跟随着大军北上。
安郡县的主将叫做张绣,和三国张琇同名,被萧岩封为安陆郡王,他之前的任务是率一万军驻扎安陆郡,防御隋军从随枣通道杀下来,但萧铣退位南下后,萧岩上位,又给张绣追加了两万军队,命令他及时夺取随县和枣阳县,打通随枣通道。
从防御转为进攻,重大战略方向调整,让张绣有点措手不及,他有太多的难题要解决,首先就是后勤运输问题怎么办?
随县可不是无兵驻防,屈突通安排了五千军守随县,这就意味着攻打随县需要时间,那就需要粮食补给。
涢水运输只能到安陆县,再向北走有一百多里无法行船,只能用牲畜大车走陆路运输,但大车又在哪里?他只征到了三百辆大车,这对三万大军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没有用。
没有解决运输问题,他的大军就没法北上,只能在安陆郡继续等待江陵那边派大车过来解决问题。
就在这时,张绣忽然得到消息,隋军主力大军已经抵达江夏,这让张绣顿时紧张起来,不断派出探子南下打探消息。
这天清晨,他最不愿意面对的消息终于来了,一支两万人骑兵正从云梦县向安陆县杀来,骑兵已经在六十里外。
张绣大惊失色,紧急下令全军撤进县城,死守安陆县城,并派人赶去江陵求援。
张绣就是安陆县人,他原本出任长沙郡刺史,萧夏接受长沙郡时,他不愿投降萧夏,弃官逃回了朝廷,去年被朝廷封为安陆郡通守,统领五千军队。
他上任才一年便遇到萧铣五万大军杀来,他只得投降了萧铣,被萧铣任命为安陆郡刺史,率一万本地军队坐镇安陆郡。
张绣并没有实战经验,他站在城头上,望着铺天盖地杀来的两万骑兵,骑兵旌旗招展,杀气腾腾,让张绣心中紧张万分,唯一的指望就是对方是骑兵,没有携带攻城武器,没法攻城。
两万晋王军骑兵在五里外停止了前进,裴行俨一声令下,三万骑兵原地下马休息,喝水吃早饭,原本杀气腾腾的气势忽然消失,变得十分松弛。
城头上有大将建议道:“敌军放松战备,现在正是出城偷袭的良机,请使君抓住这个机会!”
张绣心中狐疑不定,他忽然厉声大喊道:“对方没有攻城武器,这一定是敌军的诱兵之计,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
这时,运送后勤物资的船队也几乎是同步抵达,士兵们帮忙从船上卸下了三架大型投石机的零件,五十名工匠就在河边开始组装。
黄昏时分,三架大型投石机组装完毕,每架投石机有四对大木轮,被士兵缓缓推动,向战场驶去。
裴行俨喝令道:“全军上马备战!”
“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两万骑兵纷纷提槊上马,裴行俨命令副将杨镇青率一万骑兵到北面,切断敌军北逃之路。
安陆县的西面是涢水,只有向东撤离,而东面是数十里的平原,是骑兵的战场,就是裴行俨专门留给对方。
“投石机准备!”
裴行俨一声令下,三架大型投石机缓缓上前,它们可以将五十斤的铁火雷投到两百五十步外。
守城弓射不到两百五十步外,但军弩可以,所以每架投石机前面安装了一面挡板,可以抵御敌军的弩箭射击。
三架两丈高的大型投石机在两百五十步外停住,长长的抛竿开始吱嘎噶拉开了。
第614章 合围江陵
五千士兵放弃战马,列队在投石机后面,保护投石机,战马相距太近会经不住爆炸声而受惊,所以骑兵都在五里外列阵。
“射击!”
校尉一声令下,士兵用火把点燃了投兜上的铁火雷,导火索嗤嗤燃烧,燃烧到红线时,投石机骤然发射,将三颗黑黝黝的铁火雷抛向北城门。
大型投石机不像中小型投石机那么精准,只有一颗铁火雷击中城门,而另外两颗铁火雷击中上方的城楼。
“轰!轰!轰!”
三颗铁火雷一连串爆炸了,爆炸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城头上的守军措不及防,巨大的爆炸声让很多人的心脏和耳朵都受不了,纷纷惨叫蹲下。
第一轮进攻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城楼只剩下一点点残垣断壁,主体都被炸飞,到处是血肉模糊的尸体,近百人被炸死。
下方城门被炸掉一半,只剩下半扇门,吊桥也收到冲击,两根铁链被炸断,吊桥重重落下。
万幸的是,主将张绣不在城楼旁边,他只是受了惊吓,一只耳朵失聪,被士兵扶下城去了。
这时已经可以杀进城了,但裴行俨依旧按兵不动,他不想爆发巷战,那会给城内百姓带来灭顶之灾。
裴行俨其实是在打心理战,进行极限施压,促使敌军军心崩溃。
夜幕已经降临,裴行俨派出五百骑兵奔上前,将五百封箭信射进城内,这是劝降信,晋王宽宏大量,只要主动投降,既往不咎,要求明天天亮前投降,否则大军杀进城内,将一概诛杀。
“发射!”
第二轮铁火雷发射,同时击中城墙,“轰隆!”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城墙轰然坍塌,尘土飞扬,安陆县不是战略要地,并没有使用砖墙,而是泥墙,很多内地小县都是泥墙,将泥土混合稻草搅拌后放在模具中成型,然后晒干成泥砖,砌成城墙,成本很低,不过正常使用是足够了,当然防不了战争。
一连五轮投石机攻击,城墙坍塌长达两里,隋军也停止了投石机进攻,耐心等敌军出来投降。
一更时分,第一批四千士兵在大将陈水根的带领下出城投降了,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士兵出城投降,就仿佛打开了闸门,越来越多士兵出城投降。
张绣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他之前任长沙郡刺史时不愿投降晋王,现在让他再投降晋王,必然不会有好结果,但不投降又怎么办?再次逃回朝廷吗?朝廷会放过自己?
张绣觉得自己有点走投无路了。
就在这时,有士兵跑来禀报:“使君,两万弟兄都纷纷出城投降!”
张绣大惊失色,急问道:“现在还有多少人?”
“还剩下张兴将军统帅的一万人!”
张兴是张绣的兄弟,他统领的一万军队是张绣原本的军队,都是本郡子弟,比较忠心于张绣。
张绣急忙跑到军营,正好遇到兄弟张兴,张兴焦急道:“军心快要崩溃了,城墙也坍塌了两里,不可能再守住,大哥,不如我们从东城门撤退吧!能保住多少算多少?”
张绣无奈,只得点点头,“撤退吧!”
东城门开启,吊桥放下,一万士兵从东城奔出,向东面的旷野里奔去。
裴行俨留下东城门,就是给他们逃跑的,他得到敌军从东城门逃走,他当即下令道:“命令董万昌部、陈少麟部、姚春部追击敌军,投降者可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呜—呜———”连续号角声吹响了。
三支各五千人骑兵从南北两侧同时出动,催马向旷野里奔去,张绣军队一片大乱,一万士兵吓得狂奔,他们跑不过战马,很快便被骑兵包围。
隋军骑兵大喊:“投降者免死!投降者可免死!”
军心和士气都完全崩溃了,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张绣和张兴率领数百亲兵企图从东北角突围,正好遇到鹰扬郎将董万昌的五千骑兵。
这时,董万昌已经不给他们投降机会了,喝令道:“全部杀死,不受投降!”
五千骑兵乱箭齐发,包括张绣兄弟在内的数百人全部被射杀,无一活口。
裴行俨忠实贯彻了晋王萧夏能降尽降的指示,以逼降战术,接受两万九千余士兵的投降,斩杀敌军不到一千人,安陆郡之战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罗士信大军在竟陵县长寿县城南大败守军,主将苏胡儿被罗士信一招刺杀,五千守军被歼一千余,投降者三千余人。
在此之前,罗士信还收复了夷陵郡,夷陵郡原本有三千守军,但守将杨士道率军跟随萧铣南下,夷陵郡已无兵驻守,被轻松夺取。
至此,新梁政权只剩下了老巢南郡和四万军队,梁王萧岩下决心与江陵城共存亡,任何敢言投降者,杀无赦!
江陵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和襄阳城一起,并称为荆襄双子城,他原本是西梁都城,城墙周长四十里,四座城门都修建了宏伟的瓮城,城墙高三丈,修建得极为高大坚固,仅护城河就宽达百丈,俨如一条玉带环绕县城。
江陵城内有人口十余万,都比较忠诚于西梁,当年西梁投降隋朝时,满城皆恸哭,十余万忠诚的民众,加上四万大军,城内还有百万石存粮,这就是萧岩死战不降的底气,如果坚守一年,他相信天下会大变,晋王很可能就会顾不上自己而撤军了。
鹤发童颜的萧岩身穿盔甲,站在城墙上大喊:“二十五年前,我作为西梁皇叔,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投降隋朝,二十五年后,我得到了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不会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