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21节

  杨素前年病逝,杨家就由他长子杨玄感当家,相比父亲的深藏不露,杨玄感造反之意就明显得多了,经常在酒后对朋友狂言,他可以取大隋天下而代之。

  当然,大家了解杨玄感的情商和智力,对他这种狂妄之言也没有放在心上,殊不知,杨玄感不仅是酒后说几句狂妄之言,酒醒后他切切实实这样做了。

  这天上午,距离弘农县约三十里处的一座庄园内,数百辆大车正缓缓驶入庄园,杨玄感带着数十名家丁武士跟随在大车两旁,杨玄感身材极高,按照现在的标准接近两米,体型极为魁梧庞大。

  数百辆大车在一座大仓库前停下,杨玄感吩咐庄园管事几句,管事立刻招呼车夫们去吃饭,待车夫们走了,杨玄感这才吩咐一名武士几句,武士飞奔而去,片刻便带来千余名武士,这座庄园实际上是杨玄感的一处训练庄园,有两千余名武士在这里训练。

  众人一起动手,掀开封包十分严密的油布,里面是一捆捆稻草包,再仔细看,竟然全部都是长矛,虽然都是旧长矛,但保存得很好,矛尖锋利,除了长矛外,还有弓弩箭矢以及皮甲。

  武士们将百辆马车的兵器全部搬入仓库,仓库已经囤积了大量兵器盔甲,光长矛就有数万支,这次只是新的一批兵器送来。

  这时,庄园外来了一名骑马家丁,他奔至仓库前,翻身下马对杨玄感抱拳道:“启禀家主,蒲山公来了!”

  蒲山公就是李密,杨玄感的挚友之一,杨玄感本来还想去看武士训练,既然李密来了,他便命人锁上了仓库大门,带着武士们离开了。

  杨玄感一路赶回族宅,只见中庭客堂前,李密笑眯眯地等着自己了,身后还有几个大箱子。

  “让令伯贤弟久等了!”

  李密躬身道:“听说兄长在祖宅,特地从洛阳赶来。”

  他转身打开箱子,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我卖了一座店铺,筹集到一万银子,用来支持兄长,请兄长不要嫌少!”

  杨玄感鼻子一酸,心中感动之极,他的朋友很多,都只是口头上表示支持自己,但真正从行动上支持自己的,也只有李密一人。

  “感谢贤弟雪中送炭,我们请堂上坐!”

  杨玄感请李密到贵宾堂就坐,杨玄感道:“天子不仁,民怨沸腾,我想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奈何冷嘲热讽者多,真心支持者少,心中失望啊!”

  李密微微笑道:“做大事就像水中行舟,风平浪静时,船只确实行走艰难,可一旦起风,那大事就成了。”

  杨玄感恍然,“贤弟说得有道理,但不知什么时候才有风呢?”

  “快了,这次东征若败,天下沸腾,大隋根基必将动摇,那时就会起风了。”

  “有这么严重?”

  李密淡淡道:“虽说胜负乃兵家常事,但也要看和谁作战,什么性质的战争,如果是和异族作战就不一样了,若只是小规模作战失败,大家也能原谅,可这次天子出兵五十万,强征民夫百万,以举国之力攻打高句丽,这样的国运之战若惨败而归,会几个人轻描淡写地看待此事?”

  “不错!举国之战,代表了大隋王朝之尊严,若惨败而归,天子没法向国人交代,下罪己诏也不行。”

  李密冷笑一声道:“以他的为人,他会向天下下罪己诏?他才不会,都是别人的错,他永远是对的。”

  杨玄感点点头,“如果是那样,风真的就起来了。”

  李密又道:不过现在兄长要做的事情就是低调隐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来临,尤其不能让天子发现你的意图。”

  杨玄感默默点头,“他也感觉自己必须要尽量低调了。”

  五月下旬,天子杨广率领二十万大军抵达辽东燕郡,自此,五十万大军和一百一十万民夫已经全部抵达辽东。

  辽东的局势十分复杂,中原王朝只占据一小块地盘,建立了两个郡,柳城郡和燕郡,柳城郡是今天的朝阳市和锦州市,燕郡是今天的阜新市一带。

  在柳城郡的北面和西面分布着三大部落,契丹部、奚部和霫部,更北面是室韦部和靺鞨部,更西面是突厥人,东面就是高句丽了,高句丽是扶余人建立的王朝。

  一直野心勃勃入侵中原王朝的土地,不仅吞并了汉朝的乐浪等四郡,还不断和突厥勾结,企图吧中原王朝彻底挤出辽东。

  正是因为高句丽的野心太大,侵犯辽东、威胁河北,隋唐两朝才决定对高句丽用兵。

  开皇十七年,杨坚下令出兵三十万讨伐高句丽,但因为遭遇瘟疫和后勤补给不足,天子杨坚被迫取消了战争计划。

  时间又转眼到大业七年,十余年后,天子杨广再度对高句丽动兵了。

  五十万大军部署在辽东西岸,而在辽河东岸,高句丽主将乙支文德也率军十余万迎战,双方排兵布阵,大战一触即发。

第567章 抵达海岛

  海面上战船密集,近千艘战船满载着数万大军浩浩荡荡驶向高句丽,萧夏的坐船是一艘三万石的巨型战船,用铁力木建造而成。

  目前江南军除了蟹岛外,又在南面五十里外又占据了另一座大岛,高句丽叫做仇乙岛,但隋军占领后起名为龙尾岛,这座大岛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关键是有充足的淡水,军营便建在这座大岛上,所有的物资粮草都转移到了龙尾岛。

  蟹岛一是没有淡水,其次也太小了,而且距离河口太近,容易被高句丽人偷袭。

  不过蟹岛上依旧有两千驻兵,作为龙尾岛的前哨。

  经过十天的航行,这天上午,桅杆上的眺望士兵用千里眼发现前方的岛屿,大喊起来,“前方有岛屿!”

  萧夏走到二楼的船头,举起千里眼细看,果然也看见了黑色的小点,从罗盘方位看,应该就是龙尾岛了。

  “发旗语通知全军减速!”

  萧夏的大船是旗舰,主桅杆上挂了信号旗,后面的大船也纷纷挂起到达目的地的信号旗,船队开始减速。

  他们看到的大岛果然是龙尾岛,岛上已撘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沿岛四周修建了数十座木塔岗哨,防止高句丽人来偷袭。

  龙尾岛也有一座天然港湾,船队浩浩荡荡驶入港湾,开始轮流靠上码头放下士兵和物资装备。

  这次萧夏带了五万大军参战,包括一万水军和四万精锐之军,为什么水军少,实在是因为隋朝的水军太强大,弩砲配合铁火雷可以横扫一切水上战船。

  高句丽本身也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水军,不过有几百艘中型船只,驻扎在大同江内。

  萧夏带来四万精锐军中,有一万山越人,他们极为擅长山地作战,攀山越岭如走平地。

  萧夏上岸后,来护儿上前行礼,“殿下一路辛苦了!”

  萧夏笑问道:“弟兄们情况如何?有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来护儿摇摇头,“暂时没有出现,一切都正常,卑职有些情况要向殿下禀报!”

  “去大营说吧!”

  萧夏让行军司马张镇周安排士兵们休息,他来到了中军大帐。

  这次江南军东征,萧夏亲自出任主将,来护儿为副将,中军大帐自然是为萧夏准备的。

  萧夏站在桌边,注视着桌上的一幅地图,这是一幅平壤城周边的防御图,画得比较简单,但能够大致看得出敌军防御重点。

  一个是平壤城,一个护卫军城长安城,地图还标注了驻军数量,十万人左右。

  这时,来护儿道:“启禀殿下,高句丽人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存在!”

  “是怎么发现的?”

  “是卑职的责任,这座大岛原本有数百渔民居住,我们占领了龙尾岛后,不忍心杀害平民,结果他们埋藏有兵器,半夜偷袭我们,杀死了我们十几名哨兵,卑职强力镇压了他们,但还是有数十人跳海逃走,这里距离陆地只有二十里左右,渔民都能游过去。”

  “高句丽人又有什么反应呢?”

  “几天后,来了几艘船远远观察我们,卑职派哨船去追赶,结果抓到一艘船,审问便知道,他们已经知道我们大军存在了。”

  萧夏沉吟片刻道:“召集所有将军前来商议军情,另外把斥候主将沈光也一并叫来!”

  不多时,几名大将全部到位,包括随军长史张云秋也来了。

  萧夏缓缓道:“召集大家,我主要是想对大家说一下这次我们出兵的意图和战略目标,意图很简单,自然是配合辽东主力作战,但如果辽东隋军失败,我们又该怎么办?所以我们的出兵意图就有两部分,一是配合朝廷作战,二是朝廷兵败后我们继续执行自己的方案,那就是攻下平壤王城。,然后继续回师攻打辽东。”

  众将面面相觑,萧夏的最后一句话让众人呆住了,什么叫回师攻打辽东,是救援朝廷军队吗?

  老将周法尚沉声道:“殿下认为天子会兵败?”

  萧夏点点头,“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现在的问题是隋军不知己也不知彼,不熟悉高句丽地形,也不了解高句丽军队和作战特点,加上后勤保障困难,这次东征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那殿下回师攻打辽东,又是何意?”

  萧夏笑了笑,一指地图的半岛道:“我其实是想攻下辽东半岛,和东莱郡呼应!”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殿下是想拿下辽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河北以及山东半岛都息息相关,看来殿下这次出兵并不仅仅是为攻打高句丽而来。

  萧夏见众人都已理解自己的战略意图,便把思路转回来,指着地图道:“我们第一步就是彻底清除高句丽的所有船只,并摧毁他们造船工场,这样水面上就是我们的世界,哪怕对方有皮筏子,也无法再海面上航行,在完全消灭高句丽船只之前我们不登陆作战,所以明天将是我们的首战,清除高句丽所有战船,由两位老将军各率一支水军清缴!”

  来护儿和周法尚躬身道:“卑职遵令!”

  张云秋沉吟一下道:“殿下,卑职提一个建议!”

  “长史请说!”

  “卑职考虑,如果朝廷兵败,必然会有大量士兵被抓捕,卑职建议大量抓捕高句丽人,最好能抓到大臣和皇族,到时可以和高句丽交换。”

  “这个细节考虑得周全!”

  来护儿夸赞一句,又补充道:“殿下,我们可以用蟹岛作为战俘营,只要我们把对方船只清理干净,就不怕对方来偷袭救援。”

  萧夏欣然道:“这个方案可以接受,顺便提一句,这次我们需要高句丽的财富作为我们的战利品,充裕我们财政。”

  众人都轰然答应,待众人散去,萧夏把来护儿、周法尚和沈光三人留下,萧夏先对沈光道:“你率领十艘斥候船沿着海岸北上,然后再南下,搜寻对方船只,一经发现就立刻摧毁,不管是军船还是民船,都一律摧毁,不要对付死活,你一定要记住,现在我们是战争之中,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

  沈光躬身道:“殿下教诲,卑职铭记!”

  沈光领了令箭匆匆走了。

  萧夏这才对两名老将道:“我考虑了一个方案,叫两头清,周将军率五千水军今晚潜入大同江内部,然后明天清晨从里面向外清理,来将军率五千水军从外面向里面清扫,也是明天上午,我率一部分封锁大同江外海,防止漏网之鱼,咱们用三天时间彻底将高句丽的船只清理干净。”

  两人都赞同萧夏的思路,这样两头一堵,对方的船只还真是无路可逃。

第568章 扫荡船只

  当天晚上,周法尚率领一百艘战船和五千水军秘密潜入大同江,向上游方向驶去。

  次日一早,两支水军几乎是同时行动,周法尚率领一百艘战船向外扫荡,来护儿同样率领一百艘战船向内扫荡,萧夏则率领五十艘战船在大同江入海口处封锁,防止有漏网之鱼逃出。

  高句丽的造船业并不落后,早在三国时期,高句丽就和东吴有海上往来,到了南北朝时代,高句丽更是和南朝海上贸易密切,卖了大量马匹给南朝。。

  几百年的积累,使高句丽也有大量船只,不过高句丽的水军却不强大,没有大型战船,基本上都是五百石到两千石之间的中小型战船,大部分都停泊在大同江内。

  周法尚闯入了对方的第一个码头,这里停泊着两百多艘各种船只,船内都没有人,岸上的士兵也没有丝毫准备。

  隋军开始大肆摧毁船只,一颗颗铁火雷被弩砲击中船壁爆炸。“轰隆!轰隆!”爆炸声如惊雷,水浪滔天,船只被炸开一个个大洞,海水汹涌灌入,一百多艘挤在一起的船只被点燃了,烈火蔓延,浓烟滚滚。

  岸上高句丽士兵大呼小叫,却不敢靠近岸边,稍微靠近船只,便被隋军弩手一阵暴雨般的箭矢射击,伤亡百人后,再也不敢靠近。

  周法尚见敌军船只全部被烈火吞没,无法再救援,便率领水军离开码头,继续向西而行,当然,南岸也会同样清理,但南岸几乎都是一些零散民船或者渔船,三十艘水军战船也在南岸搜寻,不会放过任何一艘船只。

  与此同时,来护儿率领百艘战船也杀进了高句丽最大的港口,平壤河港,这里停泊着大大小小五百多艘船只,军船和商船都有,来护儿一声令下,一百艘战船如狼群扑进了河港,大肆摧毁河港内的船只。

  不多时,熊熊烈火便将河港一大半吞并,隋军还是以火烧为主,不会轻易浪费铁火雷,整个河港的浓烟遮天蔽日,数十里外可见。

  平壤城头上,婴阳王高元率领群臣在城头上眺望远处大江上浓烟滚滚,高元心中着实紧张,没想到隋军这么快就动手了。

  相国渊太祚凝视片刻道:“王上不必太担心,隋军好像只是对船只下手!”

  旁边高元之弟荣留王高建武道:“与其猜测,不如我率一支军队去看一看!”

  高元点点头,“查看一下即可,切不可和对方交手!”

  “王兄放心,我心里有数!”

  高建武率领三千士兵出了平壤城,向十几里外的大同江港区奔去。

  不多时,高建武赶到了港区,只见河港内浓烟弥漫,河面上全是熊熊烈火,高建武被熏得眼睛睁不开,便催马向西奔去,奔出了烟区,这时,他看清了河面,河面上全是隋军战船,体型庞大,几乎都是带轮子的大船,轮子转动,推动船只前进。

  高建武倒吸一口冷气,他着实没想到隋军的船只竟然这么庞大。

  码头守将奔来禀报道:“殿下,隋军没有上岸,就是攻击我们的船只,目前已经全部被焚烧殆尽。”

  “一群混蛋!”

  高建武恨恨骂了一声,调转码头向平壤城奔去。

  不多时,高建武回到城内,对王兄道:“隋军没有上岸,只是在摧毁我们船只,他们船队向西去了,估计我们船只都难以幸免!”

  “隋军为何这样做?”高元不解道。

首节 上一节 321/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