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09节

  次日上午,吐万绪率领两万大军赶来,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一千三百多艘船只被烧掉了大半,士兵将部分没有烧毁的粮食搬了上岸,另外还有四百余艘船只幸免于难,这些船只还在三十里外的夏丘县补给,没有跟随船队主力,侥幸躲过了江都军的袭击。

  吐万绪万般无奈,只得将残余物资搬上完好的船只,护卫着四百多艘大船向山阳县方向驶去。

  士兵还从运河里捞出了一百多支没有燃烧的火箭,一并带走,这是部分士兵没有经验,过早发射,火箭射中河中后燃烧的火绳便熄灭了。

  吐万绪从未见过这样的火箭,事关重大,他急忙赶往江都。

  宇文述大军已顺利占领了江都,让他失望的是,所有仓库都空空如也,萧夏没有给他留下一颗粮食,一点物资,城内的百姓也走了大半,青壮男子基本上都走了,只剩下一堆老弱妇孺。

  这时,船队被烧的消息传来,宇文述气得暴跳如雷,又担忧万分,下令士兵挨家挨户搜寻粮食,由于江都是皇后的家乡,又是天子的起家之地,天子在这里经营十年,宇文述不敢乱来,下令全军将士只能搜寻粮食,敢奸淫烧杀者斩!

  搜寻了两天,也只找到几千石粮食,根本不够士兵吃几天,不过江都以东有大片的苜蓿地和黑豆地,数万匹战马到是解决了给养问题。

  随着四百多艘船队到来,他们的粮食增加到两万石,二十万大军每人能分到十二斤粮食,宇文述急令沿途各郡紧急调运粮食支援江都,同时又派人赶赴洛阳,向天子求援粮食。

  大帐内,桌上摆着一百多支火箭,这些火箭都是纸筒卷成,尾部没有用黄泥堵住,所以没有成为炮仗,而是像焰火一样燃烧,射进水后,火药都湿透了,大部分流入水中,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名堂,

  但中两支火箭没有入水,而是射在东岸上,碰巧火绳熄灭了,没有燃烧,宇文述由此得到了两支完整的火药箭。

  宇文述和几名大将神情凝重地望着剥开的火药桶,里面都是黑色的粉末,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不过硫磺粉他们认识,宇文述令道:“用火点一下!”

  一名士兵用火把点燃了桌上的火药,火药立刻迅猛燃烧起来,释放出大量白烟,吓得众人纷纷后退,靠在墙上,眼睁睁看着火药燃烧,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第542章 非常作战

  宇文述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神情十分凝重,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他当然知道眼前这些黑色粉末的军事价值,虽然它目前只是一种燃烧剂,但它方便、简单,容易携带,也可以大规模制造,比起传统的火箭方便得多。

  这时,鱼俱罗小声道:“如果只是一种火箭,其实也并不可怕,它只是一个个的火点,射在船上,士兵很容易把它灭掉,我们船只之所以被烧,是因为船只本身运了大量草料,加上集中并行,所以一艘船只起火,周围船也会跟着遭殃。

  但在大江之上就会不一样,船只分散,船上士兵众多,这种火箭最多对船帆有威胁,其他我看不出有什么可怕之处。”

  宇文述叹口气道:“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未知,除了里面含有硫磺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它究竟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效果,看它的样子像是一种矿物粉末,我估计是南方盛产的某种矿物,很可能是萧夏攻打山越人时得到的。”

  “那就不足为虑了!”

  鱼俱罗笑道:“如果它能改变战局,山越人就不会两次被屠戮,如果大将军还有担心,不妨试探一下。”

  “你是说渡江?”

  “对!我们还有四百多艘船,完全可以发起一次渡江作战,但人数不要太多,一两万人试探一下,不行就撤回来。”

  宇文述缓缓点头,一两万士兵的死活他不会放在心上,但对方这种新式武器却让他睡不着觉。

  “可以!我们试探进攻一次。”

  “咚!咚!咚!”

  次日上午,江面上战鼓声大作,四百艘船满载着两万士兵从北岸出发了,它们为两队,两百艘为前锋,另外两百艘船拖后。

  这次出战由鱼俱罗手下大将梁伯隐率领,此时已是十月初,北风凛冽,船队在大江之上速度很快。

  但晋王军早有准备,尤俊达率领三百艘车船迎战出来。

  为首是两艘五千石的车船,尽管是逆风,但船只依然速度很快,而且很灵活。

  萧夏也率领众将,坐在一艘万石大船上观战,这是铁火雷第一次用于实战,希望不要让他失望。

  尤俊达的主船渐渐靠近了对方的首船,船只转舵,和对方相距四十步左右擦身而过。

  对方箭矢如雨点,尤俊达大喊:“准备弩砲发射!”

  三部弩砲已经推上去,士兵装上了铁火雷,尤俊达大喊一声,“发射!”

  士兵点燃了火绳,到红线时,‘嘭!嘭!嘭!'

  三声巨响,三颗铁火雷同时射出,对方的船只是松木制造,是商船,木材的密度不够,三颗铁火雷都钉在船壁上,只片刻,只听见猛地连续爆炸声,整个船壁都被炸得粉碎,船只骤然倾斜,江水汹涌灌入,大量士兵在惊恐中落水。

  十几艘晋王军的小船出现,打捞落水士兵,宇文述不把士兵的死活放在心上,但萧夏不是,这些汉人士兵他不想杀戮。

  紧接着另外几艘船也被铁火雷击中,都被炸开一个大洞,船身开始缓缓下沉,船上士兵各自抱着一块木板跳水逃生,他们拼命向晋王军战船挥手呼救,数十艘救生小船驶来,把落水士兵都救上船。

  宇文述震惊万分,火箭他可以不在意,但这种爆炸确实让他震惊了,炸船这么犀利,那么也可以炸城门,炸骑兵。

  这时,朝廷战船纷纷起火,虽然爆炸让人震惊,但火箭的效果却更大。

  晋王军战船上火箭飞射,一艘艘大船的船帆点燃了,朝廷船只的动力全靠风帆,一旦船帆被烧毁,大船就失去了动力,向回去已经不可能了,只能顺水向东飘流,最后被晋王军战船包围,朝廷船只最后只能选择投降。

  “传令撤军!”宇文述没有勇气了。

  “当!当!当!”

  钟声敲响,剩下船只缓缓掉头,用长船桨拼命划船,一点点向北岸靠拢。

  但四百多少大船只回来了不到三百艘,其他百艘大船要么被炸沉,要么就被俘虏,损失了五千士兵。

  宇文述亲眼目睹了对方新式武器的厉害,他是勇气受到了重挫,更重要是,他已经没有办法南攻。

  士兵们也议论纷纷,都说晋王请到了雷公助战,对方有天神相助,他们怎么打得过,二十万大军的士气迅速低落。

  更要命是粮食问题,他们粮食只够支持十一天,就算各郡的粮食送来,也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月。

  山阳县,数百艘拖船满载着粮草缓缓而行,这是来自彭城郡的粮队,刺史黄安仁征集了全郡的拖船,将官仓内的所有粮草都搬运上船,向江都县送来,只有一千郡兵在岸边跟随,

  黑夜中,罗士信率领两千骑兵再次杀到,两千支火箭射向运粮船,不多时,数百艘运粮船全部燃起了大火,州兵吓得魂飞魄散,早已逃之夭夭。

  与此同时,停泊在江都城外运河边的三百多艘大船也燃烧起来,浓烟滚滚,火焰冲天,但奇怪的是船只几乎没有看守,就这样很随意地停在岸边。

  直到大火烧了快半个时辰,才有一万多士兵姗姗赶来救援,当然没有任何作用,一个晚上,江都郡两处大火,一南一北,所有的船只都被烧毁,只剩下烧得漆黑的残骸。

  这就是之前山越人推崇的不对称作战,不对付军队,只袭击后勤和船只,让对方军队防不胜防,疲于奔命,但山越人最终没有执行这个方案,反而是萧夏将这个战术发挥到极致,利用水中优势,把朝廷的船只全部烧毁。

  但这一次,宇文述却没有暴跳如雷,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不给他战船,让他怎么渡江作战?

  朝廷的造船场位于洛阳东面的偃师县,这里有一处很大的人工挖掘湖泊,叫做龙潭,洛阳造船场就在龙潭西岸,朝廷从天下各地征集了数千名造船工匠,昼夜不停造船,一千多艘南巡的船只就是在这里造出来。

  造船场内有三座巨大的仓库,都堆满了从各地收罗来的各种造船材料。

  造船场驻扎了三千士兵,昼夜巡逻,看守十分森严。

  夜里三更时分,营栅外出现了十几名黑衣人,他们推开一块大石,下面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留下两人看守洞口。

  这群黑衣人正是江南道情报署派来的高手,他们挖了一条长达三十丈的地洞,直通第三号库房。

  他们当然也有内应,至少二十名造船工匠都是他们的内应,清楚告诉了他们目标,就在第三号仓库内。

  不多时,库房内一块木板被推开,十几名黑衣人一个接一个从地道里钻了出来。

  此时,三百名巡逻士兵在仓库外来回巡逻,他们根本没想到仓库内出事了。

第543章 釜底抽薪

  三号仓库内有一千八百根主料龙骨,是天子杨广命令朝廷去年用一年时间从北方各郡收集而来的大船龙骨,每一艘大船最重要的零件,就相当于人的脊柱一样,制造龙骨的材料不仅难找,而且特别费时,制作一根龙骨至少要两到三年时间,所以只要摧毁了这一千八根龙骨,攻打江南就彻底成泡影了。

  三号仓库内除了一千八百根龙骨,还有一些造船配料,主要是绳子和桐油,光桐油就有几百桶。

  十几名黑衣一起动手,将一桶桶桐油倾倒在龙骨上,足足倒了两百多桶,又将一大包火药点燃,桐油立刻开始燃烧起来。

  他们这才迅速钻入地道,拼命向外爬去,他们钻出地道时,他们身后的仓库顶部已是浓烟滚滚,士兵们拼命敲锣,从四面赶来救火。

  十几名黑衣人撒腿便逃,很快便消失在黑夜之中。

  仓库越烧越猛,所有的桐油都点燃了,烈火烧穿了屋顶,热浪滚滚,救火士兵根本无法靠近。

  他们只得放弃第三座仓库,全力保住第一座和第二座仓库。

  第三座仓库足足烧了两天,浓烟直冲天空数十丈,连洛阳城也能清晰可见,天子杨广特地派人过来询问情况,得知是造船场被烧,龙骨全部烧毁,三年内没法再建造新船。

  杨广大怒,当即下旨将保护船场的都尉将军马兆英斩首,又下旨将工部尚书苏威、匠作监令李敏以及其他官员等等,一共四十余人全部革职。

  就在这时,宇文述的报告来了,一开始先吹嘘自己一番,千里跃进,勇夺江都。,

  紧接着又说,江南军有一水战利器,爆炸时声如雷鸣,船只皆为齑粉,大军渡江进攻江南,船只皆在江中被毁。

  另外,粮道屡屡被袭击,后勤粮食皆被烧毁,军中积粮不足二十日,急需粮食和战船,恳请天子紧急拨付粮食。

  这份报告让杨广更加郁闷,洛阳也没有船只了,他只得下旨,用三万头骆驼给江都送去粮食。

  这时,北方传来消息,启民可汗病故,其子咄吉继位,称为始毕可汗,继续立义成公主为皇后可敦,同时将丰州赐给可敦为封地。

  这个消息让朝廷深为担忧,丰州便是河套地区,一直就是大隋的土地,后来借给启民可汗,启民可汗统一草原后,便一直没把丰州还给隋朝,后来又成了其子咄吉的封地。

  一直到杨广巡视草原,和启民可汗会晤,启民可汗才同意三年内把丰州还给隋朝,现在启民可汗病逝了,继任者始毕可汗居然又把丰州给了义成公主为封地。

  从表面上看,是隋朝的公主得到了丰州,但实际上这种封地只是名义上的所属,本质还是被突厥占领。

  杨素上书天子杨广,建议开始修建长城,以防止突厥大军南下,突袭关内,天子杨广批准了杨素的申请,动征发河西道、关内道、河东道、幽州以及辽东近百万民众开始修建长城,修建长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修缮秦长城,另外新建灵武朔方长城约七百里,专门征发关内道五十万人修建。

  由此可见隋朝在劳役上盘剥,修建东都耗用两百万民夫,紧接着又强征百万民夫开凿通济渠,现在又强征两百万河北民夫开凿永济渠,同时又征发百万民夫修建长城。

  大隋王朝就是这样被无休无止的大型工程压垮,如果没有这些劳民伤财的大工程,光靠关陇贵族折腾颠覆,也不会有效果。

  这天上午,杨广召见了萧琮和杨素,为什么召见,因为运送给江都的粮食在下邳郡遭到李子通和杜伏威等群盗联手袭击,粮食被抢走一大半,骆驼也被抢走一半。

  二十万大军只有不到十天的军粮,宇文述再度紧急催粮。

  萧琮匆匆走来,正好在御书房门口遇到了杨素,萧琮连忙上前低声问道:“杨相国,天子为何紧急召见?”

  杨素低声道:“估计天子有妥协的想法了。”

  “可是因为突厥的压力?”

  杨素苦笑一声道:“都有,江都大军的粮食问题,突厥新可汗自封始毕可汗,不再经过我们册封,北方的和平要结束了,天子现在心力憔悴,想找一个台阶结束撤藩。”

  “这是一个劝说天子的机会啊!”

  “是一个机会!”

  两人走进了御书房,只见天子负手站在窗前不语,两人对望一眼,一起躬身施礼道:“参见陛下!”

  杨广长叹一声,“两位爱卿请坐吧!”

  “陛下有忧虑啊!这样有伤龙体。”萧琮小心翼翼道。

  “朕也想高高兴兴,但高兴不起来,怎么办?”

  “陛下担心什么呢?”

  “朕削藩不利,北方的威胁又出现了,有传闻说,突厥新可汗登基点兵,竟然有四十万大军,他这是在向朕示威吗?”

  杨素缓缓道:“五胡乱华时,这些胡人动不动都南侵,都尝到了奴役汉人的甜头,所以只要北方胡人强大,他们毕竟就有南侵的冲动,这就是陛下急于修建长城的原因,但陛下二十万精锐大军都陷在东南,士兵水土不服,渡江也不可能,陛下为何不把军队撤回来呢?”

  杨广闷闷不乐道:“把军队撤走,他又重新占领江都,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朕?”

  萧琮劝道:“陛下,微臣很了解萧夏,他从小就不会做极端的事情,陛下不像让他回江都,那就和他协商,将他继续留在江南坐镇,稳住南方不乱。”

  杨素也劝道:“陛下二十万大军南下,萧夏也没有像齐王那样公开造反,既然他没有造反,那他还是大隋的臣子,那就是内部矛盾,协商一下,大家互相让步,这件事就结束了,陛下的精力就可以放在北方突厥上,或者废除剑南道总管和陇右道总管,也算削藩成功一半了。”

  杨广召见杨素和萧琮,就是有妥协的心思了,他点点头对萧琮道:“就烦请萧相国去一趟江南,替朕和他协商,朕有四个基本要求,他必须答应。

  第一,朕要立皇太孙,他不得谋夺皇位;第二,他的辖地以长江为界,不得跨过长江;第三、朕征讨高句丽,他必须出兵助战;第四,他的总兵力不得再超过目前的人数。”

  萧琮躬身道:“微臣一定不让陛下失望!”

第544章 达成妥协

首节 上一节 309/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