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10节

  杨广随即任命萧琮为江淮观察使,前往江南和萧夏谈判,同时下旨撤回江都的二十万大军。

  宇文述如释重负,收到旨意的当天晚上便率领大军北撤了。

  半个月后,萧琮抵达了延陵县,受到了萧夏的热烈欢迎,萧琮首先宣读了天子新旨意,撤销梁王封爵,恢复萧夏的晋王之爵,封其长子杨俶为江都郡王,给其次子起名为杨任,封宣城郡公。

  这也是一种和缓关系的手段,给孙子起名字,等于还是承认他们是父子关系。

  萧琮在萧夏官房坐下,高颎刘文静等人也做在旁边陪同。

  萧琮微微笑道:“殿下这次做得很好,不造反,不把王府设在江宁,这是聪明的做法,就为接下来的和谈留下了余地,要不然就是你死我活了。”

  萧夏淡淡道:“或许天子忘记了,但我没有忘记,我还是凌烟阁的武士,曾经在先帝面前发誓效忠大隋,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反隋。”

  萧琮点点头,“这次我南下前,天子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没有商量余地的,殿下必须答应,然后在这四个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协商。”

  “哪四个要求,相国请说!”

  “第一,天子要立皇太孙,殿下不得谋夺皇位。”

  萧夏笑了起来,“我就算答应,天子又会相信吗?”

  萧琮苦笑道:“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但至少四五年之内,殿下不要有非分之念。“

  萧夏点点头,“第一条我答应,将来我会做一个很好的护国皇叔。”

  “然后是第二条,殿下的辖地以长江为界,不得跨过长江。”

  萧夏一怔,急道:“那江都怎么办?我在江都建造那么多码头,还有我的盐场,还有其他七个郡呢?”

  萧琮摆摆手道:“天子想设淮南道作为缓冲地带,并不是想夺走殿下的资产,殿下完全可以组建一个民营商行来经营各种资产,还有江都刺史依旧是崔奉贤。”

  萧夏沉思片刻道:“这个要求我可以答应,但我要把洞庭湖七郡纳入江南道,作为失去淮南七郡的补偿。”

  “这个.”

  萧琮有点为难,他想了想道:“我需要请示天子,这条先放一放吧!”

  “相国请继续说!”

  “天子的第三条,就是将来朝廷攻打高句丽时,殿下也要出兵助战!”

  萧夏眉头一皱,“天子还要攻打高句丽?”

  萧琮点点头,“殿下可能不知道,高句丽能动员六十万大军,一旦他们和突厥勾结入侵,那就不光是辽东营州不保的问题了,连幽州以及河北也危险了,高句丽问题迟早要解决。”

  萧夏叹息一声道:“这都是司马家族造的恶,罪孽深重!”

  为什么说司马家族是历史上罪孽最深重的皇族,不光是他们造成了五胡乱华,导致北方汉人几近灭绝,只剩下八十万人。

  其次就是司马家族屠杀辽东百姓,灭亡公孙渊家族,把辽东汉民全部撤回,等于放弃了汉人几千年来对辽东的开发,汉朝辽东四郡都被扶余靺鞨人占领,建立了高句丽王朝,哪怕后来唐朝灭了高句丽,最后也没办法恢复汉朝时的统治,高句丽结束后,新罗北上吞并土地,紧接着契丹就崛起了,契丹结束后,又是女真,然后又是室韦人的蒙兀部崛起,蒙兀部结束又是建州女真。

  这一切都根源就是司马皇族放弃辽东的决定,和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一样,都是遗祸千年的罪恶。

  “怎么样,第三条殿下答应吗?”

  萧夏点点头,“我早就说过,我可以用水军助战!”

  萧琮笑了笑道:“然后就是最后的第四条,殿下的总兵力不得再超过目前的人数,也就是不得超过十三万军队!”

  “可以!”

  萧夏一口答应,他自己的上限就是十五万军队,十三万军队加上两万州兵,也就正好十五万。

  萧琮没想到萧夏答应得这么痛快,他笑问道:“除了刚才第二条需要斟酌外,殿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我一并报给天子。”

  萧夏点了点头,“我并没有失败,现在只是协商解决削藩问题,除了我要洞庭湖七郡作为淮南道的补偿外,我还要吏权,江南道的官员由我来任命,然后还有财权,我要养十三万军队,我要江南道的税赋。”

  萧琮点点头,“我会如实反应给天子,让天子决定!”

  谈判暂时停止,萧琮也回了江都萧府,等待天子的回信。

  萧夏也前往毗陵郡巡视运河开凿情况,运河余杭郡段的疏浚已经结束,除了征兆从军的五万士兵外,其余八万战俘又转到吴郡继续开凿运河,到明年开春时,一年的服役期结束,可以回家了。

  不过余杭郡疏浚运河结束后,八万战俘就有了每个月一贯钱的收入,加上今年免税,他们的一贯钱可以养活妻儿了。

  除了八万战俘外,高颎又招募了二十万人疏浚运河,五百里长的运河,原计划三年完成,现在看来,两年就可以完成了。

  就在十天前,两千头大象从建安郡送到了吴郡,由象奴指挥,大象们也加入到疏浚运河队伍中。

  它们负责翻土和挖淤,利用它们强大的力量,用鼻子将一袋袋淤泥卷起,送到旁边的船上。

  除了视察运河清淤拓宽工程外,萧夏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巡视他去年部署的牧草工程,

  江南河网密布,小河旁之前都长满了各种杂草,去年和江都郡同步,萧夏也要求江南各郡在河边和太湖流域种植紫花苜蓿和黑豆。

  另外,种黑豆可以固氮,对恢复土质非常有好处,萧夏也要求土地搁荒修养时种黑豆。

  各县官府去年开始组织农民在河边和太湖边清除杂草,播种草籽和豆种,作为农民每年的劳役。

  现在正好是收割季节,河边到处可见收割牧草和黑豆的农民。

  萧夏望着河边到处是忙碌的农民,笑道:“农民积极性很高,为什么?”

  毗陵郡刺史周墨笑着萧夏对萧夏道:“殿下有所不知,他们主要用牧草和黑豆去换马粪,忙碌一个月,可以换来几百斤马粪,对他们的土地就非常有好处了,他们现在急于要马粪,都很卖力!”

  “为什么这么急?”

  “殿下,再过半个月就是冬小麦种植了,农民一般都是边撒肥料边播麦种,然后浇水,麦种发芽后,冬天就来了,等到春天时他们会再施一次肥,江南人非常勤劳,精耕细作,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小麦亩产要比梁郡高五成。”

  “梁郡的小麦亩产是多少?”

  “上田两百多斤吧!这里平均是三百多斤,亩产多了百斤,拥有十亩地就能养活一家三口了,梁郡至少要三十亩地才能养活一家三口。”

  “差距这么大?”萧夏惊讶道。

  周墨点点头,“关键是梁郡没有水稻,春种小麦,夏种粟米,粟米亩产才一百多斤,而水稻亩产有四五百斤,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难怪到了唐朝中期后,江南超过河北成为最大的产粮区,又支撑唐朝活了一百多年,真是富庶之地。

  萧夏点点头,又笑问道:“如果不要马粪呢?”

  “大部分人家都要,当然也可以不要,如果不要马粪,牧草和黑豆可以卖钱,一斤五文钱,两百斤可以换一贯钱,忙碌一个月,有点人家能挣到十贯钱。”

第545章 光阴荏苒

  十天后,萧琮再一次返回了延陵,双方谈判继续。

  萧琮得到了天子的最终答复,当然也是妥协答复,天子同意把江夏、巴陵、长沙、零陵、衡山五郡划给江南道,由江南总管府管辖,换取淮南七郡。

  关于吏权中的刺史任命,天子坚持了萧夏有推荐权,由朝廷任命,其他官员任命须向朝廷备案,这其实就是朝廷的面子,实权在萧夏手中,朝廷只是表面上维持着吏部的形象。

  在财权方面,天子答应萧夏的方案,萧夏当然也知道把财权全部拿走,朝廷不一定能接受,所以他提出了一个递减式方案。

  五年内,江南道的财政收入暂时归江南道总管府,但五年后,恢复三七分账,十年后恢复到五五分账。

  实际上,萧夏就要了五年的财政全部收入,五年后恢复之前的三七分账,甚至还给了朝廷一个远景期待,十年后减为五五分账,不管能不能实现,但萧夏至少在态度上没有那么强硬,姿态放得比较低,只要五年的全部财政收入,也就是从大业十年开始才恢复正常的三七分账。

  天子便答应了萧夏的方案。

  萧琮沉思片刻道:“这次我回江都,我想到了一件事,如果江都的码头全部归殿下所有,那么朝廷从海外购入的物资,或者从巴蜀运来的物资怎么中转?所以我还得和殿下协商,朝廷需要一部码头。”

  萧夏点点头,“我可以理解,但我想知道,关于码头的谈判是相国做主,还是继续交给朝廷做主。”

  萧琮微微笑道:“原则性的大问题是由天子,剩下的琐碎小事,就由我全权做主,天子在答复中也明确了这一点。”

  萧夏缓缓道:“其实之前我就和彭城郡的刺史谈判过,用码头使用权换取煤田使用权,这样吧!我可以把一半码头所有权交给朝廷,换取彭城县北部的一万顷土地。”

  萧琮沉吟一下问道:“这一万顷土地上有县城吗?”

  “当然没有县城!”

  萧夏让手下铺开地图,指着地图道:“相国请看,彭城县以北,留县和沛县以东,正好是一处凹陷地带,因为下面有煤,所以这片土地很贫瘠,连野草都难以生长,我就要这片凹陷地带,我们测量过,大概就是一万顷。”

  萧琮点点头,“这里很可能会变成湖泊!”

  萧夏笑道:“确实会,但至少百年内不会。”

  萧琮略微沉吟一下,便欣然道:“不是什么大事,我同意了!”

  萧琮又道:“天子对你们那种能爆炸的武器很有兴趣,能否提供给朝廷,将来我们对付突厥骑兵和高句丽人,都能用到。”

  萧夏点点头,“配方我不能泄露,但我可以大量提供成品,交换洛阳造船工场的工匠和物资。”

  萧琮当然不会提供铁火雷,他会提供瓷火雷和火箭,实际上,瓷火雷装上淬毒铁钉,爆炸杀伤半径为三丈,对突厥骑兵的杀伤力一样强大。

  萧琮缓缓点头,“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双方经过来回磋商,终于达成了一致,萧夏在协商文本上签字画押,纳言萧琮则代表朝廷的协商文本上签字画押。

  不久,朝廷就出台了一系列的郡县调整,比如缩减了江都郡的范围,只限于长江以北,长江南岸部分独立为郡,叫做延陵郡。

  其次成立淮南道,管辖之前包括江都郡在内的江北八郡。

  另外将两湖道一拆为三,成立荆襄道、黔中道,同时将江夏郡、巴陵郡、长沙郡、衡山郡和零陵并入江南道,受江南总管府管辖。

  至于彭城县北面一万顷土地则作为晋王的封地赏赐给了萧夏,而不是江南道的飞地。

  随着朝廷和晋王达成了协议,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时间就慢慢沉淀下来了。

  光阴荏苒,一晃到了大业七年秋天,这三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很多原本要爆炸的危机又缓和下来了,这是因为关陇贵族消停下来了,他们也终于意识到,时机未到,过早地折腾只会白白损失他们的财富和资源。

  尤其他们在杨暕身上先后投下了近两百万贯的财富,最终打了水漂,让他们损失惨重。

  归根到底还是百姓的忍受力,明知义仓粮食被贪污殆尽,百姓们最终也只有忍了,挖掘永济渠死亡了数十万人,修建长城也死亡数十万人,河北在短短两年内损失了近百万人口,也没有引发大规模的造反。

  但很多家破人亡的农民纷纷投身为贼,使各地的贼人渐渐强大起来,高鸡泊的窦建德人数超过三万,豆子岗的刘霸道和瓦岗寨的翟让也各自拥有数万兵力。

  只不过他们都比较低调,要么占山为王,要么潜伏在三不管的荒野的地带,自己种田,自给自足,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唯独保国会又一次犯下大错,去年,高祝率领三万军队攻占了北海郡,占了七座县城,天子杨广震怒,下旨命令张须陀率三万大军讨伐保国会,张须陀三战三捷,保国会惨败。

  保国会内部也爆发了内讧,高士达指责高祝的无能冒进导致保国会面临灭顶之灾,他随即杀死了高祝,率领两千残军逃进了高密郡南部的徐山,改名为徐山军,这就意味着延续近四十年的保国会彻底灭亡。

  这天上午,杨丽华把女婿李敏和女儿宇文娥英找来,将一只紫檀木盒子递给他们。

  “这是我所有的店铺和地契,就正式赠给你们夫妻了。”

  杨丽华已经决定去延陵郡投奔侄子萧夏,她把所有的财富一分为二,金银珠宝之类的可携带财富她都带去延陵郡,不动产则留给女儿女婿,包括店铺、庄园、宅子等等。

  “娘,你真要去江南?”

  杨丽华点点头笑道:“北方冬天太冷了,我还是有点难过,你兄弟几次写信要我过去,难得他有这份孝心,李静训我也带走,你们夫妻明年可以带骅儿一起过来住上几个月。”

  李敏和妻子无奈,母亲三年前就要去江南,一直拖到现在,母亲身体也不好,去江南或许是好事。

  “母亲什么时候走?”李敏问道。

  “明天一早,我坐夏儿的万石大船南下,有士兵和武士护卫,安全不会有问题,你们就不要担心了。”

  萧夏考虑得很周全,特地派两艘万石大船和五百骑兵来迎接姑母南下,天子那边也同意了。

  这时,杨丽华又想到一事,叮嘱李敏道:“你记住了,我给你的财产只是给你们夫妻,由骅儿继承,和李氏家族无关。”

  李敏的家族庞大,但李敏不是主枝,他祖父李远是家主李穆的兄弟,李穆定下一条规矩,任何族人发达,都要提携家族,所获财富与家族共享。

  想法本身是好的,但因为家族太庞大,李穆有兄弟七八个,他自己又有十个儿子,子孙太多,到第二代李浑为家主时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了,家族内部经常为各种利益争斗。

  李敏是旁枝庶出,父亲在他很小时就为国捐躯了,没有父亲撑腰,李敏也饱受家族的各种不公待遇。

  但李敏偏偏长得极为英俊潇洒,是隋朝公认的新一代三大美男子之一,另外两人是宇文士及和元文都。

  李敏被长公主杨丽华看中,招为了女婿,李敏一下子便攀上高枝,家族子弟都对他颇为妒忌。

首节 上一节 310/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