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08节

  “你是在替那畜生说情?”

  “微臣不是替他说情,陛下要杀微臣,微臣也没有怨言,但微臣还是要把实情告诉陛下,他就是头脑简单,又没有半点耐心,被汉王杨谅和关陇贵族稍微一鼓动,头脑发热就造反了,但事后又后悔,只是他死要面子,我们怎么劝他都不听。”

  杨广点点头,王世充说得对,自己儿子就是这样,头脑简单,性格暴躁,所以自己才不考虑立他为太子。

  “你是说,他是被杨谅鼓动造反?”

  “陛下,杨谅的旧部都效忠齐王,显而易见是杨谅的授意!”

  杨广这一次心中杀机顿起,放他们一次,他们却害了自己儿子,这一次该杀就要坚决杀,绝不能再有妇人之仁。

  杨广点点头道:“朕接受你父亲的投降,让他立刻献城!”

  一更时分,西城门大开,王隆率两万军出城投降,吐万绪和鱼俱罗各率三万军先后杀进了安阳城。

  安阳城沦陷,城内一片大乱,齐王军军心崩溃,纷纷投降,在一片混乱中,齐王杨暕被押出了王府,他早已喝得酩酊大醉,连路都走不了,瘫软在父亲面前,如一滩烂泥。

  杨广闻到满身的酒气,心中着实厌恨,他喝令道:“把他押回洛阳监禁起来,这样的逆子,朕这辈子也不想再见到他。”

  杨暕被拖下去了,紧接着萧摩柯、乔钟葵、王頍、纥单贵、王聃、茹茹天保、余公理等一批文武将领都被押上来。

  这些人都是从前的杨谅旧部,杨广这次不再宽恕,下令除王隆父子外,其余参与叛乱者一律斩首,上百名被俘文武官员全部被杀。

  杨广又密令一名心腹宦官带毒酒返回洛阳,将软禁中的汉王杨谅和秦王杨俊赐死,他宁可背负骂名也不允许这些隐患活在世上了。

  杨广随即又下旨,任命御史大夫裴蕴为运河开凿使,所有参加造反的河北籍士兵以及所有参加过保国会的人,皆株连三族,三族之内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押去开凿运河。

  河北各地哭声震天,近两百万百姓被官府强行驱赶去开凿运河。

  次子杨暕的造反和前太子杨勇的潜逃,严重刺激了杨广,他开始反省了,他的宽容得不到回应,只会让反对他的人一次次得寸进尺,他的心开始变硬,开始推行铁腕治国,所有敢反对他的人,坚决镇压,绝不宽容。

  杨广又下旨改封萧夏为梁王,改任剑南道总管,即刻上任,且不允许带走一兵一卒。

  而现任剑南道总管郭衍即刻回京述职,另有任用。

  杨广同时任命宇文述为江南道安抚使,鱼俱罗为副使,两人率二十万大军和一千三百多艘船只南下。

  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方案,一旦剿灭次子杨暕的造反,就立刻削三子杨夏的藩,一刻都不会耽误。

  杨广已经不想再给萧夏解释的机会,直接用强硬态度对萧夏施压,如果萧夏不离开江南道去蜀中,那么他就将面临天子的铁血镇压。

  在安阳城破的同一天,萧夏成功造出了硝化棉,他用干馏胆矾得到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得到稀硫酸,再蒸馏提纯后得到纯度稍浓一点的硫酸,又和火硝反应得到硝酸,最后.便得到了硝化棉。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步骤,必须要得到比较稳定的硝化棉才能使用,然后再小心切成碎末混入黑火药中。

  为什么要混入黑火药,因为产量不大,只能和黑火药混和使用,但加入硝化棉的黑火药,爆炸威力提高了两到三倍,这样就能轻易炸开铁壳了,铁火雷由此研制成功。

  这里面关键是得到硫酸,历史上,硫酸就是在隋末唐初由道士炼制成功。

  或许就在萧夏萃取硫酸的同一时刻,某个道观里,一名方士意外得到了硫酸,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就给它起名为绿矾油。

  当然,萧夏只是提供技术指导,具体做是由工匠去完成,结果还是出现了两次爆炸和一次燃烧,死了七名工匠,还有两名工匠被炸断了手,原因就是硝化棉极为不稳定,最后想尽了办法才让它稳定下来。

  有了铁火雷,战船试验就成功了,工匠们把铁火雷制成袖子大小的铁蒺藜,用弩砲发射出去,锋利的蒺藜刺钉在大船的船壁上,一声爆炸后,大船便被炸开一个五尺宽的大口子,江水汹涌灌入,很快就沉没了。

  就在宇文述率领大军南下的同一时刻,萧夏便得到了河北的紧急军报。

第540章 擦边之策

  总管府内,萧夏召集所有文官武将共三百余人。

  萧夏对众人高声道:“天子已经灭了齐王杨暕,立刻动手削藩,改封我为梁王,迁我为剑南道总管,且不允许我带走一兵一卒,钱粮物资也不允许带走,同时派宇文述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江南,这就是用武力削藩,如果我不走,那我就是第二个齐王,贬为庶民,永久幽禁。

  但我不会屈服,我一步步奋斗才走到今天,我的心血绝不会就这样白白付出,我会抗争到底,但我不是造反,也不会造反,我只是表达自己不屈服的态度,直到天子改变了他的强硬和傲慢,直到朝廷改变决定。

  各位都至少跟随了我一年,愿意跟随我和朝廷抗争的,我欢迎,如果想离开的,我也绝不勉强,我会一次性给三个月的俸禄,恭送离去,但留下来,我也会每月加五成的俸禄。

  大家自己好好考虑,想离去的,去找刘长史登记,不愿离去的,咱们就收拾东西,准备南迁京口。”

  说完,萧夏转身回官房去了,大门前百官议论纷纷,很快便各自离去,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选择。

  罗士信和裴行俨找到了萧夏,二人不解道:“殿下,我们其实可以拒淮河和敌军对抗,不用南迁。”

  萧夏笑道:“我的原则是抗争而不造反,如果和朝廷正面作战,像杨暕那样,那就是造反了,所以我凭长江拒战,朝廷也奈何不了我,这就叫抗争。

  和我关系不错的杨素、萧琮就会找机会劝说天子,最后大家互相给台阶,削藩就不了了之,你们要记住,一旦造反,不会有人支持我们,我们最后结局肯定是败亡。”

  罗士信叹口气道:“卑职明白殿下的意思,只是感觉有点憋屈。”

  萧夏微微笑道:“憋屈的事情咱们不做,在他们船队进入淮河之前,你们二人可各率两千骑兵从运河西岸用火箭偷袭船队,将他们船队一把火烧了,我会在历阳郡接你们过江。”

  两人一起躬身,“卑职遵令!”

  次日上午,主力开始全面撤离江都,全部技术工匠也开始撤离,在此之前,所有的各类物资、兵甲资源以及各种设备、马匹都撤光了,最后只剩下人员。

  这时,刘文静递给了一份名单给萧夏,“殿下,有三成人员离职,卑职已经给他们办理了,绝大部分都是文官,以北方官员为主,另外,不少官员愿意辞职,但不愿离去,希望以幕僚的名义为殿下效力,包括周墨和赵广才二人。”

  萧夏欣然笑道:“这也是一个办法,那武将呢?”

  “武将离去的不多,一共只有七人,其中高级将领是陈棱和朱宽,他们二人明确表态要回朝廷。”

  萧夏点点头,这两人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看了看名单,又奇怪问道:“张镇周怎么没走?”

  “殿下,张镇周从前是秦王杨俊的人,和宇文述关系不好,他说回去也是坐冷板凳,他愿意效忠殿下!”

  萧夏心中感慨,张镇周很少说话,一直沉默寡言,想不到他在关键时候居然忠心于自己,难得。

  “殿下,来护儿和周法尚也愿意继续效忠殿下,他们表示支持殿下抗争而不造反的原则,实际上大部分文官留下,都是因为殿下的不造反原则。”

  萧夏当然知道,现在是大业四年,没有人愿意参与造反,但如果是大业九年以后就不一样了。

  萧夏也深知造反得不到百姓和官员的支持,所以他选择了抗争而不造反的擦边球策略,成功解决了他将面临的最大麻烦。

  萧夏点点头,“当务之急是抓紧组织军队收割水稻,尽快撤离!”

  这几天正好是水稻成熟之时,所有士兵都在江都郡抢收水稻,百姓也拼命收割,一旦朝廷大军到来,他们的水稻就完。

  不仅是水稻,还大量种植的黑豆,也要一并收割运走。

  上午,萧夏的家人也乘坐万石大船离开江都,撤往京口。

  长江边的码头上人山人海,足足有二十余万人,不仅是官员和士兵的家眷,还大量愿意跟随萧夏南撤的百姓。

  长江上千艘各类船只在运输百姓,船来船往,络绎不绝。

  对岸也扎下了数万顶大帐,用来临时安置百姓,然后分配到南方各县。

  萧夏把江南总管府官衙放在了延陵县,延陵县就是今天的镇江,在隋朝也是属于江都郡管辖。

  萧夏的王府也在延陵县,还包括官员的官宅,他在一月份就开始修建了,虽然普遍没有江都的宽敞,但也不错,至少比较舒适。

  萧夏的王府也只有十亩,没有王府的感觉,更像一座大宅,住他们几口人足够了。

  或许渡江时动了胎气的缘故,刚搬进府,小青肚子便痛起来,萧夏紧急找来产婆和医师,半个时辰后,随着一声啼哭,又一个小公子诞生了。

  这是萧夏的第二个儿子,萧夏大喜,当即给孩子起名为延,纪念他在延陵出生。

  孩子吃了母乳后便睡着了,小青也疲惫地睡去。

  今天大家都累了,各自回房早点休息。

  夜幕初降,萧夏坐在自己的新书房里看书,他有一张宽大的软椅,坐在软椅上非常舒适。

  这时,张乔给他端了一盏茶进来,张乔怀孕也快四个月,小腹略略有些隆起。

  萧夏看出她眼中的忧虑,便握住她的手,将她抱在自己怀中,笑道:“我估计这是个女孩儿,我的直觉不会错!”

  张乔勉强笑了笑道:“那是因为我的反应很小吧!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

  “感觉你不太高兴,为什么?”

  张乔半晌道:“我担心二叔!”

  张乔得到一个消息,跟随杨暕造反的文武官员都被处斩了,着实让她揪心不已。

  “二叔不会有事,他武艺高强,水性也好,对方又是晚上破城,安阳城混乱之时,他完全可以轻松逃脱,你看我一点都不担心他。”

  “夫君说得也对,以二叔的武艺,也没有能抓住他,我是关心则乱,希望他能平安回江南。”

  萧夏笑道:“如果二叔来找你,你替我告诉他,希望他能留下来帮我练兵,”

  张乔轻轻点头,“如果他来,我一定告诉他。”

第541章 夜半突袭

  十天后,江都郡的水稻全部收割完毕,所有水稻和士兵悉数过了长江。

  而这时,宇文述也率领二十万大军架浮桥过了淮河,抵达了山阳县。

  山阳县有上百座仓库,但仓库都空了,官房仓库自然运去了长江南岸,而私人仓库也因为战争到来而提前运走。

  这些仓库宇文述倒是看中了,可以作为他大军的后勤粮草中转仓。

  这时,陈棱和朱宽也到了山阳县,拜见了宇文述。

  这两人都属于天子的嫡系将领,宇文述并不喜欢,只是他对二人比较客气。

  临时帅帐内,宇文述请二人坐下,笑问道:“晋王,不对,天子已经改封他为梁王了,他手下有多少军队?两位应该知道吧!”

  陈棱点点头,“十三万军队!”

  宇文述顿时吓了一跳,“十三万军队!陈将军能确定?”

  陈棱苦笑道:“有什么奇怪的,他原本有三万军队,天子准他招募两万人,然后加上三万水军,这就是八万了,后来他剿灭山越人叛乱后,从战俘中又挑了五万军队,这不就是十三万大军了吗?”

  宇文述点点头,“他到现在也没有迎战我的军队,是不是他打算死守江都城,和我们玩攻防战?”

  陈棱和朱宽对望一眼,都笑了起来,“大将军的情报堪忧啊!大将军率二十万大军刚出发,我们就知道了,可现在大将军已经进了江都郡,居然还不了解江都这边的情况,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宇文述脸一沉道:“是我在问两位将军!”

  陈棱淡淡道:“萧夏早就撤到长江南岸了,军队物资都撤走了,就连地里的庄稼也收割得干干净净,宇文大将军想打赢这一战,须有足够的战船才行。”

  陈棱和朱宽走了,宇文述立刻命令张须陀为先锋,率领两万大军疾速南下,占领江都县。

  宇文述又把副将鱼俱罗找来,他十分担忧道:“萧夏此人心狠手辣,极有谋略,他既然全部南下,拒守长江,那他必然会对我们的船队下手,鱼将军立刻派两万大军北上,护卫我们船队,防止被萧夏军队偷袭。”

  鱼俱罗点点头,“我让吐万绪北上,他比较心细,做事稳重。”

  “可以,就让他率军北上!”

  鱼俱罗当即安排吐万绪率领两万大军调头北上,前去护卫南下的船队。

  宇文述的大军南下疾快,船队却比较慢,一千多艘大船都是之前天子准备南巡的船只,现在都变成了运送物资粮草的船队。

  入夜,船队沿着运河缓缓而行,船队几艘船并行,且靠的很近,原本延绵百里被压缩到延绵二十余里,这是典型的夜间行船,相隔太远,护卫士兵管控不住,船队靠着东岸而行,五千骑兵在岸上护卫船队,每艘船上还有五名士兵,这是防止水贼,一共有一万军队护卫着船队。

  此时船队正在下邳郡的徐城县境内,距离淮河还是四十里,天亮时就要进入淮河了。

  就在这时,西岸忽然出现了大队骑兵,正是罗士信和裴行俨率领的四千骑兵,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徐城县,因为这里船队要进入淮河,主力大军已经去东面百里外的山阳县渡过淮河,而护卫军队只能在东岸,在西岸的话,进淮河后,他们就必然要和船队分开,这是不允许的。

  船队也要靠东岸南下,进入淮河再靠北岸而行,这样才能始终被军队保护。

  所以在船队进淮河之前是一次伏击的好机会,士兵们纷纷张弓搭箭,用火折子点燃火绳,向二十几丈外的船队射去,四千支火箭如漫天流星雨般落下,纷纷射中了船队,运载草料的百艘大船率先被点燃了,火势迅猛燃烧,很快把周围船只也点燃了。

  骑兵边奔边射,不断将火箭射向船队和对岸士兵,对岸士兵被火箭震慑,不敢靠近岸边,只得远离岸边大喊大叫,也有士兵射箭反击,但距离却不够。

  一个时辰后,大部分船只都被点燃了,俨如一条火龙,在水面上熊熊燃烧,船上的士兵也纷纷跳水逃命。

  随着三支火箭射向天空,西岸的骑兵纷纷调头向西面奔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首节 上一节 308/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