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74节

  萧夏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乡下铁铺买来粗铁简单加工成生铁,一般就直接打造成农具,这种其实是劣质铁,含杂质太多,包括比较差的劣质兵器,都是这样打造成的,主打一个便宜。

  但军用兵器就严格得多,首先要把所有杂质去除干净,打造成很纯粹的熟铁,熟铁很软,韧性极好,然后往熟铁里加炭,这就是技术活了,含碳量要不多不少,既然保持熟铁的韧性,又有生铁的坚硬锋利,再用淬火技术保持稳定性。

  只有技术很高的工匠才能打造出精铁,也就是钢,百炼成钢就是这么来的。

  萧夏问道:“范主事听说过綦毋怀文吗?”

  范镰点点头道:“军匠没有不知道的,他打制的宿铁刀闻名天下!”

  “那灌钢法知道吗?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范镰还是点头,“卑职父亲是梁武帝时军器三大匠头之一,当时陶弘景在军器监展示过殿下所说的灌钢法,当时没有推广的原因是冶炼不出优质的生铁,卑职有我父亲记载的秘法,如果有优质生铁,卑职可以尝试灌钢法。”

  萧夏默默点头,他又问道:“目前打造一把槊刃需要多少时间?”

  “回禀殿下,两个人配合,两天时间可以打造一把步槊槊刃,三天时间打造一把马槊槊刃,如果是枪和矛,一天时间就能完成,”

  萧夏心中默算了一下道:“也就是说每月能打造七百五十支步槊槊刃?”

  “五百支左右!”

  范镰苦笑道:“不是每一支都能打造成功!”

  裴文安在一旁笑道:“殿下明白了吧!就算全力以赴也需要三年时间才能造出足够的槊刃。”

  萧夏一阵头大,半晌道:“先这样吧!我回头再和朝廷商量,实在不行就花钱买。”

第472章 进展不断

  回到大营,裴文安低声对萧夏道:“殿下,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与其问朝廷要鱼,不如问朝廷要渔!”

  “什么意思?”

  “卑职的意思是,最好把从前的南朝工匠都要回来,我们现在只有百名优质铁匠,如果铁匠增加到一千人,两万支槊刃四个月就能打造出来。”

  萧夏点点头,“鱼和熊掌我都想要,先试试看吧!看看天子能不能答应!”

  萧夏心中也没底,他最近提的要求太多,父皇不一定肯给了。

  不过他有一招杀手锏,那就是辽东,一切往征讨辽东上套,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

  回到自己官房,萧夏当即给天子写了一份奏卷,交给房玄龄,由房玄龄用专门的奏卷套封好,派人送往洛阳新设立的进奏院。

  进奏院的官员会通过奏卷套的颜色和式样,来决定交给朝廷还是直接上陈天子。

  萧夏又问房玄龄道:“最近我有没有什么大事安排?

  房玄龄看了看记录道:“六十四名江南官员会陆续来江都报到,明天第一批就到了,需要殿下接见,然后是募兵已经开始了,殿下要求我提醒,再就是第二批煤炭这两天该到了,江陵过来船队也是这几天到,对了,殿下说过这两天要视察盐行。”

  一大堆事情在等着自己,萧夏只得无奈叹口气道:“那就放在二月吧!你记一下,二月初我要去巡视梅根监和冶塘监,同时巡视吴郡和毗陵郡的盐铺!”

  下午时分,数百艘满载煤炭的货船抵达了江都煤码头,随着码头不断增加,江都有了专门的盐码头和煤码头。

  萧夏带着一群官员来到了煤码头,大管事郑荣迎上来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煤矿小河的疏浚结束了吗?”

  “去年已经完成一半,今年开春再做三个月就能结束了,卑职在彭城县成立了商行,招募了七名管事,各施其职,码头,仓库都在开建,各项进度很快。”

  “煤炭开采情况如何?”萧夏笑问道。

  “回禀殿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煤炭开采太多运不出来,彭城郡那边货船不太愿意运煤,都嫌脏,好容易才找到一队货船,还开了双倍的运货钱才勉强答应。”

  萧夏眉头一皱,回头问刘文静道:“有没有多余的船只,组建我们自己专门的运煤船队?”

  刘文静摇摇头:“卑职也不清楚,现在船只管理比较混乱,据说各县也有很多闲置的船只,之前还有几百艘船,后来被盐行借去了。”

  萧夏不满道:“盐行那边不是有一千多艘船了吗?他们还要什么船?”

  “关键是到底归谁管,说是归财产署管,可他们说只管固定财产,房屋、土地、田产,而船只马车他们管不住着。

  而说归军方驾署管,他们只管马匹、大车和军船,说民船和他们无关,最后盐行打个借条往我桌上一扔,他们就把船开走了。“

  说到这,刘文静很无奈道:“殿下,该要的管理机构还是要,不能为了节俭而不作为,以后船只只会越来越多,河道堵塞,码头混乱。

  还有,我们的官船到到底有多少?账簿记录上说官府的万石商船有几十艘,但我们连一艘都没有见到,到底这些万石船在谁的手中?据说还有很多官府船只在江陵、襄阳那边,他们借去就没有还回来。”

  萧夏摆摆手手,打断了刘文静的抱怨,“我知道了,立刻成立交通运输署,当务之急,要先凑出一支运煤船队!”

  刘文静答应道:“卑职先把盐行的几百艘船要回来,他们不够可以租民船,不能把官船全部拿走。”

  刘文静吩咐一名官员几句,官员匆匆去了。

  萧夏随即来到码头,码头正忙碌卸煤,运煤的船老大愁眉苦脸,虽然赚了双倍的船钱,但船里里外外都弄脏了,他怎么给别人运货?

  萧夏见满地都是煤粉,再细看卸下的煤,基本上都是煤渣和煤粉,大块煤不多。

  他奇怪地回头问郑荣道:“我记得上次煤都是以大块为主,为何这次都是碎煤和粉煤?”

  郑荣连忙道:“回禀殿下,这船煤其实是最后的船只,装船时基本上是块煤先装,剩下的粉煤和碎煤最后装船。”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煤质都变细碎了。”

  刘文静在旁边笑道:“殿下,这种粉煤不好再用了吧!”

  萧夏微微笑道:“怎么会不好用呢,你忘记我们在河西怎么制作三珍饼吗?”

  “殿下是说用水把他们搅成饼再晒干?”

  萧夏摇摇头,“光用水不行,还得加一点黄泥,增加黏性,煤和泥大概二八分吧!捏成一个个鸡蛋大的煤球,卖给百姓烧火,以后大家就不用买柴了!”

  刘文静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办法,江南柴禾贵啊!一捆柴要好几十文钱,以后大家烧煤,山也不会砍成秃子了。”

  “这件事需要慢慢来,目前煤产量不多,主要用在熬盐、熬硝和冶炼上,就算做出煤饼也要先考虑军用,等煤炭足够多了再考虑民用吧!”

  萧夏考虑的当然是蜂窝煤,它的出现将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使用火更加安全、高效和经济,使人们从木柴时代进入到煤炭时代。

  但蜂窝煤实际上在西汉时就发明了,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推广起来,或许和煤炭的产量低有关系。

  ………

  接下来的几天,萧夏都很忙碌,接见官员,江陵的船队也到了,铺天盖地停泊在长安对岸的京口沿岸,军部的驾署官员逐一进行登记造册,由三座官方的造船工场开始了军船全面翻新维护。

  这天上午,萧夏来到了火药署,这是他临时安排的,军器署署令王朴送来一份通知,今天上午将进行火药试验。

  火药匠头邵发带了七个徒弟,自从去年底硝石运来后,他们师徒八人便开始没日没夜的研究,熬硝、配药,反复试验,总结经验。

  也渐渐被他们摸出一点点规律。

  火药署位于江都城西面,距离江都城三十里,紧靠一座大山,占地百亩,由官署、研制所、仓库和试验场洞组成。

  萧夏来到研制所,大匠邵发迎上来,“参见殿下!”

  萧夏微微笑道:“听说你们琢磨出一点名堂,是什么名堂?”

  “启禀殿下,我们发现了硫磺和炭的关系。”

  “怎么说?”

  “把火硝固定为七分,如果硫磺多放,就是爆炸药,如果硫磺少放,炭粉多放,它就不会爆炸了,而会把竹筒冲上天去,我们叫火箭药。”

  “不错!不错!”

  萧夏赞许道:“居然造出发射药了,有没有什么研制好的火器?”

  “卑职给殿下看个好玩的东西!”

  邵发拿了一个两截的竹筒,走到外面空地上,把竹筒放在地上,点燃了火绳,片刻,‘嘭!’竹筒腾空而起,足有数丈高,紧接着‘啪!’一声巨响,竹筒在天空爆炸了。

  萧夏哈哈大笑,这是二踢脚啊!居然被他们发明出来了。

第473章 旧人来投

  过了正月十五后,各地开始军队招募,军部已经把名额分解到各郡,同时派出数十支招募队奔赴各地,由各地官府配合。

  这是陈朝灭亡后,第一次在江南招募职业士兵,人口多的郡多招募,人口少的郡少招募,但也不一定,因为不是强制,完全靠报名者自愿,会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调整。

  但之前就进行过民意调查,萧夏发现一些端倪,相比较而言,江淮人更愿意从军,而江南人不太愿意加入隋军,根据这个调查,这次两万军,主要以江淮人为主,江南也适当招募一些。

  江淮七郡,江都郡、庐江郡、钟离郡、淮南郡、弋阳郡、历阳郡、同安郡,其中江都郡和庐江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报名也最为踊跃。

  江都郡清流县大街上,一支长长的队伍排出了足有两里,都是身体强壮的青壮男子,募兵点是两座帐篷,帐篷内放着一排桌子,一共有七人主持募兵,三名清流县的官吏,四名晋王军的募兵军士,为首是一名校尉。

  报名的第一步是核对户籍,这次只招募良民,如果是黑户,或者不是本地人,那就不能报名。

  核对户籍后,拿一块木号牌去军方应募,应募也很简单,外型合格,达到身高标准,没有残疾,然后还要举起八十斤石锁过头顶,这样就合格了,最后进行登记,领一石米和两张羊皮回家,这是给新兵的福利。

  被录取的第三天,新兵在县衙门口集中,将乘船前往新兵营训练,如果拿了东西不来报道,那就将由官府来追究责任。

  当然,如果有什么特长,比如水性极好,或者达到武道三品以上,或者是县学士子,即使身高举重不达标,也会被破格录取。

  短短两天时间,光清流县就录取了九百名新兵,光江都郡录取了五千士兵,庐江郡录取了四千人,其他四郡各录取一千人,整个江淮录取一万三千人,剩下的七千人以及未来的水军,萧夏便打算从江南招募。

  江都县募兵正忙,这天中午,一艘两千石的混客船缓缓靠上了江都码头,混客船其实就是水上的长途客船,载了很多不同客人,在江南地区尤其常见。

  船板搭上岸,客人们纷纷涌上码头,最后上岸的是一名二十余岁的年轻公子,头戴纱帽,身穿白色武士服,相貌俊美,腰间佩一把长剑。

  但如果细看,还是能看出这位公子是一名年轻的女子装扮,只是她步履矫健,浑身隐隐透出一丝杀气。

  女子走进江都城,向路边一名摆摊卖水的老者打听,“请问大爷,晋王府怎么走?”

  老者笑呵呵道:“公子要去老晋王府,还是新晋王府?”

  “有什么区别吗?”

  “晋王要搬到城里来了,这两天正在搬家,所以两边都是晋王府。”

  女子想了想道:“我去新晋王府!”

  老者指指大路道:“公子顺着大路一直走,看见一座冠云大酒楼,然后折道向北,一直走到底,左边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府宅,围墙特别高,大门前还有士兵站岗,那就是新晋王府了。”

  “多些老丈!”

  女子提着宝剑快步走去,很快便找到了气势宏伟的晋王府,这里原本是江都刺史魏厉虎的官宅,后来又重新修缮扩大,围墙加高,现在成了萧夏的临时晋王府,占地约三十亩。

  女子走到府门前,站岗士兵拦住了她,“此乃晋王府,不得擅闯!”

  “我是吴郡萧刺史推荐来的,烦请禀报一声!”

  “公子有什么事吗?”

  田管家正在指挥家丁挂灯笼,回头看见了年轻女子,听说是萧刺史推荐的,他便走了上来。

  女子抱拳道:“听说晋王府在招募护卫,我特来应募。”

  “我们府上只是招募女护卫。”

  女子笑了起来,“我知道!”

  田管家这才注意到女子咽喉处没有喉结,刚才的中性声音一下子变得轻柔了。

  田管家歉然道:“我没认出来,请姑娘见谅,请问姑娘贵姓?”

  “我也姓萧,是毗陵郡萧氏族人。”

  “原来如此,姑娘先请进吧!”

  这名女子正是毗陵萧氏武艺最高的女武士萧艾,是萧环的女儿,五年前三萧斗武结束没多久,她便出嫁了,但出嫁才两年丈夫就病逝,她成了年轻寡妇。

  后来她又准备嫁人,不料还没迎亲,对方就忽然得急病死了,她又成了望门寡。

首节 上一节 274/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