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鹿鸣躬身道:“卑职已经开始着手!”
萧夏想想又道:“太子手下有一批武士要转过来,你派人去接收,另外长公主那边也有二十余人要过来,也派人去把他们接收过来,不用来江都,直接放在西海商行内,听命于陈楚!”
“卑职遵令!”
安排好武士之事,萧夏这才返回了总管府。
江都盐监隶属于少府监,从六品官职,在江都有官衙,在一号码头有独立的盐仓,掌管江都盐场,和江都郡以及江南道总管府都没有关系。
目前盐监主官叫魏朝凤,四十岁左右,长得又高又胖,他的职责就是把盐场运来的盐再卖给二级盐商,同时再兑付盐户的盐引。
魏朝凤在江都已经呆了八年,在先帝巡视江都之前,魏朝凤过得有滋有味,所有盐商都在拍他的马屁,千方百计贿赂他。
但自从先帝南巡江都后,关陇贵族从幕后跳到前台,魏朝凤的好日子便结束了,在关陇贵族的施压下,他的官盐只能卖给万家、曹家和于家,不能再卖给其他二级盐商。
由于万家、曹家和于家也同样做二级盐商,其他中小盐商拿不到货,纷纷改行或者倒闭。
一百多家盐商只剩下寥寥七八家,还是万曹于三家的亲戚,才得到了一点点货源。
上午时分,魏朝凤在官房内打瞌睡,忽然手下慌慌张张跑来道:“魏监君不好了,我们的盐仓被人抢了。”
“什么?”
魏朝凤腾地站起身,厉声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刚才,卑职刚刚接到消息,我们第一仓被人强行打开,有船只在抢盐!”
“这还了得,立刻备马车,我去盐仓看看,另外向江都郡报案,让他们派捕快去抓人!”
魏朝凤坐上马车,心急火燎向长江边的一号码头奔去。
第443章 盐仓事件
一号码头属于朝廷的码头,有仓库上百座,主要用来存放各郡送来的税赋,其中最东面有十三座仓库是盐仓,单独用栅栏包围,最大的盐仓能放八万石,最小的一号库盐仓也能存放盐一万石。
被抢的正是最小一号库盐仓,说是被抢也不准确,实际上是被强买了,买家自然是萧夏的西海盐行,之前,大管事陈华向盐监购盐,魏朝凤没答应,他让陈华去找其他三大盐商买盐。
既然敬酒不吃要吃罚酒,西海盐行就直接动手强行买盐,半夜就来了,短短两个时辰,数百名黑衣人便将一号盐库中的八千石盐全部搬走,盐都是装在麻袋里,一袋一石,一共八千袋,全部都被强买。
为什么西海盐行要买粗盐,因为吴郡开始售盐了,精盐二十文一斤,生意火爆,短短几天时间,事先准备的一千石精盐已经卖掉一半,这还是限购的情况下,每人只能买三斤。
天子批复没有那么快,但时间已经不等人,陈华向萧夏请示,萧夏批准他进行强购。
萧夏之所以不让陈华泄露身份,主要就是抢时间差,在关陇贵族反应过来之前,把吴郡的市场全部拿下来,再以吴郡为根基,向毗陵郡和余杭郡进军。
当然,抢盐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让江都郡衙有机会介入。
魏朝凤赶到了一号码头,抢盐已经结束了,两名仓库管事呆若木鸡,仿佛还没有反应过来。
“你们两个混蛋,到底怎么回事?”魏朝凤咆哮大骂道。
两名仓库管事哭丧着脸道:“启禀魏监君,我们也不知道,几百名黑衣人把我们关在小房间里,把钥匙抢走,我出来后发现人和盐都不见了,只得派人去通知魏监君,不过我们刚才发现一个情况。”
“什么情况?”
“魏监君自己去看吧!就在仓库里。”
魏朝凤气得火冒三丈,转身向仓库内走去。
一号库内空空荡荡,八千石粗盐都不翼而飞,在仓库中间放着两个很大的木箱子,魏朝凤走上前看了一眼木箱,顿时愣住了,两个木箱子全是铜钱,上面盖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盐钱两千四百贯’。
对方居然给钱了,魏朝凤一阵头大,这就不叫抢劫了,而叫强买。
正在发愣时,手下喊道:“魏监君,刺史大人来了!”
江都郡刺史可是从三品高官,比这个从六品盐监高多了。
魏朝凤不敢怠慢,连忙迎了出去。
江都郡刺史已经不是元敏,而是新上任的崔奉贤,崔弘度的长子,崔家长孙。
他原本是从四品沔阳郡刺史,因太子和晋王的缘故,直接升为从三品江都郡刺史。
崔奉贤已经事先得到了萧夏的通报,他需要配合萧夏演一出戏。
“魏监君,发生了什么事?”
崔奉贤带着县令和一群捕快走上前。
魏朝凤连忙行一礼道:“今天天不亮,数百人冲进盐库,卑职刚刚赶来,那群人已经带着盐跑掉了。”
“被抢走多少盐?”
“少了八千石盐!”
魏朝凤叹口气道:“卑职也不知道该不该叫抢,他们留下了两千四百贯钱,是按照三十文一斗的价格付钱,或许叫强购更合适。”
崔奉贤怒道:”这当然是违法,市场上一百二十文一斗盐,如果这还不叫违法,以后百姓都不要去市场买盐了,都跑到这里来搬盐,三十文一斗,也不管你同不同意,扛起盐就走,这叫什么?”
“使君说得对,确实是违法,至少擅闯官仓就是大罪,恳请使君尽快将抢盐者捉拿归案!”
这时,江都县令陈绍宽上前道:“使君,卑职认为一般人不会抢盐,他也没有地方卖,抢盐者必然是盐商,卑职很担心这件事会引发盐商的群起效仿,不如向总管府申请派兵驻扎盐仓。”
崔奉贤点点头,又回头问魏朝凤道:“魏监君觉得呢?”
魏朝凤连忙道:“卑职完全同意!”
“好!我去向晋王申请,然后此案列为大案,在破案之前,所有盐库暂停出货,贴上封条,魏监君有意见吗?”
魏朝凤倒是没有意见,但他担心万曹于三家会跳脚,他试探着问道:“是贴郡衙的封条,对吧!”
崔奉贤一挥手,“当然,郡衙和县衙的封条都贴上。”
“但还请尽快破案,时间久了会影响百姓用盐。”
“放心吧!做多十天半个月,就算破不了案,我也会开封。”
魏朝凤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
崔奉贤又补充道:“如果有新盐运来就进一号库,但只准进,不准出!”
想了想,崔奉贤又再补充道:“这个事件太恶劣了,无论对盐监和郡衙都不好,我们尽量压制住消息,尤其对方给钱更不能说,会影响破案!”
一个时辰后,五百士兵进驻盐库,郡衙和县衙同时在其他十二座盐仓库大门上贴上了封条。
这就是阳谋,在天子撤销江都盐监批复下来之前,谁也休想再提走一石盐。
盐仓被抢事件没有在江都城内传播,官府和盐监都压住了这个消息,但在行内却引起了掀然大波。
当天下午,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急匆匆来的盐监官衙,找到了魏朝凤。
男子叫万贵平,是万家家主万谷的长子。
“魏监君,听说有人盗抢官方盐库?”
魏朝凤干笑一声道:“这个.万公子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万贵平冷冷道:“魏监君,这种事情瞒瞒普通小民可以,我们行内人,能瞒得住吗?”
魏朝凤只得叹口气道:“一号库被抢光了,损失了八千石盐,现在郡衙和县衙在联合调查此案。”
“一点线索都没有?”
魏朝凤摇摇头,“半夜去的,连对方有多少人,用什么船都没有人看见,两个仓库管事也被关起来,最后人走光了他们才出来。”
万贵平半晌道:“十有八九是地方豪强所为。”
“或许吧!反正盐仓已经被军事管控,仓库也被封了,随便江都郡怎么调查,现在我也无能为力。”
“等等!”
万贵平忽然感觉不对,“这两天我们要买两万石盐,会有影响吗?”
魏朝凤点点头,“肯定有影响,盐仓都被封了,等解封后再说吧!”
“我们先付钱都不行?”
魏朝凤心中暗骂一声,这三家混蛋都是隔几个月,把盐卖了后再给钱,现在居然要提前付钱了,哼!早干什么去了。
魏朝凤手一摊道:“真的很抱歉,现在我也做不主,仓库被军管,还贴了封条,莫说是你们去提货,就连我也进不了仓库了。”
第444章 危机到来
“那怎么办?我们快没货了。”
“怎么会没货呢!你们不是也有盐场吗?我知道你们盐城县仓库有大量存货,你们就用自己的存货吧!不要总依赖官方仓库。”
万贵平一脸怀疑道:“魏监君是不是故意用这件事做文章,不给我们发货了。”
“万公子想多了,江都二级盐商差不多要被你们干光了,你们三家几乎垄断了二级市场,盐不给你们给谁?”
万贵平阴阴冷笑道:“说不定是各郡直接来提货内呢?盐监把我们绕过去,那可是八十文一斗啊!”
魏朝凤干笑一声,“我倒是想这样干,但万公子觉得可能吗?”
万贵平哼了一声,“谅你也不敢!”
停一下他又问道:“那郡衙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解封?”
“崔刺史说,不会影响盐业正常运转,最多十天半个月,哪怕到时破不了案,也会给我们启封。”
“要十天半个月!”
万贵平蓦地瞪大了眼睛,失声道:“我们哪里坚持得住?”
魏朝凤平静道:“第一,这件事和我没有关系,第二,万家如果真的很急,要么去找崔刺史商量,要么用自己的盐,我只是一个从六品小官,就算你们三家捏死我,我也没有办法!”
万贵平匆匆赶回府中,向父亲万谷汇报这件事,万谷也意识到事态严重,连忙派人将另外两家的家主请来商议。
曹家家主叫曹国仁,于家家主叫于甄,两人年纪都差不多,都是五十余岁,原本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地方豪强。
所谓地方豪强,其实就是流氓地痞头子,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豪强敢杀敢打,可怕得很,但在官府和世家眼中,他们屁都不是,要见识没见识,要底蕴没底蕴,要人脉没人脉,要智慧没智慧,无非就是抱上了关陇贵族的大腿,短时间发达起来的暴发户。
其实说得也没错,江都民间从来都是刘、萧、陈三家的天下,之前这三家只是私人盐场的盐场主,他们的盐场被关陇贵族收购后,这三家一方面替关陇贵族管理盐场,另一方他们自己也做了二级盐商。
从关陇贵族手中以三十文钱一斗的价格拿货,价格和盐监一样,然后以八十文或者九十文的价格卖给各郡的三级盐商,然后再把七成的盐利交给关陇贵族。
这个时候关陇贵族还比较收敛,不敢直接从盐监进货,最多偷偷直接从盐户手中进货,同样也不敢做得过分。
也是这个时候,其他二级盐商都能从盐监进货,活得都很滋润,刘、萧、陈三家赚了大钱,中小盐商靠着刘、萧、陈三家的码头和货运,大家都有饭吃。
但自从隋文帝巡视江都后,隋文帝杨坚对关陇贵族放开了约束,关陇贵族不再忌惮,不仅垄断了私人盐场,同时还逐渐垄断了官方的盐,如果盐监敢不答应,他们就直接从盐户手中进货,盐监连每斗二十文的差价也赚不到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刘、萧、陈三家以及一百多家中小盐商拿不到盐了,被迫改行或者破产。
最惨是陈家,陈家没有别的生意,码头和船队都被元家收购,当元氏家族把他们抛弃后,陈家只能坐吃山空,五年后就彻底垮了,由江都三杰变成了靠千余亩田过日子的小地主。
短短五年时间,江都民间也就变成了万、曹、于三家的天下,他们每年能拿每斗二十文的盐利,配合着背后主子,垄断几乎整个南方的盐。
可是现在出现了新情况,官方的盐被冻结了,一直在后面给他们撑腰的元敏也被调走了,他们三家商量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江南已经变天,暴利盐业也要跟着变天了。
万谷见大家也分析不出原因,只得叹口气道:“就这样吧!我们赶紧派人去洛阳汇报,然后把盐城县仓库的盐调过来应急。”
以前他们是向元敏汇报,现在元敏被调回朝廷,新的关陇贵族联络人还没有来江都,他们没办法,只能直接向洛阳元家汇报。
这时,于甄忽然想到一事道:“我今天收到堂弟的一封信,吴郡出现了卖精盐的商铺,每斤只要二十文,现在晋陵县也出现了。”
“什么?”
另外两家大吃一惊,不由面面相觑,精盐二十文一斤,他们不就完蛋了吗?谁还会买十文一斤的粗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