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55节

  吴县枫桥,这里是吴县北城,这一带最有名便是寒山寺。

  距离寒山寺不远的江南运河边,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大宅,大宅主人叫刘昆,是宋武帝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后人,是吴郡有名的豪强。

  豪强不是世家,豪强偏重商业,世家偏重农耕,豪强看重武力,世家则注重文学,豪强住在城内,世家大多在乡下。

  两者可能互为死敌,但也可以和睦相处。

  刘家和陆、朱、顾、张四大世家基本上没有太多瓜葛,只能说井水不犯河水。

  在南朝时代,南方是世家的天下,世家控制了大部分资源,不管是农耕还是商业,各地豪强只能做一些蝇营狗苟的行业,如青楼赌馆之类,在江南各大世家的光环下苟且偷生。

  但自从南朝灭亡,北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要进入江南,但天子杨坚却担心激起江南民变,对各大北方势力进行约束。

  眼看直接进入江南不行,北方势力就换了一个方式,间接进入,在江南寻找代理人,

  各地豪强便成为各大北方势力看中,成为了北方势力的代理人,豪强的春天终于来了。

  吴郡刘家便是韦家的代理人,当然,此韦家并不是四千贯卖崇仁坊酒楼的那个韦家,他们虽然同属一个大家族,但并不是一房,家族财政也是各算各的。

  凌晨四更时分,也是最安静的时候,二十五艘拖船从刘家码头驶出来,首船是一艘车船,前端矗立着一座水神雕像,车船轮桨声轰隆隆作响,拖拽着二十四艘满载货物拖船借助夜色掩护向北驶去,但刘家并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人盯住了。

第435章 把事做绝

  盯住刘家的不是别人,正是吴郡司马李启亮。

  自从之前码头威胁事件后,萧夏意外发现李启亮并没有背景后台,出身常熟县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十年前通过科举考中进士,便一直在中原各地做县官,六年前父亲去世,他丁忧回家守孝,三年前守孝结束,被朝廷任命吴郡司马。

  萧夏决定重用李启亮,给他交代了任务,盯住刘家。

  李启亮没有让萧夏失望,这一个多月,他一直派人严密监视刘家,就在前几天,李启亮发现刘家忽然便宜甩卖了十几家店铺酒楼,李启亮立刻意识到这必然是韦家要撤退了,他开始昼夜派出手下盯梢刘家的动静。

  天刚亮,李启亮刚从府中出来,一名蹲在门口的手下跑上来,隔着车窗向李启亮汇报了几句,李启亮吓了一跳,连忙在马车中写了一张纸条,交给手下道:“你速去东城门旁的高升客栈,把这张纸条交给赵掌柜,快去!”

  东城门旁的高升客栈并非总管府的情报点,它是晋陵萧家在吴郡的一处产业,临时用作江南道总管府的联络点。

  不多时,一只信鸽从客栈后院飞起,向北方江都方向飞去。

  此时已是十月初的深秋时节,江南也有了明显的萧瑟秋意,天气也转凉了,尤其早晚出现了白霜。

  下午时分,萧夏在军营工匠区再一次见证工匠们的努力。

  一个大炮仗矗立在箱子里,士兵点燃稻草后迅速跑开,火绳同时被点燃,迅速燃烧,只片刻‘嘭!’一声巨响,炮仗炸得粉碎。

  终于成功了,十几名工匠抱在一起又蹦又跳,眼泪都出来了,工匠首领邵发更是激动得捂住脸,喜极而泣。

  实际上,这是第二次炸响,但第一次炸响可能是偶然,要同样的工艺第二次炸响,才能叫成功。

  萧夏点点头,对邵发笑道:“每人赏三十贯钱,好好总结经验,等硝石来了以后再继续研制!”

  “感谢殿下厚爱!”

  萧夏随即离开工匠区,想了想又对陪同的军器署署令王朴道:“所有参加研制火药的工匠,给我一份名单!”

  “卑职现在就去!”

  王朴掉头回去了,萧夏返回了总管府。

  他刚坐下,房玄龄快步进来,递给萧夏一份鸽信道:“殿下,刚刚收到吴郡发来的鸽信,刘家开始撤离了,有二十五条船昨晚半夜驶离刘家。”

  萧夏看了鸽信,当即令道:“速令尤俊达来见我!”

  萧夏要震慑江南各郡,不仅仅是把韦约赶走那么简单,他还要彻底挖了韦家在江南的根,也就是刘家,只有这样才能让江南各郡官员看明白,他是在动真格的,不是做做表面文章。

  既然已经和韦家翻脸,那索性就把事情做绝。

  不多时,尤俊达匆匆赶到萧夏官房,单膝跪下行一礼,“卑职尤俊达参见殿下!”

  目前尤俊达率领三千士兵负责内务,这实际上就是内卫的前身了,朝廷也有内卫,比如萧夏曾经统领过的左右武侯卫,其实就是内卫。

  萧夏缓缓对他道:“昨天晚上,有二十五艘拖船从吴郡驶出,是吴郡豪强刘家的船队,为首是一艘两千石的车船,船头有一尊水神像,后面拖拽着二十四艘满载货物的船只,货物应该是韦家的铜钱,你立刻率一千水陆军去运河拦截这支船队并没收它。”

  “卑职遵令!”

  萧夏又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他,“拦截货船后,赶赴吴县,吴郡司马李启亮会配合你,我已经派人先一步去了,他会城外等你,你按照纸条的步骤行事!”

  “卑职一定把事情办妥!”

  尤俊达行一礼匆匆走了。

  很快,王朴来了,将一份名单呈给了萧夏。

  “所有参与研制火药的工匠名单都在这里了!”

  萧夏点点头道:“这些工匠所研制的火药极为绝密,不能有半点泄露出去,你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和每个工匠签署终身雇佣协议,给他们每人的俸禄加到每月三十贯钱,邵发给每月五十贯钱;第二,给他们讲清楚,火药的秘密一旦泄露出去,他们必然会被全家处斩,让他们知道泄密后果的严重性;第三,给他们每人解决住房,每人一座两亩的院子,把他们家人接来,让他们安心替我做事。”

  王朴迟疑一下道:“卑职记住了!”

  萧夏见他还有点犹豫,便提醒道:“我不是做慈善的王爷,谁能拿多少钱我心里很清楚,你不理解我这三条规定,我不怪你,因为你不知道火药是什么,但你必须给我不折不扣执行!”

  王朴着实惭愧道:“卑职完全理解了,一定不折不扣执行。”

  王朴走了,萧夏负手走到窗前沉思不语,火药是一柄双刃剑,能伤人,也能伤已,哪怕到了后世,封锁得再严格的军事秘密也一样会泄露,就像那款三一速递。

  现在可是隋朝,一旦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其他势力盯住,可能保住秘密吗?

  人为财死,这些工匠在重利的诱惑下,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坚守原则,尤其用绑架他们的家人进行威胁,他们就更不会保守秘密了。

  就像宋朝的火器,刚刚在战场上使用火蒺藜,契丹人便通过走私搞到了焰硝和硫磺,也开始制作火蒺藜。

  金国更是在学会宋朝的陶罐火球后便很快将它升级为铁火炮,最后改造成了威力巨大的震天雷。

  在中世纪,各种军事泄露是家常便饭,最多就是对方搞不到原材料,无法大规模使用。

  就像隋唐的兵器一样,突厥回纥学不会吗?不过是他们的生铁产量太低罢了。

  火药要想不被敌人盯住,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它的杀伤烈度,把它作为助燃剂,向燃烧武器方面发展,这样等到后期再使用它的爆炸特性,那时战争已经快结束了。

  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延缓它的泄露时间,那就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才行。

  萧夏坐下,开始提笔写一份规则《火药制作和使用章程》。

  毗陵郡,尤俊达率领一千士兵在运河上布下天罗地网,耐心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从时间上算,船队已经到毗陵郡了,除非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夜间航行,白天躲在某地休息,但想想也不可能,对方不可能知道有埋伏在等着它们,如果知道有埋伏,他们就不会航行了。

  “将军快看,那支船队是不是?”有士兵指着远处一支喊道。

  尤俊达连忙向远处望去,运河上往来的船只很多,靠岸边也停泊着无数的船只,只见远处一支船队正向这边驶来。

  为首果然是一艘车船,轮桨翻滚,白浪滔滔,很远便听见轰隆隆的声音,更重要是,船首矗立着一尊河神。

  尤俊达默默数了数船只,果然是二十五艘,就是它了。

  尤俊达当即下令道:“准备拦截!”

第436章 彻底洗牌

  河边十几艘快船已经准备好了,两百名士兵严阵以待。

  当船队靠近,快船迅速出击,包围了这支船队,士兵们纷纷跳上大船,大喝道:“不想死就跪下!”

  随船的三十余名武士对付水上盗贼可以,但他们看见冲上船的人居然是军队,人数远远超过自己,一支支黑黝黝的军弩对准了自己,武士们哪里敢和军队抵抗,一个个吓得心惊胆战,连忙抱头跪下。

  不多时,船队管事被带到尤俊达面前,尤俊达喝问道:“你们可是吴县刘家的船队,你们主人叫做刘昆,对不对?”

  管事战战兢兢点头,“正是!”

  “这批物资都是韦家的,对不对?”

  “回禀将军,是谁家的货物小人不知,小人只知道把货物送到襄阳,那边会有人来接货,他们有半个块玉珮和我携带的玉珮对上就是了。”

  这时,有士兵来报,“将军,核查过了,全部是铜钱,大约有三十万贯!”

  尤俊达点点头令道:“把人和船都带去江都!”

  尤俊达随即率领八百骑兵骑双马向吴县疾奔而去。

  次日一早,八百名骑兵抵达了吴县北城。

  北城外的官道旁有一座送客亭,八百骑兵刚到亭下,立刻从亭中跑出来三人,为首正是司马李启亮。

  “请问可是尤将军?”

  尤俊达点点头,“在下尤俊达,奉殿下之令来吴县,请问阁下是.”

  “我是吴郡司马李启亮。”

  尤俊达连忙抱拳道:“原来是李司马,殿下让我来找你。”

  “我知道,请到亭中一叙!”

  尤俊达让八百骑兵原地休息,他跟随李启亮进了亭子。

  亭子有石桌石凳,两人坐下,李启亮捋须道:“抄没刘家关键是罪名,我倒是知道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年秋天吴郡有八万匹税布失踪,这个案子郡县两级查了一个月,最后不了了之。

  我当时是郡一级的查案官,其实已经发现了不少线索,有人看见刘家船只半夜停泊在丢失税布的仓库外,来的时候是空船,走的时候却满载货物,被油布盖住,库房没有破坏,大锁被打开过,而大锁钥匙在县令王幼年手中,他矢口否认自己的钥匙借给别人,现在种种证据显示,那批税布就在刘家仓库内,只是之前刺史韦约不许再查下去,把吴郡县尉革职,这个案子就结束了。”

  尤俊达点点头,“司马的意思是,让我以查案为由,搜查刘家仓库?”

  “正是!”

  尤俊达拱拱手,“我明白了,多谢司马协助。”

  “还有县令王幼年,他是韦约提拔起来,税布失踪和他有直接关系。”

  “我明白!”

  李启亮让一名手下给军队带路,骑兵浩浩荡荡向枫桥方向奔去。

  刘昆正在吃早饭,忽然有人来禀报,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直接闯进了隔壁仓库。

  刘昆大惊,丢下饭碗向仓库奔去。

  刘家仓库就紧靠府宅,实际上和府宅是一体,只是仓库大门单独面向码头。

  仓库前站满了士兵,刘昆大喊跑来,“这是私人仓库,你们不准进去!”

  刚挤到仓库门口,只见百余士兵从仓库里搬出大量麻袋,解开袋子,里面全是一捆捆的布匹。

  麻袋上还有编号,‘吴税一千八百七十七号。’

  刘昆腿一软,差点晕厥过去,他早把这批税布忘得干干净净。

  上午时分,吴县县丞朱烈一阵风似的赶到郡衙,找到了代理刺史顾长卿。

  虽然官场上,两人是上下级的关系,但生活中,两人却是挚友。

  “长卿兄,刘家发生了什么事?”

  一进门朱烈便急问道:“军队直接上门,将刘家抄了,为什么?”

  顾长卿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还用问吗?晋王在挖韦家的根。”

  “但罪名呢?不能这样无缘无故就把家抄了吧!”

  “罪名当然有,你还记得去年那一百多船税布失踪之事吧!八万匹布一夜之间失踪了,案子一直没破,军队直接在刘家的仓库找到了这批布,连袋子都没有去掉,原封不动,上面还有盖有编号,这下刘家彻底完蛋了,居然敢偷盗朝廷税赋,刘昆和两个儿子要被斩首,家人也逃不了流放的命运。”

  朱烈愣住了,半晌道:“刘家怎么会如此大意,连包装都没有去掉?”

  顾长卿哼了一声,“这不是大意,这是胆大妄为,以为有刺史罩着,根本没当回事,刺史倒了,他也忘记了这回事,但有心人可记着呢!”

  “谁?”

首节 上一节 255/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