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250节

  “去晋陵县!”萧夏吩咐一声,三艘官船向北面晋陵县驶去。

  晋陵县萧家并不在县城内,而是位于县城外,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庄园,庄园被围墙包围,里面有小河流过,有成群鸭子和鹅,有稻田和鱼塘,颇有农趣。

  萧夏的坐船直接驶入庄园,在庄园的大宅前停下,这里有座小码头,家主萧琳已经带着族人等候在码头边。

  萧夏走下船,萧琳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微臣萧琳参见殿下!”

  萧琳并不是普通小民,他被封为毗陵郡公,晋陵萧家以做绸缎生意出名,长安和洛阳的十匹绸缎,有两匹来自于晋陵萧家。

  尽管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富豪,但晋陵萧家依旧十分低调,从不显山露水。

  萧夏笑眯眯道:“家主,好久不见了,身体可好!”

  “托殿下的福,我身体很好!”

  萧琳将萧夏请进了府宅内,又让管家安排萧夏的随从吃饭休息。

  萧夏在贵客堂坐下,微微笑道:“这次我是去吴郡处理一些事情,回来路过晋陵县,特来看看家主!”

  “殿下在吴郡逼走韦约,又命令江南各地拆除关卡,殿下好魄力!”

  “韦约之事家主已经知道了?”

  “江南道官场上的事情,只要一发生,立刻有各种渠道向外传播,速度快得惊人,而且韦约在江南道很强势,他若出事,消息传得更快,昨天正好毗陵郡刺史窦善请客,我也去了,所以得知了此事。”

  萧夏点点头又道:“我回来时遇到了河道堵塞,好像是盐商卸货引发,我对盐商有点好奇,家主能否给我说说。”

  “殿下以前在江都时,没听说过盐商?”

  萧夏摇摇头,“从未听说!”

  “那也难怪,盐商从来上不了台面,各大世家甚至不愿谈到它,但他们在水下却如同巨无霸一般存在,殿下遇到堵船卸货这家盐商姓林,是江南四大盐商之一,但它只能排名第四,可就算是排名第四,他家所拥有的财富,我们萧家连一个零头都比不上。”

  萧夏着实震惊,“卖盐这么发财?”

  “肯定的,一斤盐五十文,从海边运过来,本钱十文都没有,五倍的暴利,历朝历代都是朝廷专卖,但开皇三年却废除了朝廷专卖,朝廷不再插手卖盐,盐商们的春天就来了,几十年下来,哪家盐商不是发了横财?“

  “为什么要废除盐业专卖?”萧夏不解道。

  萧琳冷笑道:“殿下要知道天下最大的盐商是谁?”

  “关陇贵族?”萧夏脱口而出。

第425章 堪破谜题

  萧琳点点头,“巴蜀的井盐,河东郡的池盐,渤海郡的海盐都是控制在关陇贵族手中,五年前为什么关陇贵族抢占江都,殿下应该深有体会的,但殿下肯定想不到他们真正要抢的是什么?”

  “淮盐!”

  萧夏这才恍然大悟,这些年他一直糊里糊涂,以为关陇贵族是来抢江南的土地和贸易,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来抢淮盐,他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江都郡刺史是元敏。

  他也终于明白了父亲给他一个‘盐’字的谜底。

  “看来我还是浮于表面!”萧夏苦笑一声道。

  萧琳缓缓道:“这里面的水很深,以前南方盐业这一块是南方世家控制,后来南陈灭了,北方权贵纷纷插手进来,但先帝为了缓和南方世家仇恨情绪,也约束了关陇贵族很多年。

  但实际上也约束不住,关陇贵族还是通过各种办法进来,扶植地方豪强,这些潜伏在水下大盐商就是关陇贵族扶植的地方豪强。

  关陇贵族同时安排官员保护他们,江都郡刺史魏厉虎是元家的人,魏厉虎因为你的事情,以及刺杀汉王失败,被关陇贵族抛弃了,元敏接了刺史大印,继续保护豪强盐商。

  这么多年下来,关陇贵族吃大头,豪强盐商吃小头,慢慢就把江南世家的盐业生意都抢走了,江南世家能不仇恨他们吗?

  这次殿下把韦约逼走,恐怕也会引发盐生意的一次震动。”

  “难道韦约也是在保护这些盐商?”

  “殿下,肯定有关系的,根我所知,韦孝宽在统帅指挥玉璧之战时,就夺取了河东郡盐池,后来北周朝廷为了表彰他,就允许韦家在盐池取卤煮盐,韦家一直就是做盐生意的,后来关陇贵族抢走了河东郡盐池,有一次韦约请客说漏了嘴,他说韦家一直从西北取盐,具体我也不清楚。”

  “西北取盐?”

  萧夏脑海里闪过一道光,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西北取盐,不就是青海盐池吗?难道韦家一直暗中和吐谷浑贵族有交易,自己将吐谷浑贵族斩尽杀绝,也就断了韦家的财路。

  难怪韦冲那么仇恨自己杀吐谷浑贵族。

  萧夏沉思良久又问道:“韦家和关陇贵族又是什么关系?”

  “韦约是仁寿四年来吴郡上任,那时还是太子杨勇掌权,是独孤家把推荐他来吴郡,可以说韦家最初和关陇贵族是合作关系,但随着天子登基,韦冲入相,借助齐王杨暕的关系,韦家开始和关陇贵族分裂,殿下在路上看到了盐商林家,它其实是吴郡的盐商,不是毗陵郡的盐商,最早他是个小盐商,现在跻身江南前几大盐商,他其实就是韦家扶植起来的,和关陇贵族没有关系。”

  “那齐王杨暕有没有把手伸进江南?”萧夏又问道。

  “殿下是说通过韦家?”

  萧夏点了点头,萧琳摇摇头道:“这个我不清楚,但我觉得就算齐王把手伸进江南,也是被韦家利用。”

  “看来我把韦约赶出吴郡也是阴差阳错下了一步好棋。”

  萧琳捋须笑道:“殿下要想好后续的棋该怎么下?”

  “晋陵萧家也做盐生意吗?”萧夏又问道。

  半晌,萧琳苦笑一声道:“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如果殿下想知道,有机会可以问问江都萧家!”

  从晋陵萧家告辞后,萧夏一直在考虑盐业专卖这个问题。

  盐业专卖一直是朝廷税赋重头,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千年,包括北魏、北周,这里面的厚利隋唐统治者不可能不知道。

  但隋唐盐业从开皇三年放弃专卖,一直到中唐才重新开始实施专卖,一百多年都是空白。

  说得好听是不与民争利,这个民是谁,肯定不是村东张三,村西李四,只能是权贵。

  而隋唐最大的权贵就是关陇贵族,这一百多年盐业专卖空白期,正好就是关陇贵族的兴盛衰败期。

  萧夏渐渐明白了父亲的布局,他让老二杨暕去河北,让自己去江南,实际上就是把一南一北的海盐产地控制住了,加上军队控制西海的盐产地,不准民间开发,这就为以后关陇的盐业市场奠定了基础。

  萧夏心中已经有了方向,在运河疏浚完成后的下一步,他需要牢牢将盐业捏在自己手中。

  这时,房玄龄走进船舱,将一盏茶放在萧夏桌上,萧夏笑道:“房参军,我给你找件事情做吧!”

  房玄龄连忙抱拳行一礼,“请殿下吩咐!”

  萧夏沉吟一下道:“你带十几名手下暗中调查江南的盐业市场,包括产地、盐商、价格等等,也不用调查太多地区,就调查江都郡、丹阳郡、毗陵郡和吴郡四个地方,你可以找江都萧家和毗陵萧家,他们比较了解情况,你就能知道从何着手,给你三个月时间进行调查。”

  “卑职遵令!”

  房玄龄行一礼出去了,萧夏铺开一张信纸,开始给父皇写一封长信,解释他关于赶走韦约的原因,也提到了韦约在暗中庇护吴郡盐商,控制吴郡的盐业市场。

  萧夏建议利用江南世家的力量,将关陇贵族的势力赶出江南,他建议任命萧琳为江都郡刺史,任命顾长卿为吴郡刺史,将元敏从江都郡调走,将窦善从毗陵郡调走,推荐前梁郡长史周墨为毗陵郡刺史。

  萧夏最后写道:‘儿臣所有的布局,都是为下一步江南道总管府控制江南道榷盐铁做准备,一旦江南道榷盐铁成功,可推广至朝廷,尽榷天下盐铁。’

  入夜,几辆马车先后停泊在长史顾长卿的府门前,贵客堂上坐了四人,除了主人顾长卿外,还有他的几个好友,陆鹤鸣、朱烈和张兆光,他们四人被称为吴门四公子,在他们身后则是吴郡的四大家族,陆、顾、朱、张,它们都是千年家族,三国时代的陆逊、顾雍、朱桓、张温都是他们的先祖。

  吴门四公子都是各家的嫡子栋梁,都在吴郡做官,陆鹤鸣是昆山县令,朱烈是吴县县丞,张兆光是吴郡仓曹。

  他们四人的聚会,不仅是一次官场聚会,同时也代表了各自家族。

  萧夏将韦约赶走,震动了吴郡官场和民间,几天来一直是吴郡各地街头巷尾谈论的大事,吴郡各个世家当然很关注。

  陆鹤鸣摇摇头道;“晋王还真是凶残,听说他将吐谷浑和党项的数万权贵斩尽杀绝,这次居然公开承认梁州司马刘焕就是被设局杀掉,这样凶残的王爷来江南,未必是好事啊!”

  朱烈冷笑一声道:“他可不是文官,陆兄不要用文官的道德来衡量他,他是亲王,那些皇族哪个不是心狠手辣,当年汉王杨谅一样杀人如麻,关键是他把韦约赶走了,对我们有好处!”

  顾长卿沉声道:“我感觉他这次赶走韦约是蓄谋已久,相国韦冲在朝廷处处针对他,他肯定早就不满,就利用这次机会把韦约赶走了。”

  “顾兄觉得晋王会在半路把韦约干掉吗?”一直没有吭声的张兆光问道。

第426章 选拔才俊

  顾长卿摇摇头,“不会,晋王是为了立威,刺杀韦约还不如当面杀他更有震撼力,既然韦约已经老老实实滚蛋了,再刺杀他既没有意义,也有损信用,晋王不会做这种蠢事。”

  陆鹤鸣冷笑道:“那不一定,如果韦约把刺史印拿走了,晋王肯定会杀他。”

  “顾兄拿到了刺史印吗?”朱烈问道。

  顾长卿摇摇头,“刺史印被晋王拿走了,我只是代理刺史,晋王给了我一纸任命状。”

  朱烈笑道:“其实我们关心的是顾兄能不能拿到刺史一职?”

  顾长卿沉吟一下道:“我也不知道,这个应该由不得他,是朝廷决定,朝廷的规矩一直是北方官为主官,南方官为次官,我觉得这个规矩朝廷不会打破。”

  “那不一定!”

  张兆光笑道:“就看晋王肯不肯保你,我倒觉得晋王如果想彻底控制江南道,和南方世家合作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如果他保护南方世家的利益,那么南方世家也会支持他。”

  朱烈赞同道:“这话说得对,关键还是利益,如果我们能给晋王利益,而关陇贵族给不了,他就知道自己的选择了。”

  陆鹤鸣冷哼一声:“你知道他的利益是什么?”

  萧夏返回江都郡的第二天,江南道招募文吏的考试开始了,来自江南各郡约三百名士子角逐六十个名额。

  这毕竟不是科举考试,只是招募文吏,所以优秀的士子看不上这种招募,而那些一心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士子也不会来,仅这两条,招募考试就被九成的士子摒弃了。

  真正来考试的士子大部分都是各大世家的二流子弟,基本上是庶房子弟,嫡子和一流子弟是要留给朝廷的。

  江南道总管府的文吏就像鸡肋,这些世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自然就让不那么重要的子弟前来参加考试。

  尽管萧夏很急,但高颎并没有采用萧夏提前考试的建议,而是采用了萧夏的另一个建议,请州学学生来帮忙,这些学生很卖力,在他们的帮助下,拓宽山阳渎的各项准备都完成了,十五万民夫也基本上到位,就等良辰吉日工程正式开始。

  上午时分,萧夏在刘文静的陪同下来到了考试点,江都县学,县学特地放假一天,把校舍空出来。

  高颎正全力以赴准备运河开工,实在太忙,所以主考官便由刘文静担任。

  “这次我们也仁至义尽了,来回路费,在江都的食宿都是我们负担的,考不上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说不定还可以捞个不错的纪念品。”

  “什么纪念品?”萧夏笑问道。

  刘文静笑道:“我和高公商量,这些子弟基本上都是江南各世家派来的,为感觉江南世家的支持,决定给每一个来参加考试的士子一张羊皮。”

  萧夏欣然道:“可以!”

  他们有几十万张上等羊皮,拿出三百张做人情,小意思。

  三人走进县学,考试已经开始了,士子们都沙沙写字,考试内容也很简单,就考《孟子》和《论语》,指定一段进行默写,一共五道题。

  考《孟子》和《论语》只是入门,先把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淘汰,然后就是看书法,这是择优。

  看书法是大家的共识,一个士子只要肯刻苦练习书法,那么别的方面也一定不错。

  萧夏在窗前见考试的士子都十分年轻,基本都是二十岁出头,而且个个相貌端正,各个世家也要面子,不会把歪瓜裂枣的子弟派来考试。

  萧夏连连点头,又问刘文静道:“都是各世家的庶子?”

  刘文静点点头,“基本上都是,只有五个江都县的寒门子弟,其他都是庶子,他们报名时都交了个人履历。“

  萧夏有点奇怪,“我们开的俸禄不低,为什么寒门子弟都不愿意来考试?”

  刘文静微微笑道:“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基本上得出了答案!”

  “说来听听,什么缘故?”

  “有三个缘故,第一,读书太贵,贫寒人家子弟读不起,最多认识几个字,首先在数量上,寒门子弟读书的就很少;第二,寒门子弟能够读书不错,基本上都很优秀,他们看不上我们的文吏,一心想参加科举做官,寒门子弟的功名利禄心更重。”

  “看来这些考生都不是很优秀!”

  “确实如此,真正的优秀士子不会来参加文吏考试。”

  “那第三个原因呢?”萧夏又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50/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