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夏轻轻点头。
“好吧!我去和她谈。”
入夜,萧夏正在书房内考虑明天接见丹阳郡和历阳郡刺史之事,门轻轻开了,只见阿楚端着茶盏走了进来。
她放下茶盏,低头站在萧夏面前,萧夏拉住她的手,见她双眼通红,便把她抱在怀中柔声道:“如果你不想去,就做小青的姐妹吧!”
阿楚咬了一下嘴唇,低声道:“公子,我想去。”
“不要勉强自己,我也可以让孙雷或者李大姐去,有人选的。”
“公子觉得他们比我合适?”
萧夏摇摇头,“没有人比你更让我信任,更让我放心!”
“那不就行了!”
阿楚也叹口气道:“我是想做你的小妾,可我又不甘心,你之前说让我做大管家,我兴奋得两天都没睡好,我真的很想男儿一样做一番事业,当初我还想做布店的管事,可惜你把它给小青父亲了。”
萧夏沉思良久道:“阿楚,我们做个约定,五年后,如果你想跟我,我纳你为妾,如果你想自己做番事业,我把三家西海珠宝铺给你,你觉得呢?”
阿楚破涕为笑,“真的?”
萧夏点点头,“我答应过你的事情,什么时候不是真的?”
这时,阿楚轻轻拉开衣带,豁然闪现出了一片耀眼的玲珑雪白,萧夏吓一跳,连忙给她掩上,“阿楚,这不行,你才十五岁!”
阿楚依偎在萧夏怀中,浑身滚热,“我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给你,公子,你就让我无悔而走吧!”
萧夏叹口气,“我答应过你母亲,让你完璧而归。”
阿楚激动起来,“我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我自己的命运也自己做主,谁也代表不了我,这辈子除了公子,我不会再有别的男人!”
萧夏心中感动,搂着她的娇躯在她耳边道:“我答应你!”
次日,萧夏醒来,身边已空了,阿楚不知何时已悄然起身离去,良久,萧夏轻轻叹了口气。
两天后,阿楚和崔眉在两名女护卫以及三百名骑兵护卫下乘坐马车离开江都,前往洛阳接任西海商行大管事,女护卫将成为她的贴身保镖。
另外,萧夏还给了她一面晋王金牌,有这面金牌在,谁也不敢找她的麻烦。
至于同行的崔眉,是她父母再三催促她回家,她离家两年,父母也想她了,正好跟着阿楚一起回去。
第421章 商人座谈
上午时分,萧夏带着众官员乘船巡视江都的长江码头,七个大码头在长江北岸铺开,船队络绎不绝,满载着货物源源不断驶向码头,远处码头上的民夫像蚂蚁一样忙碌,将货物卸下船,运往仓库。
三号码头刚刚转给了江南道总管府,而旁边紧邻的一号码头属于朝廷,由总管府代管,这两座码头目前是最忙碌的码头,江南道各郡的钱粮布匹正源源不断运往两个码头。
各郡并不想扣留朝廷的钱粮税赋,相反,他们都很积极将钱粮运往江都,这实际上是转移风险,税赋数据早就报给朝廷,刺史高官们巴不得赶紧运走,在本郡存放一天,就有一天的风险,他们的官帽就不稳定。
而官田和官房的出租收入,那才是本郡的小金库补贴,萧夏就算喊破嗓子,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也绝不会把租金收入交给总管府。
当然,税赋并不是全部交给朝廷,这里面涉及到朝廷和地方的分账,户部负责核算,而具体钱粮调拨就在转移使司手中,不可能把钱粮全部送到朝廷,再从朝廷送回各郡,那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损耗巨大,所以一般都存放在各地的转运仓内。
从官方的角度来看,隋朝远比唐朝富裕、强大,隋朝人口多,更重要是朝廷控制的纳税人口远比唐朝多得多,大量自耕农给隋王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赋和兵源,尤其在开支方面,隋朝要比唐朝少得多,隋朝几乎没有军费,府兵制完善,不用支付军俸,而唐朝一个军费开支就占去朝廷支出的一大半。
所以隋朝的天量财富就能积蓄下来,一直用到武则天时代。
萧夏在河西就和天子敲定了江南道与朝廷的税赋分配比例,四六分账,地方分账中包括了疏浚运河的钱粮和晋王军的军费开支,其他各道都是三七分帐,河北道也是一样,齐王杨暕没有灭掉朝廷的吐谷浑隐患,更没有给朝廷开疆辟吐,他的腰板就硬不起来。
萧夏巡视了码头和仓库,仓库内的钱粮和布匹已经堆积如山,照这个速度,一个月内,各郡的钱粮税赋都会送达。
萧夏对高颎道:“高公发现没有,运来的物资基本上都是钱粮和布匹,其他物资几乎没有。”
高颎点点头,“钱粮布匹就是税赋,报表早就给了户部,和地方官府没有关系了,他们当然不愿替朝廷保管,所以很积极地运来了,至于其他物资,给朝廷的报告中没有,他们自然就不想外运,殿下要求的清产核资不就是这个目的吗?”
刘文静也道:“涉及自身利益,肯定不会积极,能拖则拖,我们要求的清产核资也不积极,等我们把总管府和疏浚运河的事情理顺后,再派出清查小组去各郡清算仓库物资。”
萧夏点点头,“我们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但首先要基础打扎实,基础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自身,人员配置齐全,财政充裕,另一部分就是我们的威信,我们颁布的政令各郡需要不折不扣执行,不准阴奉阳违。”
张云秋也道:“吏权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吏权,地方官也不会怕我们,殿下最好能和天子把我们吏权明确下来,如果郡一级吏权拿不到,我们至少要把县一级吏权拿到。”
目前江南总管府得到的吏权就是监察权和考核权,萧夏还有紧急停职权,其他罢免权和任命权都没有,任命权肯定拿不到,那至少要争取到县一级的罢免权,你动不了下面官员的乌纱帽,谁怕你啊!
萧夏沉吟一下道:“我先写一份奏折给天子吧!如果有必要,明年开春我运钱粮去洛阳,再和朝廷好好谈一谈。”
这时,萧夏见时间差不多了,便笑道:“我们回去吧!下午我要和江都大户们座谈,大家都一起参加吧!”
下午,在总管府晋王议事堂内济济一堂,二十几名江都大商人被晋王萧夏请来座谈,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萧刘陈三家的家主。
除了晋王萧夏外,高颎、刘文静和张云秋也参加了座谈。
大堂内安静下来,萧夏笑了笑道:“大隋最重要的两个税赋重地,一个是河北道,一个江南道,都是由亲王坐镇,天子并不是让我们来管理这两个重地,它们不需要管理,而且需要开发,需要增强信任,弥合仇恨,无论河北道、还是江南道的潜力都远远没有得到挖掘,河北道我不管,但江南道是我的任务,我的任务就是需要在五六年内,使江南道走向更大的繁盛,只有繁荣才会人心归附,仇恨消泯,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尽管畅所欲言,不要怕得罪谁。”
萧夏看了众人一圈,对萧瑰道:“萧氏家主先说说吧!”
萧瑰点了点头,缓缓道:“那我就抛砖引玉,先说两句吧!”
所有人目光都望向萧瑰,萧瑰目前是副家主,家主萧琮已经去洛阳出任宰相了,江都萧家出了皇后和相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豪门,只不过很低调而已。
“我认为江都的繁盛还是主要靠商业,江南不像北方有那么多庄园,江南庄园很少,要么是一些小地主,要么就是自耕农,而豪门基本上都是靠商业发家致富。
对商业而言,最重要就是运输,江南运河确实淤塞严重,在我们记忆中,开皇初年,江南运河可以并行六支船队,现在很多河段只能并行两支船队,加上船户占用河面,经常发生堵塞,一堵就是几天。
我们在吴兴县买的八千匹绸缎,已经过去半个月,到现在还没有进长江,简直要把人急死,我们听说殿下要拓宽山阳渎,其实山阳渎这一段倒不是很急,毕竟开皇年间刚刚疏浚过,船队很畅通,急的是江南运河,如果殿下要五年内使江南兴盛,那现在就得动手疏浚江南运河,不能再拖到明年。”
有了萧瑰的率先发言,刘氏家主刘暄也开口道:“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除了运输外,还有就是商税和杂费,商税我先不说,就说杂费,现在各县都有关卡,陆路设卡,水路也设卡,城门更是设卡,商税只有五厘,但各种设卡收取的杂费至少是商税的五六倍甚至十几倍,船队走一趟出来,价值就是遍体鳞伤,就像被凌迟一样,他割一刀,你割一刀,生意都没法做了,而且还不公平,朝廷权贵的船队没人敢动,专门收拾普通商户。”
刘暄的一番话引来了共识,大家纷纷发言,痛斥各县关卡林立,盘剥商人。
第422章 兴师问罪
萧夏也有点坐不住了,座谈会结束,萧夏立刻将高颎和刘文静找来。
“总管府成立快一个月了,到现在什么都没有做,不能再拖下去,我们必须要找一个突破口,你们说说,现在我们还卡在那个环节?”
高颎道:“现在还是卡在人手不足上,我们招募报名的最后期限是月底,还有十天,如果殿下很急就分批考试,今天开始通知,后天开考第一批,等期限结束后再考第二批。”
萧夏心中有些恼火,高颎毕竟在朝廷呆了太久,做事太稳,不着急。
萧夏只得忍住不满道:“办法有很多,可以先用府学的学生,先把事情做起来,几件事要一起做,不能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事,太低效了,明天开始扎民工营,通知江北六郡官府,月底前把全部民夫送到江都,下月月初正式疏浚山阳渎。
另外,明天直接向江南道各县下达晋王令,月底之前,各县必须给我清除所有关卡,城门也不准设任何守军,若逾期不拆除,一律以巧立名目,鱼肉百姓的罪名,给以下下考评,县令停职并建议朝廷罢免。”
刘文静连忙道:“越过郡府不太好吧!不如同时发,给郡府发晋王令,同时也各县也发一份,我们明天派骑兵出发,送往各县。”
萧夏点点头,“可以!”
高颎感觉到了晋王的不满,他心中也有点惭愧,便对萧夏道:“殿下如果觉得各郡不够配合,其实可以用杀一儆百的方式,威慑各郡,这也是一个办法。”
萧夏冷冷道:“高公说得对,明天我就出发去巡视吴郡!”
萧夏对吴郡早就不满了,到现在除了建安郡官员还没来见自己,剩下就是吴郡了,不仅人不来,索要的钱粮资产清册也不提供,朝廷税赋也不运来,很显然,吴郡刺史韦约不认可自己。
韦约是谁,韦冲的兄弟,萧夏心中跟明镜一样。
洛阳,迁都的各种繁琐之事还在继续,至少要忙碌明年,但朝廷不能停转,很多官房还没有收拾完,官员们就已经在简陋的场地开始处理朝务了。
天子的御书房已经完工,但大量的文书和图卷还没有收拾好。
御书房内,天子杨广正和右相杨素,左相杨达,以及吏部尚书韦冲商议萧夏的要求。
萧夏给天子的奏折已经到了两天,杨广一直举棋不定,萧夏希望能得到地方官员的任免权力,目前各道观察使司只有评价权和监督弹劾权,而江南道总管府多了一项停职权。
“各位相国看看吧!晋王认为江南道总管府权力太弱,约束不住地方官府,希望朕和朝廷扩大总管府的吏权,各位相国的意见呢?”
韦冲是吏部尚书,断然否决道:“陛下,吏权非比寻常,是朝廷的根本权力,绝对不能下放,微臣认为不但不能下放,还应该收回江南道的停职权。”
旁边杨达摆摆手道:“韦尚书不要激动,咱们就事论事,江南道是总管府,不是观察使府,它有行台尚书的职能,行台尚书实际上是晋王的实权,晋王要求增加吏权确实有道理,否则设立尚书行台就没有意义了,陛下可以适当提升一下晋王的吏权,我们讨论的是给多少的问题。”
韦冲反驳道:“给了财权,再给吏权,江南道不就成了割据势力?陛下,不能开这个口子,微臣坚决反对!”
杨广也知道韦冲的反对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但他刚刚出任吏部尚书,也需要尊重他的意见,杨广又问杨素道:“右相认为呢?”
杨素缓缓道:“微臣同意左相的意见,如果不给吏权,那尚书行台就没有必要设立了,既然已经同意晋王军政皆管,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权力,微臣担心的是,如果晋王没有相应的吏权,他会用别的极端方式行使权威,那就问题严重了。”
“什么极端方式?”杨广问道,
“从肉体上消灭,反对他的官员会一个个消失,但案子查不了,最后用一种恐怖威胁来实现他的权威,以晋王的血腥手腕,陛下应该知道微臣不是危言耸听。”
杨广沉默了,自从知道云师泰是儿子所杀后,他便很担心儿子会在官场上杀人,破坏官场规则。
杨素又问韦冲道:“韦尚书,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韦冲忽然想到自己兄弟在吴郡,他的口气也变软了,“微臣支持陛下的一切决定!”
杨广点点头,“就这样吧!把县一级官员的罢免权给江南总管府,任命权依旧归朝廷,但总管府可以由推荐权!”
韦冲连忙问道:“陛下,江南道总管府怎么执行推荐权呢?”
杨广看了一眼杨素,杨素便笑道:“吏部可以给晋王几个候选官员的名单,当然还有履历,由他从名单上选择推荐!”
萧夏的船队缓缓抵达了吴县码头,岸上,三千护卫骑兵已经先一步抵达。
吴郡刺史韦约率领郡衙和县衙两级官员已经等候在码头。
萧夏走下大船,韦约连忙上前道:“卑职吴郡刺史韦约,参见晋王殿下!”
萧夏冷笑一声道:“韦刺史不用这么客气,应该我向你行礼,新任江南道总管、晋王杨夏前来拜见韦刺史!”
韦约和数十名官员的头皮都炸开了,晋王来者不善。
韦约满脸通红,连忙解释道:“殿下要求月底前去总管府进见,卑职是准备这两天就出发,绝不敢轻视晋王殿下!”
萧夏淡淡一笑,“我知道,韦刺史是准备在最后一天来见我,既不违规,也压了我气焰,我没有说错吧!”
“殿下误会了,卑职实在是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
萧夏摆摆手,“没关系,我这次来不是来责怪你。”
他又问道:“主管吴郡仓库物资是何人?”
一名官员出列,躬身道:“在下吴郡司马李启亮,负责仓储物资,参见殿下!”
萧夏笑了笑道:“你可知道当初梁州司马刘焕是怎么死的吗?”
“卑职不知?”
“当初我新上任梁州总管,我问他要梁州各个仓库的储存清册,他说我没必要知道,然后我派人烧了草料仓库,结果在调查中就发现了刘焕纵火的证据,我就以放火掩盖贪污的罪行将他公开处斩,李司马今晚回家去和家人告别吧!”
李启亮吓得噗通跪倒在地,浑身抖若筛糠,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韦约大怒,厉声道:“堂堂的大隋亲王既然公开威胁要杀大臣,朝廷法度何在?天理何在?”
“我说话就是规矩!”
萧夏冷酷无情地盯住韦约眼睛,语气中杀机沛然冷道:“姓韦的,我就明说了吧!我这次来吴郡就是冲你来的,要么你今天给我辞职滚蛋,要么你就死,不信就试试看,我要借你的脑袋让整个江南道官道都知道,不给我萧夏面子,就得死!”
萧夏翻身上马,又对李启亮冷冷道:“我给你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内我若看不到所有财产物资清册,我以大不敬罪处斩你首级!”
说完萧夏催马离开码头,带着两千骑兵走了。
码头上,数十名官员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第423章 官场暴力
萧夏在吴县城外扎下临时军营,一千士兵同时接管了吴县东城门,不到半个时辰,司马李启亮慌慌张张跑来了,怀中抱着一个很大的档案袋,他直接跪在军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