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敏告退了,萧夏负手走了两步,随手拉了一下墙上的绳子,杜如晦出现在萧夏面前,“请殿下吩咐!”
“去把高颎和刘文静找来,还有张云秋也一并找来。”
杜如晦匆匆去了,很快,高颎、刘文静和张云秋先后赶来了。
疏浚运河是萧夏目前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他组建了一个运河开凿署,高颎任署令,刘文静和张云秋任副署令。
萧夏请三人坐下,先问道:“方案制定得如何了?”
高颎欠身道:“回禀殿下,总纲已经制定完毕,但细则比较慢,卑职已经派了三个小组去沿途考察运河开凿,预计制定细则要一个月时间,另外,我们还有不少欠缺。”
“缺什么可以提出来,我来安排。”
“我们正在草拟清册,首先是缺人,我们商量,先借调军中的军吏,然后尽快组织一次考试,从江南各地的士子中挑选一批年轻官员。”
萧夏目前也是缺人,之前他在梁郡招募了二十几名幕僚,结果他去河西任职,很多幕僚都不愿去,辞职走了一大半,连一直跟随他两年的二级幕僚裴坤也走了。
萧夏点点头,“我同意招募,要尽快贴出招募榜文,士子赶路也需要时间,另外有些事情可以提前做起来,我刚才接见了江都刺史元敏,明天元敏会带长史来拜访高公,正好有什么要求,可以向他们提出来,比如我们首先要做的清产核资,各郡有多少钱粮财产,我们是江南道转运使司,那是不是钱粮都该交给我们?”
刘文静道:“清产核资确实是我们第一件要做的大事,我们会通知各郡提交报告,现在请殿下拨给我们一支军队,我们现在需要派人去各郡贴布告,送牒文,我们手中没有人,很麻烦。”
萧夏想了想道:“我把尤俊达派给你们,让他率领三千骑兵,随时听从你们调用,我估计你们还需要一批监察官,张亮手下有一个情报署,有百余名情报斥候,我把这个情报署移交给监察司,明察暗访,他们做暗访正合适,然后我再从军中拨十万贯钱和三万石粮食给你们,相信你们会轻松一点。”
三人都长长松了口气,他们这两天忙得焦头烂额,一大堆事情要做,因为人手不足,很多事情他们只能亲力亲为,心中有了人财物,很多事情就容易做了。
第419章 运河方案
次日清晨,数百骑兵分成五十组,每人骑双马赶往江南各地,一是通知各郡官府立刻向总管报库存钱粮和官府资产情况。
其次是在各县贴补布告,在江南道考试招募总管府文吏一百二十人,给住房,每月保底俸禄五贯钱,如果表现优秀,还有希望升职为官。
一石激起千层浪,江南有些世家不屑一顾,但也有不少世家悄悄派子弟赶往江都考试。
有的事情不能明说,虽然总管府只是招收文吏,但很多事情大家都懂,就像京城的房价很贵,因为靠权力近,有钱的豪门大族都要去京城买房。
省城的房价贵也是一回事,各县大户人家都要去省城买房,靠近权力中心。
从古至今,什么东西最值钱,权力最值钱!
上午,江都郡刺史元敏和长史武甘前来正式拜见总管府,这也是总管府成立后,第一次和地方官府的正式协商。
尤其是江都郡,对总管府非常重要,总管府的很多用地都有求于江都郡,不!需要江都郡配合。
议事堂内,几人寒暄几句,便进入了正题,高颎几十年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在朝廷中有巨大的威严,这几年遭到两任皇帝的连续贬黜,高颎变得很低调隐忍,但在晋王萧夏的全力支持下,高颎渐渐又露出了宰相的气势。
事实上,他在江南道就是宰相,萧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替他控制江南道官场,刘文静、张云秋都不行,只有高颎才能压制住所有地方官。
“晋王有几件大事需要各地官府配合,首先是清产核资,这是晋王的专用语,你们可能不太懂,就是清点钱粮,核查官府控制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上至王朝、下至家庭,盘点家底都很重要。
也包括你们自己,相信你们一上任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有多钱粮,一回事,总管府也要了解自己的家底,元使君和武长史应该有现成的资料吧!什么时候能提交给我?”
元敏和武甘低声商量两句,元敏道:“我们确实有现成的数据,但需要我们回去再核实一下,三天之内提交给高公。”
“感谢江都郡配合!然后,总管府下同时也是都转运使司,和从前一样,各郡需要把钱粮集中到转运使司仓库,再由都转运使司运到朝廷,我昨天去长江边看了一下转运仓库,数量倒是很庞大,但问题来了,总管府也需要自己的仓库,这是地方仓库,包括拨付给各郡的开支以及总管府的开支,这样,我还需要码头和仓库,江都郡有没有什么办法?”
元敏点点头,“长江边有七座码头,一号和二号码头属于朝廷和官府,高公昨天去看的码头应该是一号码头,朝廷的码头,然后旁边的三号码头其实是前太子的码头,现在已经被朝廷没收,处于一种封存状态,总管府可以拿走。”
旁边刘文静道:“三号码头不是独孤家的码头吗?”
元敏笑了笑道:“四号码头才是独孤家的,三号码头是独孤家族代前太子持有,前太子登基后,就把三号码头更名给了长子杨俨,杨勇倒了,码头和仓库便被官府没收,一直处于封存状态,完全可以交给总管府。”
刘文静和高颎对望一眼,眼中都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他们当然是知道三号码头是杨勇的资产,也知道目前被封存,他们就是想利用今天的机会把它要过来。
高颎又道:“一旦朝廷钱粮数额确定后,就需要把它转移到总管府的仓库内。”
武甘点点头,“完全可以!”
高颎又道:“然后就是关于疏浚运河之事了,山阳渎之前只是简单疏浚,按照朝廷的要求,需要和通济渠一致,也就是还要再拓宽三丈,挖深五尺,这段运河由江都郡、庐江郡、历阳郡、同安郡、钟离郡和淮南郡等六郡负责,需要征发民夫十五万人,工期五个月。
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六个郡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各自承担的部分,比如说江都分配的额度是五万人,江都只能出三万人,那么江都郡就要每月再拿出两万贯钱、两万石粮食和两万匹布,一直延续五个月,其他郡也是一样,民夫不足,就用钱粮布匹来不足,然后我们用这笔钱财去招募民夫。”
元敏眨眨眼问道:“如果我们出了五万人,这五万人的吃住怎么解决?”
武甘也眉头一皱道:“如果我们人数不足,要补差额的话,江都府也拿不出每月那么多钱啊!”
刘文静笑道:“你们二人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我来回答,我知道江都郡人口有二十万户,四户抽一丁,其他三户负担这一丁的粮食,一天三斤算,一个月六斗,其他三户每个月负担两斗米,被抽中的丁,可以免五年劳役,其他三户负担了粮食,可以免一年的劳役,这笔帐他们都会算的。
至于人数不足,补差额的钱粮布匹,除了民夫家外,其他所有人家均摊,这就亏大了,我相信没有哪个郡愿意补差额,除非是某些官员想利用这个机会狠狠贪一笔。”
元敏和武甘商量片刻,感觉这个方案能接受,元敏又问道:“江都郡真是负担五万人,还是仅仅举例?”
高颎淡淡道:“我们从朝廷手中拿到了江南道各郡前年的户籍清册,如果没有变化,江都郡就是五万民夫的名额。”
“什么时候开始?”元敏又问道。
“等通知,估计下个月就开始!”
就在高颎等三人接见元敏和武甘的同一时刻,萧夏也来到了阔别已久的萧府,家主萧琮带着族人亲自在门口迎接萧夏的到来。
现在的萧家已是江都第一大族,超过了刘家和陈家,萧琮被封为梁国公,而且萧琮很快要进京接替苏威,出任相国。
苏威出任两湖道观察使,不再担心相国。
而刑部尚书萧瑀也出任剑南道观察使,由裴蕴接任刑部尚书。
萧夏的马车缓缓停下,萧夏从马车内下来,萧琮和萧瑰快步上前,跪下道:“参见晋王殿下!”后面的萧家子弟纷纷跪下。
望着头发花白的萧琮,萧夏想起了当初萧琮照顾自己的一幕幕情形,他鼻子有点发酸,连忙扶起萧琮,“我永远也是萧家子弟,家主不要这样,四叔,你也赶紧起来。”
扶起了萧琮和萧瑰,萧夏又向众人摆手笑道:“小七郎回家了,大家都起来吧!”
众人一片欢呼,萧琮听见萧夏自称小七郎,眼睛都红了,哽咽道:“好!好!小七郎,我们回家。”
第420章 阿楚新职
主堂上,萧夏坐在主位,萧琮和萧瑰坐在下首,还有几名重要嫡子坐在下面。
萧夏笑问道:“家主什么时候去洛阳上任?”
萧琮也微微笑道:“过两天就出发,这几天我正在和老四交接。”
萧夏对萧瑰微微笑道:“以后就是四爷当家了!”
萧瑰欠身笑道:“以后还请殿下多多关照!”
“一定,萧家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找我。”
萧琮缓缓道:“我给老四说过了,有难处请殿下帮忙,也是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违反之事我们不做,更不会找殿下!”
萧夏点点头,“怎么江都萧家没有和晋陵萧家合并?”
“还不是因为江宁萧家?”
萧琮苦笑道:“本来都谈得差不多了,萧泓听说江都萧家和晋陵萧家要合并,连忙跑来哭泣,江宁萧家也要和我们合并,大家实在碍不过这个面子,就只好维持现状了。”
“后来有没有举办三萧斗武?”
“去年在晋陵县举办了一次,规则改了,不允许有外援,结果晋陵萧家获胜,他们有萧铣和萧艾两个六品,我们虽然也有好几名五品弟子,但还是不行。”
萧夏沉吟一下道:“我建议家主放开丹药,让所有萧家子弟和武士都有机会服用丹药,一旦发生战乱,萧家可以迅速组织起一支军队,至少可以自保。”
萧琮欣然道:“既然殿下这样说,从今天开始,江都萧家正式放开丹药!”
萧夏想起一事,又笑问道:“刚才好像没看见老六?”
“老六现在是码头管事,一般都在码头,他现在是三个孩子的爹,他妻子就是当初的孙小丫,你还记得吗?”
萧夏当然记得,差点被余川强暴的小丫。
这时,一名萧家子弟进来,将一个檀木盒子呈给家主,行一礼退下去了。
萧琮把盒子打开,里面是一件月白色的内衫,萧琮把盒子递给萧夏:“这是我父亲留下一件宝物,叫做藏龙,也是当年梁武帝的九宝之一,它是用什么材料织成已经无人知晓,但它的防御效果相当于一副重铠,可以贴身而穿,送给你吧!”
萧夏笑道:“家主可以进京把它献给天子?”
萧琮摇摇头,“它只能传给萧家子弟,你父亲不是,你已是晋王,却依然不肯改姓,就凭这一点,你永远是我们萧家的子弟!”
萧夏不肯改姓,不是因为江都萧夏,而是他前世也叫萧夏,这个名字是他和前世唯一的联系,他才不想放弃。
萧夏当然也不会解释,点点头道:“多谢家主,我收下了!”
萧夏回到王府,便得知妻子有重要事情找自己,他连忙去了妻子的院子。
萧夏进房间便急着打量妻子,见她身体无恙才松了口气。
“什么重要事情?”
“长安送来一封急信。”崔羽把一封急信递给丈夫。
萧夏接过信细看,脸色微微一变。
“夫君,出了什么事?”崔羽看出丈夫脸色不对。
萧夏叹口气道:“马管事重病,恐怕快不行了。”
崔羽很惊讶,“怎么会呢?你上次还说他身体很好。”
“上次还是两年前,他今年也有六十岁了,长期劳累,这次商行搬去洛阳太辛苦,他的身体最终顶不住了,哎!我早该让他退休的。”
“他对夫君那么忠心,夫君要给他安排好后事才行。”
萧夏点点头,“我肯定会给他老妻和儿子安排好,但现在的问题是,我让谁接替他?”
崔羽想了想道:“不是还有几个副管事吗?”
“副管事可以做事情,但我必须找一个对我绝对忠心的人坐镇,几百万贯的财产啊!”
“小青父亲如何?”
“不行!”
萧夏摇摇头否决了,“他只是亲戚,但远远谈不上忠心。”
“我不是记得你有个姓杜的幕僚,他好像在长安守孝?”
“你是说杜文!”
萧夏还是摇摇头,“他的忠心度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也不信任他,必须忠心和信任都让我放心才行,孙雷倒是可以,但是.算了,不耽误他的前途。”
说到这,萧夏心烦意乱道:“我先去书房回信,等我好好再想一想!”
萧夏转身走了,这时,崔羽忽然想到了一人。
萧夏很快写完了信,把信装进信封,这时,妻子崔羽端着茶盏走了进来。
她把茶盏放在桌上,柔声道:“让阿楚去!”
“阿楚!”萧夏眼睛一亮,阿楚确实是个绝佳的人选,不需要她做事,只要她监督便可,而且她母亲和妹妹正好也都在洛阳。
只是阿楚愿意去吗?萧夏有些迟疑。
“夫君打算收她为小妾吗?”
萧夏摇了摇头,“我和她母亲说好的,阿楚跟我五年,她十岁跟我,现在她十五岁了,差不多已经五年了,我答应过让她做大管家。”
崔羽柔声道:“如果夫君决定纳她为妾,就把她留下来,如果夫君没考虑过纳她为妾,那就让她去,她聪明懂事,坚强正直,也很能干,让她负责夫君的财产,她是最合适人选。”
萧夏沉思良久缓缓道:“按照礼制,我可以娶十二房妾,如果她愿意跟我,多她一房小妾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她自己想去做点事情,我也会成全她。”
“夫君的意思是让她自己决定?”